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二)▪P12

  ..续本文上一页傻子则在岸边等候,一点事都没有!”

  故事二:

  唐朝有位名叫姜抚的人,穿著道士的衣服到了京城;因为没有人认识他;他就骗人说:“我已经活了几百岁了,因为我懂得长生的秘诀;后来姜抚就被召入皇宫服事唐玄宗,而且还得到玄宗的宠信,他的名气因此而大噪,远近皆知。后来有一位太学生荆严,就前往拜见姜抚,并且问他说:“先生您究竟是那一个朝代的人啊?”姜抚回答说:“我是梁朝人。”荆严就接著问他说:“那您有没有做过官呢?”姜抚说:“我曾经当过凉州的节度使。”荆严听了就斥责他道:“你是什么人?竟敢如此的大胆诳妄,欺骗天子,迷惑世人。梁朝是在江南,怎么可能会有西凉州呢?梁朝只有四平、四安、四征、四镇将军的官职名称,那里来的节度使这个称呼啊!”姜抚听了瞠目结舌,答不出话来,大感惭愧,无地自容,没几天就死了。

  谤诸同学。

  【解释】

  对于许多同学朋友,反而妄加的毁谤,破坏他们的名誉。

  【分析】

  同学和朋友,感情就跟兄弟一样的亲切;况且朋友是五伦当中的一伦,怎么可以妄加的毁谤,满肚子存的都是戈矛呢?

  佛陀说:“朋友之间相处,彼此都有五种的责任要尽。第一、彼此若是作了恶事,应当要互相的规劝,禁止再作恶事。第二、彼此若是有了疾病,应当要互相的探视照顾调养医病。第三、彼此若是知道了对方的隐私,不可以向外人说出。第四、彼此应当互相的尊敬赞叹,不要断了往来,也不可以记怨。第五、彼此若是贫富不相等,应当要扶持帮助,不可以互相的诽谤。”

  或有人问道:“跟朋友交往之后,发觉他不善良,想要跟他绝交,又怕伤害到彼此的恩情;不跟他绝交,则又是匿怨而跟朋友交往啊!”朱子回答说:“这不是匿怨而跟朋友交往,是要心中藏有怨气,而表面上却与朋友交往,这才是匿怨啊!若是朋友不善良,情义自然是应当要跟他疏远些,但是也要渐渐的疏远;若是他没有很严重的过失,何必一定要拒人于千里之外呢?而且只要不断的用至诚心,一定可以感化他,使他觉悟啊!这就是所谓的,亲戚不要失去了做亲戚的道理,而朋友也不要失去了做朋友的道理啊!”

  明朝的王阳明先生说:“朋友之间的交往,谦冲下怀是非常重要的啊!朋友相会的时候,彼此都应该要虚心谦逊,尊敬的包容对方。大约是劝谏规戒指摘的地方少,而诚恳劝导赞叹鼓励的地方多啊!”

  温节孝先生说:“交朋友要欣赏对方的长处,不要计较对方的短处。遇到个性刚正强硬的朋友,要忍耐他的戾气;遇到潇洒飘逸的朋友,要忍耐他的罔气;遇到朴实憨厚的朋友,要忍耐他的滞气;遇到轻佻豁达的朋友,要忍耐他的浮气;这样不但能够得到无数的好处,这也是结交朋友最好的方法啊!”

  故事一:

  宋朝的张千载先生,他的号,叫一鹗,是文天祥的好朋友。文天祥做丞相,显赫贵盛的时候,曾经多次的向朝廷推荐,敦请张千载出来做官,但是都被张千载拒绝了。后来文天祥和蒙古兵作战失败了,被押回吉州,关了起来;张千载就偷偷的混进了监狱探视文天祥,他说:“丞相若是被送到北方,我也会跟您去北方。”张千载到了北方,就住在文天祥被关的监狱附近;文天祥关在监牢里面三年,张千载就供养了三年,使文天祥的生活都没有感到缺乏。后来文天祥被元朝下令处死,张千载就把文天祥的首级,密密的藏在一个木盒子里面;后来查访得知,文天祥的夫人欧阳氏在俘虏之中死了,便火化了她的尸体,捡了骨头,放置在一个袋子里;张千载就带著木盒和袋子往南方走;到文天祥的家乡,交给他的后人安葬。就在张千载到达的前一天晚上,文天祥的儿子就梦到父亲对他说:“我是跟随著张伯伯一齐回来的啊!”果然就在第二天,张千载就到达了文家。

  【再析】

  因此以后的人,就有了一句形容朋友生死之交的话,叫做:“生死交情,千载一鹗。”这句话的确如此,一点也不夸张啊!沈仲化先生说:“辜负了死去的朋友,比辜负了在生的朋友,还要严重的损害了朋友的道义啊!”现在我们交朋友,自问自己能不能够做到经历生死而不变心呢?

  故事二:

  宋朝的郭贽,赋作的非常之好,因而颇有声名。他的同学李勉,却是因为妒忌他的才华名气,就毁谤他。因此李勉连续好几次的考试,都没有上榜。后来郭贽先及第,接著又再考中了举人,这时候李勉方才以明经充选而已。榜诏下来的那天,李勉感到非常的惭愧后悔,就决定返回家乡不再赴考了。郭贽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就前往追赶,把李勉追了回来,后来李勉才考上。

  【结语】

  由此可见,毁谤他人,而对方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的损害,只是自己变得刻薄,受到报应而已!

  虚诬诈伪。

  【解释】

  用虚伪、诬陷、诈骗、欺伪种种的手段,来指责攻击他人的隐私和过失。

  【分析】

  漫无根据叫做虚,妄有污蔑叫做诬,诡计蒙人叫做诈,矫情欺世叫做伪。这四样分开来说则是四种;合起来说就是不诚实啊!要知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现在舍弃了诚,而用了虚伪、诬陷、诈骗、欺伪,这样岂不是违逆了天道而失去了人道吗?这种的存心,非常的不好,这种的行为,也非常的危险!如果是这种人的话,那就是天下第一等薄福之相的人啊!所以这种人来生不堕入畜牲、饿鬼、地狱三恶道,那会堕到那里呢?清朝益都的孙廷铨先生,为人非常的朴实诚恳没有心机,所以清世祖常常称呼他为孙老实。每次遇到了各部堂员出缺的时候,清世祖总是说:“还是用孙老实吧!”这样连续的讲了三次,而孙老实就当上宰相了!所以为人老实厚道,怎么会误了人呢?

  故事一:

  薛敷这个人,专门替人家虚构捏造状词打官司;他能够把无理的说成了有理,就用这种的技俩赚钱致富。后来他感到心里不安,就设了醮坛,向上天忏悔谢罪。道士作法之后,伏坛而起,说道:“玉皇大帝批示下来,薛敷的家宅,交付给火神处置,薛敷本人,则交付给水神处置。”后来薛敷的家,果然被大火烧光了,而他本人,则是堕水淹死。

  故事二:

  五代的时候,闽国的官员薛文杰和吴英两人之间,发生了误会冲突,闽王鏻这个时候,正派了巫师到宫中查看有没有闹鬼?薛文杰就乘机先跟吴英说:“皇帝怀疑你位高权重,你这个时候应该要称病请假在家休养;倘若皇帝派使者来慰问你,你应该假装头疼来回答使者。我可以替你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吴英听了之后,也就答应这么做。薛文杰就告诉巫师说:“吴英想要叛变,玉皇大帝就用铜钉,钉在吴英的脑袋里,所以他才会有头疼的毛病啊!”皇帝就派了使臣去查验这件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吴英果然就向使臣说,自己患了头疼的毛病。于是闽帝就派人把吴英杀了。吴英被薛文杰诬陷而死,老百姓都感到非常的痛恨。刚好闽帝下令发兵去抵抗吴国的入侵,然而军队却不肯前进,声称一定要得到薛文杰才肯进军;闽帝不得已,就把薛文杰绑起来,戴上了枷锁,送到军中;薛文杰立刻就被军队的官兵,用刀把他身上的肉,在倾刻之间全都割完了。 ”

  故事三:

  宋朝的官员赵廷臣,使用诈骗的手段,和当时岭外的边疆民族洞戎,约定好向朝廷投降,然后就把准备投降的洞戎人灌醉之后,全都杀了;而且还扬言洞戎人要造反叛变,并且将这件事情的平息,抢作是自己的功劳。赵廷臣因此而被朝廷大力的拔擢,升到了显赫的官位。后来梦到被他杀死的洞戎人向他说:“我是来报答你对我们洞戎人所用的诈术啊!”于是过没多久,赵廷臣生下一个儿子,年纪很轻,就考中功名做了官;然而这个儿子,忽然莫名奇妙的就发狂叛逆,犯了国法;赵廷臣和他的妻子,因而受到儿子的牵连,被朝廷治罪,流放到岭外,结果就被洞戎人杀害。

  故事四:

  宋朝的奸臣丁谓,与人交往,从来都不说真话;并且还说:“人的心若是真诚朴实的话,那么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啊!只是徒然受到别人的欺侮而已!”丁谓如此的存心,难怪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心在打些什么主意,令人无法测知;当时天下的人,都把丁谓看作是五鬼。说实在的,丁谓的虚诬诈伪,比鬼还要厉害;当然他的下场,也就不堪闻问了。

  攻讦宗亲。

  【解释】

  指斥宗族和亲戚的隐私或过失,而加以攻击。

  【分析】

  同姓的亲人叫做宗,异姓的亲人叫做亲;虽然亲戚关系,有远近亲疏的不同,其实都是我所应该关切的人啊!应当以亲爱忠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若是遇到了患难,应该要共同的来承担;遇到了困难缺乏的时候,应该要及时的予以接济;家丑要互相的掩藏,外侮要共同的抵御;怎么可以彼此互相的争夺,连一点点小事,也在锱铢的计较;甚至还彼此互相的倾轧,伺机攻讦报复。俗话讲:“折断树枝,会伤到树的心!砍断树根,就等于斩断了树的脉啊!”这句话值得大家警惕。

  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晏平仲,生活非常的节俭,齐景公以为他隐藏了国君对他的赏赐,因此而责问他。晏子回答景公说:“自从臣承蒙陛下的赏识提拔显贵之后;臣父亲家族中的人,没有不乘马车的;臣母亲家族中的人,没有不丰衣足食的;臣妻子家族中的人,再也没有饿死、冻死的人了。齐国读书人等待臣供养吃喝的,就有三百多人。臣这样的做法,到底是隐藏了陛下对臣的赏赐,还是彰显了陛下对臣的赏赐呢?”

  【再析】

  晏子将齐王对他的赏赐分配,是以父亲家族的人为第一优先,其次是母亲家族的人,再其次则为妻子家族的人,最后才及于关系比较疏远的人。这就是做到了古人所讲:“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啊!”晏子可以算是一位善于敦睦宗族亲戚的人啊!如果人人都像晏子这样的存心,能够善睦宗亲;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攻讦宗亲这种无情无义的事情发生了。

  刚强不仁。

  【解释】

  气质刚强性情火爆的人,他的待人接物,就…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