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福消灾之道—感应篇汇编白话精简本▪P10

  ..续本文上一页;二十年前一念差,贵君试把心头摸!”龚撰听了大为惊吓,弃家而去,最后不得好死。

  倾人取位。

  【解释】设计害人以取得职位。

  【分析】世间的一官一职,都是有天命的。做部属的平时修善,就可得到高官显要;平常人行善,也可得到官禄。若以阴险手段害人以夺取职位,那么害人者还是会为人所害;夺取别人职位的,最后也会被别人夺走。报应之快,短期间就可以看得到。

  【故事】宋朝的弥德超,看到枢密曹彬的功勋与声望都很大,就诬告他图谋不轨,曹彬因此被罢黜,而弥德超则官拜枢密使。不久,赵普竭力为曹彬辩解洗冤,皇帝终于恍然大悟,就把弥德超放逐到远地,而像以往一样对待曹彬。

  诛降戮服。

  【解释】诛杀投降的人,屠戮顺服的人。

  【分析】用兵是凶恶之事,战争是危险的事,圣人不得已才会使用;所以古人遇到杀敌很多时,会以悲哀的心境怜悯他们;当战争胜利时,就以隆重的丧礼来埋葬死者。至于投降归顺的人,更应该怜悯、安抚与劝谕。如果对方已经投降顺服,却又杀害他们,忍心犯下杀业,这种祸患是很大的。

  【故事】汉朝的李广,手臂像猿猴一样灵活,擅于射箭,匈奴都非常怕他,称他为飞将军。然而他却时运不济,一直都无法封侯。他对相士王朔说:“我李广自少年从军,和匈奴作战时无不奋勇在前,追击匈奴时也没有不参与的;然而比我晚从军的后辈都封侯了,惟独我不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王朔说:“将军有没有做过足以让您觉得遗恨的事情呢?”李广回答说:“曾经有八百个投降的胡人,我全都把他们杀了,我对这件事非常悔恨。”王朔说:“灾祸莫大于杀死已经投降的敌人,这就是您不能封侯的原因。”后来李广出征时迷路,因而自杀身亡;他的孙子李陵,也因战败被虏而投降,导致被抄家灭族。

  贬正排贤。

  【解释】贬抑正直的人,排挤贤能的人。

  【分析】正人君子、贤良之士,都是国家的栋梁,本来就应该予以重用,朝廷中才会有人才,使国内外知道畏惧而不敢侵犯。如果忌讳他与自己不同道,就多方予以排挤,这种障碍贤良、祸害国家的罪过太大了。须知,世有伯乐,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的遭遇,道理也是一样。假使在位掌权者都像伯乐一样,懂得发掘人才而善用之,那么有道德、心量大的人,就可以让他当宰相;识大体的人,便可用他作谏官;有谋略的人,便可付与兵权;操守廉洁的人,便可以让他掌管钱粮;爱护人民的人,便可以作郡守或县令。如此,政府中的大小官职,都能由适当的人才担任,那么国家一定会兴旺。

  【故事】唐朝的卢杞很讨厌颜真卿,一直想要排挤他。恰巧当时李希烈叛变,卢杞就向皇上启奏:“只要派出温文尔雅的重臣,向李希烈说明利害关系,就可以不必动用军队而使他臣服。颜真卿是三朝重臣,忠心正直、刚毅果决,享誉国内,受大家信服,他是最恰当的人选。”皇上因此同意了他的建议,下诏派遣颜真卿去安抚李希烈。后来李希烈要留颜真卿当宰相,颜真卿不从而被杀害。历史上德宗逃至奉天避难的“奉天之变”,实在就是卢杞所造成的。后来李怀光弹奏卢杞残害忠良、狡滑奸诈、误国殃民。卢杞因而被贬,流放到新州而死。

  凌孤逼寡。

  【解释】欺凌孤儿,逼迫寡妇。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在前面“矜孤恤寡”已经提到,太上劝诫矜恤孤寡于前,又禁戒凌逼于后,反覆叮咛,用意恳切。因为孤儿寡妇是人生的不幸,为天地所重视,怎可乘其无依无靠时欺骗、迫害呢?或是侵夺他们的财产,或以诡计差使劳役,依仗权势恐吓,迫使孤寡流离失所,冤屈无处控诉。暂且不论鬼神的暗中视察,将来的报应绝无宽贷,但也要想到孤儿也是人子,寡妇也是人妻,请以自己的妻儿与其立场交换,反过来想一想就知道了。

  【故事】方城的巩固,与周姓富翁为邻,周家忽然男女都死亡,只剩下老妇人和年幼的孙子。巩固就办了酒席请他们,骗说:“你和孙子人单力弱,光靠这些产业生活并不是好办法,不如把财产都卖给我,我负责抚养你们婆孙。”老妇人非常高兴,就和他立下契约,价格不到时价的一半。巩固才拿到契约,立刻逼迫他们搬离。巩固梦到一个人责骂他说:“你谋夺我的家业,赶走我的妻孙,我已把此事上告天帝,明年你们全家都会死去!”第二年,盗贼来了,巩固全家果然都被杀死。老妇人和孙子因为没有家业,所以免除了这场灾难,后来所有的产业又归还他们。

  弃法受赂。

  【解释】抛弃法令,接受贿赂。

  【分析】从“弃法受赂”到“见杀加怒”,都是就官府审案来说的。凡是衙役书吏,也在其中,并非专指审案的官员。太上说曲直轻重,首先说到弃法受赂,因为曲直轻重本来就有依循的法则,只因想得到钱财,所以才任意接受贿赂者的请求而去颠倒它。好像没有法律的存在,随意地判定犯人的死生,使人民无所适从而不知所措;难道没有想到,这样会导致天怒人怨,而遭到奇祸之报吗?

  【故事】侯鉴担任江夏令时,与一位僧人有交情,只要有空必定会去拜访;每次拜访时,僧人必已准备招待事宜。偶然有一天去拜访,僧人却延迟接待,也未准备饭菜。侯鉴问他原因,僧人说:“您每次来访时,土地神一定会事先通报,这次却没有,所以才来不及准备。”侯鉴听了非常害怕,就请僧人问土地神不通知的原因。当天晚上,僧人梦到土地神说:“侯鉴本来可以当到宰相,但因最近接受了胡氏六十两银,冤枉断下一件案子,上天已经削除他宰相的职位,只能做到监司,和我没有统辖的关系,所以才没有通报。”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解释】把理直的变成理曲,把理曲的变成理直。

  【分析】两造诉讼人在官府打官司,曲直尚未确定,生死的定夺全在审判者一句话,怎可轻忽呢?现在却将曲直颠倒,这不是因为接受贿赂,就是徇私枉法,否则作出轻率鲁莽的决定,这里必定有一个原因,哪里适合当官为人民的长上呢?

  【故事】赵时担任无为州的教授,梦到有一个囚犯对他说:“我不幸被祖翔害死。”赵时说:“祖翔精通法律,又廉洁谨慎,怎么会冤枉你呢?”囚犯说:“我的死虽然不是祖翔的本意,但是因为他一时的怀疑,所以导致曲直不分,最后把我判处死刑。我所怨恨的不是祖翔又是谁呢?我已向阴府提出告诉,祖翔活不久了!”一个多月之后,祖翔果然就死了。

  入轻为重。

  【解释】应该判轻刑的,却判了重刑。

  【分析】《书经》上说:“对于犯罪的事实若是感到怀疑,就应该轻判。”又说:“宁可有判轻的失误,不可有判重的失误。”但居然有判官把轻罪判成重罪,圣人体恤刑犯的心意哪里还存在呢?人命关天,审案官员最应留意。世上有诬赖的情节,这是极为惨酷的。

  【故事】李若水担任淮南的司理,当时有五名强盗事败被捕入狱,并说与一位僧人结党。这五人在执行死刑后,僧人才出现。僧人说:“我实在不曾做过强盗。”李若水此时应可从轻发落,但他却坚持强盗的话是真实的,就用残酷的刑法杀死他。一个多月后,狱卒李能无缘无故大叫:“和尚!这不干我的事,这是司理特地驱使我做的。”说完就死了。第二天推司刘元也死了。又过了一天,李若水暴毙而亡。县府这一些人几乎都死光了。

  见杀加怒。

  【解释】看见有人被杀,非但不予哀怜,反而更加愤怒。

  【分析】曾子说:“如果察知事情的真相就应该哀怜他,而不可心生欢喜。”这是说有罪的人,当他受到刑罚时,应当体谅他犯罪时的情况,不可轻率地加重罪刑;况且死者不可能再复生,虽然他是自作自受,然而看到他受刑被杀,心中应该感伤,正要为他掩面哭泣都来不及,为何还要加怒于他呢?这种心肠实在是太残忍了。至于家禽、兽畜、鱼类被人宰杀时,更应该怜悯它们的无辜;若见被杀还加以嗔怒,这种人只不过是个残暴酷虐、嗜好杀生的恶人罢了。

  【故事】明朝的刘锡元,曾梦到一人拜求他说:“我是宋将曹翰,过去在唐朝曾当过小官,因为听闻法师讲经有悟,就设斋供养,从此感召福报,生生世世做人,渐积善因。到了宋朝担任副将,因为屠城滥杀的缘故,尔后都出生为猪,以偿还杀债。曾经在往年,佃户以我来抵偿欠您的佃租,蒙您怜悯,让我活了下来;现在我又到这里偿债,所以特别前来求救。”刘锡元说:“用什么方法救你呢?”曹翰说:“禽兽每当被宰割时,真是痛苦难忍,只有听到念佛的声音,才可以解除痛苦。希望您凡是见到牲畜被宰杀,或是被烹煮之时,能够发大悲心,只要念阿弥陀佛,或持大悲咒、准提咒,不但能解除我的痛苦,且有超脱之益。”说完,悲伤道谢离去。

  知过不改。

  【解释】知道过失不肯悔改。

  【分析】文殊菩萨曾向佛陀请益说:“年轻时造下罪孽,到了老的时候才修行,这样能够成佛吗?”佛陀回答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宋朝圆悟禅师说:“哪一个人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除,这种善事是很大的。”唯有君子能够改过迁善,所以道德就会日新又新;而小人则是掩饰过失,所以所造作的恶业就愈来愈显著。小人犯了过必定会找理由遮盖,这就是太上所以谆谆教诫的原因。何龙图先生说:“人会犯口过、身过、心过,善于改过的人应当灵敏警觉,努力去除执著吝啬习气,对于道理要深入研究探讨,并穷究到底,精进修持毫不停止,意念自然就诚了。圣学、佛学、玄学,都是非常深奥微妙,不容易讲得清楚;然而最根本的学习方法,可以贯通儒、释、道三教的,就是改过而已。

  【故事】宋朝的司马光,五岁时有一次无法脱去胡桃皮,婢女就用热水烫过后脱去。他的姐姐从外面回来,就问他是谁脱除的。司马光竟然回答:“是我自己脱去的。”他的父亲责骂他说:“小孩子怎么可以欺骗人呢?”司马光受到告诫后就悔过,一生不敢再说谎。

  见善不为。

  …

《集福消灾之道—感应篇汇编白话精简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