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少刻,方起行走。若与众同坐,非鸣磬不得先开目。坐中咳嗽呵欠,皆须以袖掩口。
九 居家
凡归依三宝后,方可称为居士,即居家学佛之士也,虽不能尽行佛事,亦当戒恶,不造新殃。若教妻子,或劝丈夫,初宜常谈因果,次以佛法广大,及净土乐境,念佛利益等示之。若稍起信,则教以持戒念佛。儿女最易教化,宜以浅近佛书交阅,并常解说,令深入八识田中。当于净处或楼上设一佛堂,庄严清洁,以便早晚拜诵,令眷属戚友及邻人见之,亦发善信。凡雇工人,宜先说明念佛、戒杀戒酒、及不得淫词歌唱等。而自身须常威仪皎洁端正,不失言怒骂,不琴棋博奕,不吃烟酒。遇眷属不法,须教诫有时,亦不得时常怒骂。凡寿诞喜庆,均须节约,嫁女不得厚佥,娶媳亦勿浪费,须以素席招待亲友,请人或自己演说浅近佛法及因果等事,普劝念佛。以所节钱财,布施贫乏,印送佛书。若家富贵,自当俭用,以余钱作慈善公益,宣扬佛法,庄严佛寺。或以财产付之善友,共建居士林、念佛堂、精舍、佛学院,及作永远赈荒教灾,恤孤养老,修桥补路等事。不必以财产授之子孙,致怠惰废业,败家亡身。但布施须量其受者不造恶业为要。家中不得蓄刀枪炮钓网等一切害物伤慈之器具。凡与亲友彼此送礼,当先说明,改荤腥为布帛或其他适用之物。
十 待客
凡接待宾客,除问答来意,当语以善恶因果、及念佛功德等,免谈政战讼事,及世间一切无益杂话。不得自赞毁他,或两舌起人是非,不得陪客博奕歌唱等事。常于堂中贴一告白:“吾家学佛,不谈世事,不用荤酒,不敢歌唱,不伤生物,不问卜筮相命,不奉外道邪教,恐慢宾客,特此预告。”堂中屏联,及各处张贴,须用经中觉世语句。待客须用素菜,不得杀鸡宰鱼。如父母兄弟倘未深信佛法,万不得已,买三净肉陪之。待工匠亦然,多与工资可也。若客有所需,或请觅事求情等,当乘机告曰:“君能念佛戒杀否?”能则与为,不能则否。施贫乏亦然。客去时,则赠以经书念佛珠等。若长老法师大德来家,当礼拜迎接,并命子女眷属等一一礼迎,供养所需,礼请说法;去时亦当礼拜送之。
十一 读书
凡读书宜分别邪正偏圆,虽佛经亦须辨其真伪。以念佛为主,读经为助,常读净土五经一论,及十要等古德著述。如行有余力,再读法华、楞严、华严、涅槃、金刚、圆觉等大乘经典。凡世俗之命相卜筮,兵法仙道,天文地理,图谶鬼怪,外道邪教等书,及西游封神等各类小说,皆不得阅。若佛经早已洞彻,发心广度众生,欲逗众生机缘,方可涉猎中西宗教、子史哲学等书,以明内外教义深浅,然判断是非曲直,须以佛经为标准。青年须知国民普通学识,或完成大学教育者,不在此例。
十二 为官
凡为官当护法护国,广行法化,仁慈利民。早晚偷闲念佛,不得非法制限,破灭佛法戒律。凡办案时,须讯明事实后,示以佛法因果,劝作安善良民。若罪重应处死刑者,稍有可援之处,即改处徒刑。如求共生而不可得,虽处死刑,亦不伤慈,盖除一恶,可全百善,以警一切。但于临刑之先,为说因果净土等事,劝令忏悔念佛,求生净土。并常临监狱,或请当地法师、居士,讲演佛法,普劝念佛,化莠为良。凡署中人员,当于每星期晚间,或周会,或各种会议,利用时机,开示佛法因缘。军官对于士兵,亦须如此,俾明因果,免扰国民。凡出巡或出外办案,见有可教者,即教以念佛。对于绅商人民,除示以国家社会公务,悉谈佛法,并赠佛书,无不奉行。在任时,宜劝地方多办慈善公益。薪俸除应用外,当印送佛书。卸任时,宜预撰净土文,散布地方,以代辞行。
十三 经商
凡经商自由,正好念佛。宜依佛法行事,不卖假货,不二斗秤,不欺老少,不偷捐税。不营屠酒戏妓及鸡鱼等生物业,或熟食店。不贩卖男女奴仆及刀枪钓网等伤生之具。若现营此业者,须速改业,并常念佛忏悔,发大愿云:“愿我见佛得道后,尽度从生以来一切所杀及所用之肉众生,或一切与己交涉众生,皆生净土。”凡诸货物,当明标价目,不二价,不折扣,客如不买,任其去,不生忿恨。货坏廉售,须明标示,不得遮蔽。不放账,不负债,心地自然清净。不虚伪,不欺骗,性天亦极光明。若得财物,应作四份:一份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份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份,作布施慈善之用。果能如此,虽经商亦不为贪,而功德无量!
十四 务农
凡务农不劳心思,正好念佛。惟当细心锄挖,免伤虫蚁,偶有误伤,当即念佛,助其往生。早晚佛前忏悔,发大愿云:“愿我见佛得道后,先度耕种以来,一切所杀微细众生,次度一切怨亲,皆生净土。”念久纯熟,定生极乐。若逢水旱台风,宜专念观音圣号,求免天灾,普救众苦。凡催耕牛,不得打骂,应教云:“发菩提心。”家有子侄,应常教诫:不得网鱼捞虾,打鸟游猎,养蚕养猫,及放火焚烧山林,杀害物命。
十五 司工
凡司工无多深虑,正好专心念佛,工厂聚众工作,更好同声念佛,惟身手皆应勤作,心地恒应光明。盖持名念佛,于劳动中,正好用功。如缝纫纺织等,身手已成习惯,虽不注意于事,亦不失手伤物。纵配药裁割等须用意者,亦不妨念佛,使念念不绝,念自纯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必获福报,身后必中上品生。
十六 作务
凡作家务,正好念佛。但不得迟早失时,污秽不洁。凡物当珍惜,如米面蔬菜等,不得狼籍或随意弃掷。凡洗菜当三易水。汲水须先净手。用水须谛视有虫无虫,有则以密罗滤过方用。凡烧灶不得燃腐薪。作食不得带指甲垢。弃恶水不得高手当道扬泼,当离地四五寸徐徐弃之。凡扫地不得迎风,或聚灰土置门扇后。凡洗内衣,如有蚤虱,当先拾去。夏月用水盆已,须覆令干,仰即虫生。热汤不得泼地上,免伤虫蚁。
十七 受食
凡受食须先合掌默念云:“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食时须端身正坐,不得伏桌上,不得大笑及言语。若有客在座,但应诺而已,食后再说明。不得太缓太速,及碗筷作声,饮食作响。不得皱眉厌恶食,或见美味生贪心,恣口腹。不得食五辛,不得遗落饭食。若饭中有谷,去皮食之,或聚一处,出时持施禽鸟。如有虫蚁,宜密藏弃之,勿使此座见生疑心。须自添食,不得令人接碗,作客亦然。如挑牙须以袖掩口。碗筷须排列整齐。除有急务,不得食毕先起。
十八 睡眠
凡睡眠不得仰卧、覆卧、及左胁卧,当以右掌枕头,左掌搭膝,右胁而卧,名吉祥卧。常宜独卧,不得与人同榻。设无异榻,不得共被。虽夫妇亦不应常同榻。睡时须穿睡衣,不得多用思想、或高声笑语,当一心默念四字佛号,纵令昏昧,系念而寝,觉即续之。但不可提神过甚,只要心念心听,即易入睡,不致久念失眠也。若失眠,须先静坐念佛一小时,坐疲方睡。天未晓,宜早起,静坐念佛一小时,方下榻出舍。
十九 出外
凡因事外出,须端身直行,一心念佛,不得无事外游。凡入市购物,勿争价值,不合值,不买可也。若已购就,虽贵亦不应退。已许甲物,虽复更贱,勿舍彼取此,令彼有恨。若见禽兽鱼鳖等生物,须买放生,如力不能救,当为念佛数声,发善愿云:“愿汝等尽生极乐世界,我得道后,度尽汝等。”凡至人家,除问答要事,不得繁言多笑,当专心念佛。若问佛法,须方便开导念佛戒杀等,否则勿多示,但微微引之。
凡入寺庙,先进客堂,须云顶礼知客师或当家师,见即礼拜,然后问答。过门不得行中央,须缘左右边行,缘左先左足,缘右先右足。不得无故登殿塔游行,若参观各处,须有人陪同,不得随意乱行,东观西看。凡入尼寺,不得一人单入,见尼师但彼此合掌,不得与尼师屏处共坐。女入僧寺亦然,但见大比丘须礼拜。凡佛子远行,无非求善知识抉择生死,不得游山玩水。须偕善友,不得与不良之辈同行,近地亦然。若闻有危险之处,不得冒险游行。若乘计程车或人力车,须多与工资,劝其念佛。
二十 寂居
凡住居士林、念佛堂、或精舍等处,须内外整洁,不得杂物狼籍。早晚钟鼓分明,不得非时乱鸣。佛堂须常抹扫,除法器香灯,不得安置杂物。佛龛佛灯,皆须帐以玻璃,免受尘伤蛾。并常抹洁,令佛像金身,常如新塑。早晚功课,六时念佛,不得间歇,佛前香灯须鲜明,不得间断。凡佛菩萨圣诞,当聚众念佛,及演说佛法,赠送佛书。凡佛子皆应淡泊,不得置雕彩大床,室内除一榻一桌一椅外,不得广置多物。除警语座铭,不得多挂字画,凡有诸庄严具,应供于佛堂,亦不得过于华丽。生活宜严肃,不得赤身赤脚,放逸自便。不得修习外道工夫或拳术。除画佛像,不得学习图画。不得与文人酬答诗文。不得吃烟酒荤腥,或食种五辛。除极寒地,不得制兽皮及丝类衣服。不得办精美玩器。不得与邻居贫乏,生诸嫌怨口舌,若逢饥寒及哀丧等事,当随力周济。不得逢人募化,除助念不得应赴佛事。不得畜养鸡鸭猪猫等动物,不得藏刀铳钓网等害物伤慈之具。除养病者常教念佛外,不得停留闲杂人等。不得琴棋歌唱,或谈论国事,及一切世谛等事,无事须常念佛。
二十一 入众
凡与大众同住同行,不得争坐位,或于座上遥呼笑语,凡闻呼、即念佛应之,不得云有云是。众中有失仪者,当隐恶扬善。凡睡不得在人前,起不得在人后。洗面不得多用水,刷牙吐水须低头,不得喷水溅人。涕唾当于痰盂或僻处,不得高声涕唾于殿塔及净地净水中。吃茶汤时,或手中有物,不得只手作合掌式揖人。衣服须整洁,不得拖鞋有声。不得著亵衣礼人,亦不得亵衣受礼。凡围炉不得弹垢腻入火中,或烘烙鞋袜。凡熄灯须问他人用否?不用方关闭。如系油灯须拨熄,不得口吹。凡入浴先以汤洗面,从上至下,徐徐洗之,不得以汤水溅人。不得浴室小便,或共人语笑,受人擦背。不得恣意久洗,妨碍后人…
《人生指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