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 正法明灯▪P2

  ..续本文上一页是业果的问题,善业导致快乐,恶业导致痛苦,并且这两者之间丝毫不会混杂。

   基于这样的世间规律,如果致力于断除恶因,培植善因,就可以达到断除烦恼、消除痛苦的快乐境界,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也就能顺利实现。慈悲的佛陀,于是给我们传下了如何断除恶因、培植善因的方法。这些圣洁、尊贵的佛法,是我们应该学习、并且一步步实行的,是我们最最尊贵的宝中之宝,因此称为法宝。如理按照佛陀在法宝中要求的去出家一心一意修行的弟子,是我们断除烦恼、获得智慧的修行路上最好的伴侣,是人中最珍贵难得的,因此被称为僧宝。

   这样我们就知道,佛法僧三宝是我们脱离轮回的结生相续,获得终极的幸福所不可缺少的三个条件,是我们应该诚心皈依的对境。

  

  二、皈依的利益

  

   (一)皈依是进入佛法大门的钥匙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对于三宝诚心皈依的人,才可能会踏上断除烦恼的修行道路,从而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因此,皈依是进入佛法大门的一把钥匙。而对于三宝狐疑不信的人,必然不会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实践,这样也就不可能获得解脱烦恼的快乐。

   阿底峡尊者曾经说,内外道是以皈依来区分的。可见一个没有生起真正皈依心的人,还不具有佛弟子的身份。阿底峡尊者精通显密教法,但是他认为在一切法当中最开始是生起皈依非常重要,他在所有的法会中都主要强调皈依,因此人们都尊称他为“皈依班智达”。现在有些年轻人喜欢谈论佛法、研究佛法,认为不皈依也同样可以学佛,这样实际上没能进入佛法的大门,佛法的实际利益也就难以得到。

   (二)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

   佛教当中,任何戒律都是以皈依作为基础的。比如别解脱戒方面,受持居士五戒、沙弥戒、比丘戒,首先需要皈依,才能得到戒体;在大乘当中,发菩提心、受密宗灌顶之前,也都必须具足真实的皈依,下至受一天的八关斋戒,一开始也是要先作皈依。

   藏传佛教当中有一个传统,就是不论修大小乘的哪个法,修正行前首先都要修三次皈依,而正行以及后行往往也只修一次。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修皈依。

   (三)皈依可以减轻或消尽业障

   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真诚皈依三宝,以三宝本身所具有的强力加持,过去所造的罪业,会得以减轻甚至消尽。而且从此以后,不会去造新的恶业,行为会变得越来越好。

   以前,未生怨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以这种五无间罪,本来他应该在阿鼻地狱感受一大劫的痛苦,后来他在佛前忏悔,发誓皈依三宝,结果罪业减轻,只在地狱中受了短暂的痛苦就得到解脱。

   所以我们时时处处都要诚心诚意地皈依三宝,这样业障就会减轻,信心、出离心、慈悲心、清净心以及对因果的信心等等正道的功德会越来越增上,能早日获得真实的快乐。

   (四)皈依能积累广大福德

   从佛经中的一个公案,我们可以看出皈依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福德。有一次,阿难问佛一个问题:如果有人现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能够得到多大的功德?

   佛说:比如南赡部洲当中充满了一果阿罗汉,有一个人在一百年当中供养他们一切娱乐的东西,而且还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在这些一果阿罗汉涅槃之后,又把他们的舍利收集起来,建造宝塔,再作前面一样的供养。另外有一个人以纯净的心发誓说:我现在皈依佛法僧,那么仅仅以此皈依的功德,就超过前面那人功德的一百倍、一千倍,乃至不可计数、无法比喻的倍数。

   佛陀进一步作比较:假如西牛货洲当中充满了二果阿罗汉,有人在二百年当中像前面一样供养,还是比不上三皈依的功德;假如东胜神洲当中充满了三果阿罗汉,有人在三百年中像前面一样供养,还是比不上三皈依的功德;假如北俱卢洲当中充满了四果阿罗汉,有人在四百年当中像前面一样供养,这也比不上三皈依的功德;假如四天下充满了缘觉阿罗汉,有人在一万年当中像前面一样供养,还是无法超过三皈依的功德;假如三千大千世界当中充满了佛陀,有人在两万年当中如前一样供养,这样当然能得到无量无边的大福德。但还是不如有人以纯净心发誓说:我现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后面这个人得到的功德胜过前者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乃至不可计数、无法言说的倍数。

   为什么皈依的功德这样广大呢?就是因为三宝的功德和作用实在不可思议,能对这样超胜的对境生起信心而皈依,产生的福德果报必然就不可思议。佛在《无死鼓声陀罗尼经》中开示说:“佛世尊难思,正法亦难思,圣僧不思议,诸信不思议,异熟亦难思。”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颂》中说:“皈依功德若有形,超胜虚空无量倍。”就是说如果这样的福德有一种形相的话,连虚空也容纳不下。

   (五)皈依能使众生不堕恶趣

   如果能够虔诚地皈依三宝,就可以不堕恶趣,经中说:“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畜生;皈依僧,不堕饿鬼。”

   《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中记载了一位三十三天名叫嗟袜曩法的天子,因福报享尽,要堕猪身,而悲痛万分,后来帝释天主教他皈依三宝,并念诵:“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以此因缘,这位天子不但没堕为猪身,反而生到了兜率天。并且佛陀还用一个偈子归纳了皈依三宝的功德:“归命佛法僧,定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

   (六)皈依能远离人和非人的障碍

   《日藏经》上说:“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这里的俱胝是“百亿”的意思)。《灌顶经》说:“受三皈依之后,有三十部鬼神护卫。”

   玄奘大师有一段诵经免难的经历:

   玄奘大师在去印度取经的路上,遇到外道婆罗门正在河边祭祀,看到大师来了,就决定以这个外国人来祭他们的神。在他们用绳子把玄奘大师捆起来,准备往河里扔的时候,大师对他们说:我有一个要求,让我在临死之前念念经好不好。他们答应了,玄奘大师就开始念诵《心经》,念到第三遍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这些婆罗门看到,心里非常害怕,赶紧把玄奘大师放了,而且还给他磕头。

   这说明法的力量不可思议,以《般若经》的加持,外道无法制造违缘。

   (七)皈依能使一切愿望顺利实现

   虔诚皈依三宝之后,三宝就成为成就一切事业的助缘,比如同样做一件事,没有皈依三宝,实行起来可能会很困难,但是如果对三宝有信心,相信三宝具有无与伦比的加持力,在做之前首先供养、皈依,并祈祷三宝给予帮助,那就很容易成功。我们不论作哪种如法的事业,首先皈依、祈祷三宝,就能如意满愿。

   (八)皈依能令快速成佛

   皈依三宝不仅能成办一切事业,而且能够快速成佛。这个道理是因为:你能对三宝生起信心而皈依,就会远离八种无暇,可以得到暇满人身,再依止三宝学习殊胜的道,这样很快就会成佛。《涅槃经》说:“皈依三宝者,速得佛果位。”《集学论》也说:如果一个人时常对三宝恭敬、供养,没有疲厌之心,那他就能超越四魔,很快成就无上菩提。

   以前有个人,他在路上看到一尊小泥像,心想:这尊像这样放着会被雨淋坏,不能让他毁坏。他看到泥像前面有一个鞋垫,就把鞋垫放在佛像头上。另外一个人路过时,看到这样脏的鞋垫盖在佛像上很不恭敬,就把鞋垫扔掉。这样,最初造小泥像的人、中间盖鞋垫的和后来扔鞋垫的人,都以他们的贤善之心,后世得到王位,并播下究竟解脱的种子,最后都会逐渐成佛。

   所以,像三宝这样不可思议的对境,只要对其中的一种结上一点善缘,都会成为成佛的因缘,更何况认识到三宝功德之后以虔诚的信心皈依,一定能很快成就菩提。

  

  三、认识皈依的对境

  

   (一)为什么要认识皈依的对境

   认识皈依的对境很重要,皈依的对境认识清楚了,这样的皈依才会是真实的皈依,之后的闻思修才可以进入平稳的轨道。

   如果在最初皈依的时候没有认识清楚,名义上说是皈依了佛、法、僧,但心里仍然毁谤轻视佛法,或只皈依佛、法,不皈依僧伽;或皈依一部分的僧伽,排斥另一部分的僧伽,就会造成宗派争执、舍法谤法,以及佛教团体之间互相排斥等等让人痛心的现象。这种做法会导致失坏皈依戒,非但没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反而因这样的恶业而感受恶趣的痛苦。

   (二)皈依的对境是三宝的全体而不是部分

   我们皈依的是十方三世的一切三宝,而不是其中某一个部分。

   佛宝就是释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诸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一切佛都是我们所应皈依的导师。并不是只皈依一部分佛而舍弃另一部分佛,也不是只皈依化身而不皈依法身和报身。

   所谓法宝,包括证法和教法两部分,证法是戒律、禅定和智慧,教法是三藏十二部教典。无论是大乘法、小乘法、显宗或密宗,只要是佛说的法都是我们同等皈依的对境,不能因为对一部分佛法很有信心,作了皈依,就把其余的法当作邪法一样看待。

   所谓僧宝,以大乘的角度来讲,一地以上的菩萨,只要一位就是僧宝,就象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以及维摩诘居士、鱼篮观音等;按大小乘共同具有的观点,四位或四位以上的比丘或比丘尼所组成的僧团都称为僧宝。不分时间、地域、何种教派、传承,只要是僧伽,都一样是皈依的对境,不能只皈依一部分的僧伽,而把修学不同法门的其他僧伽当成外道徒一样看待。

   因此我们皈依不是皈依一部分的佛宝、法宝和僧宝,而是对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三宝都普做皈依。另外要注意的是,授皈依戒的师父,他所起的主要作用只是帮…

《《正法妙音》 正法明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