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三)▪P6

  ..续本文上一页累。其次,有眷属的人,则是为眷属所累;有家计的人,则是为家计所累;这三种的累,简直就累杀了天下的人啊!尽天下的人,都遭受这三种的累,所以才忙了一世,闹了一世,苦了一世,干弄了一世,空过了一世啊!何况又因为这三种累,起了无量的贪嗔痴烦恼,因此而造了无量的大小恶业啊!由于这种的业报,而堕落在三途八难的苦海之中,生死轮回,受了无量的苦恼,而不得解脱啊!虽然遭受了无量的苦恼,只是始终都不觉醒;而不觉醒的人,都是因为不觉悟的缘故啊!他们不觉悟的是什么呢?他们不觉悟的是身体眷属家计,都不是自己的啊!如今说道身体不是你的,你尚且未相信,山僧现在就尽情的为你从头说破吧!你最初来到母亲的腹中,投胎的时候,单单只是一个识神,何曾有个身体来的啊!这个身体乃是父母赤白精血和合,结成的一块顽肉,本来没有知觉,不知道痛,也不知道痒;不知道冷,也不知道热;不知道饥,也不知道饱;不知道苦,也不知道乐啊!因为你这一个识神,附著在这一块顽肉之中;从此以后,知道了痛痒,知道了冷热,知道了饥饱,知道了苦乐;等到出了母胎之后,就索性认著,唤作是我的身体了。刚才所说,身体并非是我所有的这个道理事实,也就决不肯相信了。因此佛祖慈悲怜悯众生的愚痴,所以又苦口婆心向你说道:“这个不是你的身体啊!这是精血结成的臭皮袋啊!不属于你管,不由你差遣安排,以至生老病死,都不是由你处分的啊!怎么会知道是这样的呢?就像你最初投胎之后,住在母亲的胎中,七日就一变,次第的生长,称作五脏六腑,百骸九窍,四肢六根,筋骨皮肉,渐渐的都成形了;乃至于出胎,都是热风所吹。业力所使的啊!而你则是不知不觉,何曾是由你所差遣安排的啊!既然出生之后,长到三四十岁,他便发白、齿摇、面黄、肌瘦、渐渐的都变来了,渐渐的都老来了,衰老之相也就都现前了啊!接著病又到了,病既然到了,死亡便接著来了。如此像这样的变化变坏,一一都是不由你啊!你本来也是不愿意如此,只是奈何管不动他啊!就论你从生到死,向这个臭皮袋上,不知道用了多少的恩爱情义,种种的保养他,种种的爱护疼惜他,种种的医治安排他,可是他却是忘恩负义,如此的惹人讨厌啊!何况还更有惹人讨厌的地方,只例如在夏天炎热的时候,有一位壮健的好汉,忽然在黄昏的时候,得了一个急症死了,死到二更半夜的时候,便会觉得尸体臭秽逼人,不能够靠近啊!于是就急急忙忙用棺材,把尸体装进去盖好入敛了,等不到钟鸣天亮,就急急忙忙的扛出去烧掉了。纵然是至亲至爱的眷属,也不容他多停留一下啊!”从这件事看来,昨天晚上,还是一个壮汉,今天早晨起来,便成了一堆骨灰了!不知道他的识神,又向何处去了;如此的急变,并由不得你啊!既然是你的身体,就应当是由你管;既然是不由你管,如何却又妄认他是你的身体呢?这样只是徒然的遭他所累,退却道心啊!你的眷属,也是一样,彼此都是拖了个臭皮袋,彼此都不自由,彼此都是管不到;一旦无常到来,彼此也都不能替代啊!当活著的时候,彼此都被一种恩情所缠绕,唤作是眷属;可是在眼光一闭之后,彼此都不认识了;如何妄认他为眷属,遭他所累,退却道心呢!你的家计,也是一样啊!在你眼开脚健健康的时候,在那里计较经营,悭吝守护著家计,并且认为百千万年都可以得到他的受用;谁知道一气不来的时候,一毫也将他不去啊!如何妄认他是你的家计,遭他所累,退却道心呢?今天你们既然听闻到这些道理,便应该要回光照破,痛自的醒悟,对于这三种的累上,不要认著、不要恋著、不要贪著,安住在定分上,安分的随缘度日;必须要拨转念头,向生死的大事上,奋发勇猛的精进;而且道心发的要坚固久远,在这件事情上面,一定要探究个明白。”

  自罪引他。

  【解释】

  自己犯了罪,不肯承认;反而牵引他人,希望脱卸自己犯罪的责任。

  【分析】

  罪是自己犯下的,等到东窗事发的时候,就牵引嫁祸别人,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拖人下水啊!他的动机,不是希望掩饰疏漏自己的罪行,就是想要报仇嫁祸他的仇人;却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终究是遮掩不住;而诬赖别人,也终究是诬赖不成啊!只是徒然的增加了自己的罪孽而已;纵然是侥幸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仍然难免会遭到天诛啊!

  故事:

  赵业曾经在旁观看贾奕杀牛,贾奕死了之后,就向阴间的判官说:“我杀牛的时候,赵业也在旁边帮我杀啊!”他这样说,是希望赵业能够分担自己的罪过。等到赵业的魂魄被鬼卒拘捕到阴间,几乎不能辨认贾奕了;不久就看见一面大镜子,直径大约有一丈多长,悬在空中;这时候,可以很清楚的看见,贾奕手里拿著刀在杀牛,而赵业则是靠在门的旁边,心中有不忍之意;这时贾奕才肯服气认罪,而赵业的魂魄才能够重返阳间。

  【再析】

  按照佛经说:“一切世间的众生,都是生死相续;在临命终的时候,暖触尚未舍除以前,一生所做的善恶事情,一时之间,都会浮现出来;大概临终所现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平日心地的境界啊!所以地藏菩萨的罪珠,就是我的心珠;阎王殿前的业镜,就是我的心镜啊!而且我们现在做了一件不善的事情,就会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印像,往来萦绕著磨灭不掉,所以怎么可以妄自的牵引诬赖他人呢?”

  壅塞方术。

  【解释】

  故意阻挠医卜星相或是一技一艺等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用所学的方术,来养家活口济助世人。

  【分析】

  医卜星相以及一技一艺,都可以算是方术;功夫浅的人,可以藉著方术来养家活口;功夫高的人,则可以用来济世救人。若是故意的壅塞阻挠这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行使,这就是我们的心量不够广大,而国内就会有许多饥寒失业的人了!至于是邪师庸医,会伤害到教化,会误人的性命,以及烧丹炼汞这类的方术,就不可以援用这个例子,而是应当要加以禁止。一般读书人的家中,必须要严谨门户;凡是三姑六婆,都应该要戒绝往来;纵然是有所往来,也应当要重视她们的人品是否端正,这也是端正根本防微杜渐的方法。

  故事:

  翟乾祐在世的时候,因为他能够考召神明而颇有名声。他每每念到云安境内江河,水流危险的地方,就有十五处之多;因此他就召来滩神,想办法要弄平这些滩险,使险滩不再危险;共有十四处的滩神应他召请而来。独独有位女滩神,头上戴著高帽子,身上穿著大长袍,向翟乾祐慷慨的进言说:“据我观察,您要平滩险的用意,不过是为了要方便往来的船只;您不知道从事船只生意的人,获利相当的丰厚;纵然是多花些小钱,对他们来讲,也不足以构成损失;而沿江居住穷苦的人家,就有三四百户之多;他们没有田地可以耕种,没有桑树可以养蚕,全都靠著用劳力拉船,渡过险滩讨生活啊!今天若是把这些险滩弄平了;对行船的人而言,固然是方便多了;可是对那些住在江边,靠著拉船过日子的穷人来说,以后他们要靠什么过活呢?太上的意思,决定不是这样的,我深恐您到时候会因此而获罪,不免为您担心,所以向您建议希望您能改变这个决定!”翟天师叹气的说道:“您的考虑是如此的周延深远,不是我能够比得上的啊!”于是就再命令十四位滩神,各自的重新恢复滩险。

  【再析】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非独方术不可以阻挠壅塞,就是靠劳力赚钱糊口的小生意,也应当要为他们设法流通,处处都为他们留些余地,使他们的生活,不至于为饥寒所困,这样才是一位仁慈的人所用的心啊!

  讪谤圣贤。

  【解释】

  对于古圣先贤,不能够恭敬的崇奉,竟然敢任意的毁谤。

  【分析】

  有两种人喜欢戏侮毁谤圣贤,一种人是因为自己的愚痴,不知道圣贤伟大的教化,对世间有深远的影响,这种人就像是躲在瓮里面从瓮口看天,却埋怨天空为什么那么的渺小。另外一种是世智辩聪的人,仗著自己的聪明辩才,煽动鼓惑他人毁谤圣贤,这种人就像是在水中捉月亮一样,徒劳无功;而圣贤是不会因为他们的煽动鼓惑别人毁谤,而受到任何的影响。这里所谓的圣贤,是指儒、释、道三教的圣贤。儒教是以“正”来设教的,释教是以“大”来设教的,道教是以“尊”来设教的;我们看到儒释道三教,都是善于保护生灵,而厌恶杀害众生;同样都是仁心的表现,都是要求自己对待别人,就和对待自己一样;同样的,都是平等大公无私,戒止嗔恨,节制欲望,禁止过失,防止犯错;同样的,都是自我要求修持的功夫,都能够像雷霆一样,震醒众生的迷惑,启发众生的智慧;同样的,也都能够发挥风俗教化的功能,简单的说,天下的道理,不过是善跟恶这两条路;而三教的本意和目的,也无非是教人改过从善啊!如果从内心的修持功夫来论的话,则三教无不是归于一啊!所以宋孝宗曾经对韩愈所作的排斥佛道的文章—原道,做了一个辩解,他说:“以佛来治心,以道来治身,以儒来治理世间。”宋孝宗实在是一位真正懂得心、身、和世间,都是同等的重要,不容许有一样是不治的。那么这样说来,儒释道三教,岂能够容许有一教不存在呢?都是应该要同时并存的啊!

  现在的儒者,或是以圣人来反驳否定佛教,或是以为佛教凌驾圣人之上。现在的僧人和道士,或是为了佛而消灭道教,或是为了道教而议论批评佛;总而言之,都因为个人的见解执著,而在错误的分别大道啊!怎么会了解三教原来是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啊!最怕是个人产生了错误的想法,用自己的意思来猜测,以浮躁的心在强辩;而真正有高度智慧的人,果然能够平心静气的,把这些道理融会贯通,穷本溯源,直探它的源头;就能够知道佛教讲的明心见性,去迷求悟;道教讲的清心寡欲、积功累行;儒教讲的正心诚意,都能够摄受教化众生,而且没有冲突;总而言之,都是要引人入道而已,又有什么名相可以执著的…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