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二册▪P9

  ..续本文上一页,以三有众生皆未超出苦因与苦果的缘故。不退逝者,以永断我见种子之故,似薪成灰不可复原,不复退堕轮回之处,犹如传染病痊愈,此处主要指解脱麻疹之人,终生不会复发,以此而作比喻。以此逝相,简别于未断我见种子的外道之道,彼等纵然修至非想非非想天也不能超出三有藩篱。无余逝或圆满逝者,断证究竟功德之法,未获得者丝毫亦无,犹如宝瓶以物充满一般。以此简别于声缘,以彼等虽有不退转,然为断证不圆满的少分之故。

  此等之理即是:以心自性光明,障垢为忽尔,并有根断障垢的对治——殊胜证悟无我的智慧,而彼道亦以方便串习究竟之力,堪能圆满断证功德。对以事势理成立之相引生定解极为重要,广于法称论典等中了知。以上自利圆满竟。

  以下他利圆满者,为“世间解”等。所谓世间,具有器、情、苦等诸义,而此处于尽虚空界一切有情以智慧彻见之故,具有如所化因缘而幻化游戏的悲智自性,对此称为“世间解”。即佛遍知何者衰败、何者痛苦、谁可调化,昼夜恒时观照整个世间,对所化丝毫亦不越时。此为他利圆满之因。

  依靠如是大悲为调御丈夫、无上士者。丈夫”,即具有入道能力的所化;“调御”,如世间共称对马车、马匹等随所欲趋而能自在调御之人,如是薄伽梵乃是从三有险崖之处将诸丈夫自在引往解脱之处的调御者,故说此号。

  如何调御之相,并非如国王以刑法施加痛苦而调御,而是在趣入离二边正道时,依于无尽安乐之源导引至解脱。即便极难调伏之人,如贪心炽盛的难陀、嗔心猛烈的指鬘、傲慢的迦叶、痴心暗钝的周利槃特,亦以无量方便必皆调伏,在无限时方的整个法界中,不曾舍弃一位所化,调伏事业乃至虚空未尽之间转入,由此称为“无上士”。以上即是真实调御之相。

  以何种方便调御?经云“天人师”,即佛虽为任一众生的导师,但以人天直接从佛闻法,并是生起圣道的殊胜所依,故“天人师”以主要所化的人天代表对一切有情宣说四圣谛而作解脱相续。如是自己圆满现前断证之后,以慈悲宣说正法,即是无等之导师。了知自他大师的差别后,应发恭敬之心。

  对于此等,结说为“佛薄伽梵”。如是二利究竟之佛,称为“薄伽梵”。以佛能显示断证二者,薄伽梵亦能表示断证,其中佛义已述。所谓“薄伽梵”,义为出有坏,即是佛陀能坏四魔,具有自在等六种妙德,出离有寂二边,如是薄伽梵能超外道自在天等。因此,以佛薄伽梵之号实已含摄上述断证功德。

  有释“佛薄伽梵”为差别基,其上诸号为差别,实际悉无差别,但“如是佛陀薄伽梵者”,以其语气是成为差别基,故如是为合理。

  丙二、广说差别因与果分二:一、利他于世间显现之相;二、自利断证圆满之相。

  丁一、利他于世间显现之相分二:一、如何显现;二、显现后成办事业。

  戊一、如何显现:

  诸如来者,是福等流,善根无尽,安忍庄严,福藏根本,妙好间饰,众相花敷,行境相顺,见无违逆。

  上来如是“诸如来者”,唯以利他大悲圆满无量福德之因而得成就,故说“是福等流”。如经云:“如来者,为无漏善法之影相。”此福非如凡夫善根果熟即尽,亦非如声缘善根,是于无余涅槃时亦无穷尽,即虚空未尽之间永无空耗。彼亦,世俗之中为利他以回向善巧摄持,胜义之中以无缘智慧见善根与法界一味,在真实中获得二谛双运之智慧金刚身,依其加持而令善根无尽。

  此外,不但诸佛色身等是福等流,其福并非一次报尽,而是何时亦无空耗,依佛所种一切善根亦成永无空耗。《华严经》云:“见闻供养彼等佛,亦增无量大福聚,愚痴轮回苦未尽,有为法间终不亡。”如同经中以滴水喻等种种异门所说,譬如一为鲸咬决定不脱,如来者,获得四时平等无迁金刚之身,纵然于彼仅生一次胜解,亦如滴水堕大海中,永无穷尽。

  所谓“安忍庄严”,见佛色身无有违逆之主因,即是安忍,如云:“忍得广大胜妙相,金色悦意众乐见。”如是由无量安忍波罗蜜多所生之故,就因而说“安忍庄严”。或释为,坚如金刚具无量力之佛身,任以何法亦不能摧,是为“安忍庄严”。即佛以手断取大千世界,掷过无数刹土之外,于有情亦无损害等,佛不食一餐,于无量劫安住,亦无忧愁、疲乏等,以佛身必无不堪能者。

  “福藏根本”者,“藏”是无尽之义,如来一毛孔之福亦无限量,故佛身为无量福德所依之根本。又《抛石经》云:“合赡部洲所有众生福德,较统摄一洲铁轮王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如是,合二大部洲所有众生福德,较统摄二洲铜轮王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统摄四洲金轮王福德,较一四大天王眷属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四大天王眷属福德,较一四大天王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四大天王福德,较一忉利天眷属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忉利天眷属之福,较一忉利天王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例此,夜摩天众夜摩天王,兜率天众兜率天王,化乐天众化乐天王,他化天众他化天王,大梵天众大梵天王,乃至色究竟天,前前福德万亿倍,较后后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色究竟天天王福德,较一独觉罗汉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独觉罗汉福德,较一安住慈心三昧菩萨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福德,较一一来菩萨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恒河沙数一来菩萨福德,较一佛陀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亦不能及。”

  又如云:“以十倍所有有情福聚,成就佛一毛孔;以百倍所有毛孔福聚,成就佛一随好;以千倍所有八十随好福聚,成就佛二十九相之一相,除白毫、顶髻、法螺三相;以万倍所有二十九相福聚,成就佛白毫相;以十万倍白毫相福聚,成就佛顶髻相;以万亿倍顶髻相福聚,成就佛法螺相。”

  此外,因地所修施等无量善行亦以智慧神变成熟之力,下地所集尔许功德,上地刹那即可成办,以及佛身如何修持深广二谛行境的修因圆满之理,应以诸经及《行愿品》为例而了知。

  又不仅为福藏根本,且依所依亦将增上无量福德,如顶生王、金色童子等因缘所说。如经云:“由具众多福德相,天众世间福藏依,见闻慈颜即获益,成办有情无量利。”

  又果色身自功德者,以佛指赤铜色等八十随好严饰,故为“妙好间饰”;以手足掌千辐轮等三十二相庄严,故为“众相花敷”,譬如鲜花开敷,悦人心目,三十二相妙花,以八十随好差别花蕊严饰,以此增长所有众生之欢喜。

  如是因圆果满之佛身,无论行住坐卧,甚至动一毛孔,无不成为利益众生。故谁人见佛,即显现相应其根机意乐之行境,故为行境相顺,“行境”属佛,“相”为所化相续,“顺”为随顺适合,是就悦意之德而言。又见佛身时,见者绝无心生违逆,故从离过而说“见无违逆”。

  戊二、显现后成办事业分二:一、别说佛前晋见;二、总说。

  己一、别说佛前晋见:

  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

  往诣佛所,有以信心及问难前往二种,其中初者,或为往观,或以宿善发动,或信解后为供养等,彼者一见如来,当即垢灭信生。对此,以信为因欲见佛者,增上比丘入定之乐亦不可喻的解脱忧恼大欢喜心,故为“信解欢喜”。欲来问难者,亦至佛前,不禁战慄,故如日出星光隐蔽,顿息骄慢而获寂静之乐。

  又如来相续智慧,于一切法无著无碍,故佛智何时亦无能胜。譬如,提婆达多各处收集碳灰,及释迦大名从劫毗罗城逐户索要一把大米,一一记下处所姓名,同米放入袋中,令象驮至佛前,问属何人何处,佛陀一一回答,无不知见,决无差错,故谓“慧无能胜”。

  如《抛石经》云:“譬如有一大海,深达八万由旬,广阔无量,以等量墨块投入,令海水悉成墨汁。复以山王置于海中,海面上下各八万由旬,山王四面悉以金银珠宝合成,四方复有四大部洲,如是尽成纸张。大地所有树木草干,作成笔管,四洲众生皆共书写,直至墨干笔枯,如是于长老舍利子点滴智慧亦难描述。若有智慧如舍利子者,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其智总和,亦不能比如来智慧,百分千分不及其一,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不但佛陀相续具有无边智慧,如来身力等其余所有之力亦皆无上无比,故以十方三世何人亦不能夺,此即是“力无能屈”。对此,有将“力”解释为十力或身力,实际十力仅是以所缘划分而已,均为智慧之力,又不但指身力,亦定须包括神变等力。如来身力虽为广大无量,此处仅略作表示而说:

  往昔,世尊在多恶蚕之地的森林中暂住,当地力士请佛应供,拘尸那城与那提城之间的道中,有块巨石,高十五庹,宽七庹半,力士们心想:应将道中巨石挪开,不仅请佛应供便利,我们也会声誉鹊起。

  拘尸那城的力士们聚会后,有些将数百只牛、马、骆驼、小象、大象赶至石旁;有些用绳将石捆住;有些架云梯,用菟丝草绳等缠绕,拉动巨石;有些以铁犁锄出石底;有些挥斧劈石;有些揳入铁钎,想把石头撬开,人与牲畜来来往往,亦有依仗药咒之力欲将巨石摧为粉末,但巨石却岿然不动,人们因此而疲倦。

  此时世尊莅临,人们喜迎世尊。

  世尊安住一处后,问道:“你们辛苦吗?”

  力士们述说:“连续二十九日,未能让巨石移动,人很疲倦。”

  世尊说:“是否想把巨石挪至它处?”

  人们回答:“是的,世尊!”

  世尊走到巨石前,以右脚拇指举起巨石,还以手接,安置在右掌之中。世尊沉思片刻,顺手一抛,便抛至梵天世界,巨石顷刻无影无踪,所发声响令人惊怖。

  世尊说:“不必畏惧!”

  随着巨石呼啸而去,空中出微妙音,其音演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不久,石头从天返降,落于世尊掌上,世尊吹令碎末,再撒向四方,碎末纷纷飘落。

  世尊了知力士无石将会不悦,便将碎末复合如初,放置它处。

  力士们叹未曾有,问道:“如是举指之力,为如来父母所生之力,或神变力与修习力?”

  佛言:“此为父母所生之力,出生无常等妙音是神变力,以佛吹气令石成粉,又复还原置于它…

《《正法妙音》第二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