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九讲(第7~8品)

  

《入菩萨行论 卅九》

  

雪歌仁波切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6/06/25

  

修持自他相换的修行法是具有非常大的加持力的,而且,这个法门是非常甚深的,一位补特伽罗修行自他相换生起这样的心之后,当他与他人同在之时,应该要更进一步如何去思惟呢?一般而言,遇到比我们自己低劣的,我们就会生起慢心,遇到比我们自己高的,我们就会生起嫉妒心,遇到与我们自己相等的,我们就会生起竞争心。但是,当这一位已经生起自他相换修心的补特伽罗遇到这些情形的时候,则会反过来而行,也就是要于我爱执上加以制伏,然后于他爱执上令增长。

  

第 236 页下面的偈颂是属于总明的偈颂。 「劣等有情摄为我,自身易地为彼人,依无分别心修习,嫉妒竞争及我慢。」 如果对于总明的这一个偈颂有所了解的话,对于后面的别释就比较容易了解了。

  

劣等有情摄为我,自身易地为彼人」,就是以劣等有情作为我而以我作为他。「依无分别心修习,嫉妒竞争及我慢」,「依无分别心修习」就是毫无质疑的、非常肯定的将自己安住于他人的处境上来作思惟,就是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处境交换成为他人的处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作思惟,用这种心对自己来修嫉妒、竞争和我慢。

  

仁波切说:假定有两个人,第一个人内心中的我爱执不断增加的话,第二个人也会增加他的我爱执,比如我比较自私的时候,他就马上注意到他也要自私,不然他就会吃亏,所以,他就会自私。当他也自私的时候,我们自己会觉得「我受不了」,可以说真正受不了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我爱执,他的我爱执就害到我的我爱执。他的我爱执那边生起的有嫉妒心、慢心和竞争心,我们用他的竞争心、慢心和嫉妒心要来对治我爱执。

  

平常我们有烦恼的时候,我自己的我爱执和他自己的我爱执是非常相违的,此时我们用他人的我爱执所生出来的慢心、嫉妒心和竞争心来对治我们自己的我爱执。当我们作这种交换的时候不是短期的,也不是害怕自己敢不敢去当他人的位置,不要有这种犹豫,要全心全意交换过来,把自己当作他人的位置,以他人位置的角度生起「他需要什么」,就一直这样去想,然后就要一直去对治自己的我爱执。

  

第一句就是我们自己要当为地位很低的,一般来说,当我们遇到一个比我们差很多的人的时候,我们内心生起的烦恼是慢心,而对方则是会生起嫉妒心。第四句的第一个是讲到嫉妒,而第一句则是讲自己变成地位很低的人,从他人的角度看我的话,第一个生起的是嫉妒心,所以就把嫉妒心排在第一个,然后是竞争心,最后才是慢心。

  

请看第 239 页, 巳四倘遇损害当生欢喜。

  

彼遭横逆恒拂意,我当欣然久乐观,彼为众人所讥笑,亦复相与作诃厌。

  

这边讲到我们修自他相换,就是要自与他交换处境来作修持。一般而言,当我们看到他人的处境比我们不好的时候都会心生欢喜,那都是因为我爱执的关系,这边在修的时候,自他的处境交换过来了,对于自己的处境变不好的时候应该要心生欢喜。

  

因为已经交换过来了,这里的「」就是指「我爱执」而言,「彼为众人所讥笑,亦复相与作诃厌」,好像是说自我要对自己来作讥笑,他人所诃厌,我们亦当与之一起作诃厌。

  

辰三、于劣者修我慢之理分四:这里是讲到我们应当让我爱执永无出头之日的意思,前面讲到:我们与高者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应当对他(自己)修慢心,与低者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他(自己)修嫉妒心,与相等者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应当对他修竞争心。也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刻当中,都不可以让我爱执有出头的时候。对于他人好的事情,我们应该要生起高兴,对于自己的不好也应该要生起高兴,也就是用各种方式让我爱执永无出头之日。

  

巳一、修我慢之相。

  

彼惑迷故于我等,敢言欲与相抗衡,慧闻色力及富贵,彼与吾曾等不等。

  

一般我们与比自己高的人在一起时,相形之下,我们好像很低劣,心中会有一点不舒服,心中不舒服是我爱执在不舒服。现在修自他相换于劣者修我慢的时候,我们要将自己的地位转换,要站在高者的地位上来作思惟,此时我们看到低者要对他修我慢。

  

因为我们现在是要对抗烦恼,所以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想。一般我们如果遇到一位比我们高的他人,相形之下我们就会变成比较低,所以,现在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来讲,我们说:「你是比我低的,你怎么能跟我来比呢?你在各方面都比不上我,你在听闻、智慧、形色、种姓和财富方面都不能跟我比。」因为我们现在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想,就是要让我们的我爱执无地自容。

  

接着巳二、修我慢的功德。

  

愿其如是遍称述,自身功德若闻时,身毛竖立生欢喜,悉皆享受大安乐。

  

如果对方比我们高的时候,对方的心一定会很高兴,因为他会想:「我比你高!你比我低!」这边也一样要将角色交换过来,仁波切说,就是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就会看到我们自己是比他更差的,他的内心就会生起慢心,慢心的后面又会有另外一种欢喜,他自己会觉得「我很棒」,就会产生这样的欢喜、快乐。现在我们要当他人,所以,我们自己要受他人的慢心,再来慢心后面会生起一种欢喜的乐,我们自己要享受这种他人的快乐。

  

这边说「身毛竖立生欢喜」,这个欢喜是他人的欢喜,「悉皆享受大安乐」,就是自己享受他人的欢喜,「大安乐」是他人的安乐,「享受」是我自己享受他人的安乐。

  

巳三、修已依受用修行之理。

  

虽或彼自有利养,若为我等作事业,于彼仅令足支身,余皆我力应受用。

  

在修自他相换并不是我们心中想想而已,而是实修时要应用上的,实修时应该要如何做呢?也就是要将自己与其他的有情易地而想,也就是要交换角色而想,比如自己不管吃或喝,都应该是为他人而做。因为我们现在是角色交换,如果现在有一块饼吃的话,好像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做,「你现在吃这个饼,你有做我的事情,我才要给你这个饼吃。」「我的事情」指的不是真正自己的我,而是我们自己变成他人了,变成一切众生了,「因为你有做众生的事情,所以,你可以吃一点点,其他的都是众生的,不可以用得超过了。」第二句是「若为我等作事业」,因为现在是易地而想,所以,「我等」就是指有情,也就是「如果为有情在做事的话」,那么,「于彼仅令足支身,余皆我力应受用」,这里的「」就是指「我」,也就是只能给你一点点而已,其他的要收回来,而不可以给你。这等于是自己对自己在讲话,「我要」的这种一直注重「我」的角度要换成他人,但是,还是在这里有一个我,现在我们内心里面认为自己很重要的那个「我」就变成他人,但是,这里还是有一个东西在,所以,我们现在是对他讲话,讲的人是谁呢?「我」就变成一切的众生,意思就是我们所很注重的「我」就变成一切众生。所以,我们以一切众生的角度对他讲话:「你有做一点点我的事情,我就给你吃一点点。」

  

问题:是把自己当成他人在跟自己讲话吗?

  

回答:也可以说把自己当成机器的样子,或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佣人,内心里面的比较注重「我」就完全交换过来。比如一个学校里面,你有做学校的事情就可以领学校的薪水,这里所称的「我」是一切众生的一个「我」,也就是这里的「我」就是「众生」的意思,因为我们已经自他相换,就是已经交换了,「我」就变成「他」了。所以,我们现在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讲「对自己」,对自己说:「你有做我的事情,所以,今天你可以吃,我会给你一些东西。」

  

问题:是「你有为我做一些事情」吗?

  

回答:对,因为你有为我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可以让你吃饭。我们给他用的或吃的东西不要给得太多,不该给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一定是必须的东西才给他。请看第一○七页辰三、既与雇值应令成办所欲之事,辰四、应安例如船之心成办依切有情义利,「于彼已酬佣雇资,今须令作我家事,于彼若无利可图, 何苦一切皆施予。于身建立如船想,若往若来所依托,为成有情义利故,此身重名如意珠。」就像我们吃饭时有一个〈供养偈〉,其中有一句是「唯为…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九讲(第7~8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