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六冊 改造命運的竅訣▪P32

  ..續本文上一頁 俞公也是這樣,最初行持時,內心雜念紛飛,不是懷疑就是懶惰。懷疑時心想:這樣做真的有利益嗎?對于行善能獲得安樂不能確信,而且對行善提不起精進心,懈怠懶惰。這就像我們發心第一天還比較像樣,七天之後就懶洋洋地躺在床上,根本不願意去。這樣一天天恍恍惚惚地過去,俞公被自己的煩惱習氣打敗了,依舊隨著習氣流轉,因循從前的狀態。那麼他該怎麼辦呢?又沒有其它退路,這時俞公真的發起了勇猛心。

   因于家堂所供觀音大士前,叩頭流血,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善力精進,倘有絲毫自寬,永墮地獄。

   他在家中供奉的觀音菩薩像前,不斷地磕頭,磕得頭都出血了,又誠敬地發下誓願:今後一定善念真純,善力精進,倘若還寬恕自己,就永墮地獄。

   這是以猛利心截斷惡業相續,真正把自己從惡業中拯救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猛利的誓願力,就很難突破惡業的重圍。換句話說,如果不精進奮發,最終還是會被惡習牽製。譬如戒毒,毒瘾的力量強大,如果最初戒毒時無法奮力突破難關,則舊病複發時,必定又會被習氣卷走,所以這是決定上升或墮落的關鍵時刻。在這場與煩惱你死我活的鬥爭之中,除了與煩惱鬥爭之外,沒有第二條出路。俞公這時算是真正發起了誓死一戰的決心。

   “善念真純”,就是善心純厚,對所有人事物保持真誠、純厚的善心。我們能否獲得安樂,就看能不能保持這顆善心。一個人的心地一旦壞了,前途也就葬送了。

   每日清晨,虔誦大慈大悲尊號一百聲,以祈陰相。

   他在每天清晨,虔誠念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一百聲,以祈求菩薩冥冥中加持。

   如法的忏悔需要具足四力,俞公可能沒有學過四力,但他忏悔時四力完全具足,而我們對四力雖能倒背如流,也許連一力也沒有。

   俞公是如何暗合道妙的呢?當竈神說出他的過失和即將招感的果報時,他真的相信了、真的畏懼了,當時他有很強烈的追悔心,到了全身顫栗、痛哭流涕的地步,這是真實具足破惡力。他猛利發誓說“如果自我原諒,就永墮地獄”,這是具足恢複力。而且,他相信觀音菩薩大慈大悲,一心祈求菩薩加持,這是具有以菩薩爲皈依境的信心,具足了依止力。他虔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具足對治力。

   凡夫的力量小,而上師叁寶則具有圓滿的智悲力,我們一方面祈禱上師叁寶,另一方面也須真誠發願、改過自新,否則自己不改正過失而繼續造惡,佛菩薩的加持也無法完全融入相續。比如:河水渾濁了,即使天上有明月,也無法顯現月影;相反,河水越清淨,水中的月影也越清晰。所以,忏悔時破惡力和恢複力必不可少,這兩個力修好了,就會事半功倍。

   俞公所念的聖號並不多,只是每天早上念一百聲,但他是真正用心改過,全心全意行善,具足了對治力,所以功效極大。這個道理,在《妙臂請問經》中說:“戒風吹燃念誦火,大精進焰燒諸惡。”自己以清淨戒律爲所依再來念誦,以念誦的火焰可以燒毀無量惡業。許多道友都發願念誦金剛薩埵心咒忏悔罪業,我們應當以俞公爲榜樣,具足四力,必定會收到殊勝的效果。

   下面看俞公發誓之後如何對治自己的毛病。

   從此一言一動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

   俞公原先說話放肆,在朋友中隨風讪笑、言語刻薄,在很多方面都有損陰德。爲什麼他會這樣隨便呢?就是因爲沒有真正相信業果,所以叁門放逸、無所顧忌。但是,現在他開始敬畏因果了,害怕一不小心口成利斧,在恣意開口時毀壞了自己。所以,他每說一句話、每做一個行爲、每動一個念頭,都好像鬼神在旁監視著他,不敢有絲毫自欺、放逸。

   再看他行善方面的轉變:原先他行善是隨波逐流、流于形式,善念並未由衷而發。竈神說他對善法也有歡喜心,但由于信根不堅固、沒有長遠心,所以善行都流于表面,不能落實。他是有心之人,把竈神的教誡都銘記在心,以後便著重在此處改正自己。

   凡一切有濟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論事之巨細、身之忙閑、人之知不知、力之繼不繼,皆歡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後止。

   凡是一切有益于人的事,不管事情大小、有沒有空閑、別人知不知道、力量夠不夠,他就認定一個“善”字,凡是善法他都歡喜地行持,想方設法做好爲止。

   對此應當如何去體會呢?我們觀察商人不論對大錢、小錢,不論有沒有時間、有沒有能力,對賺錢一直都有歡喜心,他們費盡心思,就是要把錢賺到手才甘心。心有所好,自然就會精進,正是這個道理。

   然而,我們不是要追求金錢,而是要完成最有價值的善業,所以對善的追求一定要超過商人求財的熱情。比如:照顧病人要多方面的付出,這時一定要委曲求全,若稍有自私的念頭,怕髒、怕累、怕麻煩,就無法妥善照顧病人。展開來說,完成任何一件善事,都應當全心全意。要圓滿善行,就要放下自己,這樣才能初善、中善、後善,才能改正行善敷衍浮沈的毛病。

   隨緣方便,廣植陰功。

   自從俞公有了行善的意樂之後,便在生活中隨順環境、因緣,處處廣行方便,廣植自己的陰德。

   其實,善的天地是最廣大的,只要有心行善,這樣大的地球,到處都有你行善的機會,到處有需要你幫助的人。

   下面講一則公案幫助大家體會“隨緣方便,廣植陰功”:

   以前有位叫阿鸠留的長者,有一天他經過一條險道,叁四天都未見水、草,幾乎就要饑渴而死。這時,他遇到一位樹神,便向樹神求救。于是,樹神從指尖化現出飲食,救了長者一命。

   長老問:“尊神!你有何福德,手指竟有這樣的神力。”

   樹神說:“迦葉佛時我是一個窮人,平時在城門外磨鏡子,凡是見到沙門過來乞食,我必定舉起右手,用手指爲他指示可以化到齋飯的地方,常常這樣給人方便。以此因緣,我今生的受用全靠這根手指。”

   長者聽後頓時覺悟,于是開始大修布施,每天都對許多僧人供齋,死後因此轉生爲散華天人。

   樹神因地是通過舉手之勞而隨緣種植福田。廣而言之,我們若能爲別人指示,福田就以手而廣大;能贊歎勸勉人,福田就以口而廣大;能爲利他而奔走,福田就以雙腳而廣大。所以,人身就像如意寶,只要自己有心,隨處都可以用手腳、口舌、頭腦來積累福德。菩薩戒的攝善法戒中,要求一位菩薩任何時處都要盡力積累下至一絲一毫的一切善業,這和此處“隨緣方便,廣植陰功”的意義相合。

   現代人常說:我們活得很無聊、空虛,不知道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真是一種悲哀!做爲有手有腳、有心識的人,擁有像如意寶一樣的人身,爲何不能開啓內在善心的源泉,把善的力量無盡地發揮出來?爲何要自甘下劣,讓自己的生命黯淡無光?其實只要轉變觀念,完全可以走出一條光明大道,只要隨緣方便、廣植陰功,以善的滋潤必定會迎來充滿活力的人生。

   且以敦倫、勤學、守謙、忍辱,與夫因果報應之言,逢人化導,惟日不足。

   這是在口業上修正。以前對于學生的過失,他礙于面子不說,現在則盡量勸人學好。不論是敦倫、勤學、守謙、忍辱以及因果報應等任何善說,凡是遇到有緣人他就以此方便開導。

   “敦倫”:倫是倫理。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人人恪守本分,盡自己的義務,就是敦倫。“勤學”:努力學好做人的道理。“守謙”:保持謙虛,恭敬他人。“忍辱”:遭遇任何損害痛苦時,內心安忍而不起嗔心。“因果報應”:行善會感得安樂,造惡會感得痛苦。

   俞公以這五方面的善言懇切勸導別人。同一個舌根,原先出口都是損德之語,現在說的則是利他的語言,這是從語言上改過自新。

   什麼是“惟日不足”?就是俞公真正發起行善的意樂之後,他每天都有無量無邊的善事要做,所以感覺時間不夠用。

   比如:一個人對下棋很感興趣,即使連下十盤也會覺得不過瘾,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同樣,一旦真正投入行善,便會覺得到處都有善事可做。都市的人們不知周末該怎麼過,只能看電視、上上網、逛逛街,這未免太可惜了。

   看到俞公這樣利用人身,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人身的寶貴。人的一生數十年,幾萬個日子,如果每天都能把時間用于行善,這個人身就有大意義。相反,若用人身來造惡,人身就變成了造惡最有力量的工具。自從認識了善的真義之後,俞公真正善用了人身,他在一個月內精進行持的真實善法,遠遠超過以往叁十年的影像善法。

   每月晦日,即計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竈神處爲疏以告之。

   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俞公記下一個月的所作所言,在竈神前寫成疏文,向竈神報告。

   我們不必在竈神前寫疏文,在上師叁寶前寫下每個月修行的彙報,就是真正的法供養。實際上,行善是最快樂的,在月底總結、回顧一個月的所作所爲時,看到自己在善法上又進步了許多,內心便會很歡喜,對未來也就更有信心。這樣持之以恒,以善業力,必定生也安樂、死也安樂,白天安樂、夢中安樂,今生安樂、來世安樂,不但自己安樂也能爲別人帶來安樂。

   下面再看俞公修持的效果。

   持之既熟,動即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如是叁年。

   以前俞公是貪念、嗔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等無量惡念在心中此起彼伏。然而在這叁年之中,俞公徹底改變了自己,滿腔的意惡完全變成了“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真是不可思議!

   俞公在叁年內就能有如此大的轉變,是因爲:在改過方面,他針對自己的毛病,日日改、認真改,一點也不放松、不姑息,這樣堅持下去,自然…

《《正法妙音》第六冊 改造命運的竅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