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三)▪P7

  ..续本文上一页呢?所以由此可知,三教都是正法,同为千万年来一切有灵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准绳。为什么那么的愚痴,去毁谤圣贤,造下来生堕入拔舌地狱的恶因啊!至于经典、书籍、和字纸,乃是圣贤的精神所寄托,作践经典、书籍和字纸的人,与讪谤圣贤的罪过相同啊!

  故事一:

  高之绶不信仙佛,而且还想尽办法极力的毁谤。他曾经用法华经来糊墙壁,有人送他一尊佛像,高之绶就说:“这个佛像可以拿来做成器具使用啊!”于是就用锯子锯开,做成环形的饰物十枚;后来高之绶因为讥讽批评朝廷的施政,被皇帝下诏,把他送到刑部审判问罪,最后被判腰斩,并且在市集上公开的执行。

  故事二:

  明朝大将戚继光,平日持诵金刚经;有一天,忽然梦到一位已经死去的士兵,向他请求诵一卷金刚经,以增加在冥间的福报。戚继光早晨起来之后,就为这位亡故的士兵,诵完了一卷金刚经。却又再梦到这位士兵向他说道:“承蒙将军您的大恩大德,为我念了一卷金刚经;然而我却仅得到半卷的功德,因为其中夹杂了“不用”两个字啊!”戚继光想了半天,才想出这“不用”两个字的原因来;原来是他在诵经的时候,婢女为他送茶饼来,这时候他挥了挥手表示拒绝,口里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心中却有“不用”两个字。所以第二天的早晨,他就关起门来念经。后来又梦到那位亡故的士兵向他道谢说:“报告将军,我现在已经获得超度了啊!”

  【结语】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读诵圣贤的经典,尚且不可以夹杂一个杂念,况且是毁谤圣贤呢?

  侵凌道德。

  【解释】

  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亲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

  【分析】

  世间有道德的人,例如读书明理的儒者,刻苦修行的僧人或道士;他们的言语,可以做为世人的法则;他们的行为,可以做为世人的楷模。这些有道德的人,所以出类拔萃超群出众,乃是因为天地正气之所钟啊!我们爱敬他们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侵犯欺凌他们呢?

  故事一:

  国清禅师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但是有某位官员,向来就不相信佛法,就把禅师绑起来,打了二十大板;这位官员晚上就梦到死去的父亲很生气,而且哭泣的向他说:“你竟敢污辱禅师,阎罗王为了这件事情,也打了我二十下的铁鞭,连你的官位也被削除了啊!”

  故事二:

  淳于崇德二十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学宫读书;他的个性十分的怪异邪僻,凡是有道德的读书人,他必定会大肆的加以欺凌诋毁。有一天晚上,忽然见到一位神明对他说:“你千方百计的侵犯欺凌有道德的人,所以我来夺走您的智慧!”神说完了,就拿刀一砍,淳于崇德就当场昏倒在地上;醒来之后,竟然笨的跟呆子一样,过没几年,就死了。

  故事三:

  汉朝的张良,在他年少的时候,有一次到下邳游玩,桥上有位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就对张良说:“年轻人,到桥下面帮我把鞋子捡上来。”张良念到老人家年纪大了,就勉强的忍住自己的脾气,走下桥去,帮老人捡鞋子。鞋子捡好之后,这时老人又举起脚来说道:“年轻人,帮我把鞋子穿上。”张良就跪著帮老人穿鞋,老人说:“你是一位可以教的孩子啊!”于是就拿出一卷书对张良说:“你读了这卷书,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老人说完之后,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张良一看这本书,原来是姜太公兵法;因此就认真的研读,后来帮助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被汉高祖封为留侯。

  【再析】

  从这个故事可以知道,有道德的人,可以成就许多的人才,那些侵犯凌侮道德之士的人,就像是逆著风在撒灰尘,徒著手在遮天一样,只是让别人看到自己多么的不自量力啊!

  射飞逐走。

  【解释】

  射杀飞禽,逐捕走兽。

  【分析】

  射—不只是用弓箭射而已,凡是用火枪、鸟铳、药弩、弹弓、粘竿、扣索、网缦,都算是射啊!或是为了卖钱,或是为了贪图口腹之欲,就在四处布下了杀机陷阱,使得飞禽丧命,有的头被斩断了,有的胸被贯穿了,不知道有多么的痛苦啊!我们应当要加倍的发慈心来救护它们。吃它们肉的人,为何忍心要跟它们结上这个往后必定会报复的怨仇,而一定要用它们来充当我们可以调整减少的菜肴啊!而捕杀禽兽为业的人,何苦要造下这种无穷的怨孽,来赚这种有限的利润呢?

  故事一:

  董某喜欢用网来捕捉飞禽,捉到以后,就用竹子贯穿鸟儿的脑袋,用稻秆燃烧鸟儿的羽毛,再拿去卖钱,所杀的鸟不计其数。董某到了老年,就得到了一种怪病;遍体都生出了粗皮,粗皱得就像树皮一样;痒的时候,董某就用稻秆烧粗皮来止痒;头痛的时候,就叫人用竹子拍打他的头,最后竟然因为这个怪病而死。而刘冬儿则是专门用弩箭射杀飞禽,被他射杀的飞禽,不知道有多少;有一天,他靠在门旁射麻雀,偶然觉得耳朵好痒,就用箭头搔痒;这时候忽然风吹门,而门就撞击到他拿箭搔痒的手,箭头就穿过了耳朵,血流如注,刘冬儿就这样的死掉了。

  【结语】

  唉!用箭射自己,用稻秆烧自己,一一都是自己所造作过的恶业,为什么报应会如此的巧妙啊!

  故事二:

  唐朝的韦皋,养了一只鹦鹉,这只鹦鹉每次听到念佛,就会非常的兴奋,专注的倾听;叫它念佛,就会大声的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一天,鹦鹉就端立著往生了;火化之后,得到十颗的舍利,韦皋还为这只鹦鹉立了一个塔埋葬它。又宋朝元祐年间,有位出家人,养了一只鸲鹆,这只鸲鹆一直都随著出家人念佛。有一天,鸲鹆低著头,收了翅膀,站著就往生了;寺里的主僧可怜它,就把它埋葬了。忽然就在它埋葬的地方,生出了一朵青色的莲花来,而且异常的芳香。大家感到十分的奇怪,就挖开埋葬鸲鹆的土堆,发现这朵莲花,竟然是从鸲鹆的舌根生出来的啊!全郡的人都前往观看,太守还特别的为这只鸲鹆作了一首偈子:“天产灵禽八八儿,解随僧口念阿弥;飞禽尚证无生忍,我辈为人岂不如。”

  【再析】

  从这两个故事观察,天下大小的物类,都是属于生灵;而我佛慈悲,全都平等的摄受爱护,而人为什么还要戕害物类的性命呢?

  明朝的颜茂猷先生说:“现在的人都说,天生万物,是用来养活人的,所以这些飞禽走兽,本来就应该给人吃的;却不知道,人也是生长天地之间的一物啊!人若是能够修养真性、善护生灵,这样才够资格配称“人为万物之灵”,不然就跟动物又有什么差别呢?而且人若是没有依照正法修行,那就出离不了六道,仍然在六道中轮回!今生做畜牲的,他的前生或许是人;而今生得到人身的,他的前生或许是畜牲;因此贪嗔贪杀,互相的吞食,在这生与死的路头上,最是可怕;而一旦入了阴间,则今天在追捕走兽的人,又怎么知道不会被他所杀害的走兽追逐呢?”

  或有人问:“人若是都不杀生食肉的话,那么禽兽岂不是会充满了这个世间吗?例如豺狼虎豹将会吃人,这岂不是养畜牲来害人吗?”我回答他说:“佛说:人若是具备了慈心和功德,那么一切的刀兵水火,都不能够伤害到他;一切的恶兽毒虫,也不能够伤害到他。从前有一位造恶的国王,驱赶著凶猛的象群,冲向佛来,想要把佛害死;而佛陀心中则生起了慈悲心,怜悯恶王和大象的无知;就在这个时候,象群见到佛的五指,化为狮子大吼,于是大象们纷纷倒地臣服在佛前。所以涅槃经极为赞叹慈心的功德,就是这个缘故了;因为慈心到了极点,就能够感化天下最残暴的禽兽啊!”

  故事三:

  在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洪农郡的辖内,有很多的老虎;太守就下令叫民众设下了许多的陷阱,拿著弓箭来防治老虎为患;然而老虎为患,却是更加的严重。等到刘昆担任洪农郡的太守就说:“老虎为患,乃是暴政所导致的啊!”于是就下令民众把陷阱都填掉,弓箭都折断;积极的推行仁政,体恤照顾老百姓的疾苦;老虎因此就成群结队的渡河,离开了洪农郡。

  【再析】

  太守刘昆并没有修行证道,他只是以一念的仁心,于是马上就能够平息凶猛的虎患,何况是学习佛陀慈悲的人呢?又例如证道的圣僧,伏虎降龙以及现代的“伏虎僧”广钦老和尚的事迹,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甚至还是亲眼见到的事实,绝不是捏造虚构;假使人人都能学佛学圣僧,则纵然虎豹之类凶残的野兽充满了世间,也不能够为害啊!所以何必去忧愁禽兽会害人呢?因为残暴的人,全都化为了慈悲,那么害人的猛兽,也都化为麒麟和凤凰了啊!于是我们才知道,有的动物虽然是非常的凶猛恶毒,但是也有可以感化它们的地方啊!就只怕我们自己不能够慈悲啊!

  发蛰惊栖。

  【解释】

  发掘蛰伏在土里的虫,惊扰栖息在树上的鸟。

  【分析】

  天冷的时候,虫都蛰伏在土里面,若是把虫挖掘出来,它们一定就会冻僵死掉。所以太上在这里特别写出来,以禁戒人们不要做;而诸佛菩萨尤其更是爱惜怜悯这些小虫,人怎么可以不体会这个道里,而随便的去挖掘蛰伏在土里面的虫呢?

  故事:

  宋朝的大将曹彬,在冬天的时候,决不整修房屋和墙壁;有人就问他原因?曹彬回答说:“冬天修理屋墙,恐怕会伤害到蛰伏在里面的虫啊!”

  【再析】

  曹彬和他的孙子,累代都被皇帝封王,他的福报是如此的大,但是却不肯种下挖掘蛰虫的恶因;而现在居然有无故焚烧山林草木的人,竟敢以此做为玩乐游戏,逞快意于一时,却伤害到万亿的生灵,我们为何不用曹彬爱护蛰虫的故事,互相的告诫提醒呢?若是碰到了有人焚烧草木山林,就应该要马上的扑灭;至于村民小孩因为无知而做这种行为,尤其应当要好好的劝导;若是有人用热水倾倒在地上,或在地上焚烧纸陌祭祀祖先,这些都应该要随时的留意劝导,以保全地面下的蛰虫不受伤害,这样的存心实在是太慈悲了啊!

  【分析】

  鸟既然已经栖息在树上,就好像人已经上床睡觉一样;这时候忽然有所惊动搔扰,岂不是全家都被惊扰的大…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