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三)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卷三)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轻蔑天民。

  扰乱国政。

  赏及非义。

  刑及无辜。

  杀人取财。

  倾人取位。

  诛降戮服。

  贬正排贤。

  凌孤逼寡。

  弃法受赂。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入轻为重。

  见杀加怒。

  知过不改。

  见善不为。

  自罪引他。

  壅塞方术。

  讪谤圣贤。

  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

  发蛰惊栖。

  填穴覆巢。

  伤胎破卵。

  愿人有失。

  毁人成功。

  危人自安。

  减人自益。

  以恶易好。

  以私废公。

  窃人之能。

  蔽人之善。

  形人之丑。

  讦人之私。

  耗人货财。

  离人骨肉。

  侵人所爱。

  助人为非。

  逞志作威。

  辱人求胜。

  败人苗稼。

  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

  苟免无耻。

  认恩推过。

  嫁祸卖恶。

  沽买虚誉。

  包贮险心。

  挫人所长。

  护己所短。

  乘威迫胁。

  纵暴杀伤。

  无故剪裁。

  非礼烹宰。

  散弃五谷。

  劳扰众生。

  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

  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

  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负他货财,愿他身死。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

  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

  用药杀树。

  恚怒师傅。

  抵触父兄。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节本卷三

  轻蔑天民。

  【解释】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会爱国爱民;而且竟然还敢任意的轻视欺侮天下的人民。

  【分析】

  唐太宗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的道德若是积得厚,则永远令人怀念感佩;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则国家自然就巩固安全了。”所以做君王的,若是有仁厚的道德;则人民归向他,就像归向父母一样啊!我们观察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圣王,都是仁民爱物,视民如伤;爱护百姓就如同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况且是替代君王治理州县的官吏,就更应该要体会这个道理啊!

  故事一:

  宋朝的郑清臣,生性非常的刻薄寡恩。他当槐里县的县令,虐待县民;等到他任满离开的时候,槐里县的百姓把道路都挤满遮断了,并且向郑清臣吐口水咒骂他;郑清臣就以辖内属民侮辱长官的罪名奏报朝廷,宋真宗就说:“为政最重要的是在得民心,民心对你的施政,既然是如此的唾弃反弹,那么你在槐里县的施政和所作所为,不用问也就可以知道了!你竟然还敢抱怨,把民众当街侮辱你的事情奏报朝廷,真是太胆大妄为了啊!”郑清臣因此而被朝廷定罪贬官。

  故事二:

  唐朝大历二年,因为秋天的霜害,严重的损害了农作物;皇上关心灾情,就下令各州县调查辖内农作物受损的情形,并向朝廷回报;而陕西渭南县的县令刘澡,却向朝廷回报说:“本县的农作物,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损害!”因为各地都传来损害的灾情,而渭南县却报称没有灾情,皇上因此感到十分的怀疑,就派人前往查看;结果渭南县的农作物,受损面积达三千多顷。皇上听到了调查报告,就叹气的说道:“县令乃是百姓的父母官,就算所管辖的县内没有遭到天灾的损害,也应该说有遭受到损害,县令刘澡竟然是如此的不仁!”因此皇上就将刘澡定罪,流放到很远的地方。

  扰乱国政。

  【解释】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能爱国爱民,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破坏了社会的秩序!

  【分析】

  一个国家必须要培养和平的福报,不可以任意的变更法令制度;即使是有所建设和变革,也必须要十分的详细谨慎啊;若只是一个人的私意,想要有所变更,就轻率的提出改革的建议;那么这样就有了一番的施行,也就会有了一番的扰乱损害;况且祖宗所制定完成的法令规矩,各级官吏的奉行,时间已经相当的长久;而且百姓也已经习惯了,感到很方便,何必一定要频频的变更旧有的规定,徒然的扰乱国家的政务呢?

  故事一:

  宋朝的李沆当宰相的时候,马亮就对李沆说:“外面一般人对您的施政批评,多认为您没有什么作为啊!”李沆回答说:“我对处理国家的政事,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但是中外所陈述的利害意见,凡是所讲的变革建议,喜欢激昂躁进的,我就不采纳;我之所以如此,就是想要补一补国家的元气啊!今天国家的法令规章,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如果我依照他们的建议,一一的照作,那么就会对国家百姓造成很多的伤害啊!”那些存心不厚道的官员,想要利用机会力图表现邀功,怎么会肯去想到,如此的作为,恐怕会扰乱到百姓啊!

  故事二: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推广□骑之法;而朝廷的大臣,对于李林甫的这个主张议论纷纷,多持反对的态度;但是李林甫却是极力的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唐朝的国防力量,因为□骑之法推行而一蹶不振了。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创行新法,而且还一意孤行急切的推行新法;结果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导致宋朝国家的元气,因为新法的推行而大受伤害,国力从此而极速的衰落,这些都是扰乱国政的流弊害处啊!

  赏及非义。

  【解释】

  不能够赏善罚恶,以彰显劝善惩恶的功能,竟然却奖赏到不义的恶人。

  【分析】

  赏之为道,目的就是为了要崇尚道德报酬功劳,所以“赏”是国家朝廷激励劝导人心重要的法令制度;不应该赏而赏的,就叫做非义。所以违背了是非,废弛了法纪,助长了恶行;偏心自私,进用了坏人而换掉了好人,这些的措施作为,最是干犯天怒啊!所以负责爵赏的人,能够不小心谨慎吗?

  故事:

  周朝的时候晋文公,有曾经跟随他流亡共患难的贴身臣子向他说:“大王您所推行的三种赏赐,没有一项是赏及微臣的啊!这一定是微臣有罪过才会如此啊!所以微臣在此向您请罪!”晋文公说:“以仁义来引导我,用德惠来劝导我,这种人接受我上等的赏赐;辅助我帮忙我成功的推行仁政,这种人则接受我中等的赏赐;与我共患难,为了保护我的安全而流血流汗受伤的,这种人则接受我第三等的赏赐。若只是以劳力来服事我,对我缺失的改进,并没有什么帮助的这种人,是在三种赏赐赏完之后,才轮到他的赏赐;所以今天你就会接受到这种的赏赐啊!”晋国的人民,听到了晋文公对赏赐这种的说法和做为,都感到非常的欢喜。

  【再析】

  晋文公的赏赐,可以说是赏合乎义了,这也是晋文公能够称霸诸侯的重要因素;如果做到了赏合乎了义,那么国家的一官一爵、一丝布、一粒米,怎么可能会有稍微疏忽的弊端发生呢?这样自然而然,钻营拍马逢迎送礼的人,就无法得逞了;而奉公守法、尽忠职守认真做事的人,都会互相的劝勉鼓励,为国家社会立功了。

  刑及无辜。

  【解释】

  刑罚到无辜的好人,使他们含冤受屈。

  【分析】

  刑罚的目的,是用来惩罚警惕恶人的,圣人不得已才制定了刑罚;所以刑罚本来就不是吉祥,也不是善事;而刑罚额度的裁量,和犯人所犯的罪,若是相当相称的,尚且还要哀愍可怜他们,因为不明白道理而误蹈了法网;不可以因为破了案立了功而感到欢喜,这样恐怕会弄错了案情啊!所以古人对于刑罚的斟酌裁量,非常的谨慎,详细的审理明查;若是刑罚不当,使得无辜的人受害,这样不只是在审查案件上不公平有缺失,而且也违背了上天好生之德的美意啊!况且杀人者死,法律有明文规定,今天却因为自己的疏失错误而刑罚到无辜的人,所杀的不止一个人而已,而将来受到报应的只有我一个人,那么杀人抵命的道理,不知道应当要如何才能够公平啊!唉!这种的罪业,就算是平时为官公正廉明,尚且不免于在案情胶著疑云重重,或是证据相似的时候,偏差的坚持自己的意见来认定罪刑,而不去虚心详细的明察,因此而导致了后来终身的饮恨后悔;而且无辜被杀的人,一定会怨怨相报紧追不舍啊!何况是那些审查案件漫不经心的官员,那他的果报就更严重了啊!想到这里能不怕吗?

  故事一:

  马炳担任嘉鱼县县长的时候,有位江洋大盗带领著喽啰,竟然敢冲进官府,放火抢劫官银之后扬长而去;而这位为首的大盗,脸上的胡须很长,嘉鱼县的衙门在被洗劫之后,刚巧传来消息说:团风镇有条船上载了一二十个人,行迹相当可疑,其中还有一位留有长胡子,可能就是盗匪的首领,而事实上并不是;马炳竟然就下令逮捕这个人,并且还发布了破案的新闻。这位不幸被误认为江洋大盗的人,被逮捕下狱之后,竟然冤死在狱中。而马炳后来升官,当到了御史,这时候真正的强盗才被其他的县衙逮捕;而这个衙门的长官,刚好跟马炳曾经是好同事,就不追究这件冤案。后来马炳又升迁,当上了都御史。有一次,他坐的船刚巧经过团风镇,当晚就停泊在团风镇过夜,没想到晚上就被强盗洗劫,而且马炳全家的人,都被强盗杀死了。

  故事二:

  从前有位姓阎的官员,在他担任南京巡抚的时候,有人诬告镇江人周志廉是强盗的首领,周志廉因此就被传讯到南京衙门,接受审问调查;周志廉家境富有,生活安逸,心中十分的畏惧衙门会对他用刑逼供,就想办法贿赂有权有势的人替他关说;因此阎巡抚对周志廉就更加的怀疑,竟然用杖刑把周志廉活活的给打死了。而阎巡抚后来竟然被周志廉的冤魂索命而死。

  【再析】

  阎巡抚怀疑周志廉贿赂而将他杀死,这件事情看起来似乎是满公正的;然而杀死一个不是犯了死罪的人,尚且能够变成厉鬼来报仇索命;从这个公案可以知道,做官的不可以自以为是公正无私,就可以任意的妄加决断判人死罪啊!

  故事三:

  李龟正担任法官,断狱判案的时间相当的长。有一天,他有事出门,经过三井桥的时候,亲眼看到十几个人披头散发,大喊“冤枉啊!我是被冤死的啊!”渐渐的走过来逼近他,李龟正…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