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省要▪P3

  ..續本文上一頁無關系的,更有訓練理智底特別效用,所以確是應用科學。詳下文修證章。

  科學未發達時代,世界上早有幾派宗教,分布在各個區域,受一部分人類底信仰。這些宗教勢力與當地的政治勢力,分擔維持社會秩序底責任。如歐美二洲底大部分,便是基督教底勢力範圍。基督教有舊約新約二部聖經。聖經上底記載,信徒一向認爲全是真理。可是舊約上有一篇創世記,述上帝創造世界底過程非常詳細。然近代自然科學發達之後,地質學與天文學得到許多證據完全與創世記不合。創世記破産,基督教也跟著破産。甚至其他一切宗教,不論其信仰如何,也一概處嫌疑地位。雖有少數人鑒于宗教維持社會秩序底需要,把神話與科學底沖突放過一邊,而廣義地信仰事實上多少經過修正的宗教。然而這種宗教底尊嚴終不免一落千丈,反宗教者大得勢,世界和平無法維持。上次的歐戰,此次的世界大戰,都是宗教破産必然的結果。

  這是目前世界上一個嚴重問題。許多政論家對此很彷徨無措。而他們不知佛法正是這問題唯一的解答。因佛法是唯一的根本的真理,唯一的合理的宗教。佛法與他宗教絕對不同。佛法並未破産。即使他宗教全破産,佛法絕不破産。

  真理

  文化程度高些的人都有求真理的心。所有宗教哲學科學皆曾一度被人們認作真理。可是導言章說,正確的知識只有二個來源,就是現比二量,現比二量之外絕無真理。西洋的宗教哲學科學叁者之中,科學尤其自然科學最嚴格地循著現比二量底軌道進行。自然科學家自己也有同樣的認識,所以他們也自信他們所發見的全是真理。可是我們用更深刻的眼光來批判自然科學,自然科學雖循著現比二量底軌道進行,究竟還不彀嚴格。自然科學研究底對象,依十九世紀底自然科學說,只是物質,能力,與以太。這物質,能力,與以太底總和便是自然界。可是我們如何能知道這一個自然界呢?不得不靠我們底認識。離卻我們底認識,我們再沒處去找一些些自然界底痕迹。自然科學是假定這自然界客觀地外在的。整個的自然科學就建立在這個假定的基礎上。這個假定已不彀嚴格了,但我們還不妨擱在一邊,退一百步假定這個假定是正確的,假定我們可以用我們底認識研究那個對象。但是我們底認識與那個假定的客觀地外在的自然界底關系究竟如何呢?我們可以就在自然科學裏找一個比喻。那個假定的客觀地外在的自然界可比物理學上光線電氣磁氣等現象,我們底認識可比測量光線電氣磁氣等現象所用的種種儀器。自然科學測量光線電氣磁氣等之先,必將所用種種儀器檢查一番。不靈活處須修整加油,不准確處須校正,然後可用。現在自然科學對于認識從未做過這一番工作,豈非大大地不彀嚴格嗎?自然科學裏有心理學一科。現代最流行的一派是行爲心理學。行爲心理學是用假定的客觀地外在的自然界所構成的儀器倒過來測驗認識。用這個結果做小前提,再用那極不嚴格的假定做大前提,而推出一個結論。這結論要算是自然科學中最不妥當的結論了。自然科學中其他結論之不彀嚴格不過如測量地形未注意地球之自轉公轉。行爲心理學結論之不妥當乃如測量天象而不注意地球之自轉公轉。亦如爲校准儀器而以粗製濫造的別一個作標准。所以行爲心理學雖亦似乎對于認識底檢查工作,可惜做得太不合理。

  可是西洋的學者也並非全未注意這一點。但依近代學術分科,這些問題不屬于自然科學,卻屬于哲學範圍。這些問題敞著口,終是整個學術界底大缺點;所以在十八九世紀很有過幾位哲學家想做這一番工作。導言章說起的認識論,批判哲學,實證哲學,全是那時的産物。但因他們自己底工夫太淺,又未受多少釋迦牟尼底教訓,終得不到十分圓滿的結論。到了十九世紀底後半,這種工作就漸漸地冷下來了。

  因爲西洋哲學對于認識與自然界底關系,也曾有過接觸;所以下文就要從批判有關系的幾派西洋哲學入手。

  西洋叁派哲學批判

  西洋哲學向有心物二元論,觀念論,唯物論叁派。所謂心,便是我們底認識等。所謂物,便是自然界底一切。可是經近代的哲學家底批判,認爲二元論無論如何不能成立。因爲二元論者所謂心與物是絕對不同的二樣東西。比方物是有質量,占空間地位,不能相入,無靈覺的。反之,心是無質量,不占空間地位,有靈覺的。雖然他們底理論不一定全一律;但心與物之間,總之有這樣差得遠。而心與物能互發生作用,那是很難理想得到的事。比方我們面前有一座山,意識上起一個山底觀念,這是心。現在要根究那屬于物底山,如何能誘導出屬于心底觀念來?我們根據近代的自然科學,可以說明這問題底一部分。就是:日月等光線射在山上,山上底土石等依它們底特性吸收某種色彩底光線,而反射其他的。這反射光線,便是我們認爲土石等底顔色。這反射光線從土石等面上每一點依直線方向向我們底眼球傳過來。從土石等每一點來的一束光線像一個向外的筆尖。這一束光線經過眼球裏一個晶體之後,屈折成另一個向裏的筆尖。從土石等底每一點來的一束光線重聚集在晶體後面每一筆尖尖上。從土石等底全面所來的光線,就這樣一點點在晶體後面連綴成一個土石等底倒影。恰與照相機毛玻璃上底倒影,原理上,事實上,完全一般無二。而且眼球底下還有一網膜,這網膜是由許多視神經末稍聚集而成的。晶體周圍有肌肉能使晶體變形,將倒影恰恰投射在網膜上。也與照相機對光作用同一原理。每一根視神經末稍上並有一種色素,能感光而起化學變化。與照相幹片也有些相似。視神經能把這化學變化傳報腦中樞。最後意識上就發生面前有山底觀念。上文從日月等光射在山上起直到神經末稍色素生化學變化止,純是自然科學很熟悉的各種物底作用。只有視神經如何把這一端的化學變化傳報那一端,是自然科學還未明白的問題。然我們亦可假定它仍是一種物底作用,如電力機械力之類。二元論者在這一點上也不會發生異議。然而這種物底作用傳到腦中樞後,如何能終于導出一種屬于心底觀念來?這問題無論如何找不出一個圓滿的解釋。所以近代哲學家認爲心物二元論無法成立。

  西洋的觀念論哲學認爲意識上物底觀念就是物,另外不再有甚麼了。上文真理章說過,離卻我們底認識,我們再也沒處去找一些些自然界底痕迹,這就是觀念論底出發點。可是我們明明知道各人意識上物底觀念是彼此一律的。比方某處有一座山,凡到過某處的人意識上都有這座山。假使各人意識上物底觀念之外,不另有一個導出這觀念底原因;那麼各人底觀念何以會一律呢?所以近代哲學家認爲觀念論也不能成立。

  因前述的二派哲學都不能成立,又因自然科學發達,唯物論得了一個好幫手。所以近代哲學中,唯物論很有勢力。心與物之間有二種關系:一種如上文所說從面前底山導出山底觀念,又能生出喜愛這山或憎惡這山等情緒,更有研究這山等思想,總之都是由物導出意識。又一種從意識底決斷,運動口說話,運動手足等把物移動或改造,總之是由意識導出物底改變。這二種關系普通是彼此獨立的,然唯物論者底見解不然。他們說:假使我們做了艱苦工作,或暑天受日久曬,多出了汗,血液裏水分缺乏,就感口渴。那時候倘若旁邊有水,我們一定忙著去喝。這種行爲,一般人都認爲自由意志。其實只是環境奪去了我們血液裏水分之後必然的結果。與工程學上用種種中繼裝置構成各式自動機械無別。今電氣工程用光電池,真空管,電磁鐵,電阻等;機械工程用壓氣唧筒,油唧筒,凸凹輪,曲杆等;幾無事不可爲。如造幣廠檢查不完整或過小之貨幣,十字路口指揮車馬行人之紅綠電燈,從前皆必用人工,今已有用自動機械代替的。這種自動機械底作用,與血液中缺乏水分而喝水等,實無大區別。雖人們有意識的行爲尚有遠爲複雜的,然工程學上也有類似的複雜裝置,如自動電話底交換所便是一例。一萬家用戶之中,任何一家有人一手拿起聽筒,一手把號頭盤撥四次,就可與任何別一家用戶通話。交換所不需人直接任接線手續。全憑遠比蛛網更繁密的銅絲束與鱗次栉比的電磁鐵,自動執行接線底工作。所以唯物論者認爲每一動物不過是這樣一部極複雜的機械。一切心底作用不外乎腦物質底表現。這樣,唯物論就很風靡一世了。

  可是唯物論有二個缺點,令二種人不歡迎。第一,這唯物論是從自然科學導出。自然科學建立在因果律上。許多一定的因必然生一個一定的果,這一定的果又做因,再與許多別的一定的因和合起來,又必然生一個一定的果。這樣就走到了定命論底路上去。承認了定命論,那麼我們一切努力完全無意義了。這是一切社會科學家尤其社會主義者所極不歡迎的。十九世紀前半社會主義者德人馬克斯因時代與環境底關系,也是一個唯物論者。而因唯物論有前述的缺點,他又是德國曆史派哲學祖師黑格兒底弟子,就用黑格兒辯證法底定律,對立物底統一,*救唯物論脫離必然論定命論底困難。他底理論底大意,承認自由意志,所以我們底努力也不無意義。可是自由就在必然裏面,離卻必然無自由,離卻自由也無必然。這便是必然與自由底統一。他稱這一種理論爲唯物辯證法。

  *詳曆史派哲學批判章

  然唯物論更有第二個缺點。唯物論未盛行以前,各地各民族間差不多各有所信仰的一種宗教。各教底信條雖不盡同,卻無不勸人要做利益他人底事,誡人不要做損害他人底事。做了利益他人底事,來生能得一種快樂的報酬;做了損害他人底事,來生要受一種痛苦的懲罰。這些業報底預約券雖不能使人人深信不疑,然互相觀摩維持社會秩序底效力畢竟不小。現在唯物論大聲疾呼否認來生之說,頓使一切宗教失去維持社會秩序底效力。從此多數人認爲我們何必空做利益他人底事?甚至像偵探小說上亞森羅頻,只要有機智躲避得過法律底製裁,就專做損害他人底事,也何妨呢?可見這第二個缺點,實比第一個更爲嚴重。第…

《佛法省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