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 廿七》
雪歌仁波切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5/12/18
第七品〈精进品〉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要断除精进的违逆品的对治法部分,第二个是要增长精进的顺缘的对治力的部分。所要断除的精进的违逆品可以分为三种懈怠,第一种是还没有开始做之前的贪味怠玩的懈怠,第二种是做时要断除贪着恶事(非法)的懈怠,第三种是真正做善法时要断除自认为自己做不来的怯弱。这些都已经讲过了,我们现在已经要进入到增长精进顺缘的对治力的部分。这个部分又可以分为以四力来增长,第一个是胜解力,第二个是坚毅力,第三个是喜力,第四个是舍力。我们现在正在讲第一力「胜解力」的部分。
在第 179 页将胜解力分为四个科判,仁波切讲的是三个,第一是胜解境,这是就对境而言而生起胜解,第二个是就果的方面,第三个是就因的方面来生起胜解。我们上次讲到第一八一页「胜解之因」,就「因」的这一点来加以思惟:我们只要发起精进的话,就必然可以得到精进的果报,现在要认知自己具有这个能力,偈颂就是第一八一 页的最后一句,「彼之根本复依于,恒修业果观异熟。」
譬如我们念一串六字大明咒,将来会感得现在念六字大明咒的果报,要如何知道我们会感得这个果报呢?就从现在念的这串六字大明咒的这件事的因上来了解,念这一串具有这个能力,将来可以感果。
我们要做任何的善行也是一样,就是透过在因上的了解在因位的时候有这个能力,我们就可以相信将来我们可以感这个善行的果报,用这种方式来生起信解心。
任何法都是一样的,任何的善行,「彼之根本」就是依于我们去观这个业果,「恒修业果观异熟」,修任何法将来会得到什么利益,透过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去了解现在所做的这件事有这个能力将来可以去感这个果。现在无论我们修什么或念什么,将来会感什么果呢?就是靠我们去思惟业果的道理,就是你现在造什么因,将来会感什么果,透过业果的道理去思惟。
《广论》中谈到业果信心是一切安乐的根本,安乐的根本即是在对于业果的信心。科判是:
「一切善乐所有根本发深忍信。」
我们一直看我们做这个以后会感得什么果报,这样一直判断的话,我们学佛的心一直会增长,或是想修法的心一直会增长,就一直会很顺。所以,我们一直去看我们做的这个因会有怎样的果报,一直去看的话,这是修行佛法上面最根本的一个因,或者也可以说希求想修法的心从那边会生起,也就是会生起希求心。
甲曹杰的注解里面讲得很清楚,下一句的意思是说:对于业果的了解比思惟空性还重要,因为对业果的了解可以增长对于空性的了解。当你对于业果、缘起上面不断地思惟,你思惟得愈细,就愈增长对空性的了解,而对空性的了解不见得会对于业果的道理有所帮助。有一些人会认为想对空性了解很重要,而对于业果好像就不在乎,好像变成无业果,这是一种颠倒。所以,思惟业果可以说是修道的根本,可以使得我们生起想要希求修法的心,也可以使我们生起精进修持的心,可以说思惟业果是一切修道的根本。所以,这边才说
「彼之根本复依于,恒修业果观异熟。」
接着就是要加以思惟业果,首先思惟杂业果,再来纯白业果,第三思惟黑业果。在思惟黑白相杂的杂业果,首先提到黑业这一点,请看文
「一切诸苦心不乐,种种怖畏何由起,诸所欲求恒不得,皆由先业罪行生。」
譬如我们出生在这个世间,我们会感到身体的不乐、心的不乐,甚至会遭遇到人、非人的伤害,或是与亲友、财物相离,所有这些怖畏、不乐是从我们先前所造的罪业而来的。接下来讲到白业的部分,
「由善意乐修善行,随其生于一一处,于彼彼处彼福德,生功德果常现前。」
依于往昔所造诸善业,我们现在可以获得好的人身。往昔所造的善业就是能引的善业,之前所造的恶业就是能引的恶业,因此,虽然生为人身,仍会感到身心的不乐、受到伤害等等。现在由于往昔善业的关系,这一世得到好的人身,而且自己身心安乐,或者是财富、上供下施这一类的,这是由善业所引的。
「若作罪行欲求乐,随其生于一一处,于彼彼处彼罪业,现诸苦报兵杖侵。」
指出我们现在欲界增上人身的情形,我们知道造恶业一定是感恶果,造善业是感乐果的,如果想要得到安乐,绝对不可能由恶业而获得,也就是你造恶业绝对不可能有好的来生,你身心必然会有所不乐或受到伤害,我们在欲界的人身很多都是善恶掺杂在一起。接着来思惟纯白业果,
「安住广博芬芳清凉莲花宫。」
这就是指像极乐世界或兜率天、色究竟天等等净土,这是描述在净土那边的情景。在净土当中出生是在莲花中出生的,你的身躯是意生身出生在莲花里面,听闻的声音是法音,听闻法音就会心生证悟正念。
「餐饮如来妙音法乳长威光。」
「餐饮」不是指一般我们吃的食物,而是指尝饮佛的妙法的声音,「长威光」就是心生证悟。
「佛光开启莲花化生微妙身」
一般的莲花在日光照射的时候会开放,这边不是指这种,而是佛的光芒照射的时候莲花开启,他们就会在莲花中生微妙身,以意生身的方式出生。
「住如来前称如来子善业成。」
在这净土当中成为如来子、佛子,这是由纯白业而成就的。
会去造作黑白杂染的业是由人、龙、饿鬼,还有天、畜生(龙是属于畜生),这些众生会去造作黑白杂染的业。再来思惟纯黑业,会造作纯黑业的众生是堕到地狱中的,能引业是黑业,所引也是黑业果,此是讲堕到地狱的情形。
「閰魔狱卒尽剥皮肤无余堪怜愍,灼热猛火溶化烊铜热汁挹取注其身,炽然剑戟戈矛逼切身肢分裂成百段,抛坠极其烧燃热铁地上众多罪所成。」
「閰魔狱卒尽剥皮肤无余堪怜愍」,在地狱里面没有穿衣服,好像又被剥皮,被剥皮的情况很悲惨。「灼热猛火溶化烊铜热汁挹取注其身」,狱卒还会用熔化的热铜浇灌这个没有皮肤的身躯。「炽然剑戟戈矛逼切身肢分裂成百段」,他们的手上还会拿着武器来切割这个身躯。「抛坠极其烧燃热铁地上众多罪所成」,将这个身躯放在热铁所作成的地上。这一切是由纯黑业来引生的。
我们在造业的时候,一开始一定先处在加行的部分,也就是还没做之前的意乐动机,然后再进入正行,最后做完了就会有究竟的阶段。如果你在究竟阶段生起欢喜心、回向,代表你整个业就圆满了,不管是造纯黑业或纯白业都是一样。当我们在造善业的时候,例如造纯白业的时候,我们就要干干净净的去做纯白业,也就是要小心去做,做完后要生起欢喜心,能够生起愈强烈的欢喜心愈好,这样你的纯白业就会很圆满。
「故于善法应深信,亦应恭敬而修行。」
「故」字指的是前面已提及的三种业,在思惟了前面这个之后,就应于善法、纯白业深生信心,同时也应恭敬而行,恭敬的意思指的是要小心而行、谨慎而行或殷重而行的意思。
问:「午三思惟黑业」是属于思惟地狱道的部分,那么,「午二思惟纯白业」是指思惟天界的部分吗?
答:不是!主要是指净土。
问:「午一」是指人等五趣杂居的六道,「午二」是指投生净土,那么,「午二思惟纯白业果」有讲到「住如来前称如来子」,刚刚仁波切说是佛子这是指菩萨吗?
答:不一定是菩萨,佛子指的是佛的弟子,佛的前面的弟子,不一定是菩萨,也不一定是进入道里面,凡夫也有。
这里,我们思惟这三种结果,一个是我们会有对业果的信心生起,一个是对善行的深信会生起,另外一个就是当我们对杂业果、纯白业果、纯黑业果 很清楚的时候,我们造业时会特别小心,尽量要做干干净净的白业的希求心会生起。因此有二种,一是对业果的信心,…
《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七讲(第7~8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