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助你们获得皈依的戒体,这一点务必要认识清楚。
(三)需全面、同等皈依的理由
1、不全面、同等地皈依会让诸佛菩萨痛心
比如在一个世间大学当中有各类科系,有很多老师在传授各种学问,而且有无数的学子在求学。作为一个对知识向往的人,看到这么多的老师、教法和学生,心中必然产生一种喜悦与崇敬之情。而不会因为自己喜欢其中某一学科,而轻视、排斥其余的学科。
而佛法的大学更是浩瀚无际,由于众生有无数种根性和意乐(也就是兴趣),所以佛陀示现出法报化三身,来作为众生的导师。这些导师们所传授的法门从浅到深,有无量无边,适合各个层次的众生进行学习,而学习不同法门的僧伽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境界。所有这一切都是三宝体性的表现,所以应当同等恭敬。我们的眼界不能太狭窄,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把本来就是一体,互相不可缺少的三宝割裂成自己的和别人的,随意进行取舍,这样只是毁坏佛教而已,我们不能做这种让诸佛如来痛心的事。
2、不同等皈依会造下严重的罪业
如果我们有分别,必定是落在一边,要么皈依要么不皈依,要么恭敬要么不恭敬,不是缘取就是舍弃。这样如果把佛法僧三宝全体分成两分,只对其中的一分皈依、恭敬、护持,那对另一分是什么态度呢?可以断定是不皈依、不恭敬、不护持,这是在造一种什么性质的业呢?是不是缘着尊贵无上的三宝对境,造下最深重的、堕落恶趣的业呢?
比如对佛法的一部分执着是善妙,是成佛的助缘,而恭敬它、皈依它;对佛法的另一部分执着是不好的,是成佛的障碍,而轻视它、舍弃它,这种轻视、舍弃就是在造谤法业。同理,对佛宝、僧宝也这样贪执一方、嗔恚一方,就是谤佛、谤僧。一方面说自己皈依三宝,另一方面又谤佛、谤法、谤僧,这样有没有皈依戒呢?必定没有,反而是佛教的罪人。
3、如果皈依境全面、圆满,就可以成为出生最殊胜功德的所依
我们看,一尊佛一个毛孔的功德,即使以佛自己尽虚空际宣说也宣说不完;对四句的圣法听闻、读诵的功德也没办法以分别心做衡量;一位圣僧安住慈心三昧的善根也是无量无边。现在总集起来以十方三世所有的佛、法、僧作为皈依境,在这样的功德大海前皈依、祈祷、供养、随念功德,当然会产生出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所以有必要全面、同等地皈依,这是皈依时必须把握的关键。
4、不全面、同等皈依和普贤行愿相违,不能成佛
如果希求成佛,必须要生起并且实践普贤菩萨的大行和大愿。普贤行愿是怎么样的呢?其中说到“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这就是说要普遍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陀。又说:“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这是说要以十方的一切僧众作为菩提道上的道友。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这是说要护持、修习、弘扬一切诸佛的教法和证法。
所以,假如不同等皈依十方三世的所有三宝,就会成为生起普贤大愿、修持普贤大愿的严重障碍,也因此无法现前浩瀚无边的佛果功德大海。
5、一切皈依境同一体性的缘故,需要同等皈依
从究竟上来说,皈依境就是圣众相续当中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这三相无二无别的智慧。既然是同一体性,又怎么能够在这上面贪执一个,舍弃另一个呢?这不是自取迷乱吗?
(四)同等皈依和专修并不矛盾
打个比方,在学校读书,在某一阶段里,需要在某个班级当中,和几十个同学共同跟随几个老师,学习某些特定的课程,并且在学习内容、次序的安排上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能错乱、混杂,但是对于学校全部的老师、学生和有意义的课程还是都要同等恭敬。如果只重视自己班级的老师、同学和学科,而轻视,或者排斥另外的老师、同学和学科,这只能说明心量、智慧狭小,不具足一个学生应当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同样,我们修学佛法,在某一阶段,需要对某种法专门修学,依止有缘的上师、修持有缘的本尊,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但是从皈依方面来说,所有的三宝都同等是自己的皈依境。
往往有的修行人把暂时的专修专学颠倒地变成宗派偏执,只皈依自己法脉的上师、教法、僧众,而轻视和排斥其他法脉的上师、教法、僧众。打个比方,比如修学净土,为了使自己的净业精纯,需要一心祈祷阿弥陀佛、读诵研习净土经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对于散乱难以摄心的凡夫来说,在最初阶段这是极有必要的。但这不是叫我们片面皈依,上师阿弥陀佛的心愿也不是这样的,我们看阿弥陀佛是怎么发愿的,他发愿:所有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都得到神通自在波罗蜜多,都能在一念顷前往百千佛刹当中,供养无量的诸佛,这条愿不成就,就不成佛。所以上师阿弥陀佛也是加持我们能做到同等供养恭敬十方诸佛。
而且在“净土五经”之一的《普贤行愿品》当中说,往生获得授记之后,经过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遍在十方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以自己的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怎么利益呢?就是随顺众生的根机、意乐,宣说不同的法门,应当以小乘法度化就对他说小乘法,应当以大乘法度化就对他说大乘法,应当以密宗、显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中观宗、唯识宗等等的圣法度化,都会相应地传授。比如一个人要立志做大医王,但是他不能包容一切医药而舍弃一部分医药,将来碰到需要以这些医药治疗的疾病,他以什么来医治呢?这样不是和他的愿望相违吗?所以我们现在一开始就要皈依一切法宝,将来才可以用一切正法来度化不同的众生。
四、生起归依心的不同方法
(一)由认识到三宝功德而皈依
对于三宝的种种功德心里反复思惟,要使心里对皈依处生起猛利的信心。
佛宝的功德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了解:就是智慧、慈悲和事业。佛陀以智慧没有任何障碍地通达了一切宇宙人生的真理,佛陀的大悲普遍观照一切众生,没有一刹那的间断,佛陀的身语意的事业都是任运没有勤作,在相续不断地利益一切有情。对于机缘成熟能够接受引导的人,佛不会错过,都会让他们圆满,必定会行持一切应当作的事业。
法宝的功德怎么体会呢?圣法是诸佛的母亲,意思是说佛所具有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没有一个不是从教法和证法这个源泉生起来的。换句话说:圣法的特性就是能够遣除过失、引生功德,是出生一切道果功德的源泉。
僧宝的功德怎么体会呢?因为所有的圣僧都是圣法的如理修行者,所做的完全是宣说正法、受持正法、思惟正法、修习正法等的事业,当然他的相续具有极为殊胜的功德,超过了世间外道的学法者。
要想具体地了解三宝的功德,需要学习《随念三宝经》以及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还有《宝性论》等的经论。这样结合起来思维三宝的功德非常重要,只有从这个地方努力才会生起和加深对三宝的信心。
开启皈依之门的就是信心,而生起信心的途径就是要认识到三宝的不共功德。只有认识到三宝的不共功德和加持,才会真正知道三宝是我们一切时处的皈依处,除了三宝之外,没有其他的依靠。
从皈依对境三宝的角度来说,救护或加持的能力已经圆满具足,但能获得多大的加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的程度。如果具有上等的信心和恭敬心,所得到三宝的加持也是上等;如果具有中等的信心和恭敬心,所得到的加持也是中等的;如果只具有下等的信心和恭敬心,所得的加持也是下等的;如果没有信心和恭敬心,那就不可能得到三宝的加持,即使佛来到面前,也无法利益我们。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跟随佛很多年,因为没有信心和恭敬心,反而缘佛造罪堕落恶趣。所以知道三宝的功德,对三宝生起坚定的信心,这是皈依最主要的因,也是修皈依最关键的环节。
在西藏的工部地方,有一个人叫觉沃奔,人不聪明,但非常地实在。有一次,他远道来到拉萨,朝拜觉沃佛像。(觉沃佛像是佛陀十二岁时,完全按照佛陀当时的样子做成的,而且还受到佛陀的亲自加持。因此前去拉萨朝拜觉沃佛像是藏地人们的一大心愿。)在觉沃奔的心中,觉沃佛并不是佛像,而是真正的佛陀。当时觉沃像前没有人,他看到供桌上有食品和酥油灯,他心里就想:“觉沃是用糌粑蘸上酥油来食用的,他想让酥油不凝固,才把它点燃,觉沃怎么吃,我也应该怎么吃。”他果然把糌粑蘸上酥油吃了起来。
吃完之后,看着觉沃像说:“狗叼走食品,你是笑咪咪,酥油灯被风吹动,你还是笑咪咪的,你真是一个好上师,我的鞋子你帮我保管一下,我转绕你一圈再回来。”这样他把鞋子放在佛像前,自己去转绕了。恰好这时香灯师进来,看到那双鞋,准备扔出去,这时候觉沃佛开口说:“这是工部奔委托我保管的,你不要扔。”
再说工部奔回来取鞋,又对佛像说:“你真是一个好上师,明年到我家乡来,我炖上猪肉、酿上青稞酒等着你。”觉沃佛像说:“可以。”
工部奔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请觉沃仁波切到我们家作客,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你要常常去看他来没来。”
到了第二年,有一天他妻子去提水的时候,水里面显出了很清楚的觉沃影像。妻子马上跑回去告诉他:“水里有个人,是不是你请的客人?”
工部奔马上跑出去,看到水里有觉沃仁波切。他以为觉沃佛掉到水里去了,就跳进河把觉沃的身体抓住提上来。他想把觉沃带回家,到了一块大石头前,觉沃说:“我不去俗人家里。”…
《《正法妙音》 正法明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