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的妻子则在打雷的时候,看见一位道士,将她的身体搬运放置在别的地方,才得以幸免于难,否则她也早就被雷打死了。有人又问她说:“这是什么缘故啊?”樊光的妻子就说:“曾经有两个人互告对方打官司,两个人都被樊光关在监狱里;其中有一位理亏的,就拿钱贿赂樊光;而有道理的那个人,因此就被樊光狠狠的拷打逼问,并且强迫他承认犯罪;他的家人送来的饮食,樊光全都拿给了儿子和狗吃,那位嫌犯因为没东西吃,就在他快要饿死的时候,有人看到他披头散发,向天帝控诉樊光的罪行;这件事情才过了几天,于是就发生了,樊光、儿子、狗,都被雷打死的惨剧。”
故事三:
侯鉴在担任江夏令的时候,与一位僧人颇有交情,只要他遇有空闲,就一定会去拜访这位僧人。而且在他每次拜访的时候,僧人都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欢迎招待他的菜饭;可是有一次侯鉴去拜访僧人,僧人此次的招待,却和以往相差的非常悬殊;侯鉴因此就问僧人,僧人回答说:“侯大人,您每次来访的时候,土地公一定会事先通知我,所以我才能够预先做好准备啊!可是您这次来访,土地公却事先没有通知,所以我才来不及准备,以至于招待不周啊!”侯鉴听了非常的震惊,就拜托僧人请问土地公,这次不通知的理由?当天晚上,僧人就梦到土地公对他说:“侯鉴的官本来可以做到宰相,可是近来因为他接受了一位姓胡的,贿赂他六十两的银子,因此而冤枉的断下了一件案子;天帝已经销去他宰相的职位,他的官只能做到监司的职位,和我已经没有统辖的关系了,所以我才没有通报啊!”
【再析】
唉!侯鉴因为接受了六十两银子的贿赂,就被天帝变更撤换他原本可以当到宰相的官禄,所以这样说来,侯鉴他这样做,是聪明呢?还是愚笨呢?而且神明是不会将每一件事情的祸福因缘,都明白的告知当事人啊!因此接受贿赂而不知道已经减损福报的人就太多了啊!
又例如有一位担任审判职务的推官,名叫魏钊,他因为接受了四百两金子的贿赂,就故意的判决杀人犯无罪开释,而使得死者含冤莫白;上帝因此就削去魏钊的官禄和寿命,过了一年,魏钊也就死了。现在的人,往往以为替人脱罪,不能够和故意加重人罪相比,就拿这个做为借口;却不晓得“法律不可以放纵,人也不可以冤枉”的道理啊!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解释】
把理直的变成理曲,把理曲的反认为是理直。
【分析】
两边的当事人,各自都向官府提出了诉状,互相的控告对方;这时候双方道理的曲直,尚未查明清楚,他们的生死与夺、有罪没罪,全都在法官的一句话啊!所以法官怎么可以轻忽随便的就宣判呢?现在却有把当事人理直的判成了理曲,而把理曲的判成为理直的法官啊!如此曲直颠倒的法官,若不是因为他接受了贿赂,就是他偏心循私啊!否则轻率卤莽到了这种地步的人,怎么会当得上法官呢?
故事一:
从前有位刘安民,在县衙里面做事,因为他处事公平,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因此老百姓想告状诉讼,在还没告到县衙之前,一定都会先去拜访刘安民,请他判定曲直,是否可以提出诉讼,然后才决定告或是不告。刘安民非常的认真,义务的为百姓服务,虽然很辛苦,也是不推辞;百姓提出的道理是对的,刘安民就同意他说:“你的理直,可以提出告诉。”若是理曲的,就对他说:“你的理曲,若是提出告诉,一定会败诉。”因此全县的诉讼案件,因为刘安民的善断曲直、为民服务而减少了一大半;后来刘安民的两个儿子,都考取了功名,刘家到今天还是望族呢!
故事二:
赵时在担任无为州教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囚犯对他说:“我不幸被祖翔害死了啊!”赵时就说:“祖翔这个人精通法律,操守又廉洁,为人处事非常的谨慎,他怎么可能会冤枉你呢?”囚犯说:“我的死,虽然不是祖翔的意思;但是因为他心里面一直都怀疑我有罪,所以他就曲直不分,竟然把我判了死刑!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不是祖翔害死我,那又是谁呢?我已经把我的冤情,告到冥王那里,所以祖翔也活不久了!”果然一个多月以后,祖翔就死了。
【再析】
近来喜欢攻讦他人,向法院告状的情形,似乎愈来愈盛行了。如果为政者,不能够用道德来感化人民,那么加重诬告他人的罪刑,或许可以减少人民的诉讼;就算是进行诉讼,因为怀疑而误判的案子,也不致于会太多。最怕是法官在左右原告的心意,乱用审判的名词,以鼓励煽动诉讼的风气,这种的法官,恐怕他的命也不长了,而社会的正义也就败坏了啊!
入轻为重。
【解释】
把应该判轻刑的,却把他判了重刑。
【分析】
书经说:“法官在判刑的时候,若是心中感到怀疑,就应该判得轻些。”又说:“判罪宁可判得轻些,也不要判得比他应该判的罪刑重啊!”但是居然有法官,故意把应该判轻的判成了重刑,实在是严重违背了圣人体恤怜悯罪犯的用心啊!而且人命关天,关系生死,责任更是重大,负责审案的官员,最应该加以留意,小心的搜查证据,不可以有丝毫的疏忽;否则容易被诬赖之徒乘机利用,而误导了案情啊!
故事一:
李若水在担任淮南司理的时候,当时有五名强盗,因为事败被捕入狱;强盗在被审讯的时候,曾经说出与一位出家人一同结党抢劫;后来这五名强盗,都被判了死刑,而且死刑都已经执行完毕了,那位出家人才被官府发现。出家人说:“贫僧实在没有做过强盗啊!”李若水对这位僧人,应该可以从轻发落;因为强盗都已经死了,无法对质啊!但是李若水坚持强盗说的是真话,竟然狠心的用残酷的毒刑,杀死这位出家人。未料一个多月之后,狱卒李能无缘无故的大叫道:“和尚啊!这不干我的事啊!这完全是司理李若水威胁我,逼迫我杀你的啊!”李能说完就死了。第二天推司刘元也死了。又过了一天,李若水就暴毙了。不久之后,李若水的家人,也差不多全死光了。
故事二:
宋朝的铁面御史赵清献,在他担任武安节度推官的时候,有老百姓伪造使用印章,他的部属都说:“伪造使用印章的人,依法应当要判处死刑。”惟独赵清献公说道:“百姓造印是在朝廷大赦之前造的,而在大赦之后才使用;大赦之前并没有使用,大赦之后也没有再伪造啊!所以不论是在大赦之前,还是在大赦之后,依法都不会被判处死刑的啊!”最后赵清献就以“罪疑从轻”,把这些涉嫌伪造用印的百姓给释放了。后来他当四川成都知府的时候,有位名叫李孝忠的,聚集了二百人;并且私自制造符牒,度人为僧;有人就用图谋造反的罪名,向官府告了李孝忠一状。官府就派人把李孝忠和他的徒众,以图谋造反的罪名,全都捉拿下狱问罪处死。而赵清献独排众议,决定仅处李孝忠私自制造符牒的死罪,其余的人,都免除了死刑。赵清献公对这件案子的处理,竟然被喧腾开来;消息传到了京城,说他胆大妄为,竟然敢替叛党脱罪;朝廷就派人查核他对本案判刑的文书,核对有无枉法的地方,最后朝廷还是认定他的判决是正确的;后来赵清献公,官做到了太子少保,他的两个儿子赵岏、赵斗都很贵显。
见杀加怒。
【解释】
看见有人被判死刑执行死刑的时候,不替他哀怜,反而加以嗔怒,这种人实在是太残忍了!
【分析】
曾子说:“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这是说有罪的人,当他接受刑罚的时候,仍然应当要体谅他犯罪时候的动机,不可以轻率任意的加重他的罪刑;况且死者不可能再复生,虽然是他自作自受,罪由自取;然而现场看到他受刑被杀,心中应该是感伤不已,正要为他掩面哭泣流泪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加以嗔恨忿怒呢?这种人的心,实在是太残忍了。至于家禽兽畜鱼类,被人宰杀的时候,更是应当要怜悯它们的无罪无辜;若是见到它们被杀而加以嗔恨愤怒的话,这种人一定是残暴酷虐嗜好杀生的恶人啊!
故事一:
宋朝的大臣卢多逊,被贬官流放到朱崖(现在的海南),当时的谏议大夫李符,为了这件事情,就入见宰相赵普,并且向赵普进言说:“朱崖虽然是在海外,然而那里的水土气候不错,流放到那里的官员,也多能够保全住性命;而春州虽然是在内地,但是放逐到那里的官员,则必定会死,希望您能够变更前令,把卢多逊放逐到春州;对外而言,可以彰显您的宽宏大量,实际上则可以置他于死地啊!”赵普听了李符的建议,就点点头表示同意。一个多月之后,李符因为出事,就被贬官流放到春州;当李符到达春州郡的时候,就死在那里。
故事二:
羊道生是邵陵王的参军,他有一位哥哥名叫海珍,担任溠州的刺史;有一次,羊道生请了假去看哥哥,见到一个人被绑在树上,哭著恳求他说:“溠州刺史要把我杀掉,乞求您大发慈悲救救我啊!”道生就问他说:“你犯了什么罪?”那人说:“我只是想要逃跑叛离啊!”道生听了非常生气的说:“你犯的这个罪,最是令人生气。”说著就用自己的佩刀,挖下了犯人的眼睛,一口就吞了下去;过没多久,道生的哥哥到了之后,就下令将此人斩首。道生就觉得刚才吞下的犯人眼睛,哽在喉咙里面下不去,并且渐渐得感到发胀阻塞;道生因此没有办法进食,就饿死了。
故事三:
明朝的刘锡之,曾经梦到有人向他拜求说:“我乃是宋朝的大将曹翰,从前在唐朝的时候,我是一位小官员,因为听法师讲经有所感悟,就供养法师一顿斋饭;从此以后,就感招了福报,生生世世都投胎做人,渐渐的累积善因;到了宋朝,我在军中担任副将的职位,因为我久久攻城不下,心中十分的气愤;攻下城之后,我就下令屠城,杀光城内的军民;因为我屠城滥杀的缘故,自此以后,我就生生投胎做猪,以偿还所欠的杀债。前两年,佃户用我来抵偿欠您佃租的钱,承蒙您慈悲可怜我,使我能够存活下去没被杀掉;今天我就要在这里偿还以往所欠的杀债,马上就要被人杀了,所以特…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