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六冊 改造命運的竅訣▪P14

  ..續本文上一頁歲善終。

   但是他十七歲做了諸生之後,恃才傲慢,隨意戲谑諷刺,他的輕薄口過,冥府已經記錄有兩千四百七十多條。上帝震怒,把他注在陰惡本中,他這一生的功名完全被削盡了。如果還不知悔改,超過叁千條,就要奪去他的壽算,而且把他的子孫記入乞丐冊中。傷天地和氣,觸犯神明,沒有比這更嚴重的,所以罪過和殺生、邪淫等同。你們的言語一定要謹慎。”

   然後,帝君告誡說:“殺生、邪淫、口過,一絲一毫都有果報,這是不必說的。邪淫、殺生這兩種業,自愛的人都還知道禁戒,至于口上隨便譏笑、評論,都是說習慣了不覺察,考究言貌心胸,完全變成了輕薄。這些鬼神都統統記錄在案,一言一行都是惡相相隨。以前本有的福德頓時被削成貧賤,真是可惜、可怕。你應當廣勸世人,以此爲戒。”

   王用予磕頭退下。

   晨鍾響起時,他驚醒過來。公雞已經叁唱。他提筆把這段經曆記錄下來。等到開榜時,周吉果然考上了全省第一。

   從這則公案可知,我們居心行事,即使很隱蔽的心理念頭,天地鬼神都知道。身口意造惡,只會損壞福報,不可不心懷畏懼。

   (2)、畏人間輿論。

   不惟此也。閑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懔懔?

   “閑居之地”,就是獨居的地方。“指視昭然”,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自己的行爲雖然掩飾得巧妙,其實肺肝早露。“肺肝”是內心世界的意思,自己待人處世,存心是善還是惡,種種的意念早就顯露出來了,這叫“肺肝早露”。如果心裏存害人之心、騙人之心,給人看破了,一文不值,怎麼不畏懼呢?

   人身用得好,可以成道度衆生,用得不好,盡做旁生不如的事,把如意寶一樣的人身,用來殺、盜、淫,這是糟蹋自己,被人看破了,一文不值。

   (3)、畏後世報應。

   不惟是也。

   不只是這樣,還有後世的報應。

   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

   只要一口氣還在,即使彌天的重罪,還是可以忏悔淨除。古人有的一生造惡,臨終覺悟發了一念善心,因而得到善終。所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就是一百年當中所造的罪惡,只要悔過心猛厲,也足以洗滌清淨。

   由這個事實,可以看出改過的力量之大。南贍部洲是業力之地,人的心力大,用好了是解脫的舟船,用得不好反成輪回的鐵錨。實際上,所謂修行,就是把自己從壞人改成好人,有很多人用心地改過,幾年時間就轉變成了好人。所以,“唯以改爲貴”,即使是地獄種子,能改過,也可以成就。

   下面以比喻說明:

   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爲貴。

   譬如暗了一千年的幽深山谷,才點亮一盞燈,千年的黑暗就可以一時破除。所以,過失不論時間的長短,唯以改爲貴。犯了叁天的過失不改,也不會無緣無故斷除;犯了叁億年的過,今天肯悔改,也會得以清淨。

   有人學叁十年也無進步,有人學十天就有進步。這是什麼原因?就是他能改過。不改,學叁億年也不行。

   弘一大師當年開示改過、改習慣,首先改正自己的惡習,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做事、待人,一樣一樣改。這是切實的修行,改一分有一分進步,改十分有十分進步;日日改過,日新又新,決定可以成爲聖賢。

   以上強調了改過是關鍵。下面講改過要及時,不能拖延:

   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

   這是教人要把握改過的機會。人身很寶貴,只要肯改過自新,就能脫惡趣、出生死。天人有福報,但做不到改過,我們人可以做到,人身的可貴在此,不好好利用很可惜。

   人身又是無常的,能不能活過今天,並沒有把握。所以活一天,就要改一天過。錯過這一天,想改也來不及。比如,今天病重臥床,人事不知,能改過嗎?一口氣不來,墮入叁惡趣,能改過嗎?所以,趁著心識有能力時,應當盡量改過,到了惡趣,想改也沒有機會了。

   以下從“幽”、“明”兩個方面講述不改過的後果。“明”是人間能看見的地方,“幽”是肉眼不見的惡趣。一般人是唯常識論,只看明的一面,暗的看不到,就一概否認。其實,暗比明更可怕。

   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沈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明”是千百年惡名遠揚,造惡遺臭萬年,後人都知道過去有這樣一個大惡人,即使子孫孝慈,也不能洗除惡名。“幽”是千百劫中沈淪,感受地獄的火燒、冰凍,餓鬼的饑餓之苦等等,業報成熟時佛菩薩來也不能救助,怎麼不害怕呢?

   所以,過失要提前改,如果往後拖,一旦業力成熟,就很難扭轉。我們相續中的過失都是惡趣的因,有一條不遣除,就會以這一條墮惡趣,所以要及時改過。

   3、發勇心:

   第叁,須發勇心。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齧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爲益也。

   第叁,改過需要發起勇心。一般人不改過,多半是因爲因循退縮。(“因循”就是老樣子,不求改過自新。“退縮”,就是應當改的地方,不去改。)而我必須振作起來,不用遲疑,不必再等。小過失要像刺紮在肉裏面,一刻不留地馬上剔除,大過失如毒蛇咬了指頭,要快速斬除,否則罪毒入心,必死無疑。這是說,改過不能拖延,拖延的話,盡未來際也改不掉。

   “此風雷之所以爲益也。”《易經》的益卦中說:“《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藕益大師解釋:“風以鼓之,遷善之速也。雷以動之,改過之勇也。”

   我們改過不果斷,越拖問題會越大,最開始發現時就要及時對治,遮止它發展,如果一拖再拖,就會更嚴重。

   習氣是越串習越深,小的惡習不改,發展起來,會成大的障礙,這時候再改,有很大的難度。所以貴在及時、果斷,剛萌芽時,就要遣除。時時觀照,發現有不良傾向,就立即遮止,這叫及時,叫勇。

   不勇是什麼狀態呢?就是心裏想:這不要緊吧,留到後天再說,這樣原諒自己,因循守舊,就不會進步。其實,凡夫人身上有千千萬萬的過失,沒有勇心,過失會發展得越來越大;有勇心,天天改過,與習氣逆,進步則快。

   具是叁心,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有恥心,不願做下賤的事;有畏心、害怕果報,不敢造惡;有勇心,能知錯即改。有恥心和畏心,是具有慚愧,能遮止惡業增長;有勇心,精進改過,日日會有進步。所以,具足恥、畏、勇叁心,罪業會馬上消融;不具叁心,罪業會越結越厚。

   爲什麼我們多年都改不了惡習呢?就是沒有這叁心。照這樣發展下去,不說幾十年,就是到後世、到幾百世之後,也改不了。所以,具備叁心非常重要。

   叁、改過的方法:

   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

   人的過失有叁種改的方法,有的從事上改,有的從理上改,有的從心上改。做工夫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差異。

   下面具體講解叁種方法:

   1、從事上改:

   如前日殺生,今戒不殺,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

   比如,過去殺生,現在戒除不殺,過去嗔怒,現在戒除不嗔。總之,有哪條過失,就在事上戒除這一條。這是單單就外在表現的事相來改正的。

   強製于外,其難百倍,且病根終在,東滅西生,非究竟廓18然之道也。

   這一句講了從事上改的效果:在外在的事相上勉強壓製,有很大的困難。而且,病根還在裏面,東邊滅了,西邊又出生,並不是究竟掃除幹淨的方法。

   2、從理上改。

   就是認識其中的道理而改正。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善于改過的人,在禁止某一種過錯之前,首先明了其中的道理。

   換句話說,先不急于在事上禁止,重點要思惟爲什麼不能這樣做的道理。也就是禁止之前,先思惟過患、功德等等,思惟之後引起勝解信、引起斷惡行善的欲,這樣就有力量趣入。這和道次第觀察修的方法是一致的。

   以下以戒殺和戒嗔爲例,說明如何從道理上改過。

   (1)、戒殺生。

   如過在殺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

   比如要戒殺生,首先反複思惟殺生有多麼不合理,一旦內心認定殺生是無理的邪行,它就失去了道理上的支持,內心自然會發起不殺生的意願。

   比如,要教育人改正某種惡行,首先要疏通思想,經過反複交流,彼此達成共識,對方就願意接受,改起來也就很順利。如果只是勉強地限製,對方不明白這樣做的道理,過不了幾天,老毛病又會複發。同樣,改過,要通過觀察,說服自己,遣除心裏的無知、邪知和疑惑,心裏認識到了,行爲上就容易改變。

   具體要這樣想:上天有好生之德,所有的動物都愛惜自己的生命,殘殺它、剝奪它的生存權利,來滋養我,這怎麼能心安呢?

   進一步思惟:

   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複入…

《《正法妙音》第六冊 改造命運的竅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