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省要▪P2

  ..續本文上一頁渴望更輸入若幹東方文化以資調和,而我國人竟兩手空空無以奉贈,豈非滑天下之大稽乎?惟于東方文化之一派之佛教文化,作者早歲曾遇佛學泰鬥楊仁山老居士,稍有心得,知佛法的是真理。而不知者謗爲迷信,坐使邪見熾盛,人民塗炭。遂發願專對知識界弘揚,以造福于世界。然于佛法尚無深刻之研究,未能率爾操紙。二十年前始求覓佛學重要經論,細繹其文字義理,據以作弘法文字若幹篇。而佛法欲求深造,又不可不做修持工夫。如鍛煉身體須依操典訓練,非徒熟讀操典所克濟事。作者雖研究經論文字有年,猶未做此種工夫。五年前在碧雞山雲棲寺打七,爲做禅宗工夫之始。自此雲棲每年打七,作者未嘗缺席。兩年來又在家置禅榻日坐一枝香。雖作辍無定,然頗有所悟。悟禅宗參究工夫恰與牛頓見蘋果落地時心情絲毫無異。(詳後修證章)悟古今東西學者無論社會科學上自然科學上理論上應用上一切發見發明,無不從刹那定中意識現量出發;但未正式做過禅宗工夫者其定功不能持久,故一刹那後即落比量。恰與助前五識而起之現量同時意識一刹那後落比量分別意識例同。(現比二量詳後導言章,前五識與意識詳法相章)悟東西文化異同之主要關鍵在曆史派學者所謂動的論理學即辯證法與靜的論理學即亞裏士多德培根穆勒等所立所述之演繹歸納二法。(曆史派學者及辯證法詳後曆史派哲學批判,及離言法性二章)雖仔細分析誠如周作人氏所說,同屬人類,其文化決不因地域而分精神物質;至于贊美東方文化,尤屬可笑。然大體上東西文化實不免有偏于精神,偏于物質之別。蓋西洋新文化,尤其理工等科,其研究之對象,不外乎物質之分布運動與支配之定律。此物質與支配之定律,在我人之認識上不得不是絕對不變者,故無不可以靜的論理學討論之。然自然科學範圍外之各科則不然,其間無不含有人事爲重要因子。人之肢體雖仍是物質,人之意識雖仍不得不與物質互有關系,然意識畢竟有多少自由。唯物論者雖竭力主張意識之爲必然,人之不殊于機器;然必然論與定命論不可分離,表示人之一切努力全無意義,其結論令人不圖振作。故馬克斯雖左袒唯物論,不得不以辯證法濟其窮,主張意識爲自由與必然之綜合。(詳後西洋叁派哲學,及曆史派哲學批判等章)但唯物與否姑置不論,既主張動的論理學之辯證法,則亞裏士多德等之方法即完全不適用。前述西洋新文化中理工等科之發見發明,據作者所悟,雖亦從意識現量出發;然以其可以靜的論理學討論之,遂使多數學者有認爲從比量出發之錯覺。彙特此也,彼多數學者不知其中曲折,但見理工等科所用推理方法之精刻;認爲是新文化特色,極口贊美之。不知其正與贊美東方文化犯同病,不知自然科學以外之各科絕對不能適用同一方法也。讀者疑我言乎?請舉一事爲證。含有人事因子之各科中,最與自然科學近似者殆當首推經濟學。尤其古典派學者亞丹斯密等之理論。然作者曾發見其理論之一大漏洞。按在古典派經濟學說以前,有重商主義一派經濟學者。對于國際貿易,重商主義認爲出超使一國之現金銀積累而日富,故爲有利;入超反之,故于國不利。亞丹斯密不然其說,謂一切貿易事實上悉是以商品易商品,悉是兩利。國際貿易亦然。例如英國富于優良鐵礦,能以低價煉生鐵;然地近寒帶不宜小麥,倘使無國際貿易,則英人固需自煉生鐵,亦不得不自種小麥。假定英國自煉生鐵每公噸成本四十八先令,自種小麥每公石成本十先令半。但法國情形恰與英相反,缺少優良鐵礦,故自煉生鐵每公噸可需五十二先令;然土地宜小麥,自種小麥每公石僅需九先令半。今若兩國間有國際貿易,則英可以生鐵向法易小麥;英不自種麥,法亦不自煉鐵,如此,兩國大概可以生鐵每公噸作價五十先令,小麥每公石作價十先令成交,即英國一百公噸生鐵與法國五百公石小麥互易。在英國,一百公噸生鐵只值二百四十鎊(二十先令爲一鎊),今易得小麥五百公石值二百六十二鎊十先令,豈非獲利二十二鎊十先令?在法國,五百公石小麥只值二百叁十七鎊十先令,今易得生鐵一百公噸值二百六十鎊,豈非亦獲利二十二鎊十先令?故曰貿易兩利。至于輸出入不平衡時,其差額固可有向入超國購現金銀抵補之事。然必其國自産金銀足供輸出,亦等于輸出其他商品,仍服從貿易兩利之定律無疑。否則其國尚需以他種商品別向産金銀國易回金銀,以供國內裝飾造幣及工業上需要。何來此項投閑置散之現金銀,俾進出口商購去抵補前述不平衡乎?亞丹斯密之理論大旨如是。其斬釘截鐵,與一般自然科學之堆理毫無二致。然遷地弗良,在含人事因子之科學中,此種推理方法竟不足恃。

  民國二叁年間,作者因與財政部召集之改良幣製委員會某委員討論幣製;發見此說之似是而非。蓋事實勝于雄辯,我國自清季同光間至民初所受國際貿易所招致經濟壓迫之痛苦,實使我痛心疾首。尚安得謂貿易兩利乎?但推理如此精刻,其破綻究在何處?作者仔細分析,始知亞丹斯密之論實合二點錯誤。第一錯誤,事實上國際貿易僅將一切有形商品包括現金銀計算在內,輸出入仍決不平衡,尚有無形之動産不動産所有權及外債等,非一並列入此貸借對照表不可。而我所受經濟壓迫之痛苦恰從此一項目發生。然此種痛苦猶非直接因于經濟學上之錯誤,外交條約等爲其重要原因。第二錯誤卻是直接推翻貿易兩利定律之錯誤。此錯誤潛伏在亞丹斯密所舉之例中。試將此例中之英國易爲中國,法國易爲英帝國,生鐵易爲絲茶等,小麥易爲雅片;謂中國宜種桑樹茶葉,能以低價製絲茶,然不宜種罂粟製雅片。倘使無國際貿易,則中國人固需自製絲茶,亦不得不自種罂粟,雲雲。則不待辭畢,已知其謬。前清乾嘉以前,中英未有雅片貿易,國人何嘗自種罂粟,供人吸食雅片?雅片之害,我國上下至今憤慨,何嘗貿易兩利?然自然科學上從無此種似是而非之推理,則因吸食雅片非必需,而自然現象無非必然故。此事非但足以推倒經濟學上貿易兩利定律,且爲前述唯物論者意識必然論之直接反證,根本推翻唯物論。後文西洋叁派哲學批判章未說,猶是脫漏。又非但自然科學範圍外之經濟學等不適用靜的論理學,醫學固爲自然科學中應用部門之一;然因其對象人體生理能多少適應環境故,實亦不完全適用靜的論理學。最初自然科學家見我國舊醫書滿紙陰陽五行,認爲全是迷信。後見舊醫有時亦頗有效驗;而且有新醫一致認爲不治,卒被舊醫治愈者,亦不乏其例。然新知識界仍不信舊醫不可捉摸之脈案,但疑國藥中有特效藥味。于是藥物學家相率研究國藥,果發見麻黃精半夏精等多種已蜚聲醫藥界之國藥有效成分。然近來普通國藥多已次第經過研究而以藥物學說明其藥性。而舊醫以叁陰叁陽表裏上下氣血虛實寒熱風濕五髒六腑十二經相生相勝相傳變,脈之浮沈遲數虛實洪細滑澀等診斷,以藥之氣味厚薄入某經補某髒瀉某髒等處方,不可捉摸者依舊不可捉摸。若謂此種舊醫診斷處方理論全屬渺茫;則診斷尚不正確,何能應病與藥?用藥尚不適當,何能愈病?可見自然科學家懷疑舊醫之理由實不充足。但新舊醫既不能會通,又何以治病皆有效驗?最近作者始悟新舊醫之二重性實爲人體生理之二重性之結果。上述人體生理研究上不盡適用靜的論理學,亦即不盡適用自然科學方法。新醫學僅爲建立于自然科學方法上之醫學。舊醫學恰是建立于自然科學方法外之醫學。

  上文作者雖謂學術上一切發見發明無不從現量出發,然自然科學特別可用靜的論理學即比量說明,且特別注重此說明;故亦可略說東西新舊文化爲現量文化與比量文化。後者即西洋新文化;前者即一切舊文化,尤其東方文化包括舊醫。禅宗參究法門(詳後修證章)所修之慧,本是意識現量。修至大徹大悟即是不落比量之純粹意識現量,亦名真現量。故曾做此種工夫者意識現量特別發達,俗語稱此人悟性特別好。此法門實爲印度佛教文化與我國古代文化之結晶。我國伏羲神農黃帝文王周公孔墨老莊等皆多少做過此種工夫。其實西洋曆史派學者所謂動的論理學實不成其爲論理學。故自然科學以外之文化皆不能斬釘截鐵說明之。尤其東方文化確有此不可否認之缺點。反之,其特別發達之意識現量能見到一般人所見不到處。卻是此種文化之特色。故言文化有二種,實無不可。但各有所長,不當偏袒耳。作者將于他處另寫一討論東方文化之專篇,此處不及備述。然東方文化既不易說明,亦不易理解。欲研究之,宜從禅宗參究工夫入手。此乃作者服過之驗方,無可疑也。同年六月十六日叁識。

  佛法省要

  導言

  佛法是甚麼?佛法是唯一的根本的真理,又是唯一的合理的宗教,又是實證哲學,又是應用科學。

  欲知佛法何以是唯一的根本的真理?請讀下文離言法性等章。佛法是宗教,一般人一向知道。可是佛教建立在唯一的根本的真理上;所以是唯一的合理的宗教。

  一切宗教無不與哲學有密切的關系。但人們底正確的知識只有二個來源。一個是西洋哲學名爲經驗,*佛法名爲現量。又一個西洋哲學名爲推理,佛法名爲比量。但西洋的古代哲學並不從這二個知識來源出發。只有近代的認識論,批判哲學,實證哲學,才注重于這二個來源,也還不十分嚴格。而佛法卻完全從現比二量出發,所以是實證哲學。詳下文離言法性等叁章。

  *西洋哲學“經驗”這名詞實不很妥當。尤其未曾研究過西洋哲學底人極易誤會。經驗這名詞本指過去所閱曆的事物底回憶而言,而在此處,西洋哲學卻用以指我們現在所接受的事物底影像。所以不很妥當。遠不如“現量”醒目。

  科學分純粹與應用。純粹科學主要地祇是探求真理,如物理學底研究原子構造等,在人類底生活上幾乎全無直接關系。化學底分析化學等比較有關系些,其實已不是純粹科學了。至于應用科學如農工醫等科卻無不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佛法是宗教,與人類生活本非絕…

《佛法省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