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佛,以消除旧有罪业之时,千万不可以起烦躁的心,而怨天尤人,说因果是假的,佛法不灵。要知道我们从无始劫以来,所造做的恶业,有无量无边之多。华严经上说:“假使众生所造作的恶业有形相的话,连十方世界的虚空,都容受不了。”所以怎能够以这种漫不经心的修持,就以为能消得尽呢?
因此释迦牟尼佛及阿弥陀佛,这两位佛国土的教主,痛念众生没有能力断除迷惑,于是特别开示仰仗佛的慈悲力,带业往生的净土法门。他们的大慈大悲,就算是天地和父母,比起来就像一粒沙与恒河沙数之对比般。因此众生只要发惭愧心,发忏悔心,就能够蒙受到佛的加被,罪业自然能消除,身心自然能安稳。若是病苦得厉害,无法忍受的话,就应当在早晚课念佛回向之外,再专心的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只要听到求救的声音,就会在尘世中现身,以救众生出离苦恼。人们在危急的时候,如果能够念观音、拜观音的话,不会没有感应,一定会立刻获得保佑,得以脱离苦恼,得到安乐的。念佛法门,是最简单最容易,最广博最伟大的方法。不过必须要虔诚恳切到了极点,才能够感应道交,这辈子立刻获得真实的利益。若是懒惰懈怠,毫无敬畏之心,虽然种了得度的远因,然而亵渎傲慢的罪过,却不堪设想。即使下辈子生天或生人间,也一定不能往生净土。
对于佛像,一定要当成是真佛来看待,不可以当做纸墨的图画而已。面对佛经及佛像时,应当要像忠臣侍奉圣主般,犹如孝子读父母遗嘱般。能够如此,则没有业障不能消除,没有福慧而不具足的了。现在学佛的士大夫很多,不过他们都只是阅读经文以了解意义,做为口舌上的卖弄,博取大通家的名称而已。至于说能恭敬虔诚,依经教来修行的,实在难得其人。我经常说,想要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要恭敬。有一分恭敬,就能消除一分的罪业,增加一分的福德智慧。有十分的恭敬,就能消除十分的罪业,增加十分的福德智慧。
若是没有恭敬心,甚至还亵渎傲慢的,则罪业愈增愈多,而福德智慧愈减愈少,真是悲哀啊。你如果和知交们见面,能苦口婆心的把这道理告诉他们,就是最大的法布施了。
净土法门如果信得过,再好不过。若是自己的智慧所限,无法透彻了解此法门,则只要相信诸佛及诸祖师的诚实之言就可以,千万不可以有一丝怀疑的心。怀疑的话就和佛互相背对,那么临终时一定很难和佛感应道交的。古人说:“净土法门,只有诸佛彼此之间,才能够究竟了知。登地菩萨对此之所知,连很少都说不上。”连登地的大士,都无法全部知道,而凡夫俗子,又怎能胡乱猜测呢。
如果你想要研究净土法门,应当要看净土十要,这本书是蕅益大师在净土诸书中,摘录其中的精华而集成的。以契合现代人的根基而言,此书实在是第一。第一篇的弥陀要解,是自从释迦牟尼佛说这部经以来,不管是天竺或我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注解。你要特别遵守书中所言,不可以忽略。现在的聪明人,虽然学佛法,但因为没有亲近真有慧眼的善知识,所以都专门注重理性,而废弃事相上的修行及因果的道理。由于他们废弃事修及因果,结果连理性也都没有了。
所以往往有些才华高的人,写出来的文字连鬼神都惊叹,然而探究他们的行为,却和世俗一般无知无识的人没有两样,病根就在于他们废弃事修及因果之故。结果使得上等有智慧的人对他们只能心生怜愍,而下等的愚蠢之辈,就学他们胡作非为。这就是所谓的以身之所行来毁谤佛法,罪过是无量无边的。
法苑珠林这本书,详细的谈因果,理体与事相都具备。书中讲述因果报应的事迹,历历分明,使人阅后不禁不寒而栗,纵然在黑暗的室内及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都能够如同面对诸佛及天地鬼神,而不敢稍微有一点邪恶的念头。
因此,上中下等的根器,都能够蒙受利益,一定不至于认错路,而致于执著理体而废弃事修,产生偏邪狂妄的弊病。梦东祖师说:“善于谈说心性的人,一定不舍弃因果。而深信因果的人,最终一定会明白心性,这是必然的道理。”
梦东祖师这句话,是千万年也不可消除的至理名言,也是只有狂妄智慧者的顶门针。这本书各流通处都有,最好请来阅读,看了以后自会知道所获得的利益,最好也告诉各位好朋友都要看。令弟去年秋天曾到普陀山来,我也勉励他要对佛法恭敬,但不知道他是否认同我的话
复邓伯诚居是书二本文
复邓伯诚居是书二本文:接手书,读之令人心神畅悦。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年将七十,尚欲天假之年,卒以学易,以祈乎无大过。圣贤之学,未有不在起心动念处究竟者。近世儒者,唯学词章,正心诚意,置之不讲。虽日读圣贤书,了不知圣贤垂书训世之意。而口之所言,身之所行,与圣贤所言所行,若明暗之不相和,方圆之不相入,遑问究及于隐微几希之间哉。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觉如弥勒菩萨,尚于二六时中,礼十方诸佛,以期无明净尽,圆证法身,况其下焉者乎。
而博地凡夫通身业力,不生惭愧,不修忏悔。虽一念心性,与佛平等。由烦恼恶业障蔽心源,不能显现。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不但了无光明,即铜体亦不显现。若知即此全体尘垢之镜,具有照天照地之光。用力磨砻,日复一日,积功不已,铜质自露。又复加功,光明渐发。光明虽发,磨砻更切。力极功纯,垢尽明复,照天照地,为世至宝。须知此光,镜本具足,非从磨得。若非本具,从磨得者,磨砖磨石,亦应发光。又须知此光,镜虽本具,不磨则永无发光之日。
众生心性亦复如是,虽则与佛平等,若不改恶修善,背尘合觉,性具功德,永不能发。以本具佛性之心识,造长劫沉沦之业苦。犹如暗室触宝,不但不得受用,反致受其损伤,可哀也已。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
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睡出声念,不但不恭敬,又且伤气,久则成病。默念功德与常时一样,所谓念兹在兹,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
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饥虚,喉中火然,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回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
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所以张善和、张钟馗,临终地狱相现,念佛数声,即亲见佛来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时教,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谓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
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须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孰能与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则化功归己,而亲与自己之莲品,更当高增位次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欲孝其亲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复邓伯诚居是书二译:
接到你的信,读了之后觉得心神畅快。蘧伯玉将近五十岁时,能够知道自己四十九年来的过失。孔子快要七十岁时,还希望老天爷多让他活几年,好来学易经,以免犯大的过失。儒家的圣贤之学,没有不在起心动念的地方下工夫的。然而近代的儒者,只知道学诗词文章,对于正心诚意的事,完全不讲究。因此他们虽然每天都在读圣贤书,却一点也不知道圣贤写书训导世人的用意。而他们口里所说的,和身体所行的,与圣贤所说所行的,犹如光明与黑暗的不相融和,方形和圆形的不相切入,更不用提在微细处的修为了。佛经教人们要经常忏悔,以便能够把无明断除干净,而成就圆满的佛道。虽然弥勒菩萨都已经证到等觉的地位了,都还从早到晚,礼拜十方的诸佛,以期望把无明断除干净,证得圆满的法身,何况是在下位的众生。
而博地凡夫通身都是罪业,却丝毫不生惭愧心,不修忏悔法。虽然凡夫的一念心性,和诸佛是平等的,然而由于烦恼及恶业障碍遮蔽了心性之源,以致于真心不能显现。譬如又大又圆的宝镜,无始劫来沾满了灰尘,不仅一点光明都没有,连铜的镜体都看不出来了。若是知道这个全体沾满…
《安乐集白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