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二册▪P59

  ..续本文上一页迎接,首座向前对禅师问讯说:“太守无缘无故屈辱和尚。”禅师用手指着地上说:“平地起骨堆。”随手就涌起一堆,高度有三尺。太守听到这件事情,就叫人消了三次,三次都重新涌出来,太守非常害怕,早晚都心神不悦,不到一个月,太守全家全部死光。

  在《法苑珠林》当中有一段评论,大概意思是这样:对在家人来说,特别需要恭敬谨慎,不能自高自大,否则恐怕会失坏自己未来的福报。现在有一些世间人,稍微有一点地位、作一点官,就对僧不产生信心,以轻慢心呵责、辱骂僧尼,自己坐在高座上,让僧尼站在前面,叫人推拉,非理鞭打,在摧毁善根、增上恶业上,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了。出家人和在家人同样是凡夫,还在三界当中,在没有入圣位之前,谁没有过失呢?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出家人即使没有实际的修行,但他剃发穿了僧衣,现的是僧相,见到僧相就能让众生种下善根,就能让见者生恭敬心。破戒的僧尼也能升座说法,利益众生,而听法的人可以由此修持六度,再展转教化,以修善的缘故,听法者在未来暂时能转生人天,究竟会成就圣果,而且获得圣位以后,又展转教化,利益无穷,就像是以一盏灯可以点燃百千盏灯,而这盏灯的光明终究不会穷尽。总之,因因果果核算起来,这无穷无尽的利益,都是以前面破戒僧说法教化所引生的。既然以他能引发无尽利益,所以在这样的对境面前,须要特别小心谨慎。从自己的方面来说,纵然可以欺诳百千万出家人,但是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利益,只会增上恶名,传播于四方,而且未来世会历劫遭受苦果,所以经上说:“一念之恶,能开五种不善门。”所以不仅是对圣僧,对一切僧相,都应当恭敬。

  以胜功德庄严相续,即是吉祥福田,“吉祥”为妙好、圆满之总称,僧是福德亦是吉祥,故依彼将出生一切福德的吉祥圆满,故称为田。

  经文“清净功德”,藏文直译是“吉祥福田”。这一段是解释吉祥福田的内涵。福田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以殊胜功德庄严的圣者相续,也就是远离杂染的清净心地。这就是吉祥福田。为什么圣僧是福田呢?因为圣僧是福德,就能让人得到福德,因为圣僧是吉祥,就能给他人带来吉祥,也就是依靠圣僧,能让众生的相续出生一切福德的吉祥圆满。这里讲得很彻底,是说将出生一切福德的吉祥圆满,没有任何局限,没有丝毫不能,所以,想获得一切福德的人、想获得一切吉祥圆满的人,只要能如法地敬僧供僧,就可以如愿以偿,从今生的福德到后世的福德,从世间的福德到出世间的福德,所有的圆满妙好都可以出生,所以这是真正的如意宝王,它的势力无穷无量,世间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福田。大家想一想,一个泥土的田地都能长出很好的庄稼,供人们受用,何况具有殊胜功德的圣者心地,比色法的田地不知要微妙多少倍,能在这样殊胜的福田中供养、礼敬等,自己决定会得到无量的福德。人没有不想要吉祥圆满的,虽然在所求上会有大小高低的差别,但在希求吉祥圆满这一点上,确实是人人平等,谁都不愿意自己陷入衰败、痛苦、灾祸当中。但问题是这个世界几十亿的人,大多数都不懂种福的方法,很少有人知道在最殊胜的福田中,以直接的方式培植巨大的福德。譬如供养并请僧众给死者超度,给活人念经消灾,或发心给僧众做事、供斋等。所以我们要懂得,圣僧是真实的福田,是世界上清净、圆满、不可思议的福田,要种福就应当在这样的福田当中种,这样作才是有眼光的人。

  以上讲了僧是吉祥福田,因为僧以殊胜功德庄严相续,并且依僧宝的清净相续,就能出生自相续一切福德的吉祥圆满。也就是以僧的威力,能增上福德,能净除业障,能超度亡灵,能获得健康,能开发智慧,能成就圣果。

  下面以公案证明僧是殊胜福田:

  在《贤愚经》当中,弥勒菩萨问了一个问题:有施主迎请一位持戒清净的沙门到他家里应供,这样的利益是否比得上一个人得到十万块钱?

  当时憍陈如尊者很快就说:“假使有人获得一百车的珍宝,计算这种福力,还不如迎请一位净戒沙门到家里供养的利益多。”

  然后舍利弗尊者说:“假使有人得到充满南阎浮提的珍宝,还不如迎请一位净戒沙门到家里供养的利益多。”

  目犍连尊者也说:“假使有人得到充满二天下的七宝,实际上还不如迎请一位清净沙门到家里供养的利益多。”

  其余的比丘,也都用比喻来校量迎请沙门供养的利益,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说。

  这时阿那律尊者说:“假使充满四天下的珍宝,这种利益还是比不上迎请一位清净沙门到自己家作供养的利益。为什么呢?我自己就是证明。我想起很久以前,是毗婆尸佛涅槃之后正法灭尽的时代,当时有一位叫阿泪咤的长者,家里非常贫穷,又碰上当年欠收,吃的粮食无以为继,人都很饥饿。这户人家就每天去取一些薪柴,卖掉买一些稗子,合家的妻儿老小就靠这个来养活。有一次,他见到一位辟支佛找不到饭,就把辟支佛请到家里,端上自己吃的稗子粥作供养。辟支佛说:“你们也是又饿又渴,我们一起分着吃吧。”阿泪咤说:“我们是俗人,吃东西没有一个固定的时节,尊者是日中一食,还是请尊者接受我们的供养。”辟支佛也就接受了供养,吃完之后,辟支佛就让他们发大愿,然后离开。阿泪咤又去取薪柴,当时他见到一只兔子,饥荒的年代能见到兔子当然很兴奋,他就想去抓兔子,他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时就倒在地上,在他正要去取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上到他的背上,抱住他的头。这一下阿泪咤很紧张,使劲推又推不掉,所以心里很恐惧。他想进城和妻子一起把这个拿掉,但又怕大白天被人看见,不让进去,所以他一直等到天黑,就用衣服盖住这个死人,往家里走,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一大堆阎浮檀金,这堆金子明晃晃的,发出来的金光照亮了左邻右舍。

  这事成了一大新闻,人们都纷纷谈论,这样就传到国王的耳朵里,国王亲自来看,但在国王的眼前只是一个死人,而且死尸在逐渐发臭,国王就问阿泪咤:“你见到的是什么?”阿泪咤回答:“我见到的确实是金子。”他就拿了少许金子奉献给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他:“这些金子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辟支佛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

  阿那律继续对大众说:“各位尊者,那个阿泪咤就是我,我在那时,以少许的稗子粥供养辟支佛,以这个因缘,从此在九十一劫当中,都转生人天,从来没有匮乏过。”

  辟支佛是证悟十二缘起、断除人我执的圣人,对这样的清净相续,以至诚之心供养少许稗子粥,结果后福无穷,所以小乘圣僧也是殊胜的福田。

  在《付法藏经》中说:薄拘罗尊者在毗婆尸佛出世时,是一个穷人,一次他见到一位比丘头痛,心里不好受,他就发了一个至诚心,拿了一个阿勒梨果,供养给比丘,比丘的病顿时就好了。以这个供养果的福德,他在九十一劫中一直转生在天上人间,身体都非常健康,没有疾病的痛苦。

  在我们学院,有许多医务工作者发心为僧众看病,也有道友发心照顾病僧。这样以善心来作,由福田力殊胜的缘故,将来一定会得到好报,决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百缘经》上说:舍卫城有一位长者,财宝多得不可计数,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长得很端正,这个孩子很奇特,他不吃奶,从他的牙齿之间自然会流出八功德水,以此来滋养身体。到了成年时,他就出家,法名叫耶奢密多,证了阿罗汉果。比丘们向佛询问他过去世的因缘,佛说:“那是在迦叶佛时,当时有一位长者出家入道,但是不能精进,而且病又很重,医生叫他吃酥,一到晚上药发了,全身发热,非常干渴,找水也找不到。渴得实在无法,他就一个人跑到河边去,等他到河边时,河水也干了,一晚上备经艰苦。第二天早上,他对师父说起这件事,师父就对他说:“你遭这种苦,看样子是像饿鬼的果报,你今天可以取我瓶中的水去喝。”比丘就按命令去了,但是瓶中的水也干了,他非常恐怖,心里想,我一定会堕饿鬼道。因为他当时见到了迦叶佛,并向佛至诚忏悔,佛就告诉他:“你可以对僧众供养清净的水,这样就能免堕饿鬼道。”他听了很高兴,就在僧众当中,常常供养净水,经过两万年,最后死去。以后不论他转生何处,牙齿之间,常常有清净的八功德水,今天又遇到我出家而得道。”

  在这个公案当中,那位出家的长者犯业障,如果没有其它消业的方便,很快就会转为饿鬼,这种干渴的业障病没办法以药来治,佛就叫他对僧众供养净水,结果以僧众的大福田力,很快就消了业,而且在未来世,牙齿之间常常流出清净的八功德水。所以僧伽的威德力不可思议,确实是能出生一切吉祥圆满的殊胜福田。我们很多道友,都发心为僧众作事,有些发心作饭,有些发心印经,有些发心打扫卫生,有些发心打字等等。大家应当以欢喜心来作,因为自己是在殊胜的福田当中作福,缘起力不可思议,只要和僧宝发生善的因缘关系,以此决定会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效果之大,超过其它一切世间的对境。

  此等离过具德者,纵然以三千大千世界财富供养,于彼亦不成为障碍,是故于彼,诸信施即是净诸信施,非但无有享用信财之过,更是能令圆满大资粮的大净信施。

  这一段是从无过和利他两个侧面来讲净诸信施的含义。第一是圣僧堪能消受,不为障碍,故为“净诸信施”;第二是圣僧受用信施,能让众生圆满大资粮,这叫大净信施。在世间上,一个人的受用应当和他的功德相应,俗话说“无功不受禄”,一个人功德小,却享用过多的财富,那可能会成为障碍,所以要应理、应量,而圣僧证悟了法性,心空无碍,不会耽著外在的财物,所以纵然把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财富都供养他,也不会有任何障碍。而且他受用是为众生种福,不仅没有过失,而且能让众生圆满巨大的资粮,这叫“大净信施”。

  下面是总结:

  总之宣说以合掌等承事及礼敬等方式,所…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