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的妻子則在打雷的時候,看見一位道士,將她的身體搬運放置在別的地方,才得以幸免于難,否則她也早就被雷打死了。有人又問她說:“這是什麼緣故啊?”樊光的妻子就說:“曾經有兩個人互告對方打官司,兩個人都被樊光關在監獄裏;其中有一位理虧的,就拿錢賄賂樊光;而有道理的那個人,因此就被樊光狠狠的拷打逼問,並且強迫他承認犯罪;他的家人送來的飲食,樊光全都拿給了兒子和狗吃,那位嫌犯因爲沒東西吃,就在他快要餓死的時候,有人看到他披頭散發,向天帝控訴樊光的罪行;這件事情才過了幾天,于是就發生了,樊光、兒子、狗,都被雷打死的慘劇。”
故事叁:
侯鑒在擔任江夏令的時候,與一位僧人頗有交情,只要他遇有空閑,就一定會去拜訪這位僧人。而且在他每次拜訪的時候,僧人都早就已經准備好了歡迎招待他的菜飯;可是有一次侯鑒去拜訪僧人,僧人此次的招待,卻和以往相差的非常懸殊;侯鑒因此就問僧人,僧人回答說:“侯大人,您每次來訪的時候,土地公一定會事先通知我,所以我才能夠預先做好准備啊!可是您這次來訪,土地公卻事先沒有通知,所以我才來不及准備,以至于招待不周啊!”侯鑒聽了非常的震驚,就拜托僧人請問土地公,這次不通知的理由?當天晚上,僧人就夢到土地公對他說:“侯鑒的官本來可以做到宰相,可是近來因爲他接受了一位姓胡的,賄賂他六十兩的銀子,因此而冤枉的斷下了一件案子;天帝已經銷去他宰相的職位,他的官只能做到監司的職位,和我已經沒有統轄的關系了,所以我才沒有通報啊!”
【再析】
唉!侯鑒因爲接受了六十兩銀子的賄賂,就被天帝變更撤換他原本可以當到宰相的官祿,所以這樣說來,侯鑒他這樣做,是聰明呢?還是愚笨呢?而且神明是不會將每一件事情的禍福因緣,都明白的告知當事人啊!因此接受賄賂而不知道已經減損福報的人就太多了啊!
又例如有一位擔任審判職務的推官,名叫魏钊,他因爲接受了四百兩金子的賄賂,就故意的判決殺人犯無罪開釋,而使得死者含冤莫白;上帝因此就削去魏钊的官祿和壽命,過了一年,魏钊也就死了。現在的人,往往以爲替人脫罪,不能夠和故意加重人罪相比,就拿這個做爲借口;卻不曉得“法律不可以放縱,人也不可以冤枉”的道理啊!
以直爲曲,以曲爲直。
【解釋】
把理直的變成理曲,把理曲的反認爲是理直。
【分析】
兩邊的當事人,各自都向官府提出了訴狀,互相的控告對方;這時候雙方道理的曲直,尚未查明清楚,他們的生死與奪、有罪沒罪,全都在法官的一句話啊!所以法官怎麼可以輕忽隨便的就宣判呢?現在卻有把當事人理直的判成了理曲,而把理曲的判成爲理直的法官啊!如此曲直顛倒的法官,若不是因爲他接受了賄賂,就是他偏心循私啊!否則輕率鹵莽到了這種地步的人,怎麼會當得上法官呢?
故事一:
從前有位劉安民,在縣衙裏面做事,因爲他處事公平,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因此老百姓想告狀訴訟,在還沒告到縣衙之前,一定都會先去拜訪劉安民,請他判定曲直,是否可以提出訴訟,然後才決定告或是不告。劉安民非常的認真,義務的爲百姓服務,雖然很辛苦,也是不推辭;百姓提出的道理是對的,劉安民就同意他說:“你的理直,可以提出告訴。”若是理曲的,就對他說:“你的理曲,若是提出告訴,一定會敗訴。”因此全縣的訴訟案件,因爲劉安民的善斷曲直、爲民服務而減少了一大半;後來劉安民的兩個兒子,都考取了功名,劉家到今天還是望族呢!
故事二:
趙時在擔任無爲州教授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夢到一個囚犯對他說:“我不幸被祖翔害死了啊!”趙時就說:“祖翔這個人精通法律,操守又廉潔,爲人處事非常的謹慎,他怎麼可能會冤枉你呢?”囚犯說:“我的死,雖然不是祖翔的意思;但是因爲他心裏面一直都懷疑我有罪,所以他就曲直不分,竟然把我判了死刑!所謂冤有頭、債有主,不是祖翔害死我,那又是誰呢?我已經把我的冤情,告到冥王那裏,所以祖翔也活不久了!”果然一個多月以後,祖翔就死了。
【再析】
近來喜歡攻讦他人,向法院告狀的情形,似乎愈來愈盛行了。如果爲政者,不能夠用道德來感化人民,那麼加重誣告他人的罪刑,或許可以減少人民的訴訟;就算是進行訴訟,因爲懷疑而誤判的案子,也不致于會太多。最怕是法官在左右原告的心意,亂用審判的名詞,以鼓勵煽動訴訟的風氣,這種的法官,恐怕他的命也不長了,而社會的正義也就敗壞了啊!
入輕爲重。
【解釋】
把應該判輕刑的,卻把他判了重刑。
【分析】
書經說:“法官在判刑的時候,若是心中感到懷疑,就應該判得輕些。”又說:“判罪甯可判得輕些,也不要判得比他應該判的罪刑重啊!”但是居然有法官,故意把應該判輕的判成了重刑,實在是嚴重違背了聖人體恤憐憫罪犯的用心啊!而且人命關天,關系生死,責任更是重大,負責審案的官員,最應該加以留意,小心的搜查證據,不可以有絲毫的疏忽;否則容易被誣賴之徒乘機利用,而誤導了案情啊!
故事一:
李若水在擔任淮南司理的時候,當時有五名強盜,因爲事敗被捕入獄;強盜在被審訊的時候,曾經說出與一位出家人一同結黨搶劫;後來這五名強盜,都被判了死刑,而且死刑都已經執行完畢了,那位出家人才被官府發現。出家人說:“貧僧實在沒有做過強盜啊!”李若水對這位僧人,應該可以從輕發落;因爲強盜都已經死了,無法對質啊!但是李若水堅持強盜說的是真話,竟然狠心的用殘酷的毒刑,殺死這位出家人。未料一個多月之後,獄卒李能無緣無故的大叫道:“和尚啊!這不幹我的事啊!這完全是司理李若水威脅我,逼迫我殺你的啊!”李能說完就死了。第二天推司劉元也死了。又過了一天,李若水就暴斃了。不久之後,李若水的家人,也差不多全死光了。
故事二:
宋朝的鐵面禦史趙清獻,在他擔任武安節度推官的時候,有老百姓僞造使用印章,他的部屬都說:“僞造使用印章的人,依法應當要判處死刑。”惟獨趙清獻公說道:“百姓造印是在朝廷大赦之前造的,而在大赦之後才使用;大赦之前並沒有使用,大赦之後也沒有再僞造啊!所以不論是在大赦之前,還是在大赦之後,依法都不會被判處死刑的啊!”最後趙清獻就以“罪疑從輕”,把這些涉嫌僞造用印的百姓給釋放了。後來他當四川成都知府的時候,有位名叫李孝忠的,聚集了二百人;並且私自製造符牒,度人爲僧;有人就用圖謀造反的罪名,向官府告了李孝忠一狀。官府就派人把李孝忠和他的徒衆,以圖謀造反的罪名,全都捉拿下獄問罪處死。而趙清獻獨排衆議,決定僅處李孝忠私自製造符牒的死罪,其余的人,都免除了死刑。趙清獻公對這件案子的處理,竟然被喧騰開來;消息傳到了京城,說他膽大妄爲,竟然敢替叛黨脫罪;朝廷就派人查核他對本案判刑的文書,核對有無枉法的地方,最後朝廷還是認定他的判決是正確的;後來趙清獻公,官做到了太子少保,他的兩個兒子趙岏、趙鬥都很貴顯。
見殺加怒。
【解釋】
看見有人被判死刑執行死刑的時候,不替他哀憐,反而加以嗔怒,這種人實在是太殘忍了!
【分析】
曾子說:“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這是說有罪的人,當他接受刑罰的時候,仍然應當要體諒他犯罪時候的動機,不可以輕率任意的加重他的罪刑;況且死者不可能再複生,雖然是他自作自受,罪由自取;然而現場看到他受刑被殺,心中應該是感傷不已,正要爲他掩面哭泣流淚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加以嗔恨忿怒呢?這種人的心,實在是太殘忍了。至于家禽獸畜魚類,被人宰殺的時候,更是應當要憐憫它們的無罪無辜;若是見到它們被殺而加以嗔恨憤怒的話,這種人一定是殘暴酷虐嗜好殺生的惡人啊!
故事一:
宋朝的大臣盧多遜,被貶官流放到朱崖(現在的海南),當時的谏議大夫李符,爲了這件事情,就入見宰相趙普,並且向趙普進言說:“朱崖雖然是在海外,然而那裏的水土氣候不錯,流放到那裏的官員,也多能夠保全住性命;而春州雖然是在內地,但是放逐到那裏的官員,則必定會死,希望您能夠變更前令,把盧多遜放逐到春州;對外而言,可以彰顯您的寬宏大量,實際上則可以置他于死地啊!”趙普聽了李符的建議,就點點頭表示同意。一個多月之後,李符因爲出事,就被貶官流放到春州;當李符到達春州郡的時候,就死在那裏。
故事二:
羊道生是邵陵王的參軍,他有一位哥哥名叫海珍,擔任溠州的刺史;有一次,羊道生請了假去看哥哥,見到一個人被綁在樹上,哭著懇求他說:“溠州刺史要把我殺掉,乞求您大發慈悲救救我啊!”道生就問他說:“你犯了什麼罪?”那人說:“我只是想要逃跑叛離啊!”道生聽了非常生氣的說:“你犯的這個罪,最是令人生氣。”說著就用自己的佩刀,挖下了犯人的眼睛,一口就吞了下去;過沒多久,道生的哥哥到了之後,就下令將此人斬首。道生就覺得剛才吞下的犯人眼睛,哽在喉嚨裏面下不去,並且漸漸得感到發脹阻塞;道生因此沒有辦法進食,就餓死了。
故事叁:
明朝的劉錫之,曾經夢到有人向他拜求說:“我乃是宋朝的大將曹翰,從前在唐朝的時候,我是一位小官員,因爲聽法師講經有所感悟,就供養法師一頓齋飯;從此以後,就感招了福報,生生世世都投胎做人,漸漸的累積善因;到了宋朝,我在軍中擔任副將的職位,因爲我久久攻城不下,心中十分的氣憤;攻下城之後,我就下令屠城,殺光城內的軍民;因爲我屠城濫殺的緣故,自此以後,我就生生投胎做豬,以償還所欠的殺債。前兩年,佃戶用我來抵償欠您佃租的錢,承蒙您慈悲可憐我,使我能夠存活下去沒被殺掉;今天我就要在這裏償還以往所欠的殺債,馬上就要被人殺了,所以特…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