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里泰然,没有舍不得的。这样,最能消除私心,去除对钱财的执著。
以下说一则公案:
明朝华亭县有位顾正心,官至广西参议。他平时喜欢行善积德,有一次捐出十万四千七百两银子,买了四万八百亩义田,全部施给华亭、青浦两县。做为徭役费用,让老百姓免除负担徭役的困难。
一次,代巡抚来到松江府,禁止除夕燃放爆竹,很多人违反命令被关进监狱,顾正心也被误捕入狱。
顾正心入狱以后,看见饥寒的人,就给他们送衣食;有罪犯可以赦免,就出钱代为赎出。最后,整座监狱快变空了。随后,他又出资修理监狱的房屋。他是如此舍己为人,从不希求回报。
后来,两台大上报他的事迹,皇帝任命他做光禄署臣,他被敬奉为乡贤。
《感应篇例证》中有这样一则公案:
倪闪是沙县人,性喜布施。每次外出,身上总要带些钱财,遇到穷人,就把钱放在他家,不管别人知不知道。
倪闪考试多次落选中,有人嘲笑他:“先生日日周济穷人,为何还多次落榜?是不是老天不长眼睛?”
倪闪并没有退失信心,反而更加努力地布施,心里没有一点后悔。
有一年闹饥荒,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倪闪搭了个粥棚,亲自煮粥周济灾民,救活了上万人。
第二年,倪闪又去考试,很多乡里人梦到倪家的门外高竖一面锦旗,上书“饘粥阴功”四个大字。这一年,倪闪果然中了状元,后来官至尚书。
8、护持正法
何谓护持正法?
什么是护持正法呢?以下先阐明正法的重要性,再教诫对法护持。
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
“生灵”,就是一切具灵性的生命。“万世”,是世世代代之意。
如同没有眼目不见五彩缤纷的世界一样,没有正法,见不到万法的缘起性,不知生命从何而来又如何还灭,不知如何修行才能获得善趣、解脱和成佛;没有正法,不见万法的空性、以分别心执著的都是戏论;没有正法,更不知自己具有如来智慧德相,自性是佛。
而有了法,能见到缘起、见到空性,见到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善道。依靠法,时时能增长俱生智慧,最后照见如所有性与尽所有性。所以,法是万世生灵的眼目。
正法是遍智佛陀无误现见诸法的真相之后,宣说敷演的。真理永远不会改易,诠说真理的正法也就具有永恒的价值。它超越时空,不因时空的改变而被推翻,正由其历古今而不变,世世代代的生灵依靠她,决定能见真相。所以法是万世生灵的眼目。
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
“参赞”是参与、赞助的意思。天地具有孕育万物、生长万物的作用。“参赞天地”,就是帮助天地的造化之功。
“裁成万物”,就像量体裁衣那样,契合众生的根机、意乐,让他们得到相应的成就,叫做裁成万物。也就是,对世间根性者,以人天乘法,裁成善趣人天;对小乘根性者,以声闻乘法,裁成声闻缘觉;对大乘根性者,以菩萨乘法,裁成诸佛菩萨。而且,每一类根性中又有种种差别,有种种法、种种阶段的法,让有情去除垢染,成就果位。
那么,谁能裁成万物呢?只有圆满成就道种智的佛陀,宣演八万四千种法门,才能巧度有情,裁成万物。离开佛的八万四千法门,决定无法成办。
“脱尘离缚”,就是可以解脱各种束缚。世亲菩萨认定法的作用为:“对治一切烦恼敌,救护众生离恶趣。”佛法不只断一分烦恼,它能圆满对治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摄的一切烦恼;不只断烦恼障,它能断除包括最细微所知障在内的一切障碍。
以暇满、无常、苦、因果的教法,能脱开对现世和来世的耽著,趣入解脱。以菩提心的教法,能脱开自利的耽著,趣入成佛。以人无我的教法,能断人我执,远离烦恼障。以法无我的教法,能断法我执,远离所知障。以因果、四谛、唯识等缘起的教法,能远离对缘起的愚昧,无误取舍。没有正法,有情如何脱尘离缚呢?束缚是从不相应实相产生的,缘着颠倒邪法,一刹那接近解脱也不可能。所以,唯一依止佛法,才能脱尘离缚。
“经世出世”:“经世”是治理世间,“出世”是超出世间。没有佛法,怎么会有菩萨以大慈悲现身世间,以无量方便度化众生呢?没有佛法,怎么会有菩萨不受三有束缚,出淤泥而不染呢?所以,“经世出世”依于正法才能做到。
理解了上述佛法的利益之后,应当对法敬重、护持。
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圣贤”就是佛菩萨。圣贤寺庙和经书典籍是承载正法的所依,依靠这些才能接引和教导众生,让他们趣入正法。所以,见到圣贤的寺庙、经书、教典、教言,都要恭敬尊重,如果有破损、杂乱,都应修补、整理。至于传扬正法,上报佛恩,更要努力实践。
做为佛子,自己点滴的功德成就,都是法所化现、以法出生。推己及人,一切众生的利益安乐,也唯有依正法才能出生。所以,欲报佛恩、众生恩,唯有生生世世修行法、护持法、弘扬法。
皈依三宝之后,要随分随力听闻法、思惟法、受持法、供养法、宣演法、修习法、护持法。修学大乘的人,更要发起护法的大愿。《普贤行愿品》说:“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9、敬重尊长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
所谓敬重尊长,就是家中的父母兄长,国家的君王、长官,以及年龄高、道德高、地位高、见识高的人,都要倍加用心敬奉、承事。
“加意”,是说内心虔诚、殷重,比对一般人更用心。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尊长是特殊的对境,稍做一点损害或利益,都有极大的果报。佛菩萨宣说因果的经论中都说,敬重尊长,能产生大福德;轻慢不敬,则有大罪过,很快会损坏福德。
那么,敬重尊长怎么做呢?首先从敬奉父母开始,这一点做不来,更大、更广的就更难做到。
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深爱婉容”,就是内在对父母有深深的敬爱。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父母恩德天高地厚,所以要以感恩心对父母敬爱。“婉容”,就是外在的态度、容貌,连表情、动作、说话,都有一种孝顺的样子。“柔声下气”,就是声要柔和,气要很平和。
了凡教导我们,在家奉侍父母时,要让“深爱婉容、柔声下气”逐渐串习成性,这是以和气感动天地的根本。
这个地方关系到人能否真正成就,是教育学上的大问题。
按照缘起来观察,因果中有一条造作等流的规律,现在造作什么,以后就会以同样的方式造作。以这条规律衡量,才知道学孝对人有多么重要。
孝敬能习以成性,在在处处可以发展出善行来。也就是,在家养成好孝敬的态度和行为,推而广之,对国家会尽忠,对兄长会尊重,对朋友会尽友道,对尊长懂得怎么尊重。如果是出世间学佛,也知道如何依止上师、承事上师,如何皈依三宝,报答佛恩,成为佛家的孝子、释迦的忠臣;对于道友,也懂得怎么尽佛法上的友道;修学菩提心,见众生都是前世父母,也知道如何对待众生。所以,学孝是真正的奠基。能在这里串习坚固,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基础,相当关键。
不然,步入社会,不懂得为人处世,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建功立业?进入佛门,了解了很多知识,贤善的品性却没有养成,内在的恶性仍然转化不了。对上,不知依止善知识;对道友,不知和合;对众生,不知慈悲。所以,不学孝存在很大的问题。
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
“君臣”是一种关系,领导者是君,下属是臣。比如,我们在常住的单位发心,负责人是君,下面办事的人是臣。在任何组织当中都有君臣关系。但一般人抗上、叛逆的心态很强,连三个人在一起,也不能安分,都是各自为王,不服从管理。按业果来判断,在团体中不听从君长合理的吩咐,都是破坏团体秩序、破坏事业的恶行。
这里说:出门在外,承事君长,每做一事,都要忠诚,不要以为上级不知,就可以随便。处罚一个人,也不能认为上面不知,就作威作福,胡作非为。凡事要凭良心,对待罪犯罪过的轻重,要仔细审查,公平判断。
像这样,凡是处理君长吩咐之事,都要尽心做好,不敢马虎随便,这才是为人忠诚之道。不能亏了良心、失了本分。
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
古人教诫:承事君长,要如面对上天一般恭敬。今天来说,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尽好责任和义务。这个地方关系阴德很大。
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从显现的事实来看,凡是忠孝人家,子孙没有不发达久远而世代昌盛的。所以此处切切要谨慎。
以出世间来说,任何佛法上的成就都源于依止善知识,历史上任何成就者的功德、事业,无一不是从敬重上师、承事上师而来。所以学佛修行,一定要尽好佛法中的孝道。
10、爱惜物命
何谓爱惜物命?
“物命”就是万物的生命。
我们要懂得,什…
《《正法妙音》第六册 改造命运的窍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