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六册 改造命运的窍诀▪P24

  ..续本文上一页哭得很伤心,就上前问她出了什么事。

   女人说:“我丈夫欠了官府十三两银子,准备卖掉我偿还官银。我走了,孩子幼小,无人抚养,一定活不了。所以,我内心很痛苦,控制不住。”

   舒老就安慰她说:“你不要伤心,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船上的人凑点钱,可以替你还。”

   舒老回到船上把这事告诉同乡,却无人响应。舒老就把两年教书所得的薪水,全部施给那个女人。

   船还没到家,舒老的盘缠已经用完,同船的人争着说他做得不对。也有人同情他,招呼他过来吃饭,舒老也不敢吃饱。

   一路风尘仆仆,舒老终于回到家中,一到家就对妻子说:“我整整饿了两天,快给我做点饭。”

   妻子告诉他:“家里已经没米了。”

   舒老说:“跟邻居去借一点。”

   妻子说:“借过好几次了,这次专门等你回来还米。”

   舒老把路上捐钱的事告诉她,舒夫人心地善良,她说:“既然如此,我也有家常饭,可以找来一起吃。”

   说完挎上竹篮,到山里挖来野菜,然后把野菜带根一起煮,夫妻俩饱吃了一顿别有风味的晚餐。

   到了深夜,舒老准备躺下来睡觉,忽然听到窗外有人说:“今宵食苦菜,明岁产状元。”

   第二年舒家生了儿子,后来果然考中了状元。

   第二个故事:

   河北邯郸的张老,家境非常贫寒,老来膝下还没有儿女。平常张老用一个坛子存钱,经过十年,才存满一坛子。

   有一天,他的邻居因为犯法,准备卖掉妻子,家里还有三个小孩,即将成为没有母亲的孤儿。

   张老心里想:如果他的女人卖了,三个小孩很难养活,这事自己该出一点心才对。

   他和夫人商量,准备拿出全部的积蓄,替邻居交赎人的银两,当时算下来钱还不够,夫人就从头上拔下一支发钗,合起来凑足了赎银。

   当晚,张老梦到一位神人,抱了一个孩子送给他。后来生下弘轩先生,子孙相继中了科举。

   以上两位善人都做到了难舍能舍。比如舒老,如果把两年的积蓄全部施舍,那全家的生活就很难保障。但另一方面,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刻,如果只顾全自己,眼前这一家就要家破人亡,怎么忍心见人有难、不伸手援助呢?心里只是想“我、我、我的家”,怎么能成就仁义呢?所以,要狠下心来舍弃自己,才能成全别人,这才是大丈夫的所为。

   我们不妨把自己想像成舒先生,如果遇到同事遭到火灾,需要六万块钱的帮助,自己每年的收入才三万块,这时能不能捐出六万块来帮助他呢?很多人只会想:我还要买房子、买车子,这个月还要买几件衣服,全部给他,我自己怎么办,好一点的人,会捐献几百块,私心重的人只是看热闹,一毛不拔。所以,舍财成仁,私心重的凡夫很难做到。

   邯郸的张翁更不简单,十年积蓄,一朝舍尽,为了帮助人,他果断、有勇气。今天也有这样的好人,比如长江发水灾,有些好人一生勤俭节约,碰到这种灾难,就把存折上的钱全部捐出来,这是慈悲心肠,为了利人,难舍能舍。

   以下讲难舍能舍:

   如镇江靳翁,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

   比如镇江的靳老,年老无子,不忍心以少女为妾,误了她的青春,所以拒绝此事,把女子还给邻居。这是难忍之处能忍。

   我们根据《懿行录》来讲这一段故事:

   镇江的靳老在金壇县设了一家私塾,平常教几个学生。

   他结婚二十多年,夫人一直未生育,年过五十,还没有孩子。

   靳夫人不忍看到靳家香火断绝,就劝丈夫娶一房小妾,以弥补心中的歉疚。

   老先生执意不肯,几次劝告都没有让他动心。靳夫人见劝告无效,就乘丈夫不在家,出钱买了邻家的女子,接到家里住。然后写信催丈夫回家。

   靳老师接到家信,立即从金壇回到镇江。靳夫人在家已摆好酒席,叫邻家的女儿陪伴,而且告诉靳老师事情的原委。这下把靳老师羞得满脸通红。

   靳夫人认为自己在场,老先生不好意思,就出来把房门反锁上。老先生看到房门已锁,便打破窗户,跳窗而出。

   靳夫人着急地说:“我拿出大部分的积蓄,好不容易替你买了一房妾,我是为你们靳家着想,你怎么不知好歹呢?”

   靳老师说:“你虽是一番好意,这孩子小的时候,我还抱过她,只愿她将来能嫁一个好人家。我年老多病,孩子才十八岁,不能损害她。”这样,把她还给邻家。

   第二年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文僖公。十七岁发解,官至宰相。

   故天降之福亦厚。

   三位老先生难舍能舍、难忍能忍,所以赐给他们的福报也就格外深厚。

   《感应篇汇编》中还有一则公案:

   古代有个曹世美,家里贫穷,但他欢喜行善。有位出家人教他真心实意地劝人帮人,同样可以修福。

   从此之后,曹世美组织人广结善会,一起舍粥、舍衣、舍药、舍姜汤、放生、惜字、施棺木、掩埋、修桥、补路,别人出钱,他出力,年年都是如此。而且,做得越久,越有力量。到了荒年,更是尽心尽力地劝人救济灾民。

   后来,他和富家贩油,渐渐发家,攒了五千多两银子,他的子孙都安享厚福。

   一般穷人无钱无势,行善难以为力,曹世美身处难以为力之处,还能如此努力,这是他异于常人的地方。古人说:“贫者行功一百,即当富贵者行功一千。”所以,穷人不能自暴自弃,应当具有一腔刚肠苦志。

   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凡是有财有势的人,建功立德都容易,容易却不去做,这是自暴自弃。贫贱者作福德更难,难而勇做,这是可贵。

   三、善行的种类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

   随缘利益众生的善事,种类非常多。简要说其大纲,大概有这样十种。

   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一)、与人为善:

   何谓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现在变成“善意帮助别人”的意思。古汉语中,“与”是偕同或赞助的意思,偕同别人一起行善,叫做“与人为善”。

   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

   从前,舜在山东雷泽湖的旁边,看到年青力壮的渔夫都抢深水的地方捕鱼,年老体弱的人被排挤在外,只能在急流浅滩当中捉鱼。(水流急的地方,鱼停不住,浅水中,鱼也很少;水深的地方,鱼多很好捉。所以,年青力壮的渔夫都抢占深水地带。)

   舜看到人们以自私心只管自己不顾别人,油然生起悲悯之心。舜走进捕渔的人群中,和他们一起捕鱼。

   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28而取法29之。期年30,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

   舜是这样做的,看到喜欢争抢的人,没有当面指责,先隐藏他们的过失不说;见到有人肯谦让,舜就称赞、表扬他,而且拿他作榜样,向他学习。

   这样用了一年时间,情况完全转变了。

   以前大家互相争抢,以强凌弱。以我执驱使,人和人争斗,都不知道要爱别人。一年之后,没有人争抢地方,都把深水地方让给别人。

   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以舜这样的大智慧,深明义理,哪里不能说一句中肯的话教导大家呢?他不以言教而以身作则,用身教来转变人心,这是良工的苦心!

   “良工”,就是技术精良的工匠。优良的制作都是由苦心经营而完成的。这里的良工,是指塑造人类心灵的良工。教化人,要有很高的智慧。用心善巧,才能收到教化的效果。舜用的是“隐恶扬善”,这在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中,已经成为众所奉行的成规。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明朝已经进入末法时代,所以说“处末世”。“形人”,就是和别人比较。“困人”,是为难人。)

   我们处在末法时代,众生的我执粗重,所以做人更要注意,不要以自己的长处盖过别人,不要以自己的善行和别人比较,不要以自己的能力为难别人。

   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不要锋芒毕露,应当把才智收敛起来,好像没有才智一样。这是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

   所以,才智如商人有大财富,深藏才能保全,浅露则很危险。按佛法的功德观念,有才智有功德时,宣扬自己、显耀自己,就会摧坏功德。

   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

   这是讲隐恶。

   见别人有过失,暂且包容、替他掩盖,一是让他可以改正,二是让他有所顾忌,不敢放肆。

   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

   这是讲扬善。

   见别人有一点可取的长处、可记的善行,都应当翻过来,舍弃自己、随顺他,并对他的善行赞叹,替他广为传扬。

   &nb, sp; 古人当, 中,宋朝的韩琦听到别人有一样小善,必定说:“韩琦不如。”杜正献听到别…

《《正法妙音》第六册 改造命运的窍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