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全国都会敬重;在一乡之中,全乡都会敬重,怎可阴谋贼害他呢?
【故事】唐朝的李林甫为人阴险,让人难以捉摸,时常贼害善良,所做的恶事不胜枚举。当他快要败亡之时,看见一个鬼类,长得牙齿像锯子,手爪像铁钩,全身都是毛,眼睛像闪电,用手击打他。过了没有多久,李林甫就七孔流血而死。死了之后,朝廷下令除去他的爵位,打断棺木,斩杀尸体,将他的子孙流放到岭南地区。到了宋朝淳熙初年,汉州的一位女子被雷电击毙,身上有朱笔写著:“李林甫为臣不忠,阴贼善良,三世为娼,七世为牛,报讫永堕水族。”
暗侮君亲。
【解释】暗中欺骗君王或父母。
【分析】暗是人所看不到的地方,侮是欺骗。这句是专为喜好声名及故意违反常情,以表示自己高超的人说的。君王和父母的恩德如同天地一样,如果领了君王的俸禄,却怠忽职守、贪图利益、徇私茍且,或是奸诈阿谀、任意欺瞒,这种存心不能够让君王知道的,就是暗中欺瞒君王。如果奉养不够诚恳,立身处世品行不佳,或者掩饰对父母的违逆,这种存心不能够让父母亲知道的,就是暗中欺瞒父母。不忠不孝的人,是有害教化,背离正道,死后会到酆都冥府去受刑,这是必然不可避免的事。
【故事一】明朝的宣宗皇帝,喜好作词赋诗,经常命群臣跟著唱和。某位学士自以为才学很高,每次奉旨作好了诗,就说:“这么好的诗,皇帝不但作不出来,怎么能够看得懂!”不久,因为诗中的字冒犯了先帝的名讳,语句涉及讥讽,犯下不敬的罪名,而被革除了官职。
【故事二】有兄弟两人,每五天为一轮,奉养母亲。哥哥家境较穷,弟弟较为富足。哥哥奉养母亲,连稀饭都难以供应。有一次轮到他奉养,却缺少了两天的食物,他就告诉母亲先到弟弟家吃,以后他会补足。母亲就前往弟弟家,说明哥哥的意思,但是弟弟却叫妻子把饭藏起来,坚决拒绝给母亲吃,母亲就流著眼泪回去。这时忽然雷电大作,把这对不孝的夫妻都打死。
慢其先生。
【解释】轻慢教导我们的师长。
【分析】所谓先生,就是传授道理、教导学业、解除疑惑的老师。父母亲生下了我的身体,更须倚靠先生来成就我的学业,所以对他的尊敬要和对待君王父母一样重要。现代人请老师教育孩子,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吝啬钱财、欠缺礼数,甚至出言不逊,礼貌违反常态,故意轻视老师,这种人和禽兽并没有差别。至于做先生的,是要开启后辈的智慧,使他们做好人,甚至成圣成贤,这种阴德最大,怎么可以接受了人家的酬金,却放纵人家的子弟而不严管勤教,致使子弟有不能成材的危险。甚至有的还代替弟子作功课,欺瞒他的父兄,只是为了贪图财物衣帛,帮人贿赂买取功名,不知道要受到什么样的报应?
【故事】有一户农家生了一个儿子,希望老师教导孩子读书的心意非常地殷切,但他对待老师却非常随便而不尊敬,饭菜只有简单的蔬菜,礼金也给得很少。老师尽心教了很久,但是孩子阅读他人文章时,都能够清楚地了解,等到自己做文章,就没有一篇可取的,这实在是一件奇怪的事。后来这孩子只好从事农业,无法进取功名。
叛其所事。
【解释】背叛自己所应服事的上级长官。
【分析】事,是指在下位者奉事在上位的人,例如下属对长官,士兵对将帅,仆妾对于主人都称为事。所谓叛,不一定是很明显的背叛违逆,只要是上级危急时不主动帮忙,利害关头不去关心,就叫做背叛。
【故事】三国时代的吕布,奉事丁原就像自己的亲长,后来却替董卓杀害丁原。既已奉事董卓,并发誓成为义父,竟又替王允杀他。后来他被曹操的军队捉住,曹操原想让他活命留用,但是刘备却说:“明公难道没有看见吕布是怎样对待丁原和董卓的吗?”曹操于是醒悟,就下令缢杀吕布。
诳诸无识。
【解释】欺骗愚昧无知的人。
【分析】没有见识的人,正是应当要随事提醒,用义理来警告他,用善恶观念来启发他,使他能够觉悟,不致因为迷惑而堕落。怎能因为他们容易欺骗而诳诈他们呢?《楞严经》说:“迷乱没有知识的人,使众生产生疑惑而误导,死后应堕无间地狱。”
【故事】从前有三个人结伴同行,当走到河边时正好河水暴涨,但舟却停在对岸。其中一个较为愚笨,其他两人就诱使他脱掉衣服,游到对岸取舟。傻子就在湍急的水流中出没,获得了救渡,又撑著舟过来渡其他两人。这两个人登上舟后,傻子忽然腹痛要拉肚子;等他下了船之后,另两人立刻向他挥手说:“天色已经黑暗,不能再等候你了!”于是就撑舟离去。不久,水流变急而把舟打横,全都翻覆溺毙,而傻子在岸上却是好端端的。
谤诸同学。
【解释】毁谤在一起学习的人。
【分析】同学之间的友谊,感情就如同兄弟,何况朋友是五伦之一,怎么可以随便加以毁谤,存著满肚子的暴戾之气呢?佛陀说:“朋友之间相处,彼此都有五件事情要互相关心:第一、彼此若作恶业,应当互相劝止;第二、彼此若有灾难疾病,应该互相看顾调治;第三、彼此若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不可以向外人说;第四、应当互相尊敬赞叹,不要断绝往来,也不可以记怨;第五、彼此贫富不一样,应当扶持帮助,不可以互相诽谤。”
【故事】宋朝的郭贽,刚刚开始作赋就颇有名气;他的同学李勉却妒忌而毁谤他,因此连续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上。后来郭贽先考上,接著又考上贡生举人,而李勉才以“明经”被选上。放榜当天,李勉非常惭悔地回家去。郭贽听到了,就赶快把他追回来,于是才又考上。可见毁谤是无法损伤别人的,只会使自己变得刻薄罢了。
虚诬诈伪。
【解释】用虚假、诬陷、诈骗、欺伪的手段,来攻击他人。
【分析】一点根据都没有叫做虚,不合事实而毁损他人叫做诬,用欺诈的计谋蒙骗他人叫做诈,用违反常理的方法欺骗世人叫做伪。分开来说是四种情况,合起来说就是不诚实。真诚是上天的真理,以真诚来思量是为人之道,现在却舍弃真诚而虚诬诈伪,这不是违逆天道而失去人道吗?这种心态实在是太辛苦了,这种行为也是太危险了,这实在是天下第一等薄福之相!这种人将来若不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之中,他将到哪里去呢?
【故事】宋朝的赵廷臣,以诈骗手段约定洞戎族投降,竟将洞戎族的代表灌醉后杀害,对外却说他们是要叛变,并据以向朝廷邀功,因此升到显赫官位。后来梦到被杀者说:“我是来报复你的诈骗行为的。”后来他生下一个儿子,年纪很轻就考上科第,但突然因为发狂叛逆而违犯国法。赵廷臣和他的妻子,都被流放到岭外,被被洞戎人杀害。
攻讦宗亲。
【解释】揭发宗亲的隐私或过失,而加以攻击。
【分析】同姓叫做宗,异姓叫做亲。虽然有远近亲疏的不同,其实都是和我有切身关系的人,应当要以亲爱忠诚来对待他们。遇到患难时应该共同来承担,遇到贫困时要互相接济;家丑要互相掩藏,外侮要共同抵御。怎可彼此争夺,丝毫都要计较,忿恨压夺,等待机会攻讦对方呢?折断树枝就像伤了树的心,砍断树根就等于斩断树的脉,这是值得警惕的。
【故事】春秋时,齐国宰相晏平仲,生活非常节俭,齐景公以为他隐藏国君对他的赏赐,因而责问他。晏子回答说:“自臣承蒙陛下的提拔而显贵之后,我父亲家族中的人,没有不乘马车的;母亲家族中的人,没有不丰衣足食的;妻子家族中的人,再也没有饿死、冻死的;齐国读书人等待臣供养吃喝的,就有三百多人。臣这样的做法,到底是隐藏陛下对臣的赏赐,还是彰显陛下对臣的赏赐呢?”
刚强不仁。
【解释】刚烈强横,没有仁道。
【分析】孔子所取的刚毅,主要是在谈理性;太上老君所要戒除的刚强,是指动了气。医学上说肢体麻木不能动作的病症,叫做不仁,这是因为它不知道痛痒的关系。喜欢刚强动气的人,待人接物时没有一点感情,心中都是带著杀机,就是俗话所讲的铁石心肠,怎么会有仁心呢?然而刚强没有不被摧折的,若在吃过几次大亏之后,就会渐渐转化而柔弱,这是刚强者的万幸。
【故事】宋朝张汝庆当提刑官,每次审问囚犯时,不管犯罪的轻重,一定会把所有的刑罚都施加在犯人的身上,称之为“打一套”,接受讯问的人都称呼他“阎罗催到”。后来他任期做满要回家乡,当船只暂停在高邮时,晚上梦到几百个人,头破腿断,围绕著他索命。回家以后,白天竟然看到了厉鬼,因此七窍流血而死。
狠戾自用。
【解释】凶狠乖张,自以为是。
【分析】凡是一个人做事情,能参考别人的意见,就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一味地固执己见,就是个愚痴的人。固执己见尚且不可,何况是凶狠乖张。佛陀说凶狠乖张的人就像是一匹恶劣的马,这是说很难加以调伏。人如果凶狠乖张,一切都不顺从,自以为是,不肯服人,那么善友和有智慧的人,谁会来亲近他,善言至理,谁会来告知。造恶招过的原因,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
【故事】宋朝王安石心量狭窄嫉妒他人,假装行善掩饰恶行,帮助同党排除异己,强行辩解不明事理,还以皋陶、夔龙、后稷、契等圣人自居。他所推动的政务,常会败坏人才;所提倡的学术,也都毁坏人心。刚开始时,他与朝中的几个贤人还能和睦相处,后来因为推行了新法,而与他们意见不合,就极力排斥、贬放他们。他的儿子王雱甚至还说:“只要把韩琦、富弼的首级砍下来,新法就能顺利推行。”后来因为攻击他的人很多,他更加骄傲、凶狠、放纵、怪异,竟然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时他已经罪重恶满,独子王雱的背部长毒疮而早死。王安石悲伤不已,屡次向神宗告病求去;神宗后来也很讨厌他,就免除他的职位。这时他上失宠信,下悲绝嗣,中为人厌;以前被他排斥放逐的贤人相继掌权,把他推行的新法全部废除,他因此惭愧恐惧而死。
是非不当。
【解释】对于是非的…
《集福消灾之道—感应篇汇编白话精简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