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奈夺命阎魔众威军,微汗毛许不为汝所动。
即使身色容貌如彩云般美丽动人,而且通达各种献媚诱人的灵巧方法,但怎奈夺人命根的阎罗死主的军队本无情欲,连一根汗毛也不会被美色所动,所以仅凭一副现似美丽的臭皮囊,岂能打动死主而免于一死呢?
比如唐代的杨贵妃,不仅容貌姣好,且又精通音乐,入宫之后,深得玄宗宠爱,被册封为贵妃。白居易曾于《长恨歌》中说:“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君王不早朝。”自从杨贵妃被选在唐玄宗身边之后,玄宗便再也未上过早朝,可见她迷人之深。正因杨贵妃深得皇帝宠爱,致使其兄杨国忠伺机操纵国政,以致政事败坏。其后安禄山即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叛乱犯上,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众将士认为罪在杨家,处斩杨国忠之后,又逼杨贵妃自缢而亡。如杨贵妃这般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在业力现前时,也只是落个活活被吊死的悲惨下场,尚且不如一相貌寻常的平民女子死得安祥。所以在阎罗死主面前,美色又有何用呢?
以上三颂已宣说死主到来无法遮止的内容。虽然世间之事皆可用美色、金钱来通路,外敌入侵时也可以城堡守护,但唯独对于死亡无法打通。阎罗王铁面无私,不讲任何情面,一切金钱、女色、权势、地位到此都无作用。所以死亡这件事最公平、最无私,如果一个人相续中具有修行功德,即便他是身无分文、地位卑微的乞丐,死时也会安祥自在、非常尊贵。否则,纵然是地位显赫或貌美如花的人间宠儿,死时也同样会痛苦惊慌,如狗一样下贱。故应了知,唯有修习善法才有实义,明白此理后,就当好好用功修行。
以下五颂中,大恩上师语重心长地劝导我们精进修法:
昔人有病无病皆死亡,请你静心慎重细思维,
以己决定死亡为鞭策,由此当速精勤解脱道。
过去一百多年前,曾经生存于此世间的人们,无论有病无病,迄今为止皆已全部死去。所以,请你们静下心来慎重、仔细地思维自己的生死大事,以决定死亡的信念鞭策自己,趁气息尚存之际,迅速精勤修习解脱道,务必不能错过如是万劫难遇的良机。
须知,对于轮回中的琐事不去考虑倒也无妨,但生死是切身大事,稍具智慧者皆应冷静慎重地思考、用心抉择。此世间之人与其所作之事,大致可分两种:一种人是耽著现法的庸俗凡夫,唯一追求名利,所作一切对于死亡毫无利益可言;另一种人是舍弃今生的修行者,唯一追求道德,所作皆对死亡有实际利益。如是了知后,即应结合自身认真思维抉择:既已获此难得人身,自己应选择作何种人、行何等事?既然平时对于一些微不足道、毫无义利的轮回琐事都要忖度良久,为何唯独对于生死大事却不认真考虑呢?
佛印禅师曾对苏东坡说:“子瞻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为何对于性命便不知下落?”子瞻你的胸中蕴藏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息。象你这样博学清高之人,为何对于自己的性命却茫然不知下落呢?无常迅速、生死事大,故万万不能轻忽草率、漠然视之。我们应当依照大恩上师的教言,静下心来慎重思考一生的大事,如理抉择自己应作何种人、该行何等事。如是善加思维抉择后,即应迅速精勤地付诸实践,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否则明日复明日,一旦死亡到来,将如何以对?最后决定是落个“生时不努力,死时徒伤悲”的悲惨结局。所以,恳请诸位谨记大恩上师此颂最后两句教言:“以己决定死亡为鞭策,由此当速精勤解脱道”。
管理万户人众之官员,死时无权带走一伙伴,
亦无权享一口食物故,唯一有利正法勿退失。
即使是管理一万户人民的官员,死时同样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他没有权力带走一个眷属,也没有权力享受一口食物,死时唯一能够利益自己的,唯有正法,因此恳请诸位道友,千万不要退失对正法的修行。
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来说,当年他在凡尔赛宫的生活极其奢华。据资料统计,凡尔赛宫内一年饮用的葡萄酒便价值七十九万法郎;仅仅所食鱼肉的价值即高达三百四十七万法郎;点蜡烛的费用亦超过五万法郎。至于王宫当中的宫仆、侍臣,更是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比如,御膳房的厨师便有两百五十九人;国王的秘书官将近千人;王后的侍女也有五百人;凡尔赛宫的宫女与侍臣共计一万六千人,其中尚不包括一般的贵族与朝臣;此外还拥有近万名的禁卫军。王宫中的御用马匹有八千九百匹,御用车辆一百多辆。路易十六每次外出时,无数车马排成长长的蛇阵,威风气派如天人一般。凡尔赛宫还有二十九座庭园、四座瞭望台、喷泉、瀑布等,并且四季鲜花盛开,非常美丽悦意。
尽管如此风光鼎盛,但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国王路易十六与王后双双被推上断头台。此种情景正如吉祥胜逝友所说:“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时,如敌劫于野,独无子无妃,无衣无知友,无国无王位,虽有无量军,无见无所闻,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往,总尔时尚无,名讳况余事。”如同路易十六在断头台上,死得孤独而痛苦,没有国土与王位,一万六千名宫仆、侍臣无一相随而去,平生所享用的衣食、车马、园林丝毫也带不走。只有独自一人在极度恐惧中受刑而死,死后还须感受恶趣苦果,所以现世的荣华富贵有何实义呢?就如憨山大师所说:“荣华原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因此唯一能够真实利益我们的,就是正法,它在生前、死后都会伴随我们,是我们唯一的至亲、最真实的受用。所以,大恩上师在此劝戒我们:“唯一有利正法勿退失”。
《普贤行愿品》云:“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应随学普贤行愿,以愿王的引导往生极乐世界,此乃一生中最有实义之事。对此关要须精进不退,若在此处落空,死时将无丝毫保障,沉重的业山必定会将你压垮。
今生灭尽显现业惑苦,虽多亲友不能替一分,
泪流满面无可奈何故,如今精勤求法莫懈怠。
灭尽今生一切显现的命终之时,相续中以恶业、烦恼引生的痛苦,即使亲友再多也不能替你代受一分。虽然他们泪流满面不舍与你永别,但也无可奈何,确实是“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即应为成办自己的切身大事而精勤寻求正法,千万莫要懈怠。
此处老年人尤应警醒,现在即须精勤于正法,不应再拖延时日。有一则故事或许能给你们一些启发:有一只狐狸趁夜深人静时潜入厨房,吃饱后便在厨房睡着了。天亮之后无法逃脱便欲装死,待人离去之后再行逃跑。稍顷,人们看见死狐狸,有人想将它扔掉,另一人则说:“狐狸尾巴很好,等我割下来再扔。”狐狸听了很害怕,但还是忍痛让人割下尾巴。接着又走过来一孩童,想要狐狸的两只耳朵,狐狸一听更加害怕,但想到割掉耳朵还不至于送命,便索性强忍痛苦,由人割掉双耳。然后又有人说:“狐狸皮很好,可以修补皮衣。”这下狐狸惊恐万分,心想:“要剥我的皮,一定会砍头剖腹,这如何受得了!”就在这生死关头,它鼓足勇气奋然跳起,没命地向外狂奔,这下总算逃脱一死。
故事的喻义是:轮回牢狱中的我们,即如同贪吃的狐狸被困在厨房中。既已托胎为人,则难免一死,若不借此暇满人身精进修法、奋志出离,又怎能死里逃生呢?尤其老年人已经错过人生太多时日,就象狐狸已经失去尾巴和耳朵一样。如今晚年则更加衰败,很快将被死主“剥皮”,若仍不下定决心求生净土,又怎能跳出三界、蒙佛接引而往生净土呢?所以,你们应唯一依靠上师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生西方。现世的亲友、财富、受用……在死时毫无助益,假如没有上师阿弥陀佛的加持,如何忍受临终时“生龟脱壳、活蛇剥皮”的剧苦呢?又如何保证临终时不会颠倒错乱?我们都是满身业障的凡夫,不能说大话。自己的能力会有多大?为什么还不皈依上师阿弥陀佛,赶紧修法?临死时手忙脚乱又有何用!
若能观想一切内外法,乃为指示寿命无常书,
自然道歌虽然无边际,仅以此歌奉献忠心友。
再听诚挚情深知心言,轮回万物非有依靠故,
为得恒时无漏之圆满,现今应当修法披誓甲。
此二颂是大恩上师最后的教诫。
如果能够观想一切内外诸法都是指示寿命无常的书籍,则自然道歌虽有无量无边之多,但在此处我仅以这首道歌献给忠心的道友们。最后,请你们再聆听我这个老人发自肺腑的诚挚之言:“轮回中的万法确实无有任何可靠之处,所以为能获得永恒的无漏圆满,你们从现在开始即应披上誓言的铠甲,乃至成佛之间,日日夜夜不断地修习正法。”
关于“诸行无常,不可依靠”的道理,我们可引经典进一步说明。如《大戏乐经》云:“此有为行,唯心造作,犹如坯瓶,无常散坏。行如空城,为雨沮坏,淤泥不坚,渐当磨灭。亦如河岸,积沙所成,自性怯弱,为水流荡。行为风灯,生灭不住。行如聚沫,不可撮持。行如芭蕉,中无有实。”一切有为法唯一是以分别心而造作,如同未经烧制的泥瓶般,很快便会散裂毁坏。又象是空空的土城,被大雨淋浸之后,非坚实的淤泥城墙便会渐渐磨灭。又如大河的两岸,仅由泥沙暂时堆积而成,自性本来脆弱,很快会被河水层层冲刷荡尽。一切有为法又象是风中的风灯,刹那生灭不住,无有丝毫稳固的自性。又如水中泡沫般,无法把捉,皆是空幻无实的显现。又如同芭蕉树,根本无有半点坚实可得。如是观察后即当了知:轮回万法皆是生灭无常、不可依靠的虚诳之法,故应放舍这一切而去寻求无漏真实的圆满。这也正是出家修行的原因所在。
大恩上师于《岩洞老人颤抖道歌》中说:“虽生六道高低任何处,除苦之外无有安乐时,恒时不变究竟胜安乐,修持无漏之果正是时。”无论我们生在六道中任何崇高或低劣之处…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