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识,故彼不能了。”对于诸佛平等性智慧,从自利和他利的角度,分为法身和色身。从自性、显现以及种种化现利益的角度,可以分为法身、报身和化身。或者可以分为法报化三身和自性身。在报身当中还可以分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在化身当中又可以分殊胜化身、种种化身和工巧化身。
“于世出世间一切坛城恒时利乐无尽”,是指在世间坛城中,恒时利乐不清净眷属凡夫和声缘。在正等觉坛城中,恒时利乐清净眷属一至十地的菩萨。《宝性论》中说:“犹如无云空月色,秋季湛海水中见,如是正觉坛城中,佛子能见遍主身。”这个恒时利乐无尽之因,就是诸佛的智慧身。“远离损害而安住”,是说它象金刚一样坚固,远离损害而如如安住,这种常恒、周遍、任运自成的如来之相,就是安住遍观一切有情之地。“一切有情”,是指凡夫乃至第十地金刚喻定大菩萨之间的一切有情。经上说:“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观无量寿经》中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以上五句亦表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及成所作智。
“妙智圆满”,是差别基,表示法界体性智;“住诸佛世尊所有妙智”,是法界与智慧无二的自然智慧,表示大圆镜智;“不住涅槃”,是证悟轮涅无别的平等性,也就是平等证悟如所有性,表示平等性智;“住真实际”,是安住真如圆成实的同时无乱证悟尽所有法,表示妙观察智;“安住遍观一切有情之地”,是任运利益一切凡圣所化,表示成所作智。佛陀圆满现前五智,这就是证德圆满之相。
丙三、摄义:
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上述此等,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正”即远离增益损减,本来如是。
以上从“如是佛陀薄伽梵”一直到“安住遍观一切有情之地”,这些都是讲如来正智的殊胜功德。“正”是真实的意思,诸佛本来具足如是的智慧功德,没有增益一分,没有损减一分,千真万确。
下面对随念佛陀功德作一个总结,分三个方面来讲:1、随念皈依境如来;2、于皈依境种善根均无空耗;3、如来名号的功德。
1、随念皈依境如来。
如是之如来不可思议智慧身,以世俗名言量衡量,即一切时方之中常恒坚固、不可毁坏之金刚自性,任运利乐无尽之藏,以胜义量衡量,如来不可思议智慧身,远离常与无常等一切戏论,正因为真实义中超越一切戏论,故如来秘密常恒周遍、任运自成、不可思议,此是以事势理所成立,否则彼不可能成立故。
对于如来不可思议的智慧身,如果以名言净见量来衡量,即是一切十方三世当中常恒、坚固、不可毁坏的金刚自性,是任运利乐无尽的大宝藏。《涅槃经》当中说:“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金刚的自性有坚和利两种,这里是指坚固的自性。《宝性论》中说:“心之自性为光明,犹如虚空无转变,妄念所生诸贪等,客尘诸垢不能染。依于业及惑水等,不能令彼新生起,以死病老猛烈火,亦复不能焚烧彼。”“清净法界无有生,无死无病亦无老。”以贪嗔等客尘不能染污,以业烦恼水,不能让它新生,以死病老不能毁坏,无生无死无病无老,所以是坚固、不可毁坏的金刚自性。
从他利角度讲,这个智慧身就是任运利乐无有穷尽的大宝藏。《宝性论》中说:“何者依于何方便,调所化业何处时,于彼不生分别念,是故能仁恒任运。”(哪一种所化,以哪一种方便,作哪一种调伏事业,在何处何时调伏,对这些都是无分别、无勤作,都是任运成办。)
以胜义量来衡量,如来智慧已彻底远离常与无常、一和多、来和去、有和无、生和灭等的一切戏论。《金刚经》中说:“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上面一方面说如来远离常和无常等,一方面又说如来是常等,是不是相互矛盾呢?不但不矛盾,而且一者是现前另一者的助缘。也就是由胜义当中超越一切戏论,所以在名言当中成立如来的秘密常恒周遍、任运自成、不可思议。具体来讲,因为胜义中不是过去、现在、未来,没有生灭,所以名言中必然成立是常恒,不然如果不是常恒,那就是此时有彼时无,从而落入三世生灭的戏论当中。再者,因为胜义中如来的智慧身远离来和去,所以在名言中决定成立是周遍,假如不是周遍,那就是此处有彼处无,就会落入有方分的戏论当中。所以,如来以不来不去,决定成立是遍一切处。第三,以胜义中超越一切边的缘故,所以名言中成立是任运自成,假如不是任运自成,那就是有分别,有造作,有所缘,也在边戏当中。第四,因为胜义中超越一切戏论,所以名言中成立如来的秘密不可思议,否则如果可思可议,就没有离开缘虑分别、语言文字,而分别相、文字相就是戏论。这样正因为胜义中远离戏论,所以成立名言之中常恒周遍、任运自成、不可思议。
《华严经•出现品》中说:“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故。(就象虚空遍入一切色和非色的地方,不是到,也不是不到。为什么呢?因为虚空无身的缘故。假如虚空有个身,有个相,就会有到和不到的分别,这样还能周遍吗?正是因为虚空无身无相的缘故,所以决定它是周遍的。)如来身亦复如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如来的智慧也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也没有所谓的到和不到的分别。假如有个到和不到,就说明是有限量,而不能成就周遍。现在以如来无身的缘故,所以是无不周遍。只是为了众生的缘故,佛示现一种身相,实际佛身遍一切处。同样,也可以了知,如来的身遍一切时,没有所谓的生和不生,假如有个生和不生,那就不是常恒,正是因为本来没有生没有灭,所以是常恒。)”
《金刚经》中说:“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欲于如来无量功德,以事势理发起胜解信,正如具德龙树在《中观根本慧论》中所说,若通达一切所知法自性本空,则以无量时分及无边方分自性不成立故,一尘一刹那中不能容纳者,丝毫亦无,而时方一切显现无时平等现前者,是与解脱四边智慧身一切诸佛大无二,如是了知后真正作皈依。
怎么才能对如来无量功德以理发起胜解信呢?方法就是按照《中论》所说,首先通达一切所知法的自性本空。这样就可以了知所谓十方三世都是以分别心假立的概念,无量时分和无边方位的自性本来不成立。也就是说,在一个微尘当中不能容纳的,丝毫也没有,一个微尘可以含容无边刹海;同样,在一个刹那当中不能容纳的丝毫也没有,一刹那可以显现无量劫。当十方三世所摄的一切显现无时平等而现前时,就是与解脱四边的智慧——一切佛陀大无二。
什么是时方一切显现无时平等现前呢?按照《华严》的道理来讲,这就是果地的海印三昧。就象大海之中一时影现无量的差别相,时间上没有先后,所以是延促同时,三世古今不离于当念。一齐显现在水中,所以是广狭自在,十方世界不离于当处。这就是时方一切显现无时平等现前。而这个境界,就是和一切诸佛大无二。为什么说是大无二呢?因为一切诸佛同一法界身的缘故。《华严经》中说:“一切如来一法身,真如平等无分别。”又说:“一切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这样了知之后,就能够真正对于如来的智慧身作皈依。《华严经•出现品》中说:“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一法一事一身一国土一众生见于如来,应遍一切处见于如来。”《涅槃经》中说:“若人于此不可思议处,精勤作常想者,彼为皈依处也。”所以,如果能对不可思议的如来身随念常住,就会有真正的皈依处。因为如来身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谓如来体常住,无有般涅槃。《宝性论》中说:“了义之中诸有情,皈依唯一是如来。”
而且,对于以彼加持自现中如来三身事业何时相续不断之功德,也真正获得不退转信,故应如是了知。
以如来不可思议智慧身加持自现当中如来三身的事业,所谓如来不可思议智慧身,从名言角度来讲,就是常恒、周遍、任运自成的本体,所谓三身事业就是它法尔流现的妙用,从体起用,用不离体,以体是竖穷三际的缘故,所以如来的事业尽未来际没有一刹那的间断;以体是横遍十方的缘故,所以如来的事业周遍十方国土,没有一个微尘的地方不转入。《华严念佛三昧论》当中说:“一切如来称法界量,现种种身,示无尽庄严,作无边佛事,一以普光明智而为其体。如《世主妙严品》云:“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又说:“是知诸佛报化,该一切数,如《阿僧祇品》说;穷一切时,如《如来寿量品》说;遍一切处,如《菩萨住处品》说。”(诸佛的报化二身,一切数都包括在里面,如《华严经•阿僧祇品》所说;遍一切时间,如《华严经•寿量品》所说;遍一切空间,如《菩萨住处品》所说。)也就是以无量无尽普光明智为体,举这个体作如来身、作如来语、作如来意、作如来大悲、作如来力、作如来相、作如来福、作如来辩才、作如来国土,一一都是无量无尽,不可思议。所以如来是“福藏根本”,“慧无能胜,力无能屈”,“妙智无量”,“辩才难思”,“身无与等”,所以如来是“诸有情师”,是“诸菩萨父”,是“众圣者王”,所以安立“如来、应供乃至佛薄伽梵”的名号。如果能这样通达,对如来三身事业的功德就能自然发起不退转的信心。
若对《中论》所说“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应无性”等正理了知的话,随念如来法身,即…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