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下面舉例說明:
世間的享受都是因緣和合而暫時顯現的,想要使樂受持續,必須維持相應的因緣條件。如果因緣發生改變,就無法持續,因此引發強烈的痛苦。
然而,五取蘊本是刹那生滅的,微細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相續的壞滅。因此,想要維持樂受不變,就像保護風雨飄搖中的草屋永遠不垮一樣,誰也做不到。
例如,男女的婚姻暫時會有快樂,但伴隨雙方的地位、容貌、價值觀等發生改變,最初的快樂也會慢慢消散,最終變成難言的痛苦。
總之,應當觀察任何因緣所作的有漏安樂,不會超越四種邊際——崇高必墮落、積聚皆消散、會合終別離、有命鹹歸死。
譬如,一位母親下午看似平靜,實際上五取蘊內含無數隨時可能引發的痛苦種子,並非像表面那樣安穩。
一小時後,有人告知她兒子遭遇車禍,頓時她毫無反應,等清醒過來後,對兒子強烈的愛執之心使她悲痛欲絕,痛苦無法抑製地現行。
在此之前,她和孩子相處的時光一直很快樂,而這快樂實際是壞苦。在因緣變化而中斷了相續時,快樂頓時轉成巨大的悲痛。
先前,她在感受快樂時,假如沒有增上貪執,就不會樂極生悲,但凡夫不可能如此;相反,只會以樂受而增上愛執,失去時自然倍加痛苦。所以,五取蘊是壞苦之器。
又如,選上總統時,欣喜若狂,可是四年後離任時,卻有一種難忍的失落之苦。這種苦也只有總統才能感受到,不做總統就不會有這種苦受。所以,輪回中是“有盛衰還至,無榮辱不成,冤從親裏出,哀是樂中生”。
輪回中,總是樂極生悲。無論何種快樂,終究無法長久安住,青春美色、美滿家庭、興盛事業、神仙逍遙,走到盡頭,都會顯現壞滅的痛苦。
我們應當具體觀察:
聚會時快樂,分離時痛苦;崇高時快樂,墮落時痛苦;年輕時快樂,衰老時痛苦;集聚時快樂,消散時痛苦;誕生時快樂,毀滅時痛苦;受用豐盛時快樂,受用低劣時痛苦;有名譽時快樂,失去名譽時痛苦;有眷屬時快樂,無眷屬時痛苦;享用新物質時快樂,物質陳舊時痛苦;結合時快樂,分手時痛苦;事業成功時快樂,失敗時痛苦;關系親密時快樂,關系破裂時痛苦;容顔美麗時快樂,容顔衰老時痛苦;身心安逸時快樂,身心緊張時痛苦;指揮他人時快樂,被人指揮時痛苦;健康時快樂,患病時痛苦……。
總之,要用心體會有漏樂受失壞時的痛苦。
下面是《紅樓夢》中開篇的故事:
青埂山峰下有一塊石頭,有一天,石頭正哀歎之時,見一僧一道遠遠走來。他們長得骨格不凡,神情迥異,說說笑笑地來到山峰下,坐在石頭邊高談闊論,前面講了一些神奇的事,後面說到紅塵中的榮華富貴。
石頭聽後動了凡心,也想到人間享受榮華富貴,但又恨自己粗笨愚蠢,不得已開口說人話,對兩位說:“大師,弟子不能見禮了。適才聽二位談論人世間的榮耀繁華,心中很是羨慕。二位大師仙形道體,若能發一點慈心帶弟子入于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裏享受幾年,弟子自然會感恩戴德,萬劫不忘。”
二位仙師聽後,一齊憨笑說:“善哉!善哉!在那紅塵裏,有是有點樂事,但不能永久依靠,何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字緊緊相連,瞬息之間樂極生悲、人非物換,畢竟到頭一夢、萬境歸空,還是不去爲好。”
這段話中,把變苦的意思都講到了,大家可以去體會。
辛叁、觀修行苦
“不論是苦是樂是舍,都是苦因”,所以每一刹那都是行苦。爲什麼是苦因呢?因爲凡夫不論感受什麼都有執著,感受的同時引生叁毒而成爲痛苦之因,即:以樂受增貪,感得在六道中受生等苦;以苦受增嗔,感得今生和來世惡趣的痛苦;以舍受增癡,執有漏法爲常樂我淨,致使上述兩種痛苦隨逐不舍。
下面從因、果、體等側面觀察五取蘊的行苦性。
一、五取蘊每一刹那都是走向刑場的腳步。
從現世來看,我們受業的支配,從出生開始,每一刹那都在走向死亡,所以,一切刹那都是死苦之因。
從更長遠來看,只要沒有現證無我智慧,不論苦受、樂受還是不苦不樂受,只要受一出現,就會以受緣生愛而增上貪嗔癡,立即種下引生後有蘊的因。因此,所有刹那都是新蘊痛苦的源泉。
比如:凡夫苦受現行就生嗔心,從而種下受生地獄的種子;享受欲樂時,播下貪欲種子,成爲受生餓鬼的因;在商業競爭中,競爭心增上,成爲受生阿修羅飽嘗戰爭之苦的因。
我們如果對每一刹那的心態都打上記號,注明它是何種因,就會發現相續中有地獄因、餓鬼因、牛馬因、無色界墮落因、人中短命因等不計其數的苦因。
這樣觀察就能了知,不論生起任何感受,當下都會成爲能取後有蘊、感受生死痛苦的因緣。所以,每一刹那的煩惱心都是走向刑場的腳步。
二、五取蘊是潛藏無數炸彈的大彈藥庫。
五取蘊就如同潛藏了無數炸彈的彈藥庫一樣,而且,這個彈藥庫時刻都在貯藏新的炸彈。比如:二十歲時,五取蘊中,已潛藏了未來牙齒掉落的炸彈、耳聾眼花的炸彈、彎腰駝背的炸彈、心髒病等發作的炸彈、失眠的炸彈、老年癡呆的炸彈、記憶力衰退的炸彈,或者某時貧困的炸彈、遇到各種磨難的炸彈,各階段身心遭受折磨的炸彈。再往後世看,還有各種生老病死的炸彈、地獄刀山劍樹的炸彈、各種餓鬼饑渴之苦的炸彈。所以,當下的五取蘊包含了無數苦苦、壞苦的種子,怎麼會是安樂呢?通過觀察五蘊不安穩之相,可以了知五取蘊如同毒品。
就身體而言:水大不調,即引起咳嗽、消化不好、多腸胃病等;地大不調,導致腫脹沈重、舉步維艱、懶得活動或皮包骨頭;火大不調,則會乍寒乍熱、全身骨骼關節酸痛、大小便不通;風大不調,即站立不穩、身體虛浮疼痛、肺悶胸脹、呼吸不順。
以心來說:榮耀時,放縱驕奢,受辱時,敗壞意氣;高貴時,生起驕慢,低賤時,産生自卑;富貴時,引發貪染,貧困時,增上吝啬;受樂時,引動情欲,受苦時,滋生憂愁;聞贊歎,生起高慢,聽誹謗,惱羞成怒;適合心意,增長貪愛,違逆不順,又起嗔心;親愛時,牽動我情,疏遠時,生起我恨。所以,五取蘊一旦遇到不同境緣,就會引生八萬四千煩惱,這說明它當下便含有八萬四千種煩惱種子,是一種粗重隨逐的苦性。
叁、五取蘊如鈎鎖連環。
由于受往昔業惑的牽引,而取受了五取蘊的有漏身,在五取蘊上又引發感召死有、中有、後有等業,如同連環鎖一樣,果上束縛尚未擺脫,又引許多因上的束縛,導致在六道中不斷流轉,數數舍身、數數受身,時而快樂,時而痛苦,變化不定。不論轉生何處,都沒有保障,不得安穩,須獨自感受六道中無量的痛苦。所以,五取蘊是所有痛苦的源泉。
四、五取蘊似箭,自己是無奈的凡夫。
自入胎開始,就注定一生馬不停蹄地奔向死亡,在趨近死亡的過程中,每一刹那的顯現並非隨主觀願望而轉,唯一是受過去的業惑支配。
譬如,在母胎中,胎兒無法決定下一刻自己身心的轉變,但在業力的推動下,刹那刹那新陳代謝,按既定的程序不斷遷變。在將近叁百天的時間裏,從一個受精卵迅速發展成具備身體支分的胎兒。
出胎之後,在業風吹動下,五取蘊不斷成長、安住,到成熟時,又迎來衰敗的老年,最後死亡,又結生新的蘊身。如此周而複始,出了驢胎又入馬腹,作了天人又墮餓鬼。總之,一切隨業惑而轉,毫無自在。從這被動遷流、無刹那安穩的角度,可以了知,五取蘊是行苦的本性。
庚叁、觀想《雜譬喻經》中的輪回生死圖
無量劫以前,有人經過一片大曠野時,被一頭凶猛的狂象追趕,他驚惶失措地拼命奔逃,看見一口枯井邊有一根樹藤,就趕緊攀著樹藤,躲入井中。
這時來了黑白兩只老鼠,輪番不斷地撕咬藤條。井的四壁上盤著四條毒蛇,張嘴吐舌向他咬來,井底還有一條大毒龍,正等著他墜落。
他心裏萬分恐懼,既害怕被狂象、四蛇、大毒龍吃掉,又擔憂藤條被咬斷。
這時,樹根上有五滴蜂蜜滴入口中,他覺得很甜蜜。不料樹馬上劇烈搖動起來,一群蜜蜂飛來圍著他叮咬,忽然燃起的野火燒著了樹藤。
比喻中,“曠野”表示無明長夜;“人”指叁界凡夫;狂象比喻無常;枯井比喻生死;藤條比喻命根;黑白二鼠代表白晝和黑夜,它們噬咬樹藤比喻念念生滅;野火比喻衰老和疾病;毒龍比喻死亡;蜂蜜比喻五欲。
我們在生死的枯井中,拉著命根的藤條,隨念念生滅,度過一個又一個晝夜,地、水、火、風四條毒蛇一直噬咬著我們的身命,即使偶爾有些短暫的五欲蜂蜜,卻在享受的同時,又生起種種邪分別,由此又要落入生老病死當中。
輪回就是如此一直爲苦逼迫,時時面臨死亡的恐懼,即使稍得短暫的樂受,卻又成爲未來的苦因,所以輪回毫無安樂可言。
己二、觀修之量
如是,凡是與叁苦相應的叁界所攝有漏之蘊,如同火坑、糞泥,成爲痛苦的依處,乃至對此尚未産生堅定的定解之間,應當不斷觀察修習。
“叁界所攝”,即欲、色、無色界所攝,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
就主要而言,叁惡趣沈浸在苦苦中,欲界人天、色界被變苦惱亂,無色界天爲行苦束縛。從整個生死的體性來看,只要還未生起出世間道,五取蘊必定無法超越苦苦、變苦、行苦,所以說“與叁苦相應”。
我們要對五取蘊如火坑、糞泥般成爲痛苦依處,生起堅定不移的定解。在尚未現前如是定解之前,應持續不斷地觀察,直到生起爲止。
戊二、別觀叁有諸苦
此外,諸如地獄的寒熱等六道…
《《正法妙音》第五冊 -淨心法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