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26讲

  《广论奢摩他26》

  讲授: 雪歌仁波切2007-12-28

  思惟要利益遍满虚空众生之故,要得到所得的果位之中,无上的果位究竟圆满的佛果珍贵宝。但是我们经常这样讲,为什么要得到它呢?因为要利益众生,要靠佛陀的果位,我要去做这一件事情。如果想要去利益众生,要靠佛陀的果位,自己要先成就佛果,要利益众生,安置众生得到佛果,首先自己要到达佛陀的果位,所以我要成佛。

  假设我没有要安置众生得到佛果,那就是我不想去做佛陀所要作的事情,为什么我要成佛呢?成就佛果就是我要成为一尊佛,去做佛陀所作的事情,佛陀所作的事情是什么?纯粹只有利益众生,但是说成就佛果,可是佛陀所要作的事情我又不去做,就不需要成佛。为了要成佛,做佛陀所要作的事,只有利益众生。要有渴求想要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的事情上,佛陀的爱心,想要去利益众生的爱心完全毫无阻碍,利益众生时完全没有阻挡,能力毫无任何阻碍。

  利益众生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完全了知的智慧毫无阻碍,悲智力三者完全没有阻碍,这种佛果是我要得到的,得到之后我才能利益众生,所以我要成就佛果。佛果是法色二身双运,悲智力三者完全没有阻碍。假设不是法色二身双运,佛陀本智遍及之处,身体又没有办法到达那里,怎么可能悲智力三者完全没有阻碍呢?那是不可能的。悲智力三者完全毫无阻碍,因为法色二身双运之故。

  如果要得到二身双运的果位,主要要靠学道位的段落,要止观双运而作实修,逐渐进步增长增广,彻底究竟的时候,就形成二身双运。现在学习止观双运而作听闻思惟,未来能成就法色二身双运佛果,种下习气,它是非常殊胜的善根,靠这个善根,将来成就佛果的原因。想要利益众生成就佛果,不是只一个想法,还要去做,成就佛果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现在学习的段落,产生这种坚定信心,来听闻教法。

  何种人要缘取何种对境?就净行所缘而言,什么人缘取什么对境;善巧所缘分几种类型,什么人缘取什么类型;就净惑所缘而言,什么人缘取什么类型;分成三个段落,(p355L4)已经进行到净惑所缘的段落。净惑所缘的段落,我们引用了《颉隶伐多请问经》:「若欲离开欲界的贪欲之心,这种人应缘取什么对境?要离开色界的贪欲之心,应观想什么对境?要离开坏聚见,这种人应缘取什么对境?也分三种人。」上次谈到这里。

  分三种补特伽罗要配合前面来讲,谈到净惑所缘要分两种类型:(1)使烦恼的种子衰损,(2)将烦恼的种子连根拔灭。

  (1)使烦恼的种子衰损减弱:应该缘取、当做所缘内容的,经里面谈到的二种人,想要离开欲界的贪欲之心;想要离开色界的贪恋之心,应该缘取什么?应该要缘取使种子衰损的那种实修方式来进行。

  (2)使烦恼的种子连根拔灭:应该要缘取什么对境?经文谈到的第三种,对坏聚见产生忧虑之心,想要脱离的这种人,应当要观修使种子连根拔灭的所缘对境来做实修的。前面两种人要缘取使种子衰损的这种观修方式,离开欲界的贪恋,离开色界的贪恋。这两种类型里面我们上次谈到离开色界贪恋之心的这个段落。

  离开色界的贪恋之心又分七种人:离开初静虑天的贪恋之心离开二静虑天的贪恋之心离开三静虑天的贪恋之心离开四静虑天的贪恋之心离开空无边处的贪恋之心离开识无边处的贪恋之心离开无所有处的贪恋之心。再上去就到有顶天,按照使种子衰损的方式观修,没有办法离开有顶天的贪恋之心,没有办法达成。因为前面所说实修的道路,想要使贪恋之心的种子衰损,没有办法办到。因为有顶天的贪恋之心,要把它断掉而言,前面所谈到的能断道路,世间的道路,不能断掉有顶天的贪恋之心。有顶天的贪恋之心不能断吗?可以。有顶天的贪恋之心,要用无我胜慧,出世间的道路,才有办法灭掉有顶天的贪恋之心。如果用世间的道路,不能把有顶天的贪恋之心断掉。

  对有顶天的贪恋之心,用无我胜慧去对付,不只把种子衰损,而是连根灭掉。对有顶天的贪恋之心,不是只有把种子衰损,而是连根灭掉的方式。为什么是连根灭掉?因为对付的方式,是用无我胜慧,才有办法达成。用无我胜慧对付它,使烦恼衰损,暂时压制,种子还存在,这是不可能的,一定是连根灭掉。除了有顶天之外无所有处以下,世间道路可以把烦恼衰损,都可以达到种子衰损,还没灭掉。在无所有处以下,都可以达到种子衰损。

  就有顶天而言,烦恼要灭除掉对治的方式,祇有无我慧,没有其他的方式。在其他的处所,使种子衰损,不需要连根拔灭,在无所有处以下都可以。为什么有顶天没有?在无所有处以下,不用无我慧,也有其他方法去对付烦恼。什么方法?在无所有处以下,不用无我胜慧去对付烦恼,它也有其他方式(粗静相道)。可以观想我现在所住的处所是粗糙、是不好的,上界处所、上界天是寂静的、功德的。透过观想,逐渐对这个处所的贪恋之心,使种子衰损,暂时把它灭掉(压伏),不让它出现,用这个方法都可以做得到,不必无我胜慧。

  到了有顶天→最高的天,粗静相道的方法不能用,再观想我这个地方不好、粗糙,上面是功德、寂静,不能够用这个方法,有顶天上面没有了,已经是最高的天了,所以这个方法不能用。要对付有顶天的烦恼,只有用无我胜慧,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用无我胜慧去对付烦恼,不是使种子衰损,而是烦恼种子连根拔灭掉。

  这三种人里面的第一种人,离开欲界贪恋;第二种人,离开色界的贪恋→又分成七种人,合成来共八种人。净惑所缘分成二种頪型:(1)使种子衰损的所缘,(2)使种子连根拔灭的所缘。使种子衰损应该怎么来修?以这种方式来进行的有八种人。

  使种子衰损内共有八种人:从第一种来讲,观想欲界粗糙不好,初静虑天是寂静功德。再来初静虑天是粗糙,二静虑天是寂静功德,这样一直排到最后面,无所有处是粗糙,有顶天是寂静功德,这样加起来共八种人。这八种人的观修方式都一样,观想下一个处所是粗糙的,上面的一个处所是寂静,是好的,这样子作观想。这种观想方式以把它当作安止所缘,为什么这种观修方式是安止所缘呢?上个礼拜谈过这个问题,提到安止观想七种近分,最初作意→初业行者作意个别性相理解作意胜解作意大远离作意摄喜作意伺察作意最后是初静虑天的正行。

  现在要去观察欲界它是不好的、粗糙的,上一个天界是初静虑天是好的、是寂静的,这样子作观修。前面七种作意,什么时候来作这样子观修?很明显从第个别性向理解作意才开始,得到第一个近分都还没开始,因为在最初作意,只有得到安止,得到最初作意,同时得到安止,同时发生。不够最初作意,仅仅得到安止而已,进入第个作意→个别性相理解作意,不是只有安止,它又得到相随顺的胜观。不是正式的胜观,正式胜观要到第胜解作意的时候,才得到真正的胜观。得到随顺胜观,无论如何它也是胜观,才可以作观修,观修底下的处所是粗糙,上面的处所是寂静、是好的,要从个别性相理解作意才开始,因为他已得到相随顺的胜观。得到相随顺的胜观,才能作这个观修,前面得到安止→最初作意时只得到安止,不能作这样子的观修,没有得安止前,当然也没有。要开始得到相随顺的胜观,要从第个作意→个别性相理解作意才开始。

  为什么这里把它当安止所缘的对境?最初得到安止的时候,还不能去做观察、分析,没有得到安止,更不用讲,也不能进行。把它当安止所缘不是为了得到安止,不是未得安止前,把它当安止所缘的观修这个类型。什么样子的安止所缘?已经得到安止之后,在安止上面,再进一步得到更殊胜的安止,去观修所缘的对境。不是为了得到安止,我去缘取这个对境,新得一个安止。是已经得到安止之后,再进一步得到更殊胜、特别的安止而观修。

  此诸所缘,通于毗钵舍那思择修习,及奢摩他安住修习二种所缘,非唯奢摩他之所缘。然因有是新修奢摩他之所缘,有奢摩他生已胜进所缘,故于修止所缘中说。(p355倒六行)

  未修前新得安止之所缘,有一种是已得安止,为了使安止更加进步、突飞猛进,也是缘取这个对境,共有两种情况,因此之故,在修止来讨论。这个问题,现在讨论安止所缘,不是只有把它当未得安止前,为了得到安止。这些所缘对境,有一些人是还没得到安止,来修安止;有一些已得安止,为了使安止更进步,也做这样子的缘取,因为这些都包含之故,在这里也可以讨论它。

  观想欲界粗糙、初静虑天寂静;初静虑天粗糙、静虑天寂静,这样的所缘对境,就不是未得到安止,想新得到安止所修的对境,而是安止已得到,想要安止特别更加进步,而缘取这种对境。

  问题:先学净行所缘,到什么程度才学净惑所缘?

  回答:目前阶段,烦恼的力量很大,必定是净行所缘部份而已,透过实修使烦恼力量减弱,才开始改变所缘对象。改变所缘对象要缘取什么呢?为使信心坚固,有必要缘取导师世尊圣像,缘取导师佛像,可列在善巧所缘之中,这时候对于佛陀功德,由不知道变成知道,对佛陀信心愈来愈增强。净惑所缘的类型,应该是得到安止之后,才能去缘取。顺序应该这样做的,首先净行所缘,之后善巧所缘。善巧所缘之中,主要缘取佛像,善巧所缘也可以缘取自己的蕴处界来观修,缘取自己身念处、受念处…四念处(身受心法)来修安止都可以。可是《广论》里面(引修次第中编)所谈到的是缘取佛像,一定有特别的必要性存在,才这样开示的,之后才进入净惑所缘,此时安止已经得到之后,才如此来缘取,目的可以去对付烦恼。我们现在的情况,还没到达这里。

  我们在欲界处所,欲界处所之上有色界处所4个,无色界的处所4个。这些…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26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