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 卅二》
雪歌仁波切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6/03/26
现在讲述《入行论》第八品〈禅定品〉,讲到要断除外在的愦闹及断除内在的妄念,后者就是要对于五欲享乐生起厌离的心,要如何修厌离的心呢?也就是要观不净观,如果依着五欲享乐的话,将值遇那些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所以,在这里修不净观是以着因的角度来修不净观,也有依果的角度来修不净观,以种种正理来修不净观。在修时也可以用在他人身上或自己身上来修不净观,现在讲述的是在身己身上修不净观的部份。中文在第214页。
上次提及在自身来观不净观,透过思惟内在的污秽去了解到:即使外在看起来是清净的,实际上也是污秽的。例如:如果在塑胶袋里面装一堆脏东西,因塑胶袋是透明的,你可以看得见脏东西。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是包着这层皮而已,里头有肉、骨、经脉、肠子等等,若我们看身体有如塑胶袋一样,可以穿透皮肤来看的话,可以看到身体里面是污秽的聚集。
「现见不净有如此,若犹于此心狐疑,当往观于尸林中,所弃他人不净体。」
上次讲到我们看到身体这么脏,心如果有怀疑的话,要到尸林里面去看别人所丢弃的身体。像这些塑胶袋装满的污秽的东西,我们看了以后就不喜欢,如果是喜欢的话,就应该到尸陀林去看那些死尸,那些死尸颜色会改变、会胀起来,假如现在喜欢这些的话,那么也应该要喜欢那些死尸才对,如果不喜欢的话,修行时就应该修舍离贪着这个身躯,修时就应该要配合起来思惟来修。
有时候我们修行不净观时,如果单纯只是把身体看成塑胶袋一样,还是不能够将贪着消除。我们会看:不仅是他如此,所有的人也是这个样子。或者去想:虽然里面是这样,外表也有漂亮的。我们会生起这种想法。若将现在连接将来的尸体,体性是一,这样会较易生起不净观。
「若知朽坏皮裂时,能令人生大恐怖,何故复于自他身,后时贪着生欢喜。」
这边的意思就是要成立起不净观之想,下面是要破除清净之想,如果贪执自己身及他人身为清净会怎样呢?就像这里说的:
「身所熏染之香气,亦唯栴檀等非余,何故依于余物香,于作人身起贪着,若彼自性本臭恶,于彼不贪何不可。」
如果将身体洗一洗且涂上香的话,我们的心就会执它为清净的,这边就要破除贪着执它为清净的这一点。因为身上涂香之后所产生的香味并非是身体本身的味道,而是栴檀香的味道,又何必对于不是身体本身的味道起贪呢?若是认为那是身体本身的味道的话,就应该要对身体本身的味道生起喜欢的心啊!可是,身体本身的味道是臭的,如果贪着身上的香味会造新的苦因,只有使烦恼不断的增长,进而去造更多的苦因,所以提到「若彼自性本臭恶」,若身体本来就是恶臭的话,那「于彼不贪何不可」,那就可以不贪了。
有一些人从年轻就很喜欢在身上涂涂抹抹,等到他的年纪会愈来愈大,不可能一直都涂涂抹抹,到那时若是不能再涂涂抹抹,好像会有一种特别的苦。为什么?因为他先前已经养成那种习惯了,贪着在那一点的心非常强烈,当我们看到他时,会觉得他很苦的样子。若是一开始让你的身体很自然的,不加以造作,就不会有贪着的心,也就不会很苦。
涂涂抹抹是为了变成年轻一点、漂亮一点,目标是这个的话,从年轻就保有这种习惯,会一直增长贪心,增长贪心的结果,到年纪老的时候,不管怎 么涂涂抹抹也都不能变得年轻一点、漂亮一点,因此就会更苦。因为他的贪心一直增加,当老的时候就没有办法面对这个苦。若我们身体本身的味道、颜色、样貌是如何就保持那个样子,不特别去装饰的话,就不会有另外的这一种苦。年轻时若是一直增长贪心,而后年纪愈来愈大时,会不想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涂了之后甚至会更不好看。如果保持自然的话之下,不会有贪心,就不会特别造成苦的因。刚才提到「若被自性本臭恶,于彼不贪何不可」,让身体保持自然而不去特别涂什么香,这样子有何不可呢?
我们闻到香味时会对于所闻到的香味生起贪爱的心,也就是依于这个香味而生起贪爱的心,那是因为不知道这个香味是其他东西的香味,而误以为是身体本身的香味,会笨到想要去亲近它、去闻它的味道。
「世间贪着无义人,云何于彼以香涂,是则芬芳出栴檀,于此身中何所有,何故依于余物香,于余人身起贪着。」
这是指世间凡夫都以为所涂上的香是身上的香,事实上,这个香并不是身体本身的香,有烦恼的是指这些凡夫而言,因为他不知道这一点,都心生贪着,会使得涂的人自己增长贪着的心,也使得别人闻到味道而增加贪着的心。事实上,所闻之香并非身体本身的香,再怎么涂也不会成为身上的味道,再怎么样都是其他东西的香。可是,凡夫笨到以为那是身体的香,就会去增加贪着的心,这些都无利于解脱、遍智的果报。「世间贪着无义人」就是贪着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就是指不会利益到解脱、遍智,如果误以为外物的香是身体的香,就像这里说的愚痴的人。
好像一个人涂香,原来在它上面就有一种贪心,在涂香之后,贪心就增加了,明明知道这个香不是他自己的香,闻到的当时却不会去想这是另一种香,我们会觉得很香,好像它本身很圆满的感觉,香本身很好,香本身的样子、颜色都很好,好像香本身就是他的一部分的感觉,生起贪心的当时就有这种觉受。现在所说是破除净的执着心,刚才是破不净观,现在是净的执着,会觉得什么都圆满,连香的味道也非常香,什么都很圆满,从这个角度会生起对于干净的执着心,所以,现在是破除对于净的执着心。
刚才讲到我们对于很漂亮、清净的身躯会生起贪着心,然后会视它为常的,好像是不会变的,下面就是要破除「视它为常」这一点,然后去修无常。
「若时发长爪甲深,牙齿污秽垢腻染,人身自性本如是,袒露观之堪怖畏,如此刀剑伤自身,云何于彼勤剪剔。」
如果所贪爱的对方的身躯是无常的话,它就会显现出头发长、指甲长,会显现出老相出来,因为它是无常的。但是,我们都会认为所贪爱的身躯是常的,所以我们就会去常加修剪,让它不会展现出老的样子出来。如果头发、指甲都不加以修剪的话,我们的身躯本来就是无常的、污垢的,因此这些通通都会显现出老相,必然不会认为它是悦意相,就不会对它生起贪着的心。所以,我们身体的本质就是污秽的,而我们认为它是清净的、常的,所以就会去修剪头发、指甲等等。
我们的身体如果一直没有去照顾的话,很快就会死了,这就表示身体本身太无常了,它本身根本就没有一个常法的体性,所以,我们就一直要保护它,如果它具有常法的体性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去照顾它了,不需要让它穿衣服,不需要给它吃饭,头发、指甲也不需要修剪,事实上,我们不去照顾它的话,很快就会死了,这就表示这是无常的,因此我们就要一直去保护它。在我们保护它之后,我们就会觉得它是常法。
如果我们的身躯本来就是常的,都是很好的、漂亮的,那么,所长出来的头发、指甲等等就不会伤害到我们自己,那又何必去勤于修剪呢?「如此刀剑伤自身,云何于彼勤剪剔」就是指这个意思。
为了遮止我们生起贪爱,在下面又再举了一个理由,凡夫的心中都有执实的心存在,因此就会生起贪爱己方及瞋恚他方的心,如果我们周围的人全部都是这样的话,彼此一定不会非常和谐的,一定会互相吵架,整个都会非常混乱。
「我执愚痴力所蒙,于地颠狂频洗濯。」
这里翻译成「频洗濯」可能有点问题,应该是「频争斗」的意思。因为我们内心有我执,内心就会增长各式各样的烦恼,因此我们就烦恼罪,烦恼罪了之后,整个就乱七八糟了,我们周围的众生就都无法和谐,越多众生就越糟糕。所以,以众生的内心来看的话,就没有什么可以贪着的对境,以众生外面的身体来看的话,就是下面两个偈颂。
「仅见久死旧尸骸,若于尸林犹厌舍,摇曳尸骸遍城邑,于此尸林何喜爱。」
前面讲到:如果我们的心是这样子的话,我们绝对不会对这个心产生喜爱的。下面举一个例子,就像死了很就的尸体,看到尸体我们就会厌恶尸陀林,现在我们所见的身躯就像僵尸一样,我们又何以会去喜欢它呢?
这是我们在修定的阶段要这样子想,并不是平常就要这样子想。修禅定时要离开污染、愦闹,因为我们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所…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二讲(第7~8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