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韩琦说:“自古以来圣明贤能的帝王;不能算是不多啊!为什么独独的称赞舜王是大孝呢?难道其他的帝王就都不孝顺了吗?父母慈祥而子女孝顺,这乃是常事,不足为道;惟有父母不慈祥,而儿女依然能够尽孝,这样才足以大加的称赞;但恐陛下现在事奉太后,还没有做到尽心尽力的地步啊!天下岂有不慈爱子女的父母呢?”皇上听了韩琦的话,大为感动觉悟。当时的朝廷,发生了许多的事故;有许多是因为小人在暗中的挑拨离间;但最后使得太后皇上皇后两宫调和的,都是靠著韩琦和当时几位贤明的大臣,居中努力所致啊!
侵人所爱。
【解释】
侵夺别人所喜爱的东西。
【分析】
别人所喜爱的东西,例如田地房屋、书籍古玩、器皿衣服手饰等,想尽办法侵夺过来据为己有,这种的行为,就跟强盗的行径差不多啊!于铁樵先生说:“东西的本身,并没有所谓的美丑,若是为人喜爱,就会被人视为珍宝一样的珍贵。别人若是侵夺了我所喜爱的东西,我心理的感受又是如何呢?”鲁子晋说:“这个时候,若作我所喜爱的东西,被别人侵夺来想,就不怕心中的贪念不熄灭了啊!”
故事:
从前张该有一幢壮观的大房子,因为手头紧缺钱用,就把这幢房子以一千缗的价钱暂时抵押给张俊;张俊非常爱张该的这幢房子,就想办法要把张该房子侵占过来据为己有;于是就拿了一笔很厚的礼金,送给当时居间介绍抵押这幢房子的牙侩,并且还伪造了一份房屋买卖成交的契约;后来张该更为窘困,就来求张俊终止房子的抵押关系,改为卖断,这样就可以再多拿一笔钱来周转;这时候,张俊却拿出了张该房子已经卖断给他的契约书给张该看,张该一看哑口无言,知道契约已经被张俊动了手脚,就流著眼泪,向天誓愿说:“愿你的子孙,也像我一样的悲惨啊!”后来张俊的子孙,都失音变成了哑吧,病重而死。
【结语】
唉!田地房屋乃是身外之物,为了想要侵夺过来据为己有,就用自己最亲爱的子孙,去偿还这笔孽债,这是何等愚蠢的行为,喜欢侵夺别人所爱东西的人,应要引以为戒啊!
助人为非。
【解释】
帮助他人为非作歹,共同去做坏事。
【分析】
帮助人为非作歹,以及成就别人的恶事,不能够引导他人向善,都算是助人为非。佛说:“演说正法,教化众生,叫做法布施;法布施能够令众生听闻到佛法,因为这种的因缘,可以得到无量的善报。”功过格上面说道:“教人去做坏事,别人若是因此而做了一件坏事,自己就有一个过;而且所作的坏事大,还得要随著坏事的大小来论过失呢!而累积了这种的恶因,就会得到无量的恶报。我认为劝人向善做好事,则别人所做的善事,都等于是自己做的善事,那么自己的善行,就能够日益的精纯;而帮助别人做坏事,则别人所做的恶事,也都等于是自己所做的了;那么自己的恶行,就会与日俱增了!将来自己善恶的归结,也就有了天壤之别;而祸福的报应,就会判若云泥啊!所以大家该要知道,懂得有所选择。
故事一:
杨开是丹阳县的县令,个性非常的暴躁蛮横;杨询是他的幕僚,喜欢揣摩人家的意思,希望得到别人的欢心。因此明明知道杨开做错了,也不敢去忤逆他。凡是杨开的所作所为,杨询只是赞叹做的很好很对而已。有一次,在一个夏天很热的日子里,杨开下令用杖责打衙门里面办事不力的官员,以及牢中的犯人,一共打了四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位被打死了,杨询还从旁称赞说:“打死了,很好啊!”晚上杨询就梦到神明呵斥他说:“你帮助杨开作恶,应该与杨开同罪!”杨询不久之后,就得到恶疾而死。看到这则故事,则今天做人家慕僚的人,应该要知所警惕,不能够助人为非啊!
故事二:
苏州有位吾姓老翁,家里很穷,也没有职业;他经常到富贵人的家中,劝他们要多行方便做善事,遇到了性情好贪,或是脾气暴躁的人,他也一定会认真善巧的劝导感化他们。看见别人做善事,他一定会奖励赞叹成就别人的善事;所以善德积的很多,数都数不清了。他的儿子吾从周,少年的时候,就考取了功名,吾老翁也快乐的活到了很大的年纪。
【结语】
普贤菩萨十大愿中,有一愿叫做随喜功德,意思是说:“看到别人作功德,要为他随喜赞扬。”佛经说:“随喜功德的福报,就如同一个人在卖香,一个人在买香,旁边的人就会染到香的香气;对这两位买香卖香的人来说,他们的功德,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所以随喜功德的果报,是如此的殊胜,那么助人为非的人,可要好好的反观,反省反省啊!”
逞志作威。
【解释】
任意的自作威势欺凌别人。
【分析】
君子为人正直,律己甚严,而且待人宽厚和蔼可亲,别人自然就会对他感到敬畏爱戴和佩服;若是一个人动不动就逞威风欺负人,就算能够使人害怕慑服,别人也是不会心服口服,而且不会怀念他的德泽,这种喜欢耍威风的人,怎么能够居人之上呢?
故事:
明朝南京史良佐,担任南京的西城御史,而他的家则是住在东城。每次他从家里出门,或是返家的时候,乡亲里民们见到他的车驾到来,都不站起来表示敬意;史良佐感到很生气,于是就下令抓几个见到他没有起立致敬的里民,送到东城御史那里去问罪处罚。东城御史就质问里民们:“你们为何见到了西城御史的车驾经过,却不站起来致敬呢?”里民们回答说:“我们都是被倪尚书给误了啊!”东城御史就问:“倪尚书是怎么误了你们的?”里民说:“倪尚书是南京人,他负责掌理兵部的时候,大家看到他的车驾经过,就走避离开,倪尚书经常叫他的随从,制止民众走避,并且还说:“我跟你们同是一个乡里的人,我不能够经过里门下车向你们问候,怎么还能够麻烦你们起立向我致敬呢?”而我们也实在是太笨了,竟然以为史御史的作风,就像倪尚书一样,所以才不起立向他致敬;没想到竟然因此而触怒他啊!”东城御史听了里民们的解释,就笑著把他们给释放了。倪尚书就是文毅公倪岳。唉!史御史听到这些话,心里也应当感到惭愧内疚啊!
【再析】
近来倚靠著官位权势,逞威风骄慢他人的弊端,岂只是这样而已。有的人是运用严刑峻法,以毒害无辜的百姓;有的人则是任凭个人的喜怒,来定罪刑的轻重;有的人则是接受他人的贿赂,而使得原本该受的刑责,有了出入;有的人则是假公济私,而公报私仇;有的人竟然包疪犯罪,霸占商场,官商勾结;虽然有种种的差别不同,但总是逞志作威,欺凌百姓;这种的行为,就已经得罪了上天;然而玩权弄势,也只能够逞威于一时,而这种的怨孽累积,不断的在蕴酿,等到权势尽了,果报也就现前了,到时候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希望能够将这后悔之心,早一点儿用,那就太妙了啊!
【嘉言】
宋朝的寇莱公说:“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这些话,真正是减少后悔的要诀啊!大家应当要牢记在心,经常的提醒自己。
辱人求胜。
【解释】
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胜利。
【分析】
用道理来折服人,恐怕还会因此而启发了别人的求胜之心,以至于所用的道理,彼此互相的抵触而无法接受。况且是自己的道理,本来就不够充足;而又强行的怒骂殴打侮辱别人,以求取胜利呢?鲁子晋说:“羞耻之心,每个人都有,谁肯甘心情愿的接受别人的侮辱呢?竟然有人用侮辱别人的方法,以求得自己的胜利;要知道天道好还的道理,侮辱了别人,到头来等于是侮辱了自己啊!”
故事:
林退斋尚书,在他临命终的时候,训诲子孙说:“你们只要学吃亏就对了。唉!自古以来,许多的英雄,只因为不能够吃亏,而害了许多的事啊!然而从古以来,也有许多的英雄,只因为他能够忍辱吃亏,而成就了许多的事啊!例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可以说是吃亏吃到了极点,后来韩信才能够登坛拜将,被刘邦策封为三齐王;而当时辱侮他的淮阴少年们,后来都成为他的部下了。”
【结语】
由这件事情看来,我们可以知道,今天受人辱侮的人,来日难道他就不会富贵吗?而侮辱别人的人,能够保证来日不会被别人侮辱吗?所以喜欢好胜的人,对于这种的道理,应该要仔细的想想。
败人苗稼。
【解释】
毁坏别人所种植的秧苗稻谷。
【分析】
百姓依靠著稻谷粮食来养活身命,况且农夫的春耕夏耘种植稻米,实在非常的辛苦;而且完粮纳税养家活口,也都是靠著稻谷的收成;所以怎么可以阻碍水利,使得田地干旱;溃决堤防,使得稻田淹没;放纵牲畜去践踏田地吃掉稻谷呢?使得天地所生养的稻谷,不能够收成;农夫的辛苦,徒劳而无功,这种人实在是太残忍了!然而不仅是如此,若是在上位的人,不重视农耕的时机,不讲究水利的灌溉,而影响了农民的收成;这也是属于败人苗稼的行为,也可以用这个罪名来定他的罪啊!
故事:
清朝康熙丁未年,湖广乡民李甲,以卖牛为业;他每次到了稻谷成熟的时候,就在四更天,把所养的牛群放出来,去吃别人田里所种的稻谷,牛群所吃的面积达数里之广,而李甲仍习以为常的这样做;因为当地地广人稀,别人也难以察觉到这件事情。忽然有一天,李甲被雷打死了,他的背上呈现出四个红字—纵牛害稼。意思是说:“李甲放纵自己所养的牛,残害别人所种的稻谷。”
破人婚姻。
【解释】
破坏别人的婚姻。
【分析】
有了夫妇的关系,而后才有父子的关系,所以婚姻之道,就显得更重大了;而破坏婚姻的方式有几种,有的是百般的设计毁谤,而破坏别人于婚前;有的是多方的阻隢,而破坏别人于将婚;有的是无风起浪,而破坏别人于婚后。岂知婚姻乃是天定,人怎么能够破坏呢?有的婚姻,或是被人破坏了,毕竟这桩婚姻不是婚姻啊!然而婚姻的离合是由天定,而人若是起心破坏别人…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