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八)

  2011百日共修 皈依(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其实皈依是进入佛门最根本的一种修法,真正要做到皈依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对皈依的内容做一下总结。

  

   一、皈依的动机及原因

  

   (一)皈依的动机

  

   大家皈依时,首先应观察自己的心相续,是善念、恶念还是无记的状态?若是有恶念,应该及时清除;若是处于无记的状态,应该尽量调整。

  

   第一种,以恶念皈依。是指为了伤害、毁坏佛教,或者为了破坏寺院、道场而恶意皈依。这样皈依不仅得不到皈依戒的戒体,得不到任何利益,相反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对自己暂时或究竟的利益都有很大的伤害。佛教、道场是佛菩萨、上师善知识的愿力所现,也是众生福德力的显现,在愿力与福报结束、穷尽之前,是不可能被破坏的。无论你是以何种身份,持何种恶念而想去毁坏,都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造这样的恶业是极其愚痴的做法,今生你要遭受各种灾难,来世还要下地狱,感受地狱的痛苦,这都是自作自受。

  

   现在什么样的人都有,教派与教派之间,道场与道场之间,满怀嫉妒和嗔恨,然后不择手段地搞破坏。不要再颠倒了!不同的教派、道场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各自发展各自的教派,各自发展各自的道场,互不相干,井水不犯河水。没有必要互相破坏,不能生起这种心,否则后果将非常严重,不堪设想。

  

   第二种,没有任何目的,既不是为了人天的安乐,也不是为了解脱成佛,只是盲目地跟从别人皈依,处在无记的状态下。这种皈依可以说是不善不恶,没有任何意义。皈依后也是浪费时间,浪费光阴。没有目标,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第三种,除了恶念和无记状态下的皈依,皈依分为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和上士道的皈依三种。

  

   下士道的皈依是为了从三恶道中解脱,获得善趣的安乐而皈依上师三宝。当年阿难在佛陀面前,给一个婆罗门弟子讲皈依的功德,说皈依三宝以后能获得很多人天安乐。佛听到后说: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修人天福报、善趣安乐是下等的皈依,皈依的真正功德和利益是能获得三菩提果位。

  

   中士道的皈依是对六道轮回生起厌离心,想从中解脱,获得罗汉或独觉佛的果位。这种解脱是暂时的,不究竟的,堕入了寂灭边,不能利益众生,断证功德无法圆满,福德和智慧二资粮也不能究竟圆满。

  

   上士道的皈依是对轮回边、寂灭边都生起了厌离心,为从中解脱并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佛果而皈依上师三宝。

  

   我们要观察自己属于哪种皈依,若是为了获得善趣的安乐,就是下士道的皈依;若是为了获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就是中士道的皈依;若是为了众生而解脱成佛,就是上士道的皈依。现在我们学修净土与大圆满法,净土法是临终往生的方法,大圆满法是即身成佛的方法,这两个法都是大乘法,最终的目的都是成佛。我们皈依应该是为了成佛,成佛也是为了度化众生。

  

   解脱不只是从轮回中解脱,还要从寂灭中解脱;不只是对轮回生起了厌离心和畏惧心,还要对寂灭——声闻、缘觉的果位也生起厌离心和畏惧心。我们扪心自问,为了众生而解脱成佛的这颗心是不是真的?对轮回边、寂灭边的厌离与畏惧是不是真的?有束缚、有痛苦就是轮回,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若是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能对轮回边生起厌离心、出离心并不难。能不能做到上士道的皈依,关键在于对寂灭边,对声闻、缘觉的果位是不是也生起了厌离心、畏惧心?寂灭边虽然也是解脱,超出了三界轮回,但是不能度化众生,这多可怕啊!

  

   出离心分一般的出离心和大出离心。一般的出离心是想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大出离心是想从轮回、涅槃(寂灭)二边中获得解脱。出离心非常重要,我们学修四外加行就是为了生起出离心。如果没有彻底明白佛讲的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些基本道理,我们不可能生起出离心。即使生起了出离心,也是偶尔的,不稳固的,不可靠的,假的。因为不是自己彻底明白,真正领悟了这些道理以后而生起来的。所以学修共同四外加行至关重要。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面有华智仁波切的略传,《前行备忘录》前面有阿琼堪布的传记,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大德们都是如何重视共同四外加行的。华智仁波切、阿琼堪布一生中,都学修了几十遍外加行。有一天阿琼堪布正在修内加行,上师来了,让他把内加行先放一放,基础还不扎实,还要再修一遍四外加行。

  

   为什么需要反复修外加行?为什么对外加行这样重视?这说明了共同四外加行的重要。后面我们学习发心、除障法的时候,也会发现这些基础很重要,若是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没有生起真正的出离心,修五内加行就是寸步难行,想解脱成佛是不可能的。

  

   能不能真正皈依上师三宝要看是否有出离心。有出离心的基础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按次第,不打基础,好高骛远,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皈依的原因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上师三宝呢?

  

   第一、我们要解脱成佛。

  

   第二、除了上师三宝之外,谁也不能教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帝释天王、自在天王等世间天尊虽然有神通神变,但是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解脱成佛,还在轮回中流转,没有摆脱痛苦,所以他们不能教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在人间,最慈爱我们的父母以及亲朋好友也不能教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

  

   第三、唯有上师三宝能够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佛第一次转*轮的时候,讲了四谛法,即“了知诸苦谛,根除诸集谛,修学诸道谛,趋涅槃灭谛”。就是讲轮回的因和果,涅槃的因和果。

  

   “了知诸苦谛”。佛讲首先要明白轮回是痛苦的,然后去找苦的根,即“集”。

  

   “根除诸集谛”。“集”指的是无明、我执、烦恼、业障,这是轮回的根和因。轮回是怎样形成的?它有远因和近因,远因是无明、我执、烦恼,近因是业障。想结束轮回,获得解脱,就要断除轮回的根,这样轮回自然就结束了,我们就解脱了、自在了,再也不要受业力的牵引而在六道中流转了。那怎样断除轮回的根呢?就要“修学诸道谛”。

  

   “修学诸道谛”。烦恼是从我执中产生的,没有我执就不起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和我执有抵触、有冲突的才能对治我执,这就是道,即无我的智慧(人无我、法无我)和空性智慧。我执是有我的,无我的智慧是没有我的,二者是相违的、冲突的、抵触的。明白和掌握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及空性智慧,这样在你的相续中才没有我执这样的邪见,没有我执就不起烦恼,没有烦恼就不造业,没有业就没有轮回。

  

   在六道中,以业力而转就是轮回,是不自由的;以愿力而转不是轮回,是自由的。佛菩萨没有被业力牵引入六道,是基于愿力和悲心来到轮回中。愿是自己发的,悲心是自己发的,以愿力、悲心而转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是度化众生,不是六道轮回;凡夫以业力而转,善业成熟就上升三善道,恶业成熟就堕落三恶道,这叫六道轮回。

  

   “趋涅槃灭谛”。集谛是轮回的因,道谛是涅槃的因。我们以道谛根除了集谛,轮回就没有了,然后就趋入涅槃了。

  

   这是佛在《胜幢经》中讲的。佛完全有能力教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我们按照这个方法去学修,最终一定能解脱成佛,所以我们要皈依上师三宝。

  

   二、怎样皈依

  

   皈依的内容包括皈依的基础、皈依的对境和皈依的方法。

  

   (一)皈依的基础

  

   皈依的基础是三种信心,清净信心、欲乐信心和胜解信心,这是修行的动力。这些信心最初推动我们皈依三宝,中途让我们坚持不懈,最终让我们获得成就,解脱成佛。

  

   对上师三宝这些无漏的功德生起清净的欢喜之心,特别喜欢,这是清净信心。不清净的欢喜之心是贪心,不是信心。不仅是喜欢,还想获得这些功德,想成为具有这些功德的伟大的佛菩萨,这是欲乐信心。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简单地说,功德是学来的,福德是修来的。谁都可以学功德,谁都可以修福报,都有这个本能,这叫佛性。最终功德能圆满,福德能圆满,一切都圆满了,就是佛。对这些道理彻底明白了,生起定解了,叫胜解信心,它是不动摇、不退转的。这三种信心是修行的动力,是成就的根本。

  

   (二)皈依的对境

  

   第一、外皈依的对境是佛法僧和上师。

  

   佛宝有法身佛和色身佛。法身是我们的本性、法性;色身有报身和化身,是依所化众生的福德力而从法性中显现的。所化众生有清净的、不清净的,在清净的众生面前显现的是报身佛,在不清净的众生面前显现的是化身佛。三身佛都是皈依的对境。

  

   法宝有教法、证法。教法是经、律、论三藏,证法是戒、定、慧三学。

  

   僧宝有世间的也有出世间的,有圣者也有凡夫。大乘圣者僧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凡夫僧是一地以下的菩萨。小乘和大乘有所不同,小乘里四位比丘(尼)以上的僧团才是僧宝,除此之外,其他人不能称为僧…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