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五册 -净心法要▪P24

  ..续本文上一页 下面举例说明:

   世间的享受都是因缘和合而暂时显现的,想要使乐受持续,必须维持相应的因缘条件。如果因缘发生改变,就无法持续,因此引发强烈的痛苦。

   然而,五取蕴本是刹那生灭的,微细的变异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相续的坏灭。因此,想要维持乐受不变,就像保护风雨飘摇中的草屋永远不垮一样,谁也做不到。

   例如,男女的婚姻暂时会有快乐,但伴随双方的地位、容貌、价值观等发生改变,最初的快乐也会慢慢消散,最终变成难言的痛苦。

   总之,应当观察任何因缘所作的有漏安乐,不会超越四种边际——崇高必堕落、积聚皆消散、会合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譬如,一位母亲下午看似平静,实际上五取蕴内含无数随时可能引发的痛苦种子,并非像表面那样安稳。

   一小时后,有人告知她儿子遭遇车祸,顿时她毫无反应,等清醒过来后,对儿子强烈的爱执之心使她悲痛欲绝,痛苦无法抑制地现行。

   在此之前,她和孩子相处的时光一直很快乐,而这快乐实际是坏苦。在因缘变化而中断了相续时,快乐顿时转成巨大的悲痛。

   先前,她在感受快乐时,假如没有增上贪执,就不会乐极生悲,但凡夫不可能如此;相反,只会以乐受而增上爱执,失去时自然倍加痛苦。所以,五取蕴是坏苦之器。

   又如,选上总统时,欣喜若狂,可是四年后离任时,却有一种难忍的失落之苦。这种苦也只有总统才能感受到,不做总统就不会有这种苦受。所以,轮回中是“有盛衰还至,无荣辱不成,冤从亲里出,哀是乐中生”。

   轮回中,总是乐极生悲。无论何种快乐,终究无法长久安住,青春美色、美满家庭、兴盛事业、神仙逍遥,走到尽头,都会显现坏灭的痛苦。

   我们应当具体观察:

   聚会时快乐,分离时痛苦;崇高时快乐,堕落时痛苦;年轻时快乐,衰老时痛苦;集聚时快乐,消散时痛苦;诞生时快乐,毁灭时痛苦;受用丰盛时快乐,受用低劣时痛苦;有名誉时快乐,失去名誉时痛苦;有眷属时快乐,无眷属时痛苦;享用新物质时快乐,物质陈旧时痛苦;结合时快乐,分手时痛苦;事业成功时快乐,失败时痛苦;关系亲密时快乐,关系破裂时痛苦;容颜美丽时快乐,容颜衰老时痛苦;身心安逸时快乐,身心紧张时痛苦;指挥他人时快乐,被人指挥时痛苦;健康时快乐,患病时痛苦……。

   总之,要用心体会有漏乐受失坏时的痛苦。

   下面是《红楼梦》中开篇的故事:

   青埂山峰下有一块石头,有一天,石头正哀叹之时,见一僧一道远远走来。他们长得骨格不凡,神情迥异,说说笑笑地来到山峰下,坐在石头边高谈阔论,前面讲了一些神奇的事,后面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

   石头听后动了凡心,也想到人间享受荣华富贵,但又恨自己粗笨愚蠢,不得已开口说人话,对两位说:“大师,弟子不能见礼了。适才听二位谈论人世间的荣耀繁华,心中很是羡慕。二位大师仙形道体,若能发一点慈心带弟子入于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弟子自然会感恩戴德,万劫不忘。”

   二位仙师听后,一齐憨笑说:“善哉!善哉!在那红尘里,有是有点乐事,但不能永久依靠,何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字紧紧相连,瞬息之间乐极生悲、人非物换,毕竟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还是不去为好。”

   这段话中,把变苦的意思都讲到了,大家可以去体会。

   辛三、观修行苦

   “不论是苦是乐是舍,都是苦因”,所以每一刹那都是行苦。为什么是苦因呢?因为凡夫不论感受什么都有执著,感受的同时引生三毒而成为痛苦之因,即:以乐受增贪,感得在六道中受生等苦;以苦受增嗔,感得今生和来世恶趣的痛苦;以舍受增痴,执有漏法为常乐我净,致使上述两种痛苦随逐不舍。

   下面从因、果、体等侧面观察五取蕴的行苦性。

   一、五取蕴每一刹那都是走向刑场的脚步。

   从现世来看,我们受业的支配,从出生开始,每一刹那都在走向死亡,所以,一切刹那都是死苦之因。

   从更长远来看,只要没有现证无我智慧,不论苦受、乐受还是不苦不乐受,只要受一出现,就会以受缘生爱而增上贪嗔痴,立即种下引生后有蕴的因。因此,所有刹那都是新蕴痛苦的源泉。

   比如:凡夫苦受现行就生嗔心,从而种下受生地狱的种子;享受欲乐时,播下贪欲种子,成为受生饿鬼的因;在商业竞争中,竞争心增上,成为受生阿修罗饱尝战争之苦的因。

   我们如果对每一刹那的心态都打上记号,注明它是何种因,就会发现相续中有地狱因、饿鬼因、牛马因、无色界堕落因、人中短命因等不计其数的苦因。

   这样观察就能了知,不论生起任何感受,当下都会成为能取后有蕴、感受生死痛苦的因缘。所以,每一刹那的烦恼心都是走向刑场的脚步。

   二、五取蕴是潜藏无数炸弹的大弹药库。

   五取蕴就如同潜藏了无数炸弹的弹药库一样,而且,这个弹药库时刻都在贮藏新的炸弹。比如:二十岁时,五取蕴中,已潜藏了未来牙齿掉落的炸弹、耳聋眼花的炸弹、弯腰驼背的炸弹、心脏病等发作的炸弹、失眠的炸弹、老年痴呆的炸弹、记忆力衰退的炸弹,或者某时贫困的炸弹、遇到各种磨难的炸弹,各阶段身心遭受折磨的炸弹。再往后世看,还有各种生老病死的炸弹、地狱刀山剑树的炸弹、各种饿鬼饥渴之苦的炸弹。所以,当下的五取蕴包含了无数苦苦、坏苦的种子,怎么会是安乐呢?通过观察五蕴不安稳之相,可以了知五取蕴如同毒品。

   就身体而言:水大不调,即引起咳嗽、消化不好、多肠胃病等;地大不调,导致肿胀沉重、举步维艰、懒得活动或皮包骨头;火大不调,则会乍寒乍热、全身骨骼关节酸痛、大小便不通;风大不调,即站立不稳、身体虚浮疼痛、肺闷胸胀、呼吸不顺。

   以心来说:荣耀时,放纵骄奢,受辱时,败坏意气;高贵时,生起骄慢,低贱时,产生自卑;富贵时,引发贪染,贫困时,增上吝啬;受乐时,引动情欲,受苦时,滋生忧愁;闻赞叹,生起高慢,听诽谤,恼羞成怒;适合心意,增长贪爱,违逆不顺,又起嗔心;亲爱时,牵动我情,疏远时,生起我恨。所以,五取蕴一旦遇到不同境缘,就会引生八万四千烦恼,这说明它当下便含有八万四千种烦恼种子,是一种粗重随逐的苦性。

   三、五取蕴如钩锁连环。

   由于受往昔业惑的牵引,而取受了五取蕴的有漏身,在五取蕴上又引发感召死有、中有、后有等业,如同连环锁一样,果上束缚尚未摆脱,又引许多因上的束缚,导致在六道中不断流转,数数舍身、数数受身,时而快乐,时而痛苦,变化不定。不论转生何处,都没有保障,不得安稳,须独自感受六道中无量的痛苦。所以,五取蕴是所有痛苦的源泉。

   四、五取蕴似箭,自己是无奈的凡夫。

   自入胎开始,就注定一生马不停蹄地奔向死亡,在趋近死亡的过程中,每一刹那的显现并非随主观愿望而转,唯一是受过去的业惑支配。

   譬如,在母胎中,胎儿无法决定下一刻自己身心的转变,但在业力的推动下,刹那刹那新陈代谢,按既定的程序不断迁变。在将近三百天的时间里,从一个受精卵迅速发展成具备身体支分的胎儿。

   出胎之后,在业风吹动下,五取蕴不断成长、安住,到成熟时,又迎来衰败的老年,最后死亡,又结生新的蕴身。如此周而复始,出了驴胎又入马腹,作了天人又堕饿鬼。总之,一切随业惑而转,毫无自在。从这被动迁流、无刹那安稳的角度,可以了知,五取蕴是行苦的本性。

   庚三、观想《杂譬喻经》中的轮回生死图

   无量劫以前,有人经过一片大旷野时,被一头凶猛的狂象追赶,他惊惶失措地拼命奔逃,看见一口枯井边有一根树藤,就赶紧攀着树藤,躲入井中。

   这时来了黑白两只老鼠,轮番不断地撕咬藤条。井的四壁上盘着四条毒蛇,张嘴吐舌向他咬来,井底还有一条大毒龙,正等着他坠落。

   他心里万分恐惧,既害怕被狂象、四蛇、大毒龙吃掉,又担忧藤条被咬断。

   这时,树根上有五滴蜂蜜滴入口中,他觉得很甜蜜。不料树马上剧烈摇动起来,一群蜜蜂飞来围着他叮咬,忽然燃起的野火烧着了树藤。

   比喻中,“旷野”表示无明长夜;“人”指三界凡夫;狂象比喻无常;枯井比喻生死;藤条比喻命根;黑白二鼠代表白昼和黑夜,它们噬咬树藤比喻念念生灭;野火比喻衰老和疾病;毒龙比喻死亡;蜂蜜比喻五欲。

   我们在生死的枯井中,拉着命根的藤条,随念念生灭,度过一个又一个昼夜,地、水、火、风四条毒蛇一直噬咬着我们的身命,即使偶尔有些短暂的五欲蜂蜜,却在享受的同时,又生起种种邪分别,由此又要落入生老病死当中。

   轮回就是如此一直为苦逼迫,时时面临死亡的恐惧,即使稍得短暂的乐受,却又成为未来的苦因,所以轮回毫无安乐可言。

   己二、观修之量

   如是,凡是与三苦相应的三界所摄有漏之蕴,如同火坑、粪泥,成为痛苦的依处,乃至对此尚未产生坚定的定解之间,应当不断观察修习。

   “三界所摄”,即欲、色、无色界所摄,下至无间地狱,上至有顶。

   就主要而言,三恶趣沉浸在苦苦中,欲界人天、色界被变苦恼乱,无色界天为行苦束缚。从整个生死的体性来看,只要还未生起出世间道,五取蕴必定无法超越苦苦、变苦、行苦,所以说“与三苦相应”。

   我们要对五取蕴如火坑、粪泥般成为痛苦依处,生起坚定不移的定解。在尚未现前如是定解之前,应持续不断地观察,直到生起为止。

   戊二、别观三有诸苦

   此外,诸如地狱的寒热等六道…

《《正法妙音》第五册 -净心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