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二冊▪P7

  ..續本文上一頁無奈奪命閻魔衆威軍,微汗毛許不爲汝所動。

  即使身色容貌如彩雲般美麗動人,而且通達各種獻媚誘人的靈巧方法,但怎奈奪人命根的閻羅死主的軍隊本無情欲,連一根汗毛也不會被美色所動,所以僅憑一副現似美麗的臭皮囊,豈能打動死主而免于一死呢?

  比如唐代的楊貴妃,不僅容貌姣好,且又精通音樂,入宮之後,深得玄宗寵愛,被冊封爲貴妃。白居易曾于《長恨歌》中說:“一朝選在君王側……從此君王不早朝。”自從楊貴妃被選在唐玄宗身邊之後,玄宗便再也未上過早朝,可見她迷人之深。正因楊貴妃深得皇帝寵愛,致使其兄楊國忠伺機操縱國政,以致政事敗壞。其後安祿山即以誅殺楊國忠爲名叛亂犯上,玄宗逃至馬嵬驿(今陝西興平),衆將士認爲罪在楊家,處斬楊國忠之後,又逼楊貴妃自缢而亡。如楊貴妃這般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在業力現前時,也只是落個活活被吊死的悲慘下場,尚且不如一相貌尋常的平民女子死得安祥。所以在閻羅死主面前,美色又有何用呢?

  以上叁頌已宣說死主到來無法遮止的內容。雖然世間之事皆可用美色、金錢來通路,外敵入侵時也可以城堡守護,但唯獨對于死亡無法打通。閻羅王鐵面無私,不講任何情面,一切金錢、女色、權勢、地位到此都無作用。所以死亡這件事最公平、最無私,如果一個人相續中具有修行功德,即便他是身無分文、地位卑微的乞丐,死時也會安祥自在、非常尊貴。否則,縱然是地位顯赫或貌美如花的人間寵兒,死時也同樣會痛苦驚慌,如狗一樣下賤。故應了知,唯有修習善法才有實義,明白此理後,就當好好用功修行。

  以下五頌中,大恩上師語重心長地勸導我們精進修法:

  昔人有病無病皆死亡,請你靜心慎重細思維,

  以己決定死亡爲鞭策,由此當速精勤解脫道。

  過去一百多年前,曾經生存于此世間的人們,無論有病無病,迄今爲止皆已全部死去。所以,請你們靜下心來慎重、仔細地思維自己的生死大事,以決定死亡的信念鞭策自己,趁氣息尚存之際,迅速精勤修習解脫道,務必不能錯過如是萬劫難遇的良機。

  須知,對于輪回中的瑣事不去考慮倒也無妨,但生死是切身大事,稍具智慧者皆應冷靜慎重地思考、用心抉擇。此世間之人與其所作之事,大致可分兩種:一種人是耽著現法的庸俗凡夫,唯一追求名利,所作一切對于死亡毫無利益可言;另一種人是舍棄今生的修行者,唯一追求道德,所作皆對死亡有實際利益。如是了知後,即應結合自身認真思維抉擇:既已獲此難得人身,自己應選擇作何種人、行何等事?既然平時對于一些微不足道、毫無義利的輪回瑣事都要忖度良久,爲何唯獨對于生死大事卻不認真考慮呢?

  佛印禅師曾對蘇東坡說:“子瞻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爲何對于性命便不知下落?”子瞻你的胸中蘊藏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息。象你這樣博學清高之人,爲何對于自己的性命卻茫然不知下落呢?無常迅速、生死事大,故萬萬不能輕忽草率、漠然視之。我們應當依照大恩上師的教言,靜下心來慎重思考一生的大事,如理抉擇自己應作何種人、該行何等事。如是善加思維抉擇後,即應迅速精勤地付諸實踐,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獲,否則明日複明日,一旦死亡到來,將如何以對?最後決定是落個“生時不努力,死時徒傷悲”的悲慘結局。所以,懇請諸位謹記大恩上師此頌最後兩句教言:“以己決定死亡爲鞭策,由此當速精勤解脫道”。

  管理萬戶人衆之官員,死時無權帶走一夥伴,

  亦無權享一口食物故,唯一有利正法勿退失。

  即使是管理一萬戶人民的官員,死時同樣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他沒有權力帶走一個眷屬,也沒有權力享受一口食物,死時唯一能夠利益自己的,唯有正法,因此懇請諸位道友,千萬不要退失對正法的修行。

  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來說,當年他在凡爾賽宮的生活極其奢華。據資料統計,凡爾賽宮內一年飲用的葡萄酒便價值七十九萬法郎;僅僅所食魚肉的價值即高達叁百四十七萬法郎;點蠟燭的費用亦超過五萬法郎。至于王宮當中的宮仆、侍臣,更是多得令人難以置信,比如,禦膳房的廚師便有兩百五十九人;國王的秘書官將近千人;王後的侍女也有五百人;凡爾賽宮的宮女與侍臣共計一萬六千人,其中尚不包括一般的貴族與朝臣;此外還擁有近萬名的禁衛軍。王宮中的禦用馬匹有八千九百匹,禦用車輛一百多輛。路易十六每次外出時,無數車馬排成長長的蛇陣,威風氣派如天人一般。凡爾賽宮還有二十九座庭園、四座瞭望臺、噴泉、瀑布等,並且四季鮮花盛開,非常美麗悅意。

  盡管如此風光鼎盛,但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國王路易十六與王後雙雙被推上斷頭臺。此種情景正如吉祥勝逝友所說:“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時,如敵劫于野,獨無子無妃,無衣無知友,無國無王位,雖有無量軍,無見無所聞,下至無一人,顧戀而隨往,總爾時尚無,名諱況余事。”如同路易十六在斷頭臺上,死得孤獨而痛苦,沒有國土與王位,一萬六千名宮仆、侍臣無一相隨而去,平生所享用的衣食、車馬、園林絲毫也帶不走。只有獨自一人在極度恐懼中受刑而死,死後還須感受惡趣苦果,所以現世的榮華富貴有何實義呢?就如憨山大師所說:“榮華原是叁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因此唯一能夠真實利益我們的,就是正法,它在生前、死後都會伴隨我們,是我們唯一的至親、最真實的受用。所以,大恩上師在此勸戒我們:“唯一有利正法勿退失”。

  《普賢行願品》雲:“又複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應隨學普賢行願,以願王的引導往生極樂世界,此乃一生中最有實義之事。對此關要須精進不退,若在此處落空,死時將無絲毫保障,沈重的業山必定會將你壓垮。

  今生滅盡顯現業惑苦,雖多親友不能替一分,

  淚流滿面無可奈何故,如今精勤求法莫懈怠。

  滅盡今生一切顯現的命終之時,相續中以惡業、煩惱引生的痛苦,即使親友再多也不能替你代受一分。雖然他們淚流滿面不舍與你永別,但也無可奈何,確實是“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所以從現在開始,即應爲成辦自己的切身大事而精勤尋求正法,千萬莫要懈怠。

  此處老年人尤應警醒,現在即須精勤于正法,不應再拖延時日。有一則故事或許能給你們一些啓發:有一只狐狸趁夜深人靜時潛入廚房,吃飽後便在廚房睡著了。天亮之後無法逃脫便欲裝死,待人離去之後再行逃跑。稍頃,人們看見死狐狸,有人想將它扔掉,另一人則說:“狐狸尾巴很好,等我割下來再扔。”狐狸聽了很害怕,但還是忍痛讓人割下尾巴。接著又走過來一孩童,想要狐狸的兩只耳朵,狐狸一聽更加害怕,但想到割掉耳朵還不至于送命,便索性強忍痛苦,由人割掉雙耳。然後又有人說:“狐狸皮很好,可以修補皮衣。”這下狐狸驚恐萬分,心想:“要剝我的皮,一定會砍頭剖腹,這如何受得了!”就在這生死關頭,它鼓足勇氣奮然跳起,沒命地向外狂奔,這下總算逃脫一死。

  故事的喻義是:輪回牢獄中的我們,即如同貪吃的狐狸被困在廚房中。既已托胎爲人,則難免一死,若不借此暇滿人身精進修法、奮志出離,又怎能死裏逃生呢?尤其老年人已經錯過人生太多時日,就象狐狸已經失去尾巴和耳朵一樣。如今晚年則更加衰敗,很快將被死主“剝皮”,若仍不下定決心求生淨土,又怎能跳出叁界、蒙佛接引而往生淨土呢?所以,你們應唯一依靠上師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求生西方。現世的親友、財富、受用……在死時毫無助益,假如沒有上師阿彌陀佛的加持,如何忍受臨終時“生龜脫殼、活蛇剝皮”的劇苦呢?又如何保證臨終時不會顛倒錯亂?我們都是滿身業障的凡夫,不能說大話。自己的能力會有多大?爲什麼還不皈依上師阿彌陀佛,趕緊修法?臨死時手忙腳亂又有何用!

  若能觀想一切內外法,乃爲指示壽命無常書,

  自然道歌雖然無邊際,僅以此歌奉獻忠心友。

  再聽誠摯情深知心言,輪回萬物非有依靠故,

  爲得恒時無漏之圓滿,現今應當修法披誓甲。

  此二頌是大恩上師最後的教誡。

  如果能夠觀想一切內外諸法都是指示壽命無常的書籍,則自然道歌雖有無量無邊之多,但在此處我僅以這首道歌獻給忠心的道友們。最後,請你們再聆聽我這個老人發自肺腑的誠摯之言:“輪回中的萬法確實無有任何可靠之處,所以爲能獲得永恒的無漏圓滿,你們從現在開始即應披上誓言的铠甲,乃至成佛之間,日日夜夜不斷地修習正法。”

  關于“諸行無常,不可依靠”的道理,我們可引經典進一步說明。如《大戲樂經》雲:“此有爲行,唯心造作,猶如坯瓶,無常散壞。行如空城,爲雨沮壞,淤泥不堅,漸當磨滅。亦如河岸,積沙所成,自性怯弱,爲水流蕩。行爲風燈,生滅不住。行如聚沫,不可撮持。行如芭蕉,中無有實。”一切有爲法唯一是以分別心而造作,如同未經燒製的泥瓶般,很快便會散裂毀壞。又象是空空的土城,被大雨淋浸之後,非堅實的淤泥城牆便會漸漸磨滅。又如大河的兩岸,僅由泥沙暫時堆積而成,自性本來脆弱,很快會被河水層層沖刷蕩盡。一切有爲法又象是風中的風燈,刹那生滅不住,無有絲毫穩固的自性。又如水中泡沫般,無法把捉,皆是空幻無實的顯現。又如同芭蕉樹,根本無有半點堅實可得。如是觀察後即當了知:輪回萬法皆是生滅無常、不可依靠的虛诳之法,故應放舍這一切而去尋求無漏真實的圓滿。這也正是出家修行的原因所在。

  大恩上師于《岩洞老人顫抖道歌》中說:“雖生六道高低任何處,除苦之外無有安樂時,恒時不變究竟勝安樂,修持無漏之果正是時。”無論我們生在六道中任何崇高或低劣之處…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