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在一声名号、一声心咒之中,就在一次礼拜、一次供养之中,就在对经文的一次讽诵、一次思惟、一次讲说当中,决定会现前无量的利益。
《圣幢经》云:“若心有恐惧、怖畏与惊慌,则应忆念佛宝;若未能忆念,则应忆念法宝;若未能忆念,则应忆念僧宝。以此将会从一切怖畏中解脱。如与修罗交战之际,帝释告天众言:“若战争中恐惧时,应念我能胜胜利幢,若未能忆念,应念具自在天子胜利幢,若未忆念,应念水天天子胜利幢。以此遣除畏惧。””
《圣幢经》是以类比的方式显示忆念三宝具有从一切怖畏中解脱的作用。经中打天界的比方,在诸天跟阿修罗打仗时,帝释会告慰天众,假如在战争之中遇到恐惧,应当在心里忆念能胜胜利幢。如果这还不能忆念,应当忆念具自在天子胜利幢,如果这还不能忆念,应当忆念水天天子胜利幢,这样就能遣除怖畏。这里所忆念的境是有漏天界的胜利幢,是一种有漏法,但是只要天人心诚,以缘起力不空耗,就会有遣除怖畏的作用。现在以下下类推上上,如果说对有漏法的天界胜利幢,诚心忆念,都决定能遣除怖畏的话,那么对于威力超胜有漏法无数倍的出世间三宝,诚心忆念,怎么会不解脱怖畏呢?所以,《圣幢经》中明确说,如果心里有恐惧、有怖畏、有惊慌时,应忆念三宝,应当至诚地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这样就能遣除恐惧、怖畏与惊慌。比如患者要上手术台时,心里会很恐惧,这时应该一心忆念佛、法、僧三宝,心里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或者念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等等。或者女人临产时,心里恐惧,也应当一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等等。或者遇到空难,遇到非人,遇到战争,遇到地震,遇到洪水、海啸时,凡夫人的力量很脆弱,无法抵御这样的天灾人祸,在这种紧要关头,就应当祈祷三宝、忆念三宝。三宝常恒周遍,势力无穷,诚心忆念决定能获得三宝的加持,将会从一切怖畏中解脱。
如是应随念三宝,以此获得无量福德。
下面是以教证和理证成立依于三宝所种的善根是无尽无量无有边际的善根。
《抛石经》云:“依佛所植善根,于轮回中无尽、无边,亦能获得无尽涅槃,依于法、僧所植善根,亦复如是。”
善根按照所缘境有许多差别,比如缘一般世间有漏法所种的善根,缘世间的父母、老师所种的善根等等,以所缘境不同,所种的善根在体相上也会有相应的不同。依三宝所种的善根,有何种不同于一般的殊胜之相呢?《抛石经》上说:依于佛所种的善根是一种无尽无边的善根,从长远来说是没有穷尽,从广大来说是没有边际,具有这样殊胜的相,也就是我们以佛为所缘境,在深广无量的佛福田当中种一个种子,它就会成为轮回当中无尽无边的善根,以此也能获得无尽的大涅槃。依于圣法和僧伽所种的善根,也具有同样的体相。就象依于池沼的水最后会枯竭,依于大海的水乃至大海未尽之间永无穷尽一样,依于三宝的善根,就成为无尽无边的善根。
又说南瞻部洲纵广七千由旬,东、西、北洲分别纵广八千、九千、一万由旬,皆能以步衡量,然依三宝所植善根终不可量。如是须弥山王,及其周围一切山峰,逐两称量亦能计算,大海之水亦能以瓶称量,依于三宝所植善根,终不可量。
这是以比喻说明依三宝所种的善根是一种无法衡量的善根。打个比方,南瞻部洲,它的长和宽都是七千由旬,一由旬是古代印度行军一天的路程,最少相当于四十里,这样长和宽最少是二万八千里,这是极大的面积,但是以不到一米的一步来衡量,还是可以算完。为什么呢?理由是:以有限故,终究可量。东西北三洲的面积更大,分别是纵广八千、九千、一万由旬,同样以有限的缘故,都能衡量。相比之下,依三宝所植的善根终究不可衡量。理由是:以无限故,不可衡量。再比如,须弥山王和它周围的一切大小山峰,一两一两来称量最后也可以算完,大海之水用可乐瓶子来称量,终究也是可以算完,但是依三宝所植的善根终不能量,道理和上面相同。
下面是以理成立:
仅以此等为例,实则三宝功德过于虚空,量无边际,无垢殊胜,无上无等,故对此信解等的利益亦无量无边。
道理很明显,就是以所缘境三宝的功德是过于虚空、量无边际、无垢殊胜、无上无等的缘故,所以对她信解、供养、赞叹、随喜、思惟等的利益,也成为无量无边。
因此,一切真实归依尽摄于三宝中故,诸具慧者若忆念三宝功德后,承诺其为真实、永恒之皈依处,从此便能开始断尽三有,且有了恒时安乐的开端。
首先解释:一切真实的皈依无余含摄在三宝当中。在世间,我们看到,在遭遇身心和外部环境的怖畏时,人们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会本能地求助于一种救护者,会求助于梵天帝释,会求助于龙王、山神、河神,会求助于某种学术、某种文化,会求助于某种宗教、某种方术,会进入某种治疗中心、静修中心、康复中心等等。在这些所求助的对境当中,一类是真实依处,另一类是非真实依处,不可能再有第三种情况,而所谓真实又包括在三个方面当中,就是真实的导师、真实的法、真实的助伴。其中一切世间、出世间大大小小的导师功德,可以无余含摄在佛宝功德当中,以佛宝不能含摄的导师功德,决定没有;一切世间和出世间暂时和究竟的正道,完全含摄在圣法当中,以圣法没有开显的利乐之道决定没有;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助伴功德,完全含摄在僧伽当中,以僧伽不能作助伴的地方决定没有。所以说“一切真实皈依无余含摄在三宝之中”,以佛法僧三者完全摄尽。
正因为一切真实皈依全摄在三宝当中,所以只要一入这道门,那就决定开始走入恒时安乐的光明大道,只要自己不退失誓言,就会一直走向解脱,不可能还有第二种结果。为什么这样决定?因为导师、法和助伴的一切条件都已经圆圆满满地具足了。如果具慧者不是无知,不是还有怀疑,不是还有不定,而是真正忆念三宝功德,心里立誓决定承诺三宝是我真实的永恒的皈依处,以这个皈依誓言,从此就进入了开示无我的内道之中,便能开始行持断尽三有的正道,而且有了恒时安乐的开端。所以,佛经上讲到,一位老人,说“自己才三岁”,为什么才三岁呢?因为皈依才三年。所以我们真正的新生命,恒时安乐的新生命,不是从出母胎降生开始,而是从皈依三宝这一天开始。人生当中有很多事,比如上大学、就业、升职、发财、成家等等,世间人认为这些是人生的大事,是人生的喜事,实际上这些不一定是恒时安乐的开端,没有以圣法转为道用的话,可以说这些是坏苦的开端,一个有情恒时安乐的开端应当唯一是皈依三宝。
如是一切诸佛虽然密意一味,但由发心与大愿的无量游舞,不可计数的三世诸佛中,每一尊佛一毛孔、一微光的功德,纵以如来尽虚空际演说亦无穷尽,于彼一切诸佛功德无一遗漏,能于一时之中忆念,又于一偈圣法听闻、读诵,功德无法衡量,于彼十方三世所有圣法,了知为真实之道而作意,又于十方三世安住的无量圣僧中,一位圣僧安住慈心三昧,所生善根业已无量,况以所有僧伽作为信解之境,其功德无量更不必言!
懂得这一段的含义,自然会生起大欢喜心,因为今天我们随念的境竟然是如此广大,我们心中会出现一片广阔无垠的天空。在过去,我们曾经觉得自己孤独无助,我们曾经生活在很狭小的境界当中,但是自从了知三宝功德之后,我们发现自己的依处,竟然遍布于十方三世,自己竟然遇上了最伟大的导师、圣法和助伴,真像是重见天日一样,真像是小鸟出笼飞向太空一样,真像是漂泊的浪子回到母亲宽广的怀抱当中一样。这种值遇,比昙花一现还要难得。在无量的法当中,竟然遇上了功德妙力不可思议的三宝,在无数种道路当中,竟然走入了皈依三宝的内道,这确实是人生最有意义的大事。别人认为佛弟子很孤独、很寂寞、很痛苦,实际上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子孙,他的心已经以三宝的加被,开启到无量无边,从此之后,心里所随念的不再是世间的琐事,不再是某个张三李四,不再是某种小小的世间文化,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某一个小试验,不再是商业场上的某一单生意,不再是某一次歌舞体育娱乐,心里不再忆念这些。那忆念的是什么呢?忆念的是无量无边的三宝功德大海。
以佛来说,一尊佛一毛孔一微光的功德,尚且是无量无边,以如来自己尽虚空际演说也演说不尽。现在不仅是佛的一毛孔,也不仅是一尊佛的所有功德,而是十方三世不可计数的诸佛的所有功德之海,是对这样深广无量的境,在一时之中没有任何遗漏而作意。以法来说,对一偈法听闻、读诵等的功德尚且无法衡量,现在不仅是一偈法,也不仅是一佛所宣说的所有法门,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不仅是某一种法门,而是显密无量乘,从最低到最高,从最粗到最细,从最浅到最深的无量无边的圣法,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些,全部都是真实的道,这样以广大含容的心普遍来作意。以僧来说,一位圣僧安住慈心三昧所生的善根已经是无量,何况是十方三世一切圣僧所作的一切善根,无一遗漏,全都作为自己的信解之境,没有任何取一舍一的偏袒。这样就是以全体的十方三世的三宝功德作为所缘境而随念,就在这一随念之中,自己的心会变得无限宽广。大家自己反观一下,在我们没有闻思信解三宝的深广功德之前,我们在千千万万种忆念当中,有哪一次出现过这样深、这样广、这样大的随念?这真是一个转铁成金的巧方便门,她能把一个人念念系于贪嗔痴的心,完全转换成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可以从今天开始念念相续,一直到成佛之间不断念去。这也是一个打开心眼的光明法门,她能把一个狭窄的心胸,开拓成无限深广、无限长远、无限丰富的博大心量,在每一念随念中,都涵盖了一切时空无上无等的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大海,这一念也就成为无量。在这样的基础上,念诵一遍《随念圣三宝经》,谛听一遍此经的话,功德之大难思难议…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