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P21

  ..续本文上一页的功能是不可思议,洵非“言语”、“数量”所能称说,所以特出四种咒名以结叹之;说它好像“大神咒,大明咒”……的功德一样。通下为欲说密咒先出咒名——意谓般若显密功德一样,显说既有那么殊胜,而密说又何尝不如是,能够一心受持都可以得到心无挂碍,乃至得证无上菩提。因为咒语秘密不可解释,所以在未说咒前先出其名(如将说经,先出经名)来表显它的功能,以证知显密同等功德。尤其欲说咒时先出咒名,是欲人起深信希慕之心,而精进修持。要知道这些咒名,皆从此咒功能而起的,此咒功德确与前显说功德无异。心无挂碍,无恐怖,就是大神咒;远离颠倒梦想,就是大明咒;究竟涅槃,无上菩提,就是无上咒,亲证实相般若,就是无等等咒(般若为诸佛母,出生一切功德,实相为万法本,俱足无量功德,世出世间,无有一物可与相等,而它能等一切)。

  大神咒,神有妙力义,能令受持者,驱除烦恼魔,解脱生死苦,故名大神咒。大明咒,明有照了义,能令受持者,破除众生痴暗,照见无明虚妄,故名大明咒。无上咒,无上是超胜义,能令受持者,直趋无上涅槃,世出世间无有一法过于此者,故名无上咒。无等等咒(上等字作比字解,下等字作齐字解,谓无有一法可与相比齐等也)。无等是最高义,能令受持者,成就无上菩提,世出世间无有一法等于此者,故名无等等咒。又成就佛果,亲证实相——实相是极其平等圆满,没有一法可与之相等故。大论云“无等名诸法实相,诸行无能及者,无戏论,无能破坏,故名无等”。

  能除一切苦,是显示般若功能所获的结果。因为它——般若——有那么殊胜功力,所以能使受持者永除一切苦(一切苦的道理已在前面度一切苦厄文中说过)。总之到了究竟涅槃,得证无上佛果,这才能彻底永除一切苦的。一切苦的本源,皆由于众生颠倒梦想而来。今依般若,若显若密均能破除迷妄,启发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消灭无始业障,顿断生死业因,故曰能除一切苦。当知苦虽万端,生死为甚,今非仅除分段生死,乃二死永除也。此正与显说般若文中度一切苦厄句相应。

  真实不虚,此有两种解释:一、叮咛劝信义,这是佛及菩萨之悲心备至,以为咒是密语不翻意义,虽极言赞述功德,还恐有人狐疑不信(如金刚经云:颇有众生得闻言说章句,生实信否?)所以于未说咒前,预先叮咛诫勉道:般若有那么殊胜功能,是真真实实而没有半点虚伪的,大家要绝对深信不疑,才不失此般若胜益!

  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现在正是如来金口亲宣,菩萨重说,这么真实语殊胜义,还不诚恳诚切地信受奉行呢!

  二、是究竟义,谓如苟只灭见思烦恼,了分段生死,这仅可说是脱一部分的苦,终不能称为真实脱苦,能够三惑完断,二死永亡,这才可谓之真实脱苦,否则怎能谈得上真实二字?本经所明修证的结果,确能做到真实脱苦。“不虚”,就是不错的意思。换句话说:“不错”!依般若修行便可真实脱苦——能永除一切苦。

  【合释】照上面所说,依了般若而修可以得证菩提涅槃,那末,无疑的般若是一种大神力的咒呀!是一种大光明的咒呀!是一种最高无上的咒呀!是一种超绝无比的咒呀!它的功力是能除一切苦,这是的的确确之事实,而没有些少虚伪的说话啊!

  丙初出名叹益竟。

  丙二:正说咒语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分释】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咒的名目已经说出,它的功德也都明白,所以(故),现在应当把它——咒语——宣说出来。好使现在、未来的一切有情依之受持而获到解脱。于是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此咒总共只有四句十八字,很容易受持,且具有不可思议功用。行者但能至心念诵,自然获益不少,乃无求解释的必要,盖凡一切神咒皆是诸佛神妙不测之密语,唯佛与佛方能了了,诚非我们凡夫所能探悉。因此,不但我们中国的学佛者不事解释,就是印度也不曾解释。故咒为五不翻中秘密不翻,及四例的翻字不翻音。

  梵语“陀罗尼”,华言称为“咒”(此翻咒之总名,其咒语则不翻)。亦云“总持”,谓总一切功德,持无量义理。又能“总持”一切善法令不失去,“总持”一切恶法令不生起。也有译为“真言”,由诸佛真心宣说出来故。亦称为“密语”,即诸佛秘密不思议之语,凡夫二乘所不能知,只宜密持密受,不可明说也。总之咒有神妙不测的力用,虽不可解,但行者能一心虔诚持诵,久之自能发生灵感,获到神效,成就一切不可思议功德——近则身心安宁,消灾灭罪,增长智慧;远则能令解脱生死烦恼,速证无上菩提。又咒多有鬼神王的名号,持诵之,鬼神敬王,非但不敢加害,且能拥护,故能够志心持诵,于中永无魔难等障。密咒的不可思议功德可就广大极了!

  这种秘密不思议神咒的道理,正如王的密旨,但宜钦奉,勿妄宣传,亦如军中号令,唱其密号,则通行无碍。因为它的作用在声音,不在解释故。

  根据上面所说,凡是咒语,均不可解释,亦不该解释。或有人必欲知其梗概者,那末,我只好依照字义略释如下:

  揭谛,华言去也,度也。谓般若甚深功能,能“度”众生“去”到彼岸。重言揭谛表自度又能度人。波罗揭谛,波罗华言到彼岸,谓“度到彼岸去”的意思。波罗僧揭谛,“僧”华言众也。谓愿大“众”同“度到彼岸去”。菩提,即无上佛果。娑婆诃,华言速疾成就。现在把它调整顺序,联在一起说,便是:依般若得“度”“去”吧(揭谛)!依般若得度去吧(揭谛)!“度到彼岸去”吧(波罗揭谛)!“大众”都“到彼岸去”吧(波罗僧揭谛)!“快快地”来“成就”无上佛“菩提”呀(菩提娑婆诃)。又娑婆诃,除译为速即成就外,还可译为“息灾增益”;或译为“究竟”。意谓一登了彼岸便可“息”灭一切生死“灾”患,“增益”无量福慧。登了彼岸便可“究竟”成佛。

  又揭者去也,谛者真实也。谓依般若而修能“去”一切颠倒梦想,证得“真”空“实”相,故曰揭谛。欲得到彼岸(波罗)涅槃之乐,当“去”(揭)一切颠倒梦想,证得真空实相(谛),方能达到目的;故曰波罗揭谛。那“彼岸”安乐之乡,非欲一人二人得到而已,是希望一切有情(僧),携手同登;故曰波罗僧揭谛。依此胜妙般若而修能令成就“菩提”,愿大家赶快(娑婆诃)发心吧!故曰菩提娑婆诃(诵此咒时仿佛像读发菩提文,或回向文一样)。

  这些解释,都是按字表法会意之言,虽不能说它没有意思,但只可作一种参考而已。若照咒语本意还是不加解释为是,愿阅读者一心持诵,勿起思维,则心咒相契,自得密益,若一落心思,便成知见渣滓。

  观此寥寥数句神咒,即可表露佛菩萨救度众生的悲心深切,无微不至,这么重重启示,处处指要,无非要众生速离苦海,而登彼岸;实在太慈悲太亲切了。你看佛菩萨如此慈悲,怜愍著我们这一群长处沉沦不得解脱的苦恼众生,因而谆谆善诱,极盼大家快快回头同登彼岸,故在精细显说后,又亲切地宣说这么简单而易持的胜妙神咒来接引我们,这种殷情厚意,比之慈母倚门而望其子之归来的情绪实深且切矣。我人思之宁不惭疚万分!之后如再依旧迷恋不省,不肯发心勇猛精进——依般若而度脱,而证悟,未免太辜负佛菩萨的一片苦口婆心呢。

  这部般若心经,既标名曰“心”,分明要人依般若而证悟真心。先谈种种空为显说般若,是破心执;后总说咒,为密说般若,是除心障。因为我人对一切诸法心生执著,谓之心执,因而受种种烦恼侵搅,谓之心障;由是永使本具真心埋没不见,枉受生死。今仗般若显密之功,执既破而障亦除,自然发见真心,则烦恼顿断,生死永了,究竟成佛;实现度一切苦厄,远离颠倒梦想……的了。此为本经修证的一大旨趣。

  复次当知或经或咒,原同一体,若显若密,本无异致,所谓显即是密,密即是显,经即是咒,咒即是经。经是显咒,咒是密经,显说即具密咒之利益,密咒亦诠显说之妙义。则此可知全经妙义总摄在此咒中,而全咒密益亦无不统该显说文中。盖显藉慧通,密以定入,诸佛修行法门不出定慧二法也。能够显密兼修,定慧圆臻,那就大美满了!就是随持一种亦可获般若不思议之利益。所谓兼持则双美备至,单举亦可交摄无遗,固知显言密语皆归第一义也。大矣哉!般若之功力,若显若密,皆不可得而思议焉!愿共勉之!

  咒语可以不必合释。丙二正说咒语竟(乙二密说般若文竟)。全卷经文至此讲完。

  结论

  诸佛皆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普度众生同归正觉——观其度生工作第一步就是说法。但因众生的根机利钝不等,心量大小各殊,所以佛陀在设教度生方面,有其特别的方案和形式。你看在道理上则有权有实,实则直谈一乘法,权则分别说三乘。于方法上则有显有密,显的是明说道理以示人之修持,密的则不事解说,直示密咒以持诵,若显若密都各有其不可思议功德——显密均能令行者获种种益,乃至成佛;唯依其功行之深浅而证果不同。于语言文字上则有广有略,略则提示纲要——总明大意,令利根人一闻即悟,不费余力;广则详陈细目——分别解释,使钝根人,入门多方,不致遗弃。以上皆为佛陀摄化众生的各种方案,可谓最完善、最周密而又极善巧的了。

  盖权实同运则能圆满普度显密并施即可随机得益;广略互陈自然利钝兼收。本经的内容就是俱全这些条件的,现在再来把全经的纲要总为提示一下以作结论。

  本经内容分为显说般若,和密说般若二大阶段,从观自在起至三藐三菩提止为显说般若文。从故知般若起至菩提娑婆诃止为密说般若文。在显说文中(1)从“观自在”至“度一切苦厄”是总示菩萨修证境界,其中“观自在”句是明能观人——行者:“行深般若”句是明所修行——法门;“照见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云水诗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