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省要▪P2

  ..续本文上一页渴望更输入若干东方文化以资调和,而我国人竟两手空空无以奉赠,岂非滑天下之大稽乎?惟于东方文化之一派之佛教文化,作者早岁曾遇佛学泰斗杨仁山老居士,稍有心得,知佛法的是真理。而不知者谤为迷信,坐使邪见炽盛,人民涂炭。遂发愿专对知识界弘扬,以造福于世界。然于佛法尚无深刻之研究,未能率尔操纸。二十年前始求觅佛学重要经论,细绎其文字义理,据以作弘法文字若干篇。而佛法欲求深造,又不可不做修持工夫。如锻炼身体须依操典训练,非徒熟读操典所克济事。作者虽研究经论文字有年,犹未做此种工夫。五年前在碧鸡山云栖寺打七,为做禅宗工夫之始。自此云栖每年打七,作者未尝缺席。两年来又在家置禅榻日坐一枝香。虽作辍无定,然颇有所悟。悟禅宗参究工夫恰与牛顿见苹果落地时心情丝毫无异。(详后修证章)悟古今东西学者无论社会科学上自然科学上理论上应用上一切发见发明,无不从刹那定中意识现量出发;但未正式做过禅宗工夫者其定功不能持久,故一刹那后即落比量。恰与助前五识而起之现量同时意识一刹那后落比量分别意识例同。(现比二量详后导言章,前五识与意识详法相章)悟东西文化异同之主要关键在历史派学者所谓动的论理学即辩证法与静的论理学即亚里士多德培根穆勒等所立所述之演绎归纳二法。(历史派学者及辩证法详后历史派哲学批判,及离言法性二章)虽仔细分析诚如周作人氏所说,同属人类,其文化决不因地域而分精神物质;至于赞美东方文化,尤属可笑。然大体上东西文化实不免有偏于精神,偏于物质之别。盖西洋新文化,尤其理工等科,其研究之对象,不外乎物质之分布运动与支配之定律。此物质与支配之定律,在我人之认识上不得不是绝对不变者,故无不可以静的论理学讨论之。然自然科学范围外之各科则不然,其间无不含有人事为重要因子。人之肢体虽仍是物质,人之意识虽仍不得不与物质互有关系,然意识毕竟有多少自由。唯物论者虽竭力主张意识之为必然,人之不殊于机器;然必然论与定命论不可分离,表示人之一切努力全无意义,其结论令人不图振作。故马克斯虽左袒唯物论,不得不以辩证法济其穷,主张意识为自由与必然之综合。(详后西洋三派哲学,及历史派哲学批判等章)但唯物与否姑置不论,既主张动的论理学之辩证法,则亚里士多德等之方法即完全不适用。前述西洋新文化中理工等科之发见发明,据作者所悟,虽亦从意识现量出发;然以其可以静的论理学讨论之,遂使多数学者有认为从比量出发之错觉。汇特此也,彼多数学者不知其中曲折,但见理工等科所用推理方法之精刻;认为是新文化特色,极口赞美之。不知其正与赞美东方文化犯同病,不知自然科学以外之各科绝对不能适用同一方法也。读者疑我言乎?请举一事为证。含有人事因子之各科中,最与自然科学近似者殆当首推经济学。尤其古典派学者亚丹斯密等之理论。然作者曾发见其理论之一大漏洞。按在古典派经济学说以前,有重商主义一派经济学者。对于国际贸易,重商主义认为出超使一国之现金银积累而日富,故为有利;入超反之,故于国不利。亚丹斯密不然其说,谓一切贸易事实上悉是以商品易商品,悉是两利。国际贸易亦然。例如英国富于优良铁矿,能以低价炼生铁;然地近寒带不宜小麦,倘使无国际贸易,则英人固需自炼生铁,亦不得不自种小麦。假定英国自炼生铁每公吨成本四十八先令,自种小麦每公石成本十先令半。但法国情形恰与英相反,缺少优良铁矿,故自炼生铁每公吨可需五十二先令;然土地宜小麦,自种小麦每公石仅需九先令半。今若两国间有国际贸易,则英可以生铁向法易小麦;英不自种麦,法亦不自炼铁,如此,两国大概可以生铁每公吨作价五十先令,小麦每公石作价十先令成交,即英国一百公吨生铁与法国五百公石小麦互易。在英国,一百公吨生铁只值二百四十镑(二十先令为一镑),今易得小麦五百公石值二百六十二镑十先令,岂非获利二十二镑十先令?在法国,五百公石小麦只值二百三十七镑十先令,今易得生铁一百公吨值二百六十镑,岂非亦获利二十二镑十先令?故曰贸易两利。至于输出入不平衡时,其差额固可有向入超国购现金银抵补之事。然必其国自产金银足供输出,亦等于输出其他商品,仍服从贸易两利之定律无疑。否则其国尚需以他种商品别向产金银国易回金银,以供国内装饰造币及工业上需要。何来此项投闲置散之现金银,俾进出口商购去抵补前述不平衡乎?亚丹斯密之理论大旨如是。其斩钉截铁,与一般自然科学之堆理毫无二致。然迁地弗良,在含人事因子之科学中,此种推理方法竟不足恃。

  民国二三年间,作者因与财政部召集之改良币制委员会某委员讨论币制;发见此说之似是而非。盖事实胜于雄辩,我国自清季同光间至民初所受国际贸易所招致经济压迫之痛苦,实使我痛心疾首。尚安得谓贸易两利乎?但推理如此精刻,其破绽究在何处?作者仔细分析,始知亚丹斯密之论实合二点错误。第一错误,事实上国际贸易仅将一切有形商品包括现金银计算在内,输出入仍决不平衡,尚有无形之动产不动产所有权及外债等,非一并列入此贷借对照表不可。而我所受经济压迫之痛苦恰从此一项目发生。然此种痛苦犹非直接因于经济学上之错误,外交条约等为其重要原因。第二错误却是直接推翻贸易两利定律之错误。此错误潜伏在亚丹斯密所举之例中。试将此例中之英国易为中国,法国易为英帝国,生铁易为丝茶等,小麦易为雅片;谓中国宜种桑树茶叶,能以低价制丝茶,然不宜种罂粟制雅片。倘使无国际贸易,则中国人固需自制丝茶,亦不得不自种罂粟,云云。则不待辞毕,已知其谬。前清乾嘉以前,中英未有雅片贸易,国人何尝自种罂粟,供人吸食雅片?雅片之害,我国上下至今愤慨,何尝贸易两利?然自然科学上从无此种似是而非之推理,则因吸食雅片非必需,而自然现象无非必然故。此事非但足以推倒经济学上贸易两利定律,且为前述唯物论者意识必然论之直接反证,根本推翻唯物论。后文西洋三派哲学批判章未说,犹是脱漏。又非但自然科学范围外之经济学等不适用静的论理学,医学固为自然科学中应用部门之一;然因其对象人体生理能多少适应环境故,实亦不完全适用静的论理学。最初自然科学家见我国旧医书满纸阴阳五行,认为全是迷信。后见旧医有时亦颇有效验;而且有新医一致认为不治,卒被旧医治愈者,亦不乏其例。然新知识界仍不信旧医不可捉摸之脉案,但疑国药中有特效药味。于是药物学家相率研究国药,果发见麻黄精半夏精等多种已蜚声医药界之国药有效成分。然近来普通国药多已次第经过研究而以药物学说明其药性。而旧医以三阴三阳表里上下气血虚实寒热风湿五脏六腑十二经相生相胜相传变,脉之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滑涩等诊断,以药之气味厚薄入某经补某脏泻某脏等处方,不可捉摸者依旧不可捉摸。若谓此种旧医诊断处方理论全属渺茫;则诊断尚不正确,何能应病与药?用药尚不适当,何能愈病?可见自然科学家怀疑旧医之理由实不充足。但新旧医既不能会通,又何以治病皆有效验?最近作者始悟新旧医之二重性实为人体生理之二重性之结果。上述人体生理研究上不尽适用静的论理学,亦即不尽适用自然科学方法。新医学仅为建立于自然科学方法上之医学。旧医学恰是建立于自然科学方法外之医学。

  上文作者虽谓学术上一切发见发明无不从现量出发,然自然科学特别可用静的论理学即比量说明,且特别注重此说明;故亦可略说东西新旧文化为现量文化与比量文化。后者即西洋新文化;前者即一切旧文化,尤其东方文化包括旧医。禅宗参究法门(详后修证章)所修之慧,本是意识现量。修至大彻大悟即是不落比量之纯粹意识现量,亦名真现量。故曾做此种工夫者意识现量特别发达,俗语称此人悟性特别好。此法门实为印度佛教文化与我国古代文化之结晶。我国伏羲神农黄帝文王周公孔墨老庄等皆多少做过此种工夫。其实西洋历史派学者所谓动的论理学实不成其为论理学。故自然科学以外之文化皆不能斩钉截铁说明之。尤其东方文化确有此不可否认之缺点。反之,其特别发达之意识现量能见到一般人所见不到处。却是此种文化之特色。故言文化有二种,实无不可。但各有所长,不当偏袒耳。作者将于他处另写一讨论东方文化之专篇,此处不及备述。然东方文化既不易说明,亦不易理解。欲研究之,宜从禅宗参究工夫入手。此乃作者服过之验方,无可疑也。同年六月十六日三识。

  佛法省要

  导言

  佛法是甚么?佛法是唯一的根本的真理,又是唯一的合理的宗教,又是实证哲学,又是应用科学。

  欲知佛法何以是唯一的根本的真理?请读下文离言法性等章。佛法是宗教,一般人一向知道。可是佛教建立在唯一的根本的真理上;所以是唯一的合理的宗教。

  一切宗教无不与哲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人们底正确的知识只有二个来源。一个是西洋哲学名为经验,*佛法名为现量。又一个西洋哲学名为推理,佛法名为比量。但西洋的古代哲学并不从这二个知识来源出发。只有近代的认识论,批判哲学,实证哲学,才注重于这二个来源,也还不十分严格。而佛法却完全从现比二量出发,所以是实证哲学。详下文离言法性等三章。

  *西洋哲学“经验”这名词实不很妥当。尤其未曾研究过西洋哲学底人极易误会。经验这名词本指过去所阅历的事物底回忆而言,而在此处,西洋哲学却用以指我们现在所接受的事物底影像。所以不很妥当。远不如“现量”醒目。

  科学分纯粹与应用。纯粹科学主要地祇是探求真理,如物理学底研究原子构造等,在人类底生活上几乎全无直接关系。化学底分析化学等比较有关系些,其实已不是纯粹科学了。至于应用科学如农工医等科却无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佛法是宗教,与人类生活本非绝…

《佛法省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