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乐集白话▪P3

  ..续本文上一页尘垢的镜子,具有照天照地的光明,人们就会用力磨擦,每天不停的擦洗,这样铜镜的本质就会露出来。于是又再加紧用功磨擦,这样铜镜的光明就渐渐发出来。虽然光明已发,磨擦却要更加热切,等到功力达到极点时,污垢全部去掉,光明完全恢复,这时大圆宝镜就能照天照地,成为世间的珍稀宝物。要知道铜镜的光明,是镜子本身就具备的,不是因为磨擦才有光明的。如果不是镜子本身就具备的,而是由于磨擦才有的话,那么磨砖和磨石,也应该会发光才是。不过又必须知道,这个光明虽然是镜子本身所具备的,然而若是不加以磨擦的话,镜子就永远没有发光之日。

  众生的心性也是如此,虽然和佛是平等的,然而若是不改恶修善,背尘劳合觉悟的话,那么自性本具的功德,就永远也不能发出来。却反而用本自具足的佛性之心识,去造作长劫沉沦苦海的恶业。好比在黑暗的屋子里,去碰触到宝贝,不仅得不到受用,反而因此而受伤,真是可悲哀啊。念佛这一个法门,是背尘劳合觉悟,返回根本,归向元始的第一妙法,对于在家人而言,更是亲切。因为在家人身在世俗之网上,事务多得很,想要收心参禅,或在静室中诵经等,不是环境不允许,就是能力做不到。只有念佛这个法门,最为方便,只要早晚在佛像前,随自己的时间和能力,礼佛念佛,回向发愿。除此之外,不管是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念佛。

  在干净的地方,恭敬的时刻,出声念或默念都可以。如果在不干净的地方(譬如上厕所),或不恭敬的时刻(如睡觉或洗澡等),只可以默念,不可以出声念,而并非说在不清洁的地方和不恭敬的时刻不能念佛。因为睡觉时出声念佛,不仅不恭敬,而且又伤气,久了之后还会生病。而默念的功德,和平常出声念是一样的,所谓心念所在之处即是,仓卒的时候也如此,受困挫折的时候也如此。

  你既然能够发露罪过而忏悔,这是最容易和净土法门相应的了,正是所谓心清净的话,佛土就清净了。然而既然知道过失,又肯发露忏悔,就必须要改过迁善。如果不改过迁善的话,那么所谓的忏悔,都只是空谈而已,是得不到真实利益的。

  你说想要不贪图身外之物,只想专心念佛,然而却无法一心专念。如果心不能专,要它专,心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一心,要它一心,这也没有什么奇特奥妙的方法,只要把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在眉毛上,就可以了。

  心里要常想,我某人从无始劫来,一直到今生,所造作的恶业,有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形相的话,十方的虚空也容受不了。我又何其幸运,今世得个人身,又能听闻佛法。如果这辈子再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话,一口气上不来之后,一定会到地狱的汤锅、炉炭、刀山、剑树里去受苦了,还不知道要在地狱中受多久的苦呢。

  纵然出了地狱,又会堕入饿鬼道中,肚子大得像海,咽喉细得像针,长劫处于饥饿状态,喉咙中火在燃烧,浆水的名字听都没听过,很难得有吃饱的时刻。

  从饿鬼道出来之后,又投胎到畜生道中,或是供人乘骑,或是被人当成食物。纵然能够投胎人道,也是愚痴无知,以造恶业认为是功德能耐,以修善事认为是脚镣手铐,数十年命终之后,又再度堕落。这样经过尘沙般多的长劫,在六道中轮回,虽然想要出离,却身不由己。

  如果能够这么想,一心专念佛号,马上就能办到。所以张善和及张钟馗,临终时地狱之相出现,他们念了几声佛号之后,就亲眼见到佛来接引他们往生。这样的利益,是佛陀示现八十年中的教化里,百千万亿的法门中所没有的。我常说,九法界的众生,远离这个法门,向上不能成就圆满的佛道。十方的诸佛,舍离了这个法门,向下不能够普遍的利益众生,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了生死的心真的很急切,信得过这个法门,心里不生一念的疑惑,那么虽然现在尚未能出离娑婆世界,也已经不是娑婆世界久留的客人了。虽然现在尚未能生到极乐世界,也已是极乐世界的嘉宾了。见到贤人就想向对方看齐,对于仁德之事一定不让别人专美于前,怎么能够因循怠惰,以致于一错再错,而永远错下去呢?有血性的男子汉,一定是不肯做行尸走肉,死亡时与草木同样的腐朽而已,要自我勉励啊。

  念佛固然最好能专一,不过你上有父母,下有妻子,本分之外的钻营谋求,希望获得富贵享乐,实在是不应该的。至于分内所应当做的事,也必须要尽力去做,并非一定要把一切都摒弃,才叫做修行。如果摒弃一切,而仍能够供养父母妻子的话是可以的,否则便和孝道相背,虽然你说是为了要修行,然而这实在是违背佛教的,这点不可以不知道。

  此外,还必须要把净土法门的利益告诉父母,劝他们念佛求生西方。如果他们能相信并照著做的话,临终时一定能往生的。只要能往生,马上就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参与莲池海会众菩萨的行列,亲自受到阿弥陀佛的教诲,一直到成就究竟佛果。世间的孝道,如何能与此相比呢?

  如果你和父母还能把净土法门的利益,遍告其他的人,使他们每一个人的父母,也都能够往生,那么度化众生的功劳就会归自己所有,而且父母亲与自己的莲品,就会增高。诗经上说:“孝子是不会有所缺乏的,这类人是永远会获得赏赐的。”想要孝顺双亲的人,最好要深思而力行啊。

  安乐集

  1卷上

  (1)第一大门

  第一大门本文:

  释道绰撰

  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今先就第一大门内,文义虽众,略作九门料简,然后造文。第一、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第二、据诸部大乘,显说听方轨。第三、据大乘圣教,明诸众生发心久近,供佛多少,欲使时会听众,力励发心。第四、辨诸经宗旨不同。第五、明诸经得名各异,如涅槃、般若经等,就法为名,自有就喻,或有就事,亦有就时就处,此例非一。今此观经就人法为名,佛是人名,说观无量寿是法名也。第六、料简说人差别,诸经起说不过五种,一者佛自说,二者圣弟子说,三者诸天说,四者神仙说,五者变化说。此观经者,五种说中世尊自说。

  第七、略明真应二身,并辨真应二土。第八、显弥陀净国,位该上下,凡圣通往。第九、明弥陀净国,三界摄与不摄也。第一大门中,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云:“行者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名利。”何者?如攒湿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时故。若折干薪以觅水,水不可得,无智故。

  故大集月藏经云:“佛灭度后第一五百年,我诸弟子学慧得坚固。第二五百年,学定得坚固。第三五百年,学多闻读诵得坚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忏悔得坚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隐滞,多有诤讼,微有善法得坚固。”又彼经云:“诸佛出世,有四种法度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口说十二部经,即是法施度众生。二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光明相好,一切众生但能系心观察,无不获益,是即身业度众生。三者,有无量德用神通道力,种种变化,即是神通力度众生。四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名号,若总若别。其有众生系心称念,莫不除障获益,皆生佛前,即是名号度众生。”

  计今时众生,即当佛去世后第四五百年,正是忏悔修福,应称佛名号时者。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念既尔,况修常念,即是恒忏悔人也。又若去圣近,即前者修定修慧是其正学,后者是兼。如去圣已远,则后者称名是正,前者是兼。何意然者?实由众生去圣遥远,机解浮浅暗钝故也。是以韦提大士自为,及哀愍末世五浊众生,轮回多劫徒受痛烧,故能假遇苦缘,咨开出路,豁然大圣加慈,劝归极乐。

  若欲于斯进趣,胜果难阶。唯有净土一门,可以情悕趣入。若欲披寻众典,劝处弥多。遂以采集真言,助修往益。何者?欲使前生者导后,后去者仿前,连续无穷,愿不休止,为尽无边生死海故。第二、据诸部大乘,明说听方轨者。于中有六:第一、大集经云,于说法者作医王想,作拔苦想,所说之法作甘露想,作醍醐想。其听法者作增长胜解想,作愈病想。若能如是,说者听者,皆堪绍隆佛法,常生佛前。第二、大智度论云,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闻法踊跃心悲喜,如是之人应为说。

  第三、彼论又云,有二种人得福无量无边,何等为二?一者乐说法人,二者乐听法人。是故阿难白佛言:“舍利弗、目连,何以所得智慧神通,于圣弟子中最为殊胜?”佛告阿难:“此之二人于因中时.为法因缘千里不难,是故今日最为殊胜。”

  第四、无量寿大经云:“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第五、云:“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奉事亿如来,乐闻如是教。”第六、无量清净觉经云:“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过去宿命已作佛道也。若复有人,闻说净土法门,都不生信者,当知此人始从三恶道来,殃咎未尽,为此无信向耳,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

  是故无量寿大经云:“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第三、据大乘圣教,明众生发心久近,供佛多少者。如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菩萨,若有众生,于半恒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闻是大乘经典,不生诽谤。

  “若有于一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闻经不起诽谤,深生爱乐。”若有于二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若有于三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书写经卷。虽为人说,未解深义。”

  何以故须如此教量者?为彰今日座下闻经者,曾已发心供养多佛也,又显大乘经之威力不可思议。”是故经云:“若有众生,闻是经典,亿百千劫,不堕恶道,何以故…

《安乐集白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见闻录白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