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八讲(第7~8品)▪P2

  ..续本文上一页

彼得恭敬我独无,我得利养不如彼,对彼赞扬诃骂我,彼享安乐我受苦

  

因为是在修自他相换,修自他相换时角色已经互换了,我已经变成他,他已经变成我了。当彼(本来的我)得恭敬,我(有情)独无(没有),一般而言,如果我们看到别人得到恭敬,而我没有得到恭敬,我们心里会生起嫉妒心,心里面有点痛痛的嫉妒心会生起。我(有情)得利养不如彼(我),当有情得到利养的时候我不如彼,这时也是一样,会见到他人得到利养而我没有,心里也是会产生痛痛的嫉妒心生起。对彼(我)赞扬诃骂的(有情),也就是对我得到赞扬而诃骂有情,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们也会心里生起痛痛的嫉妒心。彼享安乐我受苦,好像是他享安乐我只有苦而已,好像他这一世都非常快乐,我这一世都一无所有、都受苦,在这种状况之下,会生起嫉妒的心,这就是角色互换的自他相换的思惟。

  

仁波切说:但是我们不要误会,这不是真正的嫉妒心,这里要说的是,当我们遇到一位在任何情况、任何角度都比我们差,我们遇到这样子的时候, 我们心里马上会生起我是比他好,这就是我爱执的问题。如果我们马上生起从他的角度,他该要有的是什么,我遇到他时,要从他的角度去思惟,他该要有的是什么,我们现在有这样子,我要如何能够给他,这是从他人的角度位子,从我这边该要给的,这种心要生起来。好像他人没有这样子的话,会不会很可怜,从他人的角度跟我比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要的东西,他跟我比的时候,他一定会缺很多东西,一定会有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从他的位子、他的角度,他该要的是什么,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要去作思惟的。我们内心不可以生起,我跟他比我是好很多的想法,因为这种想法好像是他人是可以舍弃的,我是我的,他是他的,这种念头是自他相换不可以出现的念头,自他相换马上要从他们的角度,他该要的是什么,他跟我比的话,他需要的是什么,要从这个角度一直思惟,这样子的话,自他相换的修行就一直会增加。所以这个不是真正对他的嫉妒心,但嫉妒心的目标是一样的,嫉妒心的目标是不是他希望比我好,嫉妒心的目标是我也要跟他一样好,没有的话我会受不了,而不是又要对他要生起嫉妒心,否则就惨了。

  

我今辛勤作众务,彼唯自在安闲住,彼于世间享盛名,而我德能不显著

  

如果就一般而言,我们遇到某个人,他有作戒、定、慧三增上学的修持,而且他又有广大的去听闻经藏,具有非常高的学识,遇到这种人的时候,我们会生起我也要像他那样子的心。

  

仁波切说:譬如我们自己是修行者,戒、定、慧修的非常圆满,三藏的广大听闻学问都非常的强,在这当中,周围的人都非常的赞叹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遇到另外一位,他是完全没有修行,也没有广大听闻,什么都没有具足,如我们出家众,在我们出家众当中,有很多修行好的、学问高的,也有因根器的关系,智慧有差,他自己的精进有差,所以学问修行各方面都有差,因这样子的缘故,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赞叹、恭敬。一位是修行非常好的,一位是非常差的,譬如我们自己是修行非常好的,听闻也很广博的,当我们遇到另外较差的出家众时,呀!我是比他好那么多,他怎么差那么多,如果一直这样意念,这不是修自他相换的修行者。我们遇到他时,马上内心里面要生起,如果他能像我一样这么好、这么有名、修行各方面都非常圆满的话,那该会是多么的好。要从他人的角度去想,内心里马上要如此想,如果这样子的话,就是刚才所说的修嫉妒心。修嫉妒心的意思是,修他人嫉妒心的目标,我们有如此思惟,譬如:遇到一位比我修行还差的出家众时,我内心要生起从他的位子、角度去思惟,他该要的是什么?我要思惟他内心里,有跟嫉妒心一样的受不了;因为那么多人一直赞叹我,而他自己呢,学也学不好,修也修不成功,所以我们遇一位非常差的修行人时,他的心里也会希求,我如果像他一样修行的那么好该多好,在这里面一定有嫉妒心,所以这是嫉妒心的目标,这是我们现在要修持的嫉妒心,从他人的位子角度思惟修嫉妒心。

  

我无功德当奈何

  

站在有情的立场,我代替有情生起这样的思惟,我都没有任何的功德,那我该怎么办呢?

  

我等唯应修功德

  

所以我应该要努力的来修功德,我们现在是在作角色互换的角度在说的,所有的「我」都是指有情,生起代有情作这样的思惟。

  

有余胜者彼不及,有余劣者我犹胜

  

是说有一些是比我好的,也有一些是比我不好的,此处的「我」仍然指有情而言,站在有情的角度而言,有一些是比我好的,有一些是比我不好的, 生起这样的念头时,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嫉妒的念头在。我们知道嫉妒心又可分为:有希望的嫉妒及没有希望的嫉妒,有希望的嫉妒是说,我有希望可以成为跟他一样的嫉妒心,另一种是嫉妒心生起,但没有办法达到跟他一样的嫉妒心,是没有希望的嫉妒心。在这边的嫉妒心应该是要生起有希望的嫉妒心,因为有一些是比我还差的,所以要生起有希望的嫉妒心。

  

仁波切说:不是有一些比我差的,有希望的嫉妒心是,我有能力可以作到跟他一样的好。不止有希望,内心还要有勇敢的心,心不可以怯懦。这是我 们代替别人、替他人着想,我们替别人着想时,要有信心,心不可以怯懦,不可以怯懦的是什么呢?比你差的还有很多,你不要那么怯懦。有一点慢心生起的话,哦!比你好的也很多,来灭除自己的我慢心。

  

谓坏律仪及见等,烦恼使然非我力

  

也是站在有情的角度来说的,当看到有比我好的时候,我们要生起嫉妒心,为了要调伏这种心的缘故,所以要对自己说:「菩萨你呀,事实上你并不是很卑劣的,你会自觉很卑劣,对他人起嫉妒心,那是因为烦恼使然,因为烦恼使然,你才会有这种心生起。」如果将烦恼跟我们的心分离开的话,那当我们想到要以我们的心对治烦恼时,会有勇气一点。

  

应须尽力救我等,自愿代受诸灾害

  

这里是菩萨对着自己讲的,因为前面在修的时候,是代替有情对自己生起嫉妒心,在实修的时候就不需要代有情来修了,是要对自己来修了。然后就要要求自己:「为了利益其他一切有情的缘故,所以菩萨你呀,应该要来作利他行。」,这是菩萨对着自己这样讲的。「你也应该去除其他有情的痛苦呀,即使要行艰难行,也要甘受其行」,要这样子对自己讲。

  

若于我等不能救,何反轻蔑于我等,彼有功德我何益,彼自有其功德耳

  

也是一样,菩萨对着自己讲说:「如果你不去造作利益其他有情的行为的话,又怎么可以去轻蔑其他有情呢?何以如此呢?不仅如此,菩萨你的功德是用来利益众生呀,如果不用来利益众生的话,那你又怎么可以堪称为一位有德者呢?」,这就是菩萨对自己的责骂。

  

于住恶趣毒蛇口,诸有情类无悲心,反欲以功德骄人,后时回向诸智者

  

也是一样菩萨对着自己责骂说:「那一些可怜的有情,他是处在非常悲惨的情形,有可能堕入三恶趣里面,而你呢,又自称是菩萨,可是如果你没有悲心,而自己骄慢,自己有功德,自以为自己胜于其他有情的话,这样子是不可以的,菩萨你呀,不可以这样作。」

  

刚才所讲的是属于辰一,对于高胜修嫉妒心之理。接着看辰二,于同等者修竞争心之理。看文

  

观待与己相等者,云何令我胜于彼,或于名利或恭敬,不恤斗争决令成

  

是说当遇到一位与己相等者时,这时候要站在他的角度上来修,以他所需的思惟角度来修,对自己生起竞争的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对自己生起竞争的心。这里全部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想,所以在修自他相换的时候,如果遇到与己相当的人时,如果对方得到他人的恭敬承事、利养时;比如有二个人彼此差不多一样,一个受到供养,而另外一个没有受到供养,一般而言,没有受到供养的,对有受到供养的会起嫉妒心。那我们现在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在想,也就是说对于他(指自己)有受到供养,现在站在别人的角度,对他来修嫉妒心,也就是对于得到恭敬、供养的这一位生起竞争的心。这是在二者功德、学识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位有得到他人的供养,另一位没有得到他人的恭敬利养,这时候,修自他相换的人,就应该站在没有得到的那一位人的角度来想。

  

仁波切说:我们现在世界会讲人权,每一个人要有人权,主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这是平等的,我们对他有没有人权比较不会想,我们自己有没有人权这个非常注重。这里是众生平等的角度来说,他有没有人权这个角度我们应该要想,现在这里是以修行者来作比喻,以自他…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八讲(第7~8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