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较菩萨,苦多无菩提。”世人追求财富可谓用心良苦,大部分人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智。为了赚钱,大半辈子都没有停歇,而且不敢有半点松懈怠慢。实际上不光是这一世,众生生生世世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满足欲望,都是这样的卖力。如果能将这些精力的千万分之一用于修行佛道上,那是成佛有余。无奈就是不肯回心转意,不管有多大困难,从早到晚,从青壮年到老年,都在奔波忙碌,这样的辛劳得到的是转瞬即逝的快乐,而剩下的则是痛苦。
论中又说:“欲贪生众苦,害多福利少。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表面上看,当今世界的物质丰盛,五光十色应有尽有,但是各人为此付出的辛酸痛苦,却远远大于其中享受到的快乐。世人都愿意表述、愿意炫耀享受欲乐快乐的一面,却不愿剖析其中包含的苦楚。好比拖着沉重物品的牛马,为了身旁的数口青草,不惜忍受主人的鞭打,对于疲惫不堪的牛马来说,这样的鞭打势必痛彻心肝,甚至丧命,这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人们在尘世中奔劳的写照,那些财物和感官享受不会白白得到,需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抵挡不住外境层出不穷的欲乐诱惑,为了得到这些欲乐,人们给自己套上枷锁,不但今生的安乐给摧毁了,还将给自己的后世带来痛苦的业果。
四、财富无常观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当大将在战场上获取胜利,步入凯旋门时,在两边群众如潮的欢呼声中,按照惯例会有一位仆人提醒主帅说:“这一切仅仅是过眼云烟。”不仅是战场的胜利,世间财富也一样是过眼云烟,不论什么朝代,巨商豪富们的奢侈阔绰和今天如出一辙,古代的石崇斗富可以用黄金装饰厕所,今天的富人一掷千金,古今摆阔的方式和心态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往日的富人和他们积聚的财富今天连影子都没有了,俗话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向北流。”
舆论宣传往往喜欢呼应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成功的事件总是渲染得多一些,而失败亏损的事例则讲得少一些,作为人自身来讲,也是荣耀的时候说得多,而失意的事情则不愿多谈,久而久之,让人们感到富裕是一件可以持久的事物。人们往往满足拥有财富时所带来的快乐,期盼富贵永久,不但自己要一生拥有,而且要传予子孙后代,可惜的是世间的事物都是以无常为本性,世上哪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今时人们往往只看到由财势所带来的风光,迷恋阔绰、气派和场面上的呼风唤雨,却难以醒悟财富的无常。财富本来幻化无常,有什么必要把毕生精力用在经营这些身外之物上呢?这和儿童迷恋追逐肥皂泡一样可笑。
这一点也可以从富豪排名榜来观察,几年前的富豪可能数年后就销声匿迹,过去在商业圈、金融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有可能变得一贫如洗,甚至沦为阶下囚。
在2001年福布斯中国百名富豪榜中,杨斌以资产9亿美元列第2位,2003年7月14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杨斌及相关企业犯合同诈骗、伪造金融票据、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罪案作出一审宣判,数罪并罚,判处杨斌有期徒刑18年,罚金人民币230万元。
原深圳政华集团总裁吴志剑在199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9位,2000年排名第26位。这位由800元起家到拥有26亿资产者,因合同诈骗及伪造国家机关证件两次罪名,被判有期徒刑17年,并处罚金50万元。
根据《南方周末》相关报道,2005年2月17日,湖南常德人巢中立在自己十几平方米的超市中用一根绿色尼龙绳悬梁自尽。巢中立曾号称拥有2千万资产,死时却只有两床棉被。
改革开放之初,他在当地开了一家美术社,因为手艺精细,价格便宜,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顾客盈门,初次赚到了十几万元。
巢中立乐意炫耀自己的财富,1986年他成为常德市第一个拥有轿车的商人,他经常开着一辆写有自己名字的红色菲亚特轿车在街头出没,常引起众人围观。
1988年,巢中立变卖家产到深圳图谋更大发展,在深圳开设美术社,生意蒸蒸日上。收入丰厚的巢中立在家中专门用29台电视机堆成一堵墙,每次看电视时将电视一齐打开同时收看29个频道。
然而巢中立富裕之时也陷入了情欲的漩涡,因贪恋女色而散尽千金。2003年初,他与第二任妻子离异之后,只身携带10万元回到老家。回家之后, 巢中立还想东山再起,,然而时代迁变,今非昔比,在生意场上,巢中立屡受挫折,由于巨大的财富落差和世态炎凉,给他内心带来难以承受的打击,最后人格完全扭曲,走上自杀的悲凉之途。
财富无常,因缘聚集的时候,可以把人推上高峰,因缘不具时,也可以将人推到谷底。
富有者往往吝啬,富人对钱看得比命还重,现在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他们积赚的财富已经远够花几辈子,尽管拥有这么多的财富,他们对财物占有的贪心却丝毫没有减弱,还要继续斗富比阔,结果把一生大量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毫无实质意义的财富扩张之上,积累的财富没怎么享用就一命呜呼,而且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还积累了大量的恶业。像现代社会资本的积累充满了多少他人的血汗!这里饱藏大量恶行。虽然目前有些人不愿提及这些,现在的社会风尚也对这些东西尽量避而不谈,但因果确然不坏,以这些罪业必定会堕落恶趣。让人可笑的是,这种人竟然成了当代最风光体面的人物,成了万民渴仰的楷模,只有被物欲冲昏了头脑的人,才会产生如此颠倒的认识。
有的人拼命积财说是要给子孙后代造福,不知道财物是无常的,俗语说“富不过三代”,有钱人家的子弟往往是纨绔子弟,不知祖辈创业的艰辛,只知道消费的痛快,花钱如流水一样,花天酒地之下,一下就将祖业荡销而光。
一个人就是拥有整个地球的财物,最后也只是一死而已,这些财物在死后也带不去,相反自己带去的却是积累财富时所造的各种恶业,“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世上的人以追求财富为自豪,有的人被物欲冲昏了头脑,看似精明处处算计,什么时候也不愿吃亏,但是最终给自己带来的却是堕入三恶趣的苦果,真是可怜悯者。
因此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将财富看淡,生活上应该知足常乐,拥有的财物能够维持日常的生活就足够了,不能为了满足内心的贪欲而浪费一生大量的宝贵时光,而应将这些时间用在修持正法上面。
五、贪欲耗尽暇满人生
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满足这种占有外物的欲望上,正是为了满足这些层出不穷的贪欲,人们消耗了自己宝贵的暇满人生。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般人一辈子都被世间的财富牢牢套死。
在这个时代,即使是未成年人也知道物质享受,甚至有的少年儿童小小年纪也知道在吃穿上互相攀比,一问他们长大了要干什么?有的回答要做企业公司的大老板,或者歌舞影视明星,既有丰裕的物质享受又有人们的崇拜尊敬。对于青壮年人士来说,物质世界就是生活的战场,每天的心思和精力都投放在如何挣取更多的金钱,以获取更好的物质享受,人生最宝贵的光阴都交付给了内心的贪欲。即使是一些老年人,对于物质享受仍然是贪恋不舍,衣食住行各样要讲究用好的,贪欲并没有随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而减退。
美妙动人的物质享受就象罗刹女一样,初看容貌娇好姝丽,千般柔情万般妩媚,如果内心没有深邃的洞察智慧和不为外境所动的定力,则会难以自拔地投身其中,这些罗刹女不断使出各种伎俩和幻术来勾引迷惑人心,使得人们难以清醒,甘愿充当这些罗刹女的奴仆,遵从罗刹女的吩咐,去行一切难为之事,为她们愿受各种难忍之苦,最后罗刹女露出其残酷无情的本性,将这些被诱惑者一个个吞吃,饮其血餐其肉。
同样在这个物质世界中,这些悦意的外境、外物,令人内心动摇,如见罗刹女一样,情难自禁心生贪欲;追逐外物享受物欲的过程,则如与罗刹女共处一样缠绵难分;最后,一生深陷迷幻散乱,耗尽毕生精力,虚度一生,则如同被罗刹女吞噬。
然而这个世间难以计数的人甘愿受诸罗刹女系缚。这些罗刹女是什么
是一叠叠钞票,是洋楼别墅,是豪华轿车,是大片大片的房地产,是隶属自己的公司、产业,是灯红酒绿的感官享受,是一呼百应的名声地位。人们甘愿为这些罗刹女空耗一生,沉于迷梦,终生不愿醒悟,甚至大造舆论,攀比谁比谁的沉迷程度更深重,举世以深陷其中为荣,深陷严重者则被尊为人世楷模。而对揭示其真实面目的人反而横加责难、鄙夷漠视、冷嘲热讽,真是颠倒之极。这就是当今这个荒诞世界的真实面貌,有些人即使千般叮咛万般呼唤,奈何难以唤醒。
外物不论多么美妙,其本性都是欺骗诱惑,唯有招致痛苦。这样一个虚假的繁华物质世界,人们一生都为之欺惑。正因为一生光阴投入其中,从而无有机会投身于解脱之道,结果空耗一生。《入行论》中说:“彼利极微薄,虽畜不难得。为彼勤苦众,竟毁暇满身。”世上的欲妙极为微薄,世上的众生之所以辛苦,无非是为了满足各种欲乐。为了满足欲乐,即使是畜生也能够得到,但为此而勤苦的众生却因此而丧尽自己的暇满人身。
虽然人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对于自己人身的得之不易却很少会去思考。
我们这一世能够得到人身是异常难得的,难到什么程度呢?打个比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飘浮着一个木轭,木轭上有一个小孔,海里有一头盲龟,盲龟的头要钻进木轭之孔,这异常困难,佛说得人身比此更难。可惜的是对于世间人来说,大部分人都把自己万劫一现的人身用在满足贪欲、积聚财富上面,实在是太不值了。
六、看破今生生起出离心
1、物欲障蔽出离心
当人们享受物欲的时候,很难感知到人间的痛苦,这些物质享受包含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吃的是鸡鸭鱼肉,住的是楼房花园,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出门有便利的交通工具,追求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触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只要有钱,衣食住行样样方便,浸泡在这样的物欲享受之中,人们会感觉这人世间…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