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六讲(第6品)▪P3

  ..续本文上一页

  

  1. 舍,要了解什么时候要休息。我们说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所以要有这个力,若完全没有休息也会出问题。所以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这是第四个力,舍。

真正开始做的时候,需要后面这二种力,就是要一直不间断,真正确实的做完的力;另外一个是,一直要欢喜心要生起,这是刚刚前面讲的,一边布施一边看,它的果报有多好多好,然后欢喜心也跟着生起,如果这样子的话,就会有第三种的力出来。如果一直做,好像就要摔倒,会累啊!所以就要休息。

  

前面所说的四力,胜解、勇毅、喜和舍,由这四力可以生精进,这四力是生精进的方法。「由思惟彼功德故,诸怖苦者生胜解,如是断诸相违品,胜解我慢及喜舍,以恭谨自在转力,增精进故应勤修」,这里的「胜解」是指断除违逆品;「我慢」不是指烦恼的「我慢」而是指作事情的自信心而言;「」是指勤奋无间; 「」是指暂息无间。如果四力能自在运转,就可以增长你的精进,故应勤修。

  

见到善果报的利益,会让我们生起胜解,因而发起精进心。同理,眼见恶果报的过患,也会让我们生起胜解。「自他罪恶多无量,我曾誓愿悉摧毁」,我们都曾经许下诺言要去摧毁众多的恶业,因此,对于自己的誓言不可藐视之。

  

是中仅唯一一罪,亦经劫海难消尽」,自己所造的无量罪业中,仅其中之一分罪业,都足以让我们受很多的苦。以贪为例,我们不可能马上将它灭掉,必需经过累劫的努力才能做到,所以说「是中仅唯一一罪」,即便只有一个罪,也必须经多劫、累劫才能灭除,其实还尚难以灭尽哪!

  

精勤消除罪障事,于我纤毫未见有

  

然而,至今我丝毫没做任何该消灭这些罪障的工作!如果现在不灭掉这些罪过的话,未来一定会入恶趣,在地狱中感受无边的苦。

  

无量众苦出生处,我心于此能不裂

  

要生起追悔的心。若想到将来投生地狱之种种恐怖的情景,心岂不破裂?

  

总之,我们必须看清楚这些罪恶的过患,想想自己所造的种种罪恶,至今为止,连一分也未曾消灭,将来一定会投生到无间地狱受苦,所以不能不起精进、不能不去修持而安然过日子啊!

  

刚才思惟的是我们的罪过,属负面的,现在则进行正面的思惟。

  

自他功德广无边,我曾誓愿悉修行

  

我曾许下诺言,要修持饶益自他的所有善行,因饶益自他可以积聚无量无边的功德。

  

是中仅一分功德,亦须修行经劫海

  

然而,即使一分功德也必须经劫累劫地修持才能获得。

  

我于如是功德分,纤毫亦未修生起

  

这么多的功德,想一想,自己到现在却连一分功德都未曾积聚啊!

  

就一生而言,修行的时间非常短暂。如此短暂的修行中,我们应当努力去修持能够成佛的因,也就是去修持能成佛的功德。如果没办法做到,岂不惭愧?岂不羞耻?现已得八闲暇、十圆满的人身了,若不去修行,岂不是很羞愧吗?所以说

  

此生获得何其难,我令无义而已矣。

  

未来之事不可得知,故无法估计未来,深刻反省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当中,我们都会以为自己做了不少,可是真正算一算,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什么。所以这边说「我未供养诸世尊,亦未曾设大施会,圣教所示未随行,贫匮意乐未令满,怖畏者未施无畏,衰损者未施安乐,唯于母人胎藏中,生起大痛奇苦耳」。一旦来到这个世间,一旦入了母胎,等于一开始就给母亲带来痛苦了,之后,无论你做什么,都只有带给她麻烦而已。想一想,既然过去都没做,而现在可以做,那么我就不可不做!这种思惟会让我们生起胜解。

  

我由昔时及今日,于如来法舍胜解,故遭困厄有如此,何可于法舍胜心

  

过去虽遇佛法,可是没有修持,结果呢?使得自己现在事事不顺、遇到种种不吉祥、自己的愿望无法达成,甚至家业不成,目标没法达成,这些都是以前遇到佛法却没有修持的征兆。因此,现今既然遇到佛法,就不应该舍弃法。「何可于法舍胜心」。

  

为什么胜解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应该生起胜解心?因为胜解心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这是能仁说的!所以说

  

一切善法之根本,是胜信心能仁说。

  

追究胜解心的根本,它是什么呢?就是去修持业果、观异熟,这边说

  

彼之根本复依于,恒修业果观异熟。

  

无论我们听闻佛法也好,做任何善行也好,动机非常重要,动机就是指胜解心。我们若想得到善的果报,就应该有正确的、善的胜解心,即正确的动机。若你想获得解脱,则你所发的胜解心即属中等。果报可分为,遍智果报、解脱果报和来世果报。其差别,完全观待于你的动机和胜解心。因此,一刚开始的前行会影响到你的正行,前行即指动机、胜解心的阶段。

  

◎问:刚刚仁波切一直在讲胜解这个名词,胜解是指胜解心所呢?还是指我们对于恶果的了解?因了解精进心之功德,所生起的真正的了解,是属于那一种?是心所?是五别境当中的一个心所?胜解是哪一种?

  

◎答:胜解之前一定要有信心。先有信心,然后才能生起胜解心。信心是属于了解这个阶段,了解的这个阶段是信心,之后才有胜解的心。在这阶段,就信心而言,我们不一定要以现量去了解,它也有很多的次第啊!有伺察识的了解、比量识的了解、现量识的了解等,有很多的阶段。

  

信心也有很多种,它后面的胜解心也有很多种。例如,我学《入行论》,对未来有那些帮助?先对这个了解,才具有信心。比方说,我相信学习《入行论》,对修心上面会有帮助,慢慢地就会生起菩提心;依着《入行论》去修行,也会很好,这是一个果报。我若相信这个果报,那么对于现在我们的学习就会有生起一个信心,然后胜解心就产生了。我喜欢这个果报,这个是胜解心,在尚未生起胜解心之前,应该先要有一个信心,相信做了这件事情以后,一定会有什么结果出现,像这样的彼此之间有一个什么的关系,就是这个信心要生起。

  

◎问:听起来应该是属于,我们对一件事情了解之后生起的一种信心,那么跟我们讲五别境当中的胜解就不完全一样?

  

◎答:也是有一点一样。比如说,当我认知、了解这个碗的同时,我的识里面也有一点点喜欢它的,喜欢的阶段,我的心就跟它连在一起不会错开,喜欢的阶段就算生起了。刚刚这里讲生起的力量比较强的时候就称它胜解。以业的顺序来说,那种思的顺序一直在,当它的力量很强的时候,我们就称为业,若它的能力没那么强,我们就不称它为业。

  

《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六讲(第6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