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63讲▪P4

  ..续本文上一页知等等八断行。所以要断掉的是五种过失,然后对治是八断行,这个做好了之后,就会逐渐的得到九住心,慢慢的把五种毛病断除掉,用什么去断除五种毛病?用八断行,忆念正知等等的八断行。这样把毛病断除掉之后,当然逐渐的就得到九住心了(「其次获得第九住心,」),这都是《辨中边分别论》里面所谈到的。到了得到九住心之后,从九住心那个时后,先产生心轻安,身轻安,然后得到身轻安之乐,心轻安之乐。身轻安之乐跟心轻安之乐的时后,这个乐本身的力量都很强大,乐的力量强大的时后,对等持都会造成伤害,所以这时后要运用对治,让这个乐逐渐逐渐的减少,到这个乐变成对等持有所帮助,不会造成妨害,适当的情况之下,在这种适当的身心轻安之乐的摄持之下,去得到这个安止,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共通的轨则,一切皆共「从此引发妙轻安等,一切皆共。」这些都是共通的轨则,显教乘门也是如此,密咒乘门也是如此。这个部分,《辨中边分别论》里面所谈到的,这个共通的轨则,这个部分,显乘、密咒乘门没有差别的,这个都是需要的,因此这样子的一个三摩地(安止)的内容,那范围很广大(「此三摩地极其宽广,」)。

  不仅如此,安止的产生要靠九住心,依于九住心的方式,最后逐渐的产生安止,可是在九住心的前面,还要靠一个无过失等持,所以我们看前面的大纲,大家还记得的话,前面先讲引发无过失等持之理,再过来靠无过失等持引发住心次第,是不是分成这两项?这两项里面,就算是前面无过失等持部份的内容,也是显教跟密咒乘门共通的,所以那个部分谈到引发无过失的等持方法的部分,也是显密共通的,也不是显教乘门而已,显密共通的,这个要看第一个大纲,无过失的等持要结束的时候,349页,「引生无过三摩地法」那个部分结束的地方就有谈到,应该在374页倒数第二行「此乃一切以念正知远离沉掉修三摩地心一境性共同教授」有没有?前面谈到「故广抉择」,这个是引生无过三摩地,怎么样去引生无过三摩地,这是靠忆念跟正知远离沉掉,修三摩地心一境性共同的教授,这是共同的教授哦!「不应执此」是性相乘门个别的法,不能把无过三摩地这个部分观修,当做是「相乘」就是性相乘门个别的法,就是显教乘门需要,密咒乘门不需要,不能这么想「非咒所须」,因为「无上瑜伽续中」也谈到「是所共故」。

  所以连无过失等持那个部分,都还是显密共通的,之后「如三补止初章第二品」这个地方是能立因,用经文来支持,当能立因。我们今天的讲述到此。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刚才在四类补特伽罗当中的最后一类,那宗大师说「非未通达真无我义」这里的通达指的是现证吗?

  :(无中文翻译)

  :那如果这样子的话,第三项跟第四项的差别只是在大小乘宗义主张里面再做解释,是吗?就是它跟第三类、第四类补特伽罗的差别里面,是不是大小乘的差别?

  :第三项跟第四项的差别,或者是可以这样子讲的,因为第四项里面谈到的就是菩萨成佛,所以讲的是大乘,因此讲的是大乘资粮道,第四项讲的是大乘资粮道呢,那我们就可以了解,第三项应该就是讲小乘的资粮道跟加行道,小乘的资粮道跟加行道是世间的道路嘛,这样子来讲的话,也是合理的呢!

  :我想请问一下,就是刚刚那个《俱舍论》,那三句看不太懂,请仁波切解释一下,就是「佛麟喻菩提,依边定一坐,前顺解脱分。」

  :那个《俱舍论》里面谈到的,第一个是佛,其次麟喻菩提,「麟喻」是骐麟喻(独觉)。佛是第一个;「麟喻」是指独觉,独觉的类型里面,像骐麟一样的独觉,所以叫骐麟喻,用骐麟来做比喻,所以骐麟喻的独觉。「菩提」是得到自己的菩提,成就佛果的话,得到佛的菩提,成就独觉的话,得到独觉的菩提。所以他们要得到菩提的时候,怎么得到提呢?「依边定一坐」,依边呢,边边是第四静虑的正行,就是最后就得到第四静虑,就在第四静虑的那个时候,四静虑的正行那个时候,那就是禅定的边边,「一坐」就在那一坐里面,得到他的菩提的。

  「前顺解脱分」,在那个前面,「顺解脱分」是资粮道,假设是骐麟喻独觉的话,要经过一百劫累积资粮,在的资粮道里面,假设是导师佛陀的话,在祂的前面顺解脱分,要经过三个无数劫累积资粮,当做祂的资粮道,之后在祂成就菩提的时候,就在第四静虑的边边,第四静虑正行的那个时候,一坐里面,一坐就是同时得到的意思,就是加行道的暖位,后面的四个道路同时得到,一坐里面就得到,同时就得到,可是在得到自己的菩提的前面,那就有「顺解脱分」资粮道,独觉要一百劫,如果是导师佛果的话,前面要经过三个无数劫。

  但是这里面没有谈到声闻,因为声闻里面有谈到二十僧伽,二十种类型的僧伽,声闻里面从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到最后罗汉果,这每一个阶段里面,经常有谈到四向四住,即使是预流果里面,都还有好几种类型,有的还要投生七次呢,来七次的,这种类型很多,因此之故,就声闻而言,就算是得到声闻的圣者果位之后,都还要再投生好几次,这种类型都还有很多,各种各类类型很多,因此在声闻里面,不能讲从加行道的暖位到成就自己的菩提之间,一坐就得到,没有这种说法,但是独觉跟成佛,就跟他们不一样,独觉跟得到究竟的佛果的话,那就是加行道的暖位到无学道,这可以一坐之中就得到,所以这里才讲佛跟麟喻的独觉,没有讲声闻,因为声闻就算得到预流果圣者之后,投生好几次,都还有很多呢!很多种类型。不过现在谈到这整个的说法呢,都是《俱舍论》里面的主张,是属于小乘的宗义。我们今天的讲述到此。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63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