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二讲(第7~8品)▪P2

  ..续本文上一页以,我们就会有各式各样的贪着心,好像没有办法舍弃这个环境,因此就要这样去思惟,这样才能够转过来。如果平常都这样想的话,夫妻可能也不会和谐,也可能会吵架,那就更糟糕了。所以,这里讲的是修禅定的阶段,此时我们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才不会产生贪心,禅定时就完全不会有罣碍。

  

前面说的是我们以种种理由来修不净观,也就是要去遮止掉清净观,然后去修不净观。「寅三」讲的是:我们已经修了不净观,可是,如果不与我们所观的不清净的对境相远离的话,就会依之再值遇到一些不想值遇的苦,也就是它会引生这些苦因。

  

况复如是不净物,不酬其值不可得,为成此事费勤劬,亦遭地狱等灾害。

  

这一段是属于「卯一总明」,就是简洁阐释出来的意思。讲到我们要在所贪着的对境上修不净观,修不净观就是要遮止掉贪着的心,如果不遮止掉的话, 由于去贪着它的关系,可能就变成两个去结婚了,为了要两个共度一生的缘故,就要很辛苦的准备很多财物,而且不只是这样,两个人在一起就会生出子女,为了要养活妻子、儿女的缘故,这一世就要过得很辛苦,也会造下来世感受地狱的业。

  

以上是从想要出家的人的角度来讲的,当然出家和不出家的差别是很大的,西藏人说出家是鼻子的这一条绳子是在自己手上,所以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要出家一定要有一种理由,刚刚所讲的就是一个理由。

  

少年无力致资财,及年方长此何用,消磨岁月积财富,老矣得之有何益。

  

夫妻为了两个人很快乐的一辈子厮守在一起,就会很努力的去积聚钱财,在小的时候还没有能力去积聚钱财,到中年很努力去积聚钱财也是很辛苦的,等到老的时候,所积聚的钱财对他又有什么用呢?没有意义的。

  

这里字面讲的意思可能要配合现在的情况调一下比较好,我们现在是为了享受快乐而要不断去赚钱,在赚钱的当时并没有快乐。那么,这个快乐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呢?老的时候更没有办法享受,想吃也吃不下去,想玩也没有体力。为了享受而一直很辛苦的去赚钱,但是,这个目标都不会出现。所以,小的时候没有能力去赚钱,如果小时候可以赚钱的话,当时的身体比较建康还可以享受一下,可是当时没有办法工作,等到能工作的时候又没有时间享受,要享受的时候又不能享受,因为已经老了,这样看来就没有意义了。

  

刚刚那个偈颂并不是指多数人的情形来说的,而是以某类人为例子来说的,下面的偈颂也是以某个家庭为例子来说的,尤其是以现代人为例子来说的。

  

或有贪欲下劣人,黎明而起极勤劬,抵暮归家身疲极,僵然而卧如死尸。

  

现代人很辛苦的工作赚钱,而没有享乐的时间,终生为了赚钱都非常辛苦。这个偈颂讲的并不是普通的角度,有些在家人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前面那一个偈颂调整过来讲现代人所讲的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大家对于字面的意思应该很清楚,按照字面来解释好像没有那么普遍的样子,像刚刚那样调整为现代人的角度来解释,就变成比较符合普遍的情况。

  

或由烦恼游异域,跋涉长途受诸苦,心欲求于诸女色,而诸女色终难遇。

  

有一些人为了家庭快乐的缘故而必须远赴他方去工作,而且工作时间非常的久,这样子的话,他的家庭也不见得就会快乐,因为他们可能终年都没机会见面。

  

下面讲到有一些人是被别人聘雇为下属或仆人,

  

欲求自利诸愚人,为彼彼事鬻自身,彼不可得定无义,徒为他业风所吹。

  

这是以前的情况,以前有人会卖自己的生命,目的是为了要赚一点钱来得到快乐,但是,我的生命已经给他了,不管他叫我做什么,我都要辛辛苦苦的去做,等到老了没有力气了,想要享受也没有办法享受。

  

接着是讲有一些人为了得到快乐而去卖身,事实上,在卖了身之后,不但是自己不快乐,连自己的妻子、儿女也都不快乐,也没有很好的地方可以住。

  

或有出卖自己身,他所雇佣无自在,仍惧妻室育子时,树下祠中无宅舍。

  

说实在的,我们应该为了要求长生、快乐而去赚钱,而有些人却宁可冒着生命危险去赚钱,这样就很笨了。

  

欲贪欺诳诸愚人,常称求活故谋生,不顾生命临军阵,为利甘为人役使。

  

这个偈颂就是告诫我们不可以为了女人、钱财而这样做。

  

有些人非常贪爱某个女人,非常重视这件事,宁可为了她而去做种种的事。

  

具贪欲者或断肢,或贯尖扦为人幢,或被戈矛相刺击,亦见投火焚其身。

  

有些人就是这样。也有一些人是为了钱财,他宁可去从军或去做违犯王法的事,或是去与他人争吵,或是为了赚钱、守护钱财而去做这些事。

  

积聚守护散坏诸热恼,财为无边衰损汝应知。

  

这两句主要是讲到为了钱。前面四句是为了女人,后面两句则是为了钱财。有些人为了爱一个女人而宁可去虐待自己,也许是用自己的血写下山盟海誓,有些人是去贪爱别人的妻子,搞外遇就跟国家的法律相违背了。有些人是为了爱某个女人而跟人家吵架,甚至为了爱某个女人而自焚,这些事情都是有的。

  

下面是说刚开始没钱时会很努力拼命去赚钱,等到赚了钱之后,就要千方百计去守护这个钱,想要买股票保值,又要去担心股票的涨跌,钱放在银行里利息很低,放在家里又怕被偷,这都是为了钱财在烦恼。

  

诸有贪着资财散乱者,陷三有狱脱苦终无期。于诸具足贪欲者,所欲害多而利少,犹如俯首辕下驹,偶一嚼啮路旁草。

  

生起对于钱财或女人的贪爱的话,那就永无出离三有的机会了,只有一直生起贪爱的心。我们为什么称为欲界者呢?欲界的特征就是男女会相互贪爱,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这个身躯的关系,所以,对于我们的心的最大扰乱者就是这个贪爱。至于色界和无色界者,因为他们是以禅悦为食,所以他们不需要吃食物,我们欲界者要穿衣服、吃东西,这一切都要依着财富受用而来的,这也是欲界者的一个特别的烦恼。如果可以遮止掉贪爱这个烦恼的话,可能就有很大的希望可以生起求脱心了,否则是不可能生起求脱心的,当然也就不可能解脱三有了。

  

这是欲界的一个特别的烦恼,欲界众生的这种烦恼是很深的、很强烈的,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把这两种贪心去除的话,就比较容易生起出离心,也就比较容易可以解脱。

  

这里说「于诸具足贪欲者,所欲害多而利少」,也就是指那些贪爱女人或钱财者,他们也都有前面所说的那些过患,贪着这些所带来的还是有一点点乐,可是,就仅仅在此世而已,来世绝不可能有的。这里说「犹如俯首辕下驹」,就是比喻为一头马,它背着重担或拉着马车,偶而低下头吃一口路边的草,这只是吃一口草而已,它事实上还是要背着重担,这还是很苦的。

  

畜生如是不为奇,何可人为琐屑事,造诸恶业生诸苦,坏我难得暇满身。

  

为了这一点点小小的利益而那么辛苦去做事,这并不是我们身为人的目标,应该是要为来世而做。如果我们只为了一点点小小利益而那么辛苦来做的话,这样子连畜生也能做得到,身为人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具足了八闲暇十圆满的人身,善用这个人身可以在一世当中成就佛果,如果不利用它来这样做的话,那是很可惜的。所以,不应该为了此世的目标而做,这样连畜生都做得到,就枉费我们得到暇满人身了。总结就是:我们应该要去灭掉贪着钱财、女人等等的贪着心。我们不可以去贪着女人和钱财,否则就枉费我们得到八闲暇十圆满的人身了。

  

所欲决定必坏灭,能令堕于地狱等,非为成于大义利,长时所生疲极苦。

  

即使像帝释天或转轮圣王可以算是欲界当中最享乐的人,可是,他们也终将有坏灭的时候,此时就堕入地狱当中了。所以,这里告诉我们不应该为了那些无意义的、小小的快乐而生贪着的心。

  

若仅以其俱胝分,微苦即能成大觉,具欲而行菩提道,苦多菩提不可成。

  

我们都是为了此世或财富、女人而非常辛苦的去做,可以说我们这一生当中多数都是苦,而所追求的都是小小的乐,在无始生死轮回以来,我们似乎都是为了这些小小的乐而非常辛苦的在做,所历经的时间等于是久远到无法计算的,所付出的精力也一样是无可计算的。如果我们能够以去追求这些小小安乐的努力的千万分之一来修具大意义的佛果的话,那么,我们早就已经得到了,可是,我们却未曾如此去做。

  

在密勒日巴的传记或洛桑却边的传记里面,他们只用了一世的努力就可以得到佛果了,一世就好像我们刚才说的「俱胝分」,只要我们用千万分之一的努力来做的话,就可以成就了。

  

只为了此世的小小安乐,我们从无始以来就一直艰苦的去努力,这一点跟我们努力于追求佛果比较起来,努力于一世的小小安乐所历经的千辛万苦比较大,可是,它的果报却是非常小的。我们对于追求佛果的努力程度是非常小的,可是,事实上所能得到的佛果的果报是非常大的,这里说「具欲而行菩提道,苦多菩提不可成」就是这样的意思。

  

如果我们站在圆满菩提这一点来看的话,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根本就没有花费千万分之一的能力来求证圆满菩提。可是,我们却为了一世的小小安乐而花费千万分的能力,而所得到的果报,而所得到的果报却是那么小。如果我们可以用千万分之一的能力来求证圆满菩提的话,我们所得的果报是非常大且圆满的圆满菩提,这就是叫我们的心要生起这种求证圆满菩提的心。

  

寂天菩萨鼓励我们要生起求佛陀果位的心,而且也告诉我们:你们不用怕,你们已经做了很多辛苦的事,以为了追求佛陀果位所需要付出的苦的量来说,比较起来,你们已经做了千万倍的努力了,可是你们并没有得到什么,现在只要取出千万分之一的努力就可以了,只要大家用功一点的话,一定会成佛的。这就是寂天菩萨鼓励我们要勇敢的生起求佛陀果位的心。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二讲(第7~8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