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二册▪P47

  ..续本文上一页恶趣,是从果上说,所以圣教是救世的教。其它外教或者世间文化,不具足对治烦恼的功能,不能真正把众生从恶趣之中救度出来。不但不能,还会增长邪见,增上烦恼。所以,唯有圣法具有纯一的功德。

  下面讲圆满:

  “圆满”者,即并非仅仅对治如欲界少分烦恼,以及如治病之药般寂灭少分痛苦的方便,而是断尽所有三界烦恼的对治法圆满。

  圆满,是从能彻底息灭痛苦的方面来讲的,意思是圆满对治。好比一种妙药,能断一切病苦,能消除一切症状,就说它是圆满,假如只能解决一点,治标而不治本,或者只能治少分,就不是圆满。但是以圣法的妙药,能断尽一切烦恼病,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圆满。虽然世间也有一些善法,也宣扬少分的善,叫人作好人,作好事,也有它的一分作用,但是对生死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也就是这些法或者是以现世为重,或者是以后世升天为重,顶多能达到这种程度,没有一种是引导出离生死的,所以都不圆满,如果随顺这样的教法而受持,绝不可能有圆满的结果。从因上说,其它的教,最多只能压伏少分的烦恼。比如说外道也有世间有漏的四禅八定,仙家也是清心寡欲,希求升天,或者世间也有某些心理学的疗法,能起到一定救治的作用,或者有一些医学,能在某个层面上对色身有治疗的作用,但这些都不是究竟,为什么呢?因为不能断烦恼种子。从果上说,它只是暂时止息或缓解痛苦,并不能真正圆满解决,只是暂时缓解一下而已。圣法圆满在哪里呢?她是彻底究竟的,外法与圣法在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来,轮回是所断,要息灭一切虚妄分别,才能彻底透脱出来,但是所谓的世间法,并不是这样讲,而是告诉你应当在红尘当中追求所谓的圆满,告诉你轮回世间有圆满可得,有实义可得,关键是靠你自己去努力争取,能实现自我,就是人生的意义,能拥有五欲六尘,就是人生的幸福,这真是以苦为乐,认贼作子,不可能破除我执。这都是颠倒而不是圆满。圣法告诉你歇下狂心,一切我见都要打破,才能从苦中超出,才有真正的寂静,所以佛的教法才是能断除三界烦恼的语言,才显示出寂静的利益,而不是让人执著幻化光影,执著外相的繁华耀眼,不是宣扬追逐声色的意义,不是说炫丽多彩的假相里有生命的真义。但是世间文化不可能告诉人们:一切利益都在内心的寂静当中,一切庄严都是在寂静中本有,一切安乐都来自心性的休息。从这个意义上讲,世法是让人在客尘当中,攀缘追逐,轮转不休,心一直不歇息地向外追逐,这是什么?这就是不断地轮回,哪里有圆满呢?

  下面是教证:

  如补处弥勒云:“何者具义相应法,能断三界烦恼语,显示寂静之利益,即是佛说余翻此。”

  佛说的是真实语言,而其它则是相反的。也就是佛宣说能断三界烦恼的语言,能真正显示寂静的利益,其余是以迷乱而颠倒,宣说的是增上三界烦恼的语言,不能显示寂静的利益。所以只有圣法是圆满之法,因为她教导我们断尽一切虚妄分别,她指示的是执著消尽的寂静,这就是圆满。

  “清净”者,即是宣说所知法界体性清净的自性中本来障垢清净的所诠义,而且是显示,缘彼的能境智慧也相应法界的缘故,寂灭颠倒戏论。

  这也是圣法的功德,圣法是本自清净。一切本来平等清净,只不过人们不能自觉,佛是来启发人们而已。外道的教,它也说有业障,说世俗法不清净,但是它执著不清净为实有,而且告诉你,需要用火来烧,用恒河水来洗,要用刀来割身,用热灰来涂身,要口中吞火等,才能消除障垢;或者告诉你,烦恼需要喧泄出来;或者认为,人生来就有清净和不清净的两类,生来清净的是高贵种性,生来不清净的就是卑贱种性,卑贱者应当作奴隶,永世不得翻身,这些都不是如实说法界清净。只有世尊的圣法极为殊胜,因为他告诉你,所知的法界本来障垢清净。在学人身份上,能境的智慧和法界相应,戏论就会远离,不是象用锯子锯木头一样,把烦恼锯掉。所以只有圣法才能让人心真正得安慰,否则串习一种邪法,何时能见自性清净呢?只有束缚在戏论网当中,被活埋而已。

  比如,如果认为这个世界实有染污的自性,那就会落入彻底的悲观论,因为人生实有染污的自性,就没有前途可言,那只有以自杀毁灭自己,与这个世界永别。或者认为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这些人性都是美好的,不应当压抑,而是要尽情地抒发,这才是生命的意义。这是把客尘烦恼现相误认为是清净,这样会导致三门放纵,堕在生死当中不能回头。或者认为这个世界不清净,需要把心寄托在心外别有自性的一种天国当中,这也不是本来清净,是在自己心外假立一种清净法,也无法真正地契入清净。

  圣法是说本来清净,不是去别处求清净,不需要以五火焚身,热灰涂身等无意义的苦行而获得清净,圣法所说的清净,是所知法界本来清净。这样的法,才是一切法当中最殊胜的法。

  从能境智慧上讲,以外道的法无法寂灭颠倒戏论。他们或者认为安住于四禅的心与心所是清净,是涅槃;或者认为无想的识,或一种顽空是清净。实际上这都是在颠倒戏论当中,充其量只是一种二取分别心的境界,不能与法界相应,所以必然灭不了颠倒戏论。内道是真实见而真实宣说清净的法界。能境智慧一旦见本来清净,就是真正的相应法界,就会离开颠倒戏论。这是内道清净的含义。以上是从所知和能境两个方面宣讲了清净。

  下面从离垢清净的角度来讲“鲜白”。鲜白的意思,就是清净已经离垢显露出来。

  “鲜白”者,即于法界自性清净未如是证悟的诸客尘障垢及习气,以无误衡量实相之道净除之后,实相全体显露的离垢清净,就此而说“鲜白”。

  这里还是要作对比,才会明白鲜白是圣法不共的梵行功德。外道没有能鲜白的道,也没有鲜白的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能鲜白的道是无误衡量实相的道,实相中本来没有人法二我,是自性清净。而我们执著人法生起两种执著,就现起客尘的障垢和习气,假如是一种胜义中有人我有法我的见,以这种执著人法二我的道怎么能对治我执和法执呢?这是不可能具有对治的,所以永远不可能净除客尘障垢。既然没有能鲜白的道,也就永远不可能鲜白。打个比方,比如冰本来是水,冰以火烧就能融化,以寒气凌逼不但化不了,反而更加坚固,显不出水的流动性。就象这样,法界是被什么遮障的呢?是被人法二种执著遮障的。这个坚固执著只有以见无我的智慧火去烧,才会逐渐消融,消融的同时本来清净的实相面目就会显露。这就是鲜白的比喻。因此所持的见解如果只是一种我见,那么安住于这样的邪见来修行,是不可能化掉执著的,因为根本不是违品的缘故。所以只有内道具足鲜白,外道不具足鲜白。比如外道认为身是实有,在身上修炼,这样执著身,怎么能去掉身见呢?何时能照见五蕴皆空而现前正觉呢?因为执著身的同时是不可能断除身见的。就象这样,执著人法时,无人无法的清净心性怎么显得出来呢?所以外道落在杂染当中,没有能鲜白的道,也不会有鲜白的果,都是在妄想堆里钻来钻去。从这个角度讲,故说唯有圣法才是鲜白。

  如是“梵”者,即是涅槃,属于其道或行之法,称为具有梵行四德。

  梵,是涅槃。圣法说的是什么法呢?是涅槃道的法,或是涅槃行的法,她具有以上的梵行四德。涅槃是自性清净,以圣道就能消除客尘障垢而获得离垢清净,圣道是这样的梵行。就象清净的水必然具有清净的相、纯一的相,不是浊水可比。同样,圣法也具有鲜明的特征,不是非涅槃之道的外道法,不是庸俗世俗文化所能具有,也就是圣法是纯一的法、是圆满的法、是清净的法、是鲜白的法。如果我们能了知这样的功德相,再去随文作意,就会认识到圣法的功德殊胜,这样就会生起欢喜心、作稀有想。也唯有这样,才会恭敬她、尊重她、供养她、皈依她、修习她、弘扬护持她。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正理之道,不是仅在口头上念念,而是要把道理认识清楚,以理而信受。如果以理发起定解而坚定皈依,就能把自己转变成虔诚皈依法的佛弟子。

  如是三善、二妙、梵行四德,如《庄严经论》云:“此法随时善,生信喜觉因,义正及语巧,能开四梵行。不共他相应,具断三界惑,自性及无垢,是行为四种。”

  以上略说圣教的功德,就摄在三善、二妙、梵行四德当中,就象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当中所说:“这个圣法随时都是好的,一切时都很妙,最开始是生信解的因,中间是产生欢喜的因,最后是产生觉悟的因,这样的法是义正、是语巧。她的语言极巧,能很直接、很方便就传入我们内心,她的义极为真实、极其微妙,能破无明,能得到真利益真安乐。这样的圣教,具足四种梵行功德,第一是纯一,叫作不共他相应,就是绝对与外法不共;然后是圆满,以她的作用能完全断除三界的烦恼;她又是清净鲜白的,是以本来清净的实相为体,而且以圣道净除客尘障垢,就能让我们得到离垢的鲜白。这就是圣法。”

  丙二、广说分二:一、所取殊胜;二、真实依处。

  广说法宝的功德分两个科目,就是所取殊胜和真实依处。所取殊胜,是指在我们所取或者所判定的一切所知法当中,圣法是殊胜;真实依处,就是以理成立圣法是每个有情最广大最永久的真实依处。学习所取殊胜这个内容,我们心里会明确地认识到圣法是第一;而通过抉择真实依处,我们心里会了知,只有圣法才是永久的皈依处,从而发誓永久作皈依。

  丁一、所取殊胜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一、略说:

  佛薄伽梵,善说法律。

  于一切所知慧观无碍转入的量士夫佛薄伽梵,所说法律,唯一是远离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自性的善说,其余以痴心染污的外道宗具有众多相违等过失,故非善说。

  我们通过对比来显示佛语是无上的善说,首先讲佛语为什么是善说,然后讲外道语为什么不是善说,这是以理明辨,并不是按个人好恶去贴标签。

  如果有一种法…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