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 因果不虚(三)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无论是外器世界还是内情众生,都是因业力所现。业有多种多样,所以世界有多种多样,众生也有多种多样。没有人给你制造快乐,也没有人给你制造痛苦,快乐是因为业,痛苦也是因为业。快乐是自己修的,痛苦是自己造的。修善业就可以享受快乐,造恶业就要感受痛苦。
快乐与痛苦的形成有很多因素,但这些因缘都是客观的,主观的因素是业。所以,我们唯有取舍因果、断恶行善,才不会再感受痛苦,才可以永久地享受快乐,这是改变命运唯一的办法。
一切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都不愿意感受痛苦,都希望获得快乐。但是除了人道众生外,其他道众生都不能达到目的。因为它们不能修持正法,无法取舍善恶,它们的思想与行为都是背道而驰的。而人道众生有明辨善恶的能力,有取舍善恶的方法,所以人身珍贵稀有。但若是不修持正法,就不能明白善恶标准,就不能取舍善恶,那么和其他道的众生就没有区别了。这是浪费人身,虚度光阴。
我们明白善恶标准后,去断恶行善,就是学佛修行,这样才能解脱,才能成就佛果。其实学佛修行,解脱成佛与念某部经,持某个咒,修某种法没有太大的关系。你有没有学佛修行,不能拿一部经、一个咒或者一种法来衡量。不管是否念经、持咒,只要你能明白善恶标准,能取舍善恶,你就是在学佛修行,就能解脱成佛。
善恶标准有出世间和世间两种。出世间的善恶标准又分小乘、大乘,显宗、密宗,且各宗各派都不一样,因为每一个人修行的境界、成就的层次都不一样。
世间的善恶标准就是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如《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行持十善业正道者生于善趣,趋入十不善道者堕入恶趣。”修十善业就能获得善趣的快乐,造十恶业就会感受三恶趣的痛苦。
善业分有漏的和无漏的。有漏的善与无漏的善的区别,主要看是否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有无我和空性智慧摄持的善是无漏的善,反之就是有漏的善。我们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属于世间的、有漏的善。
各种业均可以归纳在十善业和十恶业中。十恶业:身三业、口四业和意三业。身三业:杀生、偷盗、邪淫。首先讲杀生,具足杀业需具备四个条件:对境、动机、行为、结果。若是没有具备这四个条件,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杀业。
1、对境:比如你认为某地有个人,要去杀他并采取了行动,结果却发现那不是人,而是块木头或其他的东西。这是只有动机和行为,而没有对境和结果。有动机了,相续中就存留了这样一个串习,罪过也很严重,但不是完整的杀业。
2、动机:若不是故意的,而是无意的,比如只是想吓唬他、教训他,结果却把他杀死了,这是动机上的错乱。尤其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门,强调的是心!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如果发心或者动机上没有恶念,不是主观故意的,就没有具足杀业。虽然其他条件都具备了,但罪过不是很严重。还有思想上的错乱,比如想杀害李四,结果却杀死了张三。
3、行为:虽然对境和动机都有了,但是没有行为或者行为上出问题了,没有把对方杀死。尽管其他的条件都具备了,但是没有结果,那么这个罪业就不具足。可是这样的杀业也有罪过,由于动机已经有了,按大乘的教义衡量,罪过还是很严重的。
4、结果:虽然对境、动机、行为都有了,结果却没有杀死。比如抢救过来了,这样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杀业,但是这个罪过也很严重。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自己所造的杀业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杀业。如果四个条件都具足了,就是一个完整的杀业。大家先把道理弄明白,然后再去思考、分析,就有分辨能力了。
下面讲杀业的果报。
“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业是不会消亡的,总有一天会报应在你的身心上。佛在《百业经》中讲:“诸比丘前世所造的业,无论是善是恶,其果绝不会成熟于外界的地水火风上,必将成熟在自己的界、蕴上。”无论是自己做的善业还是恶业,都不会成熟在外在的地水火风上,也不可能成熟在别人的身心上,总有一天会成熟在自己的十八界、五蕴上,即身心上。
杀业的果报有现世现报的,有来世再报的,也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后再报的。娑婆世界的南瞻部洲是业地,就是业果成熟得特别快,上半生造的恶业或者修的善业,也许下半生就会成熟。
造了杀业后要承受四种果报:
1、异熟果:要堕入恶趣,感受恶趣的痛苦。很多人打死了一只蚊子,杀死了一只鸡,根本没有当回事,死后堕入恶趣时才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
一般情况下杀生分三种:
因贪心而杀生:贪图众生的皮毛、骨头、内脏、血肉等,想侵占他人的地位、财产、拥有等,而亲自杀或者让别人杀。
因嗔恨心而杀生:讨厌苍蝇、蚊子并将其打死,士兵在战场上杀敌,为了报仇、报怨等,而自己杀或者让别人杀。
因愚痴而杀生:有些外道以杀生为善,认为杀害一定数量的生命就能解脱,就能成就某种果位;有些愚昧的人,竟然不知道鸡、鱼、蚊子、苍蝇等众生也有生命,杀它们如同切菜一样。
因嗔恨心而杀生的,先要堕落地狱,尤其是堕落复活地狱,感受炙热和互相砍杀的痛苦;因贪心而杀生的一般都投生到饿鬼道,感受饥渴的痛苦;因愚痴而杀生的,一般的情况下要转生为旁生,感受互食的痛苦。你们到屠宰场、大饭店看看,那些旁生今天被吃了,明天又投生为旁生;明天被吃了,后天再投生为旁生。它们在业力穷尽以前,要不断地投生为旁生,周而复始地感受被杀的痛苦。生前杀父、杀母、杀罗汉、杀佛菩萨、杀上师善知识的人,死后不用经过阎罗王的审判,直接堕入无间地狱。
根据烦恼的粗重程度、动机的大小、杀生次数的多少,杀生还分上品、中品和下品。《念住经》中云:“以此等小品不善之异熟果将转为旁生;如是以中品不善转为饿鬼;以大品不善堕入地狱。”
杀生时烦恼粗重,造了杀业,还没有一点惭愧心和畏惧感;每天都杀生,次数与数量多,这都是动机大。如此无论是因贪心,因嗔恨心,还是因愚痴杀生都是上品,都要下地狱。中品杀生转生为饿鬼,下品杀生转生为旁生。
刚开始学佛修行的人,虽然免不了造业,但起码有一些畏惧感和羞愧心,害怕堕落恶趣感受痛苦,害怕被上师三宝和同修道友知道了,所以造下的恶业不会太重。很多人学佛修行后,虽然还没有做到彻底不杀生,但是次数少了,不像以前每天都杀生,几个月或者一年当中杀一两次生,所以造下的恶业也不会太严重。真正有修行的人,越修行越明理,烦恼也会越来越少,所以造下的恶业也不会太重。这都是佛法的力量。
我们学佛修行了以后,就有办法不造恶业了。即使造了恶业,也有办法把罪业消掉,使堕罪和我们的相续不共存。若不学佛修行,将来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恶趣。
有佛法就有办法,所以不用担心害怕。虽然我们造下的恶业堆积如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佛修行,把这些恶业都消掉、除掉。最好是超越因果,最起码也要转变因果。超越因果即从根上消除恶业,那就要有无漏的善根。有漏的善根,只能是“扬汤止沸”,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无我、空性智慧的摄持下,所积累的善根才是无漏的善根,才能“抽薪止沸”,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恶业。
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人我执、法我执就都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慢慢地习气也没有了,这样就彻底脱离了轮回,超越了因果,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是没有一定的善根与修行,要破除我执、证悟空性有一定的难度。若是我们无法超越因果,就要转变因果。我们可以“以毒攻毒”,通过有漏的善根压住恶业,或者除掉使恶业成熟的缘,令它暂时不能结果。
2、等流果:从恶趣中出来后,即使万幸获得了人身,还要在人间继续感受杀生的果报。此果报分两种: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
杀生的同行等流果是前世喜欢杀生,今生也喜欢杀生,从小就有这样的习气。同行等流果是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和前世有同样的串习,人们从幼年时起,由于各自前世业力所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有些人喜欢残杀众生,有些人喜欢偷鸡摸狗,有些人对造恶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修福,这都是同行等流果所致。如经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不仅仅是人,动物也是如此,比如鹞鹰或豺狼等喜爱杀生,老鼠喜欢偷盗,这些都是各自前世所造恶业的同行等流果。
有些人在孩童的时候就爱钓鱼、打猎,从小就有害心,喜欢杀生,擅长杀生。这是一种不好的串习,也是一种果报。这些人在过去世中杀业太重,所以即使现在得到了人身,还喜欢杀生,擅长杀生。
有些人现在一听说不能杀生,不能吃肉,就开始不高兴了,觉得很难做到。学佛就是要改变这样的恶习:以前喜欢杀生,现在要养成不杀生的习惯;以前擅长杀生,现在要尽量把这些改掉,过几年就不杀生了。对于有些人来说,刚开始时要做到确实比较困难,但一定要克服。
有些人总是懈怠,不愿意打坐,习惯趴着、躺…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因果不虚(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