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25講▪P2

  ..續本文上一頁的時候,如果說我要讓有頂天的煩惱種子的力量暫時衰損,暫時把它破壞的話,是不是要觀想上面的地是寂靜的,是好的,底下的地(有頂天)是粗糙的,是不好的,要做這樣的觀想,才能把有頂天的煩惱的種子暫時衰損,能不能做這樣觀修呢?不能夠!因爲上面已經沒有了,有頂天已經是最高了。所以談到煩惱的種子力量暫時衰損的話只有在無所有處以下的煩惱才可以這個方式,到達有頂天的時候,有頂天的煩惱不能夠使它暫時衰損,進一步要做的只能連根拔滅掉,只有這種方式,如果說只是暫時損傷煩惱的種子,使它暫時衰損的話,那是在無所有處以下的煩惱才能做到。

  或者大家有這麼一個想法,現在談到色界的煩惱破除掉之後到無色界,又把無色界的貪念之心破除掉,這好像跟我沒什麼關系,因爲我在欲界裏面,討論到這些內容好像跟我沒有什麼關系,這個初靜慮天的煩惱怎麼破除掉,二靜慮天的煩惱怎麼破除掉,這好像跟我都沒有什麼關系!大家不要有這種想法,因爲這裏所談到的煩惱在我們內心裏面全部都會産生,在我們內心裏面這一切的煩惱全部都有,都會出現的。

  首先就欲界的煩惱而言,欲界的煩惱是指對外在的五妙欲的享樂有貪念執著,外在色法是顔色跟形狀,聲音有好聽的聲音和稱贊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和怒罵的聲音,香是氣味,還有味是指滋味,觸是冷熱柔軟粗糙等等的接觸,對于這些色聲香味觸,我有一個貪念、貪求的想法,由這個貪求的想法,産生貪念、瞋恨等等,這些全部都稱之爲欲界的煩惱。現在我先把欲界的煩惱滅掉之後,就是對于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沒有一個貪念執著之心,這個部分沒有了,不過這個時候,對于內心的觀察會産生貪念執著,因爲仔細去分析觀察自己的內心,接下來對于分析自己的內心,觀察自己的內心,這個部份會産生貪念之心,所以欲界的煩惱是滅掉了。這個時候要面對的,就是初靜慮天的煩惱出現了,初靜慮天的煩惱,主要是內心的等持,對于內心的等持這個部份,還有貪念執著存在,所以初靜慮天的煩惱就出現了。在初靜慮天的等持裏面,它會對欲界的煩惱做一個分析,粗糙的分析稱爲尋思,詳細的分析稱之爲伺察,伺察的時候對于第一項什麼?第二項什麼?都細分、細分做一個分析,這個是伺察的力量,所以在尋思跟伺察這兩個心所力量威力強大的情況之下,把欲界的煩惱破除掉,接下來會對尋思跟伺察産生貪念執著,這是初靜慮天要遇到的煩惱。這種煩惱在我們的內心也會産生,所以不是說我們現在在欲界,後面那些煩惱跟我們沒有關系,我都不會産生,不是這樣子的,這個在我們內心裏面都會出現的。

  所以後來就會對尋思跟伺察産生貪念執著,這是初靜慮天所要遇到的煩惱,這個時候要想辦法把它滅除掉,要了解到尋思跟伺察的貪念執著,對于我內心等持的住分會産生一種破壞,它對我的心有一點形成幹擾,使心不能夠穩定,所以要把這貪念執著破除掉,想辦法禅修對尋思跟伺察的貪念又破除掉,當對尋思跟伺察的貪念去除掉的時候,內心會産生一個很大的快樂,這個快樂的樂受(苦樂舍叁種感受中之樂受),樂受的力量會很強大。

  當樂受産生,內心處在樂受之中的時候,對這個樂受又産生一個貪念執著,這就是二靜慮天的煩惱出現了,馬上要面對的就是二靜慮天的煩惱---對這個快樂的感受産生一個貪念,在前面是用尋思跟伺察的力量,把欲界的煩惱滅掉,可是對尋思跟伺察又産生一個貪念執著,之後要了解這個貪念對我是不好的,它會幹擾我內心的等持,它會讓我的內心有點搖動,因此等持不能堅固安住,所以要把這個貪念滅掉。

  但是在把這個貪念滅掉之後,內心就會産生一個很快樂的感受,當內心快樂感受産生後,又産生了貪念,對這個快樂的感受産生貪念,這個快樂的感受多麼的好、又多麼的好,這貪念又産生了---這是二靜慮天的煩惱。這些煩惱一項一項我們都會遇到的,初靜慮天的煩惱滅掉之後,就要面對二靜慮天的煩惱,二靜慮天的煩惱滅掉之後,又要面對叁靜慮天的煩惱,這樣子一層一層爬上去的,這些煩惱我們都會遇到的,跟我們都有密切關系。

  就煩惱而言有粗分的行相有細分的行相,粗細有差別的,這裏面欲界的煩惱破壞力很強烈、最粗糙,再上去初靜慮天的煩惱破壞力沒有這麼大,也沒有這麼粗糙,再上面的煩惱就更加微細,所以先把粗糙的煩惱滅掉,後面還有比較細的煩惱,再滅掉後面還有更細的煩惱,所以一個修行者而言,如果一開始就把煩惱種子連根拔滅掉,這個恐怕不太容易做到。因爲要把它滅掉,是全部連根一起把它滅掉,要做到這個恐怕非常困難,所以在還沒有到達這個境界---把煩惱連種子連根拔滅掉,這個境界這個目標沒有達成之前,我不是要常常受到煩惱的幹擾和受到煩惱的傷害嗎?所以前面先想想看,把對我傷害力大的煩惱,我先把它降伏掉,先暫時把它破掉,這有可能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所以煩惱有粗、有細,先對付最粗糙的煩惱,破壞力最大的煩惱,那就是欲界的煩惱,把它破除掉之後(暫時破除掉),馬上又面對初靜慮天的煩惱,所以那個時候對一個修行者來講,初靜慮天的煩惱是力量最大、傷害最大,又想辦法把它破除掉(暫時破除掉),暫時破除掉之後,又一個比較微細的煩惱出現---二靜慮天的煩惱,所以對修行者來講,二靜慮天的煩惱破壞力量是最大的,又要想辦法把它破除掉,然後又面對叁靜慮天的煩惱,這樣子由粗到細逐漸慢慢的把它破除掉。

  所以要煩惱一次連根拔滅不容易做得到,在沒有達到這個目標之前,當然會受到很多粗細煩惱的傷害,在那個時候先看看最粗糙的煩惱,破壞力最大的煩惱先把它滅掉。然後又要面對一個比較細的煩惱,那個時候它的破壞力最大,再這樣一步一步上去,如此來做禅修。因此之故,首先要觀察欲界的煩惱粗糙,初靜慮天它是寂靜、是好的;;然後再進一步觀察初靜慮天是粗糙的,二靜慮天是寂靜的;然後二靜慮天是粗糙,叁靜慮天是寂靜的,就這樣一直觀察到上面,無所有處是粗糙不好的,有頂天是有功德、是寂靜、是好的,這樣就有八種情況。

  前面談到觀想初靜慮天是寂靜、是好的,欲界地是粗糙、是不好的,用這個方式把欲界的煩惱滅掉,這個滅掉是暫時的斷除、暫時的滅掉,不是連種子、連根把它滅掉,把種子連根拔滅,跟暫時滅掉有什麼差別嗎?差別是這個樣子,暫時滅掉的方式,它是觀想欲界是毛病、是不好的、是粗糙的,初靜慮天是功德的、是好的,用這種禅修的方式,對于欲界的貪念之心把它滅掉,實際上說把欲界的貪念之心滅掉,仔細分析是用什麼方式把它滅掉呢?簡單來講,這個方式就是對于功德、對于優點産生貪念執著,因爲這個觀修是要達到,對于初靜慮天的功德、優點産生一個貪念,貪念之心要産生是不是很容易?那是很容易産生的。

  所以這個方式是很容易進行的,因爲它是要産生一個貪念之心,貪念之心很容易出現,因爲它是煩惱,煩惱很容易産生嘛!所以産生一個貪念之心很容易,現在要由這個禅修,對初靜慮天産生一個貪念執著,之後要把對于欲界的貪念執著把它滅掉,所以是産生一個新的貪念來把舊的貪念把它滅掉,是這樣一個方式的。譬如現在一個人有一百塊,他對一百塊很珍惜,因爲好不容易有一百塊,對一百塊有貪念執著,現在說要給他一億,他馬上對一億的貪念之心就很強了,他還會不會去貪那一百塊?當然不會,因爲一百塊跟一億差這麼多,所以對一百塊的貪念之心完全丟掉了,因爲他現在的貪念執著是貪那一億元,對不對?所以這就是産生一個新的貪念,把舊的貪念丟掉,這種方式就很容易進行了。

  初靜慮天有很多功德、很多好處,一來初靜慮天壽命非常長,二來初靜慮天等持功德無邊、都非常好,所以想一想初靜慮天多麼的好!所以對初靜慮天産生一個貪念,之後去分析欲界都是不好的,欲界的毛病很多,仔細的思惟,欲界對色聲香味觸貪念之心很重,這些色聲香味觸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傷害,毛病很多,都完全不好,仔細的思惟,對欲界的貪念之心就會滅掉,但對初靜慮天的貪念之心就會産生,所以後面所産生的貪念,來把前面所産生的貪念滅掉,把它趕跑,以這種方式來進行的。這樣一個方法,實際上就是靠新産生的一個貪念,把前面的貪念滅掉,所以這種方式,不是一個很堅固的方式,爲什麼不是一個很堅固的方式呢?因爲等他死亡下輩子投生再來,欲界的煩惱照樣産生,這是一個情況。

  其次他所滅掉的煩惱只是欲界煩惱粗糙的部份,細分的部分沒有把它滅掉,因此這個禅修本身不能算是堅固的,因爲在這個觀想之下,對初靜慮天的功德産生一個貪念,對前面欲界的貪念沒有了,這時候滅掉的煩惱是欲界煩惱裏面粗糙的部份,細分的部分沒有滅掉,所以這樣一個觀修不是很堅定的。因此之故,這些煩惱以後都還是會産生。再其次是在滅掉欲界煩惱的時候,一般而言欲界煩惱它的泉源,它的來源之處都是我執,但是前面這個觀修內容,全部都沒有去討論無我的部份,也沒有觀修無我,沒有去對付我執,對付我執要觀修無我,這個部份的內容觀修全部沒有,因此之故,能不能把欲界的煩惱連根拔滅掉?當然不可能!不可能達成的。

  因爲沒有碰到根本的問題,完全沒有觀修無我,這個部分根本沒有,所以依于前面叁個原因,只能暫時去損傷煩惱的種子,不能夠把它連根拔滅掉。就是用一個新的貪念把舊的貪念趕跑、把它滅掉,而且就滅掉的煩惱而言,也只是滅掉粗糙的部份,沒有滅掉細的部份。其次就滅煩惱的方式而言,不是從煩惱的根本上面去著手,我執的部分根本就沒有碰到,所以根據上面叁種方式來討論,這樣的實修力量就不是非常堅固、非常穩定的一個力量,這個是觀修初靜慮天是好、是功德,欲界是不好、是粗糙的,這樣一個觀修方式會有這種情況,…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25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