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六册 改造命运的窍诀▪P32

  ..续本文上一页 俞公也是这样,最初行持时,内心杂念纷飞,不是怀疑就是懒惰。怀疑时心想:这样做真的有利益吗?对于行善能获得安乐不能确信,而且对行善提不起精进心,懈怠懒惰。这就像我们发心第一天还比较像样,七天之后就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根本不愿意去。这样一天天恍恍惚惚地过去,俞公被自己的烦恼习气打败了,依旧随着习气流转,因循从前的状态。那么他该怎么办呢?又没有其它退路,这时俞公真的发起了勇猛心。

   因于家堂所供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永纯,善力精进,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

   他在家中供奉的观音菩萨像前,不断地磕头,磕得头都出血了,又诚敬地发下誓愿:今后一定善念真纯,善力精进,倘若还宽恕自己,就永堕地狱。

   这是以猛利心截断恶业相续,真正把自己从恶业中拯救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猛利的誓愿力,就很难突破恶业的重围。换句话说,如果不精进奋发,最终还是会被恶习牵制。譬如戒毒,毒瘾的力量强大,如果最初戒毒时无法奋力突破难关,则旧病复发时,必定又会被习气卷走,所以这是决定上升或堕落的关键时刻。在这场与烦恼你死我活的斗争之中,除了与烦恼斗争之外,没有第二条出路。俞公这时算是真正发起了誓死一战的决心。

   “善念真纯”,就是善心纯厚,对所有人事物保持真诚、纯厚的善心。我们能否获得安乐,就看能不能保持这颗善心。一个人的心地一旦坏了,前途也就葬送了。

   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尊号一百声,以祈阴相。

   他在每天清晨,虔诚念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名号一百声,以祈求菩萨冥冥中加持。

   如法的忏悔需要具足四力,俞公可能没有学过四力,但他忏悔时四力完全具足,而我们对四力虽能倒背如流,也许连一力也没有。

   俞公是如何暗合道妙的呢?当灶神说出他的过失和即将招感的果报时,他真的相信了、真的畏惧了,当时他有很强烈的追悔心,到了全身颤栗、痛哭流涕的地步,这是真实具足破恶力。他猛利发誓说“如果自我原谅,就永堕地狱”,这是具足恢复力。而且,他相信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一心祈求菩萨加持,这是具有以菩萨为皈依境的信心,具足了依止力。他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具足对治力。

   凡夫的力量小,而上师三宝则具有圆满的智悲力,我们一方面祈祷上师三宝,另一方面也须真诚发愿、改过自新,否则自己不改正过失而继续造恶,佛菩萨的加持也无法完全融入相续。比如:河水浑浊了,即使天上有明月,也无法显现月影;相反,河水越清净,水中的月影也越清晰。所以,忏悔时破恶力和恢复力必不可少,这两个力修好了,就会事半功倍。

   俞公所念的圣号并不多,只是每天早上念一百声,但他是真正用心改过,全心全意行善,具足了对治力,所以功效极大。这个道理,在《妙臂请问经》中说:“戒风吹燃念诵火,大精进焰烧诸恶。”自己以清净戒律为所依再来念诵,以念诵的火焰可以烧毁无量恶业。许多道友都发愿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罪业,我们应当以俞公为榜样,具足四力,必定会收到殊胜的效果。

   下面看俞公发誓之后如何对治自己的毛病。

   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

   俞公原先说话放肆,在朋友中随风讪笑、言语刻薄,在很多方面都有损阴德。为什么他会这样随便呢?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相信业果,所以三门放逸、无所顾忌。但是,现在他开始敬畏因果了,害怕一不小心口成利斧,在恣意开口时毁坏了自己。所以,他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行为、每动一个念头,都好像鬼神在旁监视着他,不敢有丝毫自欺、放逸。

   再看他行善方面的转变:原先他行善是随波逐流、流于形式,善念并未由衷而发。灶神说他对善法也有欢喜心,但由于信根不坚固、没有长远心,所以善行都流于表面,不能落实。他是有心之人,把灶神的教诫都铭记在心,以后便着重在此处改正自己。

   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

   凡是一切有益于人的事,不管事情大小、有没有空闲、别人知不知道、力量够不够,他就认定一个“善”字,凡是善法他都欢喜地行持,想方设法做好为止。

   对此应当如何去体会呢?我们观察商人不论对大钱、小钱,不论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能力,对赚钱一直都有欢喜心,他们费尽心思,就是要把钱赚到手才甘心。心有所好,自然就会精进,正是这个道理。

   然而,我们不是要追求金钱,而是要完成最有价值的善业,所以对善的追求一定要超过商人求财的热情。比如:照顾病人要多方面的付出,这时一定要委曲求全,若稍有自私的念头,怕脏、怕累、怕麻烦,就无法妥善照顾病人。展开来说,完成任何一件善事,都应当全心全意。要圆满善行,就要放下自己,这样才能初善、中善、后善,才能改正行善敷衍浮沉的毛病。

   随缘方便,广植阴功。

   自从俞公有了行善的意乐之后,便在生活中随顺环境、因缘,处处广行方便,广植自己的阴德。

   其实,善的天地是最广大的,只要有心行善,这样大的地球,到处都有你行善的机会,到处有需要你帮助的人。

   下面讲一则公案帮助大家体会“随缘方便,广植阴功”:

   以前有位叫阿鸠留的长者,有一天他经过一条险道,三四天都未见水、草,几乎就要饥渴而死。这时,他遇到一位树神,便向树神求救。于是,树神从指尖化现出饮食,救了长者一命。

   长老问:“尊神!你有何福德,手指竟有这样的神力。”

   树神说:“迦叶佛时我是一个穷人,平时在城门外磨镜子,凡是见到沙门过来乞食,我必定举起右手,用手指为他指示可以化到斋饭的地方,常常这样给人方便。以此因缘,我今生的受用全靠这根手指。”

   长者听后顿时觉悟,于是开始大修布施,每天都对许多僧人供斋,死后因此转生为散华天人。

   树神因地是通过举手之劳而随缘种植福田。广而言之,我们若能为别人指示,福田就以手而广大;能赞叹劝勉人,福田就以口而广大;能为利他而奔走,福田就以双脚而广大。所以,人身就像如意宝,只要自己有心,随处都可以用手脚、口舌、头脑来积累福德。菩萨戒的摄善法戒中,要求一位菩萨任何时处都要尽力积累下至一丝一毫的一切善业,这和此处“随缘方便,广植阴功”的意义相合。

   现代人常说:我们活得很无聊、空虚,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真是一种悲哀!做为有手有脚、有心识的人,拥有像如意宝一样的人身,为何不能开启内在善心的源泉,把善的力量无尽地发挥出来?为何要自甘下劣,让自己的生命黯淡无光?其实只要转变观念,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只要随缘方便、广植阴功,以善的滋润必定会迎来充满活力的人生。

   且以敦伦、勤学、守谦、忍辱,与夫因果报应之言,逢人化导,惟日不足。

   这是在口业上修正。以前对于学生的过失,他碍于面子不说,现在则尽量劝人学好。不论是敦伦、勤学、守谦、忍辱以及因果报应等任何善说,凡是遇到有缘人他就以此方便开导。

   “敦伦”:伦是伦理。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人人恪守本分,尽自己的义务,就是敦伦。“勤学”:努力学好做人的道理。“守谦”:保持谦虚,恭敬他人。“忍辱”:遭遇任何损害痛苦时,内心安忍而不起嗔心。“因果报应”:行善会感得安乐,造恶会感得痛苦。

   俞公以这五方面的善言恳切劝导别人。同一个舌根,原先出口都是损德之语,现在说的则是利他的语言,这是从语言上改过自新。

   什么是“惟日不足”?就是俞公真正发起行善的意乐之后,他每天都有无量无边的善事要做,所以感觉时间不够用。

   比如:一个人对下棋很感兴趣,即使连下十盘也会觉得不过瘾,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同样,一旦真正投入行善,便会觉得到处都有善事可做。都市的人们不知周末该怎么过,只能看电视、上上网、逛逛街,这未免太可惜了。

   看到俞公这样利用人身,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人身的宝贵。人的一生数十年,几万个日子,如果每天都能把时间用于行善,这个人身就有大意义。相反,若用人身来造恶,人身就变成了造恶最有力量的工具。自从认识了善的真义之后,俞公真正善用了人身,他在一个月内精进行持的真实善法,远远超过以往三十年的影像善法。

   每月晦日,即计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处为疏以告之。

   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俞公记下一个月的所作所言,在灶神前写成疏文,向灶神报告。

   我们不必在灶神前写疏文,在上师三宝前写下每个月修行的汇报,就是真正的法供养。实际上,行善是最快乐的,在月底总结、回顾一个月的所作所为时,看到自己在善法上又进步了许多,内心便会很欢喜,对未来也就更有信心。这样持之以恒,以善业力,必定生也安乐、死也安乐,白天安乐、梦中安乐,今生安乐、来世安乐,不但自己安乐也能为别人带来安乐。

   下面再看俞公修持的效果。

   持之既熟,动即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如是三年。

   以前俞公是贪念、嗔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等无量恶念在心中此起彼伏。然而在这三年之中,俞公彻底改变了自己,满腔的意恶完全变成了“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真是不可思议!

   俞公在三年内就能有如此大的转变,是因为:在改过方面,他针对自己的毛病,日日改、认真改,一点也不放松、不姑息,这样坚持下去,自然…

《《正法妙音》第六册 改造命运的窍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