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者是有,无者为无,真者为真,妄者为妄,这样在一切法中拈取无为法的三宝作为无上的坚固供养处。以上内容合起来,就是世尊所说的八个字“所应惠施,普应惠施”。这个内容就判为“对无上福田的殊胜赞叹”。所以,佛经语深,具无量义,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金刚句极为殊胜,对这些应当恭敬,应当善思维,千万不要把她看低。
下面列举其他的注释:
对以上六句,有注释对应解释为:于资粮道者所应合掌,于加行道者所应礼敬,于预流者清净功德,于一来者净诸信施,于不来者所应惠施,于无学道阿罗汉者普应惠施。
前面的六句,有些注释分别对应于小乘资粮道乃至于无学道阿罗汉。
总而言之,正道圣法若以理成立为真实,则于学修圣法之僧及学修究竟之佛,将会产生信解。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对三宝产生信解,关键是在以理成立圣法为真实这一点上。如果能以理成立圣法是真实,那同时对持法的僧和修法究竟的佛就会产生信解。正是由于认识到圣僧是行持圣法的人,他们安住于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之中,时时都在修持圣法,都在宣演圣法,都在圣法上精进,念念都是以圣法为依,这样的僧伽如果不是殊胜福田,请问谁是殊胜福田?这样的僧伽如果不是是殊胜的道伴,请问谁是殊胜道伴?再者,由于认识到佛是究竟证悟圣法的量士夫,以智慧无碍转入一切所知,如果佛不是导师,还有谁是导师呢?难道没有证悟圣法堕在迷乱中的人具足导师的体相吗?
因此,若以对如来具有四谛甚深缘起之理产生真实定解的方法,励力精勤,对三宝将会产生不退转的坚固信心。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三宝的不退转的信心,但是以什么方便才能发起呢?全知麦彭仁波切告诉我们,方法就是对于四谛甚深缘起之理产生定解,以这个方法来努力,信心就会不断涌发,就会不断增上,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信心和定解有因果的关系,信心是建立在定解上的,不是建立在外表上的。如果我们能在四谛缘起的理上下功夫,对于这个甚深缘起之理,自己能够认识,那就会从心底深处决定圣法是真实不虚,而能决定圣法是真实的话,那对三宝的信心自然就会同时发起。换句话说,越能体认到佛法的真实,对说法者的佛以及持法者的僧也就越能产生由衷的信解,这样以信解摄持的皈依就是真切的皈依。四谛的缘起,就是世间杂染和出世间清净两重因果的相,如果对四谛缘起的道理能理解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广的话,对三宝也会越来越生信心,所以要在这个正理上下功夫培养定解,这是关要。
如是于真实僧伽及仅持僧相,亦了知为圣法宝之功德后,应尽力承事供养,以生无量福德之故。如是经云:“恒于月月中,百千大供施,若于僧净信,福胜十六倍”,以此为例,广于经中应当了知。
具德的真实僧伽,以及仅仅持一个僧相,对这一切,你要了知是圣法宝的功德。有人怀疑:这里明明是在讲补特伽罗的僧和僧相,为什么又说是圣法的功德呢?现在我反问你:除了法之外,你能说出安立功德的另一种所依吗?所以功德决定是在法上安立的,离开法是谈不上功德的,就象离开光明安立不上灯的功德一样。所以真实僧伽,它的功德完全体现在持法上,决不在其他上面。我们认识了圣法的功德,很容易就能认识僧伽的功德,因为僧是如理行持圣法、宣说圣法、思维圣法、受持圣法、供养圣法、依止圣法、作圣法事业的士夫,所以功德极大。《赞僧功德经》中说:“佛日灭没虽久远,僧宝连晖传法灯,犹如龙王降甘雨,大地萌芽普洽润,和合僧宝亦如是,雨于如来妙法雨,滋润枯渴诸群生,长养善芽功德种。(佛陀示现涅槃虽然时已久远,但是以僧宝传灯,使佛法之光绵延不断,就象龙王普降甘露、雨水,普遍滋润,使大地草木萌芽一样,和合的僧宝也是如此,普雨如来微妙圣法的大雨,滋润一切众生干枯的心地,长养善根苗芽,成熟功德种子。)于多劫中宿植田,得为如来弟子众,处在贤圣法海中,饮妙解脱甘露味,传持世尊末代教,流化十方诸国土,利益一切诸众生,令佛*轮恒不绝。(由于多劫当中种植善根,所以才成为如来教下的弟子僧众,和圣贤一同处在圣法大海之中,受用的是解脱甘露妙味,肩负的使命是传扬住持世尊末代的圣教,流通教化于十方国土,利益一切众生,让佛法的*轮常转,恒时不断。)
为什么只持一个僧相,也有巨大的功德呢?打个比方,在轮回世间充满各种染污的相,各种引人堕落的相。比如各种服饰、各种穿着、各种发型的相,都有它暗示的作用,许多相都是让人增上贪嗔痴,让人陷入迷乱趣入恶趣。相反即使一个人相续中不具足戒律,但他示现的是僧相,这就有巨大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以这个清净幢相能启发人心,能显示涅槃之道,能引导人趣入于圣法。而且在《悲华经》当中说,释迦牟尼佛往昔在宝藏佛那里,发大菩提心,愿我成佛时,令我袈裟具有五种功德:第一,我成佛之后,如果有众生入到我圣法中出家穿著袈裟,或者犯重禁戒,或者生邪见,如果对三宝轻毁不信,集诸严重罪业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果在一念中产生恭敬心,尊重佛法僧,如是众生,乃至一人必与授记,在三乘中得不退转。第二,我成佛后,天龙鬼神人和非人,如果能够对于这个身穿袈裟者,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其人,如果能见到这袈裟的少分,就能获得于三乘中不退转的功德。第三,如果有众生被饥渴逼迫,或者贫穷鬼神、地位下贱的诸人,乃至饿鬼旁生,如果获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这个人就获得饮食充足,随他的所愿,很快获得成就。第四,如果有众生互相违反,起怨贼想,展转斗诤,或者诸天龙八部人和非人互相斗诤时,忆念此袈裟,随后将生悲心、柔软心、无怨贼心、寂灭之心、调伏善心。第五,如果有人在兵甲、斗讼、断事当中,持有这袈裟的少分,到了此辈当中,为了保护自己,供养恭敬、尊重袈裟,此等人不能被侵犯毁坏、触挠轻弄,常能胜伏于他,能越过此诸障难。如果我的袈裟不能成就如是五种圣功德,则为欺诳十方世界现在诸佛,于未来世不成菩提作佛。
通过这一段经文就可以了知,以本师大愿力的加持,袈裟具有极大的功德。如果恭敬袈裟,就会获得大利益。尤其是在家人,一定要恭敬僧相。袈裟是福田衣,是解脱服,袈裟又被比喻为莲花,不被汙泥所染污,也叫幢相,不被邪众所倾,也叫田文之相,不使见者产生邪恶,也叫救龙之服,龙得到袈裟一缕,就不为金翅鸟所吃,也叫降邪之衣,不被外道所损坏,也叫不正之色,不为俗贪所染。因为出家依于内教,所以是穿著诸佛的法服,行持诸佛的法行,现的是这样的僧相。在剃度时,有一首偈这样说:“金刀剃去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所以在这个世间,僧相是最尊贵的表相。对于这个持三世诸佛清净幢相的人,如果象恭敬佛塔一样恭敬,就能灭罪生福,如果轻视亵渎毁辱,那就是罪过弥天,因为轻视、亵渎的是三世诸佛清净的幢相,是在挑坏人天眼目,是在损坏佛的形相。所以,在这一点上,在家人尤其要注意。打个比方,国旗是一个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毁坏首都的国旗,那就等于是在反对政府,性质很严重。现在僧相比国旗的意义要大无量倍,所以必须要十分恭敬,否则以自己的无知会毁灭自己。
我们这样了知后,对于具德的僧、对于沙门相,一定要作护持,一定要尽力承事供养。为什么要这样作呢?因为以此会产生无量福德。为什么会产生无量福德呢?因为承事供养的不是一般人,是如理行持圣法的人,是诸佛的清净幢相。所以经上说:“一个人每个月不间断地拿百千的殊胜物质去作大供养,这个功德虽然很大,但是只要对僧伽从心里产生清净的信心,就已经超过前面外财供养的十六倍。”可见信心是最主要的。以这个为例,应该广大地从经中寻求了解,这样作的结果就是会产生更坚固的定解。
《赞僧功德经》中说:“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宝众。(殊胜妙宝的大德僧伽,长养众生心中的功德种子,能给予人天殊胜果报的对境,无过于佛法僧宝众。)善心僧中施掬水,获福多于大海量,微尘尚可有算期,僧中施宝无有尽。(掬水,就是双手捧取的水。能以善心在僧众当中供养一掬之水,当来所获的福德,超过大海之量,大地微尘的数目还可以算清,但是在僧中供养的福德无有穷尽。)若人当来求远离,越于生死贫穷河,应当速疾志诚心,于僧宝中树因果。(如果一个人欲求未来越过生死贫穷的大河,那就应当快快以至诚心在僧宝大福田中树立因果。)于此最妙良福田,若有种植功德子,当来收获无边畔,犹如云中含大雨。(在这个最微妙的良田当中,如果有人种植功德种子,将来的收获无边无际,就象云中蕴含倾盆大雨一般。)”
在《大集月藏经》上,本师释迦牟尼佛说:“往昔为了一切众生,我修了各种苦行,发起大悲心,我舍弃过的身体头目耳鼻舌等,各各都如毗福罗山那样多,又舍弃象马国城妻子,经历三大阿僧祇劫那样漫长的时间。我悲愍一切苦恼众生,以及毁谤正法、轻毁贤圣的无惭无愧的不善众生,以及一切清净佛国所遗弃的众生,我是为了这些众生的缘故,发愿自己在五浊恶世成佛。如果有众生在我的圣法当中为我出家,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即使不受戒,或者受而毁犯,如果有人能护持供养此人,将会获得大福报,何况供养具戒之人?在未来世,如果有国王、大臣以及裁决事物的人,对于我的弟子以及身穿袈裟的人,辱骂、捶打、绑缚,或者驱使,以及劫夺财物资生之具,这人就是毁坏三世诸佛的真实报身,就是挑坏一切人天的眼目,就是隐没一切诸佛的正法,就是让诸天人民堕于地狱。”
当时憍陈如和大梵天王,向佛请问:“有人为佛陀剃除须发,身披袈裟,没有受持禁戒,或者受持之后毁犯,假如国王大臣和裁决事物的人对他辱骂…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