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25讲▪P2

  ..续本文上一页的时候,如果说我要让有顶天的烦恼种子的力量暂时衰损,暂时把它破坏的话,是不是要观想上面的地是寂静的,是好的,底下的地(有顶天)是粗糙的,是不好的,要做这样的观想,才能把有顶天的烦恼的种子暂时衰损,能不能做这样观修呢?不能够!因为上面已经没有了,有顶天已经是最高了。所以谈到烦恼的种子力量暂时衰损的话只有在无所有处以下的烦恼才可以这个方式,到达有顶天的时候,有顶天的烦恼不能够使它暂时衰损,进一步要做的只能连根拔灭掉,只有这种方式,如果说只是暂时损伤烦恼的种子,使它暂时衰损的话,那是在无所有处以下的烦恼才能做到。

  或者大家有这么一个想法,现在谈到色界的烦恼破除掉之后到无色界,又把无色界的贪念之心破除掉,这好像跟我没什么关系,因为我在欲界里面,讨论到这些内容好像跟我没有什么关系,这个初静虑天的烦恼怎么破除掉,二静虑天的烦恼怎么破除掉,这好像跟我都没有什么关系!大家不要有这种想法,因为这里所谈到的烦恼在我们内心里面全部都会产生,在我们内心里面这一切的烦恼全部都有,都会出现的。

  首先就欲界的烦恼而言,欲界的烦恼是指对外在的五妙欲的享乐有贪念执着,外在色法是颜色跟形状,声音有好听的声音和称赞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和怒骂的声音,香是气味,还有味是指滋味,触是冷热柔软粗糙等等的接触,对于这些色声香味触,我有一个贪念、贪求的想法,由这个贪求的想法,产生贪念、瞋恨等等,这些全部都称之为欲界的烦恼。现在我先把欲界的烦恼灭掉之后,就是对于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没有一个贪念执着之心,这个部分没有了,不过这个时候,对于内心的观察会产生贪念执着,因为仔细去分析观察自己的内心,接下来对于分析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内心,这个部份会产生贪念之心,所以欲界的烦恼是灭掉了。这个时候要面对的,就是初静虑天的烦恼出现了,初静虑天的烦恼,主要是内心的等持,对于内心的等持这个部份,还有贪念执着存在,所以初静虑天的烦恼就出现了。在初静虑天的等持里面,它会对欲界的烦恼做一个分析,粗糙的分析称为寻思,详细的分析称之为伺察,伺察的时候对于第一项什么?第二项什么?都细分、细分做一个分析,这个是伺察的力量,所以在寻思跟伺察这两个心所力量威力强大的情况之下,把欲界的烦恼破除掉,接下来会对寻思跟伺察产生贪念执着,这是初静虑天要遇到的烦恼。这种烦恼在我们的内心也会产生,所以不是说我们现在在欲界,后面那些烦恼跟我们没有关系,我都不会产生,不是这样子的,这个在我们内心里面都会出现的。

  所以后来就会对寻思跟伺察产生贪念执着,这是初静虑天所要遇到的烦恼,这个时候要想办法把它灭除掉,要了解到寻思跟伺察的贪念执着,对于我内心等持的住分会产生一种破坏,它对我的心有一点形成干扰,使心不能够稳定,所以要把这贪念执着破除掉,想办法禅修对寻思跟伺察的贪念又破除掉,当对寻思跟伺察的贪念去除掉的时候,内心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快乐,这个快乐的乐受(苦乐舍三种感受中之乐受),乐受的力量会很强大。

  当乐受产生,内心处在乐受之中的时候,对这个乐受又产生一个贪念执着,这就是二静虑天的烦恼出现了,马上要面对的就是二静虑天的烦恼---对这个快乐的感受产生一个贪念,在前面是用寻思跟伺察的力量,把欲界的烦恼灭掉,可是对寻思跟伺察又产生一个贪念执着,之后要了解这个贪念对我是不好的,它会干扰我内心的等持,它会让我的内心有点摇动,因此等持不能坚固安住,所以要把这个贪念灭掉。

  但是在把这个贪念灭掉之后,内心就会产生一个很快乐的感受,当内心快乐感受产生后,又产生了贪念,对这个快乐的感受产生贪念,这个快乐的感受多么的好、又多么的好,这贪念又产生了---这是二静虑天的烦恼。这些烦恼一项一项我们都会遇到的,初静虑天的烦恼灭掉之后,就要面对二静虑天的烦恼,二静虑天的烦恼灭掉之后,又要面对三静虑天的烦恼,这样子一层一层爬上去的,这些烦恼我们都会遇到的,跟我们都有密切关系。

  就烦恼而言有粗分的行相有细分的行相,粗细有差别的,这里面欲界的烦恼破坏力很强烈、最粗糙,再上去初静虑天的烦恼破坏力没有这么大,也没有这么粗糙,再上面的烦恼就更加微细,所以先把粗糙的烦恼灭掉,后面还有比较细的烦恼,再灭掉后面还有更细的烦恼,所以一个修行者而言,如果一开始就把烦恼种子连根拔灭掉,这个恐怕不太容易做到。因为要把它灭掉,是全部连根一起把它灭掉,要做到这个恐怕非常困难,所以在还没有到达这个境界---把烦恼连种子连根拔灭掉,这个境界这个目标没有达成之前,我不是要常常受到烦恼的干扰和受到烦恼的伤害吗?所以前面先想想看,把对我伤害力大的烦恼,我先把它降伏掉,先暂时把它破掉,这有可能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所以烦恼有粗、有细,先对付最粗糙的烦恼,破坏力最大的烦恼,那就是欲界的烦恼,把它破除掉之后(暂时破除掉),马上又面对初静虑天的烦恼,所以那个时候对一个修行者来讲,初静虑天的烦恼是力量最大、伤害最大,又想办法把它破除掉(暂时破除掉),暂时破除掉之后,又一个比较微细的烦恼出现---二静虑天的烦恼,所以对修行者来讲,二静虑天的烦恼破坏力量是最大的,又要想办法把它破除掉,然后又面对三静虑天的烦恼,这样子由粗到细逐渐慢慢的把它破除掉。

  所以要烦恼一次连根拔灭不容易做得到,在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之前,当然会受到很多粗细烦恼的伤害,在那个时候先看看最粗糙的烦恼,破坏力最大的烦恼先把它灭掉。然后又要面对一个比较细的烦恼,那个时候它的破坏力最大,再这样一步一步上去,如此来做禅修。因此之故,首先要观察欲界的烦恼粗糙,初静虑天它是寂静、是好的;;然后再进一步观察初静虑天是粗糙的,二静虑天是寂静的;然后二静虑天是粗糙,三静虑天是寂静的,就这样一直观察到上面,无所有处是粗糙不好的,有顶天是有功德、是寂静、是好的,这样就有八种情况。

  前面谈到观想初静虑天是寂静、是好的,欲界地是粗糙、是不好的,用这个方式把欲界的烦恼灭掉,这个灭掉是暂时的断除、暂时的灭掉,不是连种子、连根把它灭掉,把种子连根拔灭,跟暂时灭掉有什么差别吗?差别是这个样子,暂时灭掉的方式,它是观想欲界是毛病、是不好的、是粗糙的,初静虑天是功德的、是好的,用这种禅修的方式,对于欲界的贪念之心把它灭掉,实际上说把欲界的贪念之心灭掉,仔细分析是用什么方式把它灭掉呢?简单来讲,这个方式就是对于功德、对于优点产生贪念执着,因为这个观修是要达到,对于初静虑天的功德、优点产生一个贪念,贪念之心要产生是不是很容易?那是很容易产生的。

  所以这个方式是很容易进行的,因为它是要产生一个贪念之心,贪念之心很容易出现,因为它是烦恼,烦恼很容易产生嘛!所以产生一个贪念之心很容易,现在要由这个禅修,对初静虑天产生一个贪念执着,之后要把对于欲界的贪念执着把它灭掉,所以是产生一个新的贪念来把旧的贪念把它灭掉,是这样一个方式的。譬如现在一个人有一百块,他对一百块很珍惜,因为好不容易有一百块,对一百块有贪念执着,现在说要给他一亿,他马上对一亿的贪念之心就很强了,他还会不会去贪那一百块?当然不会,因为一百块跟一亿差这么多,所以对一百块的贪念之心完全丢掉了,因为他现在的贪念执着是贪那一亿元,对不对?所以这就是产生一个新的贪念,把旧的贪念丢掉,这种方式就很容易进行了。

  初静虑天有很多功德、很多好处,一来初静虑天寿命非常长,二来初静虑天等持功德无边、都非常好,所以想一想初静虑天多么的好!所以对初静虑天产生一个贪念,之后去分析欲界都是不好的,欲界的毛病很多,仔细的思惟,欲界对色声香味触贪念之心很重,这些色声香味触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毛病很多,都完全不好,仔细的思惟,对欲界的贪念之心就会灭掉,但对初静虑天的贪念之心就会产生,所以后面所产生的贪念,来把前面所产生的贪念灭掉,把它赶跑,以这种方式来进行的。这样一个方法,实际上就是靠新产生的一个贪念,把前面的贪念灭掉,所以这种方式,不是一个很坚固的方式,为什么不是一个很坚固的方式呢?因为等他死亡下辈子投生再来,欲界的烦恼照样产生,这是一个情况。

  其次他所灭掉的烦恼只是欲界烦恼粗糙的部份,细分的部分没有把它灭掉,因此这个禅修本身不能算是坚固的,因为在这个观想之下,对初静虑天的功德产生一个贪念,对前面欲界的贪念没有了,这时候灭掉的烦恼是欲界烦恼里面粗糙的部份,细分的部分没有灭掉,所以这样一个观修不是很坚定的。因此之故,这些烦恼以后都还是会产生。再其次是在灭掉欲界烦恼的时候,一般而言欲界烦恼它的泉源,它的来源之处都是我执,但是前面这个观修内容,全部都没有去讨论无我的部份,也没有观修无我,没有去对付我执,对付我执要观修无我,这个部份的内容观修全部没有,因此之故,能不能把欲界的烦恼连根拔灭掉?当然不可能!不可能达成的。

  因为没有碰到根本的问题,完全没有观修无我,这个部分根本没有,所以依于前面三个原因,只能暂时去损伤烦恼的种子,不能够把它连根拔灭掉。就是用一个新的贪念把旧的贪念赶跑、把它灭掉,而且就灭掉的烦恼而言,也只是灭掉粗糙的部份,没有灭掉细的部份。其次就灭烦恼的方式而言,不是从烦恼的根本上面去着手,我执的部分根本就没有碰到,所以根据上面三种方式来讨论,这样的实修力量就不是非常坚固、非常稳定的一个力量,这个是观修初静虑天是好、是功德,欲界是不好、是粗糙的,这样一个观修方式会有这种情况,…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25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