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二)▪P11

  ..续本文上一页是暗中欺瞒了父母亲啊!

  故事一:

  明朝的宣宗皇帝,非常喜好诗词歌赋,经常命令朝中的大臣附和;有位学士自以为才气很高,他每次应制奉命做完诗的时候,就说:“我所做的诗,实在是太好了啊!皇帝不但是做不出来,而且也看不懂其中的奥妙啊!”没有多久,这位学士就以诗字触犯了皇室的庙讳,而且讲话涉及讥讽;因此就被皇帝处以不敬的罪名,而夺掉了他的官职。

  故事二:

  三国时代,吴国有位名叫顾悌的名士,每次接到父亲的来信,他都是跪著恭读,而且还逐句的应诺,回答父亲在信中的问话;若是父亲有病,顾悌就会对著父亲的信哭泣,伤心的话都说不出来!又晋朝的范宣,八岁的时候,偶然伤到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人家就问他说:“真的有那么痛吗?”范宣哭著说:“我不是因为痛而哭啊!而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缘故,所以我才感到悲痛啊!”这两位先生,后来的地位,都是非常的贵盛显赫。

  故事三:

  从前有两位兄弟,每隔五天,就轮流的供养母亲一次。哥哥比较穷,而弟弟较有钱;哥哥供养母亲的时候,甚至穷得连稀饭都供养不出来;有一次,在他轮到的五天中,因为缺了两天的食物,就向母亲报告,请母亲暂且先住弟弟家中,以后他会再补过来这两天的供食;母亲听了之后,就前往弟弟的家中,把哥哥的意思告诉了弟弟;弟弟就叫妻子把饭藏起来,坚决的拒绝哥哥所做的决定,母亲感到非常的无奈,就掉著眼泪回到哥哥家中,这时候,忽然天空中雷电交加,当场就把弟弟夫妻二人给打死了!

  慢其先生。

  【解释】

  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应该要恭敬的受教,却反而轻慢,真是大大的有失弟子事奉老师的道理啊!

  【分析】

  父母生下了我们的身体,必须要靠先生的教导,才能成就我们的学问;所以对先生、老师,要和对君王和父母亲一样的尊敬。现在的人请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往往只是虚有其表,吝啬钱财而且还于礼有亏;甚至还出言不逊,态度反常,有心的轻视老师,这则是和禽兽相差无几啊!至于做先生的,目的就是在开启后生小辈的智慧,使他们把人做好,甚至成圣成贤,这种春风化雨的阴德,实在是最大的了!怎么可以接受人家的束修供养,却放纵人家的子弟,不去严管勤教,致使子弟有不能成材的危险;甚至有先生还代替子弟作功课,来欺瞒他的父兄;为了贪图钱财而用钱贿买功名,这种罪过的报应,实在不知道有多么严重啊!

  故事一:

  宋朝的游酢、杨时,两人一同拜在程颐的门下做学生;有一天,两人一齐去拜见老师,程颐偶然闭目瞑坐,游酢、杨时就站在老师身旁,恭敬的等候,而且等了很久;程颐醒了之后,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而两人的脸上,则毫无一点的倦容,对老师的执礼,更是愈加的恭敬谨慎。后来两人都得到老师学问的真传,共同将濂洛之学弘扬于天下。

  故事二:

  宋朝的岳飞,他的老师周同,能够拉三百斤的大弓;周同死了以后,岳飞每到初一十五的时候,必定准备好了祭品,在老师的墓前跪拜哭泣;并且将老师送给他的弓,射了三箭之后,才返回家中。

  故事三:

  从前有户农家,生了一个儿子,这位农人想请老师教他孩子把书读好的心,非常的殷切;但是他对待孩子的老师,则是太过份了,不懂得尊敬老师的道理;给老师吃的不好,尽是些不营养的食物;学费也给的很低,老师虽然非常尽心尽力的教这孩子,而且教的时间也很久;然而这孩子阅读他人所做文章的能力还不错,可是自己做起文章来,则是一无是处,这也是真奇怪啊!后来这孩子还是跟他父亲一样做农夫了。

  【再析】

  事奉老师的道理和方法,应当就像子弟事奉父亲一样,走路的时候,要跟随在老师的后面;坐的时候,应该坐在老师的座旁;路上遇到老师,则要正立著,向老师拱手问候;老师讲话的时候,则应该倾耳虚心的聆听;纵然是遇到了灾难忧患,也不能够改变;无论是吉凶祸福,都要跟老师同甘共苦;老师在生的时候,事奉老师在礼节上,不能够有半点的亏失;老师过世之后,则要为老师守三年的心丧;能够做到这样,则可以算是尽到弟子事奉师长的礼节了。

  故事四:

  从前有位王老师,训诲教导启蒙的儿童,非常的尽心尽力,而且不计较学费的多少。并且常对人说:“天地君亲师,这五个是并列在一齐的啊!所以只要小孩拜我为老师,那么他终身的成败荣辱,我这做老师的都有责任啊!所以老师若是不能尽心尽力的教导子弟,反而误人子弟的话,那么这个罪过,就跟庸医杀人的罪过,是一样的重啊!”王老师又喜欢为小孩讲孝悌的故事,他说:“求学问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术,而后才学习文艺,先要把自己本分做好,而后才施仁;例如一个人在孝悌方面有所亏欠的话,纵然他的才华盖世,也是不值得重视啊!”王老师晚年得子,而这个儿子就是文康公,大家都以为:这是他善教子弟所得到的好报啊!

  【再析】

  近来师道愈来愈沦落了,甚至沦落到了令人痛哭浩叹的地步啊!为人师表,不知道,也不曾去想误人子弟的罪过,必定会遭到神明的谴责!从前有一位读书人,到了六十多岁的时候,跟他的妻子说:“我这一生,虽然不能够发达,但是有幸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教书职务,才得以成家立业啊!”讲完之后,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到他的父亲责骂他说:“你的命,本来应该是可以考取功名的!只因为你担任教学职务,不能尽心尽力,而且还偷懒旷职,文昌帝君已经削去了你的功名,你却不知道,还在那里自鸣得意的夸口呢!”唉!看到了这个例子,就知道误人子弟的罪过,实在是非常的危险啊!

  叛其所事。

  【解释】

  对于所应服事的长官或主人,不能够效忠,就是背叛啊!

  【分析】

  叛其所事的事,是指以下事上;例如属员服事长官,士兵服事将帅,仆妾服事主人,都称作事;而背叛并非一定是显然的背叛违逆,只要是在所服事的人缓急的时候,自己不能做为他的倚靠;利害关头的时候,不能够怜悯救济,就叫做背叛了。

  故事一:

  三国时代,骁勇善战的名将吕布,最初拜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对待吕布,就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但是吕布这个人,却是有勇无谋,见利忘义;为了要贪图功名富贵,被同乡李肃一煽动,就决定投靠董卓;当天晚上,吕布就提刀进入丁原的营帐中,杀了丁原,并且取下了丁原的首级;第二天,就带著丁原的首级投效董卓;并且还发誓拜董卓为义父;后来吕布又为了貂蝉和司徒王允,而把义父董卓用戟刺死。不久之后,吕布被曹操的军队捉住,曹操本来不想杀掉吕布,甚至想要用他来帮助自己平定天下,就问刘备的意见;但是刘备则劝曹操说:“明公,你难道没看见吕布,他是怎样服事他的义父丁原和董卓吗?”曹操听了刘备的话,觉得颇有道理,就下令将吕布缢死。

  故事二:

  杨忠是戴献可的仆人,戴献可家中非常的富有,就命杨忠替他负责经营一个农庄;杨忠经营的很努力,所获得的利润也很多;后来戴献可死了以后,留下了一个儿子叫伯简,年纪轻,成天喜欢和不良少年鬼混,吃喝玩乐;不到几年,就把家产全给败光了;只剩下仆人杨忠所经营的那个农庄;伯简就前往农庄投靠杨忠生活;杨忠就把农庄的财产清理之后,全部移交给伯简负责处理。伯简非常的高兴,又和从前一样的挥霍乱用钱。杨忠就哭著劝伯简不要乱花钱,伯简不听;有一天,伯简从前交往的不良少年,又来到家中找伯简相聚,就在家中吃喝赌博;杨忠这时候手里拿著一把刀,走向前去,拉著其中一位带头的少年说:“我杨忠服事主人已经三十多年了;主人死了之后,小主人年纪轻、不懂事,你们这些狐群狗党,就乘机诱惑他做坏事;现在戴家的家产已经败尽了,幸而有我保住了主人的这个农庄,难道你们想要把戴家仅余的财产全部都败光吗?我现在先砍了你的头,然后再去向官府自首认罪请死,以报答我家主人在天之灵!”这些人听了之后,就心服口服的向杨忠认罪,并且说:“我们从今以后,再也不敢到戴家来了啊!”杨忠就拿了些布匹出来送给他们,把他们打发走,就哭著向小主人伯简道歉说:“老仆刚才的举动,恐怕惊吓到小主人;愿小主人从此以后,改掉以往乱花钱的习惯,不要再结交恶友;但听老仆的建议,老仆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帮助小主人;不需两三年,戴家的产业就能够恢复兴旺起来。不然的话,老仆现在就跳海自杀;因为老仆实在是不忍心见到小主人将来会饿死,丢尽了戴家的脸啊!”伯简听了之后,深深的感到惭愧,也就哭著答应了。果然没有几年的时间,杨忠就把戴家原先的田地房产全都恢复了;后来老仆杨忠活到了很老,而且又健康。

  诳诸无识。

  【解释】

  对于许多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说些假话来诳骗他们,使他们误信为真而害事。

  【分析】

  没有知识的人,正应当要随事的开导,告诉他们如何的辨别善恶,明白道理;使他们能够觉悟,不再迷惑颠倒,怎么能够因为他们容易欺骗而去欺骗他们呢?楞严经说:“炫耀迷惑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疑误了众生的慧命,这种人死了以后,应当堕入无间地狱,受无量的大苦啊!”唉!人何苦要造作这种的罪业呢?

  故事一:

  刘合峰先生说:“从前有三个人结伴同行,走到河边,正好碰到涨水,而船却在河的对岸;其中有一个人较笨,其他两个人就诱使他脱掉衣服,游到对岸,把船划过来;傻子就真的听他们的话,脱了衣服游泳过河,差点就被湍急的河水淹没了;傻子到了对岸,就把船撑了过来,渡朋友过河。两个朋友上了船,傻子忽然肚子疼,要拉肚子;就赶紧的下船上岸解决内急,而两位朋友就立刻的向他挥挥手说:“傻子,天快黑了,我们不能等你啊!”于是就撑船过河。过没多久,河水突然的变急,船一打横就翻了,两个人全都淹死在河里;而…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