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六冊 改造命運的竅訣▪P27

  ..續本文上一頁心裏泰然,沒有舍不得的。這樣,最能消除私心,去除對錢財的執著。

   以下說一則公案:

   明朝華亭縣有位顧正心,官至廣西參議。他平時喜歡行善積德,有一次捐出十萬四千七百兩銀子,買了四萬八百畝義田,全部施給華亭、青浦兩縣。做爲徭役費用,讓老百姓免除負擔徭役的困難。

   一次,代巡撫來到松江府,禁止除夕燃放爆竹,很多人違反命令被關進監獄,顧正心也被誤捕入獄。

   顧正心入獄以後,看見饑寒的人,就給他們送衣食;有罪犯可以赦免,就出錢代爲贖出。最後,整座監獄快變空了。隨後,他又出資修理監獄的房屋。他是如此舍己爲人,從不希求回報。

   後來,兩臺大上報他的事迹,皇帝任命他做光祿署臣,他被敬奉爲鄉賢。

   《感應篇例證》中有這樣一則公案:

   倪閃是沙縣人,性喜布施。每次外出,身上總要帶些錢財,遇到窮人,就把錢放在他家,不管別人知不知道。

   倪閃考試多次落選中,有人嘲笑他:“先生日日周濟窮人,爲何還多次落榜?是不是老天不長眼睛?”

   倪閃並沒有退失信心,反而更加努力地布施,心裏沒有一點後悔。

   有一年鬧饑荒,路上餓死的人一個接一個。倪閃搭了個粥棚,親自煮粥周濟災民,救活了上萬人。

   第二年,倪閃又去考試,很多鄉裏人夢到倪家的門外高豎一面錦旗,上書“饘粥陰功”四個大字。這一年,倪閃果然中了狀元,後來官至尚書。

   8、護持正法

   何謂護持正法?

   什麼是護持正法呢?以下先闡明正法的重要性,再教誡對法護持。

   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

   “生靈”,就是一切具靈性的生命。“萬世”,是世世代代之意。

   如同沒有眼目不見五彩缤紛的世界一樣,沒有正法,見不到萬法的緣起性,不知生命從何而來又如何還滅,不知如何修行才能獲得善趣、解脫和成佛;沒有正法,不見萬法的空性、以分別心執著的都是戲論;沒有正法,更不知自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自性是佛。

   而有了法,能見到緣起、見到空性,見到增上生和決定勝的善道。依靠法,時時能增長俱生智慧,最後照見如所有性與盡所有性。所以,法是萬世生靈的眼目。

   正法是遍智佛陀無誤現見諸法的真相之後,宣說敷演的。真理永遠不會改易,诠說真理的正法也就具有永恒的價值。它超越時空,不因時空的改變而被推翻,正由其曆古今而不變,世世代代的生靈依靠她,決定能見真相。所以法是萬世生靈的眼目。

   不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何以裁成萬物?何以脫塵離縛?何以經世出世?

   “參贊”是參與、贊助的意思。天地具有孕育萬物、生長萬物的作用。“參贊天地”,就是幫助天地的造化之功。

   “裁成萬物”,就像量體裁衣那樣,契合衆生的根機、意樂,讓他們得到相應的成就,叫做裁成萬物。也就是,對世間根性者,以人天乘法,裁成善趣人天;對小乘根性者,以聲聞乘法,裁成聲聞緣覺;對大乘根性者,以菩薩乘法,裁成諸佛菩薩。而且,每一類根性中又有種種差別,有種種法、種種階段的法,讓有情去除垢染,成就果位。

   那麼,誰能裁成萬物呢?只有圓滿成就道種智的佛陀,宣演八萬四千種法門,才能巧度有情,裁成萬物。離開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決定無法成辦。

   “脫塵離縛”,就是可以解脫各種束縛。世親菩薩認定法的作用爲:“對治一切煩惱敵,救護衆生離惡趣。”佛法不只斷一分煩惱,它能圓滿對治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攝的一切煩惱;不只斷煩惱障,它能斷除包括最細微所知障在內的一切障礙。

   以暇滿、無常、苦、因果的教法,能脫開對現世和來世的耽著,趣入解脫。以菩提心的教法,能脫開自利的耽著,趣入成佛。以人無我的教法,能斷人我執,遠離煩惱障。以法無我的教法,能斷法我執,遠離所知障。以因果、四谛、唯識等緣起的教法,能遠離對緣起的愚昧,無誤取舍。沒有正法,有情如何脫塵離縛呢?束縛是從不相應實相産生的,緣著顛倒邪法,一刹那接近解脫也不可能。所以,唯一依止佛法,才能脫塵離縛。

   “經世出世”:“經世”是治理世間,“出世”是超出世間。沒有佛法,怎麼會有菩薩以大慈悲現身世間,以無量方便度化衆生呢?沒有佛法,怎麼會有菩薩不受叁有束縛,出淤泥而不染呢?所以,“經世出世”依于正法才能做到。

   理解了上述佛法的利益之後,應當對法敬重、護持。

   故凡見聖賢廟貌,經書典籍,皆當敬重而修饬之。至于舉揚正法,上報佛恩,尤當勉勵。

   “聖賢”就是佛菩薩。聖賢寺廟和經書典籍是承載正法的所依,依靠這些才能接引和教導衆生,讓他們趣入正法。所以,見到聖賢的寺廟、經書、教典、教言,都要恭敬尊重,如果有破損、雜亂,都應修補、整理。至于傳揚正法,上報佛恩,更要努力實踐。

   做爲佛子,自己點滴的功德成就,都是法所化現、以法出生。推己及人,一切衆生的利益安樂,也唯有依正法才能出生。所以,欲報佛恩、衆生恩,唯有生生世世修行法、護持法、弘揚法。

   皈依叁寶之後,要隨分隨力聽聞法、思惟法、受持法、供養法、宣演法、修習法、護持法。修學大乘的人,更要發起護法的大願。《普賢行願品》說:“我爲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天龍夜叉鸠槃荼,乃至人與非人等,所有一切衆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9、敬重尊長

   何謂敬重尊長?家之父兄,國之君長,與凡年高、德高、位高、識高者,皆當加意奉事。

   所謂敬重尊長,就是家中的父母兄長,國家的君王、長官,以及年齡高、道德高、地位高、見識高的人,都要倍加用心敬奉、承事。

   “加意”,是說內心虔誠、殷重,比對一般人更用心。爲什麼要這樣呢?因爲尊長是特殊的對境,稍做一點損害或利益,都有極大的果報。佛菩薩宣說因果的經論中都說,敬重尊長,能産生大福德;輕慢不敬,則有大罪過,很快會損壞福德。

   那麼,敬重尊長怎麼做呢?首先從敬奉父母開始,這一點做不來,更大、更廣的就更難做到。

   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

   “深愛婉容”,就是內在對父母有深深的敬愛。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父母恩德天高地厚,所以要以感恩心對父母敬愛。“婉容”,就是外在的態度、容貌,連表情、動作、說話,都有一種孝順的樣子。“柔聲下氣”,就是聲要柔和,氣要很平和。

   了凡教導我們,在家奉侍父母時,要讓“深愛婉容、柔聲下氣”逐漸串習成性,這是以和氣感動天地的根本。

   這個地方關系到人能否真正成就,是教育學上的大問題。

   按照緣起來觀察,因果中有一條造作等流的規律,現在造作什麼,以後就會以同樣的方式造作。以這條規律衡量,才知道學孝對人有多麼重要。

   孝敬能習以成性,在在處處可以發展出善行來。也就是,在家養成好孝敬的態度和行爲,推而廣之,對國家會盡忠,對兄長會尊重,對朋友會盡友道,對尊長懂得怎麼尊重。如果是出世間學佛,也知道如何依止上師、承事上師,如何皈依叁寶,報答佛恩,成爲佛家的孝子、釋迦的忠臣;對于道友,也懂得怎麼盡佛法上的友道;修學菩提心,見衆生都是前世父母,也知道如何對待衆生。所以,學孝是真正的奠基。能在這裏串習堅固,就有了成聖成賢的基礎,相當關鍵。

   不然,步入社會,不懂得爲人處世,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建功立業?進入佛門,了解了很多知識,賢善的品性卻沒有養成,內在的惡性仍然轉化不了。對上,不知依止善知識;對道友,不知和合;對衆生,不知慈悲。所以,不學孝存在很大的問題。

   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謂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謂君不知而作威也。

   “君臣”是一種關系,領導者是君,下屬是臣。比如,我們在常住的單位發心,負責人是君,下面辦事的人是臣。在任何組織當中都有君臣關系。但一般人抗上、叛逆的心態很強,連叁個人在一起,也不能安分,都是各自爲王,不服從管理。按業果來判斷,在團體中不聽從君長合理的吩咐,都是破壞團體秩序、破壞事業的惡行。

   這裏說:出門在外,承事君長,每做一事,都要忠誠,不要以爲上級不知,就可以隨便。處罰一個人,也不能認爲上面不知,就作威作福,胡作非爲。凡事要憑良心,對待罪犯罪過的輕重,要仔細審查,公平判斷。

   像這樣,凡是處理君長吩咐之事,都要盡心做好,不敢馬虎隨便,這才是爲人忠誠之道。不能虧了良心、失了本分。

   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陰德。

   古人教誡:承事君長,要如面對上天一般恭敬。今天來說,就是要忠于國家、忠于事業,盡好責任和義務。這個地方關系陰德很大。

   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切須慎之。

   從顯現的事實來看,凡是忠孝人家,子孫沒有不發達久遠而世代昌盛的。所以此處切切要謹慎。

   以出世間來說,任何佛法上的成就都源于依止善知識,曆史上任何成就者的功德、事業,無一不是從敬重上師、承事上師而來。所以學佛修行,一定要盡好佛法中的孝道。

   10、愛惜物命

   何謂愛惜物命?

   “物命”就是萬物的生命。

   我們要懂得,什…

《《正法妙音》第六冊 改造命運的竅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