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六册 改造命运的窍诀▪P14

  ..续本文上一页岁善终。

   但是他十七岁做了诸生之后,恃才傲慢,随意戏谑讽刺,他的轻薄口过,冥府已经记录有两千四百七十多条。上帝震怒,把他注在阴恶本中,他这一生的功名完全被削尽了。如果还不知悔改,超过三千条,就要夺去他的寿算,而且把他的子孙记入乞丐册中。伤天地和气,触犯神明,没有比这更严重的,所以罪过和杀生、邪淫等同。你们的言语一定要谨慎。”

   然后,帝君告诫说:“杀生、邪淫、口过,一丝一毫都有果报,这是不必说的。邪淫、杀生这两种业,自爱的人都还知道禁戒,至于口上随便讥笑、评论,都是说习惯了不觉察,考究言貌心胸,完全变成了轻薄。这些鬼神都统统记录在案,一言一行都是恶相相随。以前本有的福德顿时被削成贫贱,真是可惜、可怕。你应当广劝世人,以此为戒。”

   王用予磕头退下。

   晨钟响起时,他惊醒过来。公鸡已经三唱。他提笔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等到开榜时,周吉果然考上了全省第一。

   从这则公案可知,我们居心行事,即使很隐蔽的心理念头,天地鬼神都知道。身口意造恶,只会损坏福报,不可不心怀畏惧。

   (2)、畏人间舆论。

   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闲居之地”,就是独居的地方。“指视昭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自己的行为虽然掩饰得巧妙,其实肺肝早露。“肺肝”是内心世界的意思,自己待人处世,存心是善还是恶,种种的意念早就显露出来了,这叫“肺肝早露”。如果心里存害人之心、骗人之心,给人看破了,一文不值,怎么不畏惧呢?

   人身用得好,可以成道度众生,用得不好,尽做旁生不如的事,把如意宝一样的人身,用来杀、盗、淫,这是糟蹋自己,被人看破了,一文不值。

   (3)、畏后世报应。

   不惟是也。

   不只是这样,还有后世的报应。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

   只要一口气还在,即使弥天的重罪,还是可以忏悔净除。古人有的一生造恶,临终觉悟发了一念善心,因而得到善终。所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就是一百年当中所造的罪恶,只要悔过心猛厉,也足以洗涤清净。

   由这个事实,可以看出改过的力量之大。南赡部洲是业力之地,人的心力大,用好了是解脱的舟船,用得不好反成轮回的铁锚。实际上,所谓修行,就是把自己从坏人改成好人,有很多人用心地改过,几年时间就转变成了好人。所以,“唯以改为贵”,即使是地狱种子,能改过,也可以成就。

   下面以比喻说明:

   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譬如暗了一千年的幽深山谷,才点亮一盏灯,千年的黑暗就可以一时破除。所以,过失不论时间的长短,唯以改为贵。犯了三天的过失不改,也不会无缘无故断除;犯了三亿年的过,今天肯悔改,也会得以清净。

   有人学三十年也无进步,有人学十天就有进步。这是什么原因?就是他能改过。不改,学三亿年也不行。

   弘一大师当年开示改过、改习惯,首先改正自己的恶习,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做事、待人,一样一样改。这是切实的修行,改一分有一分进步,改十分有十分进步;日日改过,日新又新,决定可以成为圣贤。

   以上强调了改过是关键。下面讲改过要及时,不能拖延: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

   这是教人要把握改过的机会。人身很宝贵,只要肯改过自新,就能脱恶趣、出生死。天人有福报,但做不到改过,我们人可以做到,人身的可贵在此,不好好利用很可惜。

   人身又是无常的,能不能活过今天,并没有把握。所以活一天,就要改一天过。错过这一天,想改也来不及。比如,今天病重卧床,人事不知,能改过吗?一口气不来,堕入三恶趣,能改过吗?所以,趁着心识有能力时,应当尽量改过,到了恶趣,想改也没有机会了。

   以下从“幽”、“明”两个方面讲述不改过的后果。“明”是人间能看见的地方,“幽”是肉眼不见的恶趣。一般人是唯常识论,只看明的一面,暗的看不到,就一概否认。其实,暗比明更可怕。

   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沈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明”是千百年恶名远扬,造恶遗臭万年,后人都知道过去有这样一个大恶人,即使子孙孝慈,也不能洗除恶名。“幽”是千百劫中沉沦,感受地狱的火烧、冰冻,饿鬼的饥饿之苦等等,业报成熟时佛菩萨来也不能救助,怎么不害怕呢?

   所以,过失要提前改,如果往后拖,一旦业力成熟,就很难扭转。我们相续中的过失都是恶趣的因,有一条不遣除,就会以这一条堕恶趣,所以要及时改过。

   3、发勇心: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第三,改过需要发起勇心。一般人不改过,多半是因为因循退缩。(“因循”就是老样子,不求改过自新。“退缩”,就是应当改的地方,不去改。)而我必须振作起来,不用迟疑,不必再等。小过失要像刺扎在肉里面,一刻不留地马上剔除,大过失如毒蛇咬了指头,要快速斩除,否则罪毒入心,必死无疑。这是说,改过不能拖延,拖延的话,尽未来际也改不掉。

   “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易经》的益卦中说:“《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藕益大师解释:“风以鼓之,迁善之速也。雷以动之,改过之勇也。”

   我们改过不果断,越拖问题会越大,最开始发现时就要及时对治,遮止它发展,如果一拖再拖,就会更严重。

   习气是越串习越深,小的恶习不改,发展起来,会成大的障碍,这时候再改,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贵在及时、果断,刚萌芽时,就要遣除。时时观照,发现有不良倾向,就立即遮止,这叫及时,叫勇。

   不勇是什么状态呢?就是心里想:这不要紧吧,留到后天再说,这样原谅自己,因循守旧,就不会进步。其实,凡夫人身上有千千万万的过失,没有勇心,过失会发展得越来越大;有勇心,天天改过,与习气逆,进步则快。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有耻心,不愿做下贱的事;有畏心、害怕果报,不敢造恶;有勇心,能知错即改。有耻心和畏心,是具有惭愧,能遮止恶业增长;有勇心,精进改过,日日会有进步。所以,具足耻、畏、勇三心,罪业会马上消融;不具三心,罪业会越结越厚。

   为什么我们多年都改不了恶习呢?就是没有这三心。照这样发展下去,不说几十年,就是到后世、到几百世之后,也改不了。所以,具备三心非常重要。

   三、改过的方法: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人的过失有三种改的方法,有的从事上改,有的从理上改,有的从心上改。做工夫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具体讲解三种方法:

   1、从事上改: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

   比如,过去杀生,现在戒除不杀,过去嗔怒,现在戒除不嗔。总之,有哪条过失,就在事上戒除这一条。这是单单就外在表现的事相来改正的。

   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18然之道也。

   这一句讲了从事上改的效果:在外在的事相上勉强压制,有很大的困难。而且,病根还在里面,东边灭了,西边又出生,并不是究竟扫除干净的方法。

   2、从理上改。

   就是认识其中的道理而改正。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善于改过的人,在禁止某一种过错之前,首先明了其中的道理。

   换句话说,先不急于在事上禁止,重点要思惟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道理。也就是禁止之前,先思惟过患、功德等等,思惟之后引起胜解信、引起断恶行善的欲,这样就有力量趣入。这和道次第观察修的方法是一致的。

   以下以戒杀和戒嗔为例,说明如何从道理上改过。

   (1)、戒杀生。

   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

   比如要戒杀生,首先反复思惟杀生有多么不合理,一旦内心认定杀生是无理的邪行,它就失去了道理上的支持,内心自然会发起不杀生的意愿。

   比如,要教育人改正某种恶行,首先要疏通思想,经过反复交流,彼此达成共识,对方就愿意接受,改起来也就很顺利。如果只是勉强地限制,对方不明白这样做的道理,过不了几天,老毛病又会复发。同样,改过,要通过观察,说服自己,遣除心里的无知、邪知和疑惑,心里认识到了,行为上就容易改变。

   具体要这样想:上天有好生之德,所有的动物都爱惜自己的生命,残杀它、剥夺它的生存权利,来滋养我,这怎么能心安呢?

   进一步思惟:

   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

《《正法妙音》第六册 改造命运的窍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