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 正法明灯▪P4

  ..续本文上一页说完后,觉沃直接融入到那块石头。后来石头上自然显现出觉沃佛像,人们都叫他觉沃石,显现觉沃像的那条河也被叫作觉沃河。人们说这尊石像一直到今天都和拉萨的觉沃佛有同等的加持力。

   照一般人的看法,工部奔吃了佛像前的供品,还把鞋放在佛像前,这是有很大罪过的,但是他对佛的信心很纯净,自然得到佛的悲愍,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经上说:“谁虔诚地作意,佛一定现在他的心前赐予加持。”莲花生大师说:“具有信心的善男信女们,我莲花生不会离开你们,一直到我的寿量灭尽之前,我会在每个具信心者心前显现。”所以,自己具有信心的话,一定会得到佛的大悲加持。

   全知麦彭仁波切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一直强调,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必需抓住两个要点,一个是对于轮回的六道众生应当生起、增上大悲心,从大悲心中生起菩提心,另一个就是对于解脱的三宝应当生起、增上信心,从信心中生起出世的智慧。现量证悟胜义谛,完全依靠信心,佛在经上也说:胜义谛唯依信心才能证悟。我们依靠不共的信心,就能使上师三宝的加持融入相续,这样就会生起真实的证悟。所以,忆念三宝的功德而皈依至关重要。

   (二)由认识到三宝各自的功德而皈依

   按体相来说,现前无上菩提是佛宝的相,佛所证的道谛和灭谛是法宝的体相,经过佛的教授而如理的修行是僧宝的体相。

   按作用来说,作为导师的佛陀,他的作用是通过转*轮,引导我们这些佛弟子成就佛果;作为正道的圣法,他的作用是成为我们断除烦恼与痛苦的所缘,换句话说,我们缘着圣法如理地闻思修,就能够断除烦恼和痛苦;作为修行伴侣的僧伽,他的作用是使修行的功德勇猛增长。

   按信解来说,对佛宝应当树立亲近承事的信解,对法宝应当树立希求证得的信解,对僧宝应当树立同见同行等的信解。

   按修行来说,对佛宝应当修习供养承事的正行,对法宝应当作精进修习的正行,对僧宝应当修习共同受持圣法等的正行。

   按随念的角度来说,应当相应于三宝各自的功德,分别进行忆念。

   按出生福德来说,分别依靠佛法僧都能产生出最殊胜的福德。意思就是以佛陀作为所缘境,对佛顶礼、供养、承事、称赞等等,以圣法作为所缘境,对圣法听闻、读诵、受持、开演、思惟、修习等等,以及以僧伽作为所缘境,对僧伽顶礼、供养等等,都能产生出最殊胜的福德。

   (三)由自己发誓而受皈依

   以对三宝的信心,而在心中生起皈依的誓愿,即发誓依佛陀为导师,依涅槃为真正的修法,依僧伽为修行的助伴。

   皈依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誓愿,没有这种坚固的誓愿,即使参加皈依仪式、领取皈依证都不算是获得皈依戒。

   (四)由不寻求其余皈依处而皈依

   就是通过知道内道与外道的本师、教法以及学法者的优劣差别,心里把佛法僧三宝定为皈依处,从今以后不再把任何和三宝相违的外道本师、教法及其追随者作为皈依处。

   内外道在大师、教法和学法者方面确实有差别。内道的大师佛陀圆满了功德,远离一切过失,外道的大师没有解脱的功德,并且还被烦恼束缚;内道的教法是解脱的正道,完全可以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外道的教法不能走向解脱,了脱生死;内道的修法者具有如理修行的真实功德,外道徒都是行持邪道,不具有解脱道的功德。通过比较之后,我们就知道这两种是不可能同时作为皈依处的,我们要选择其中能给我们带来真实利益的一种,来作为我们的皈依处。

   打个比方,有两条路,朝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并且都有各自的向导和行人,我们要向上走,如果还去走向下的路,跟随向下的向导及行人,这样能不能达到目标呢?显然永远也不能达到。

   如果皈依三宝以后,还信奉外道的创始人、认为他的教法很殊胜,而且把学外道的人作为道友,三皈依就不得清净。即使我们天天都修行也很难获得真实利益,因为我们邪正不分,肯定没有解脱生死的希望。所以这一点不容含糊。我们的皈依处唯一是佛法僧三宝,再不允许夹杂其他。

   所以,我们在皈依之前就要思惟好,心里要想:我除了佛之外再不依止其他的导师,我要按佛所说真实修习佛说的一切圣法,而不寻求佛法之外的教法,一切如理修行的僧伽是我修道的助伴,除了僧伽以外我不去寻求其他的道友。有了这样的坚定的信念,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没有这种坚定的信念,以其他任何心念和行为,都不算是进入佛门。

  

  五、皈依的分类

  

   因众生的发心不同,所作的皈依又有相应的很多分类,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三个大的种类。这三类是按三士道划分的:

   (一)心里畏惧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的痛苦,希求善趣人天的安乐,以这种动机而作的皈依是下士道皈依。

   (二)认识到无论是受生在轮回的何处,都是痛苦的自性,为了自己解脱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槃的果位而皈依,是中士道皈依。

   (三)观察到一切母亲有情都沉溺在轮回的大苦海中,感受着无法想象的痛苦逼迫,为了把他们从苦海中救拔出来,安置在无上正等觉的果位而决心皈依,是上士道皈依。

   在这三种发心之中,第三种动机最为崇高,功德也最为殊胜。

   大乘修行人的皈依超胜小乘,比如大乘皈依是发誓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最后圆满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因为要度化母亲众生的悲心,而发起了勇猛的皈依誓愿等等,具体可以学习弥勒菩萨所造的《大乘庄严经论》。

   我们要知道,将来证悟功德的大小跟现在因地皈依心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现在能努力生起大乘的皈依,那么在这个大乘皈依誓愿的推动下就会按照大乘深广的法来修学,这样从最初的资粮道一直到无学道成佛的一切道果功德都可以相续不断地产生。

   所以,大家皈依的时候应当发大乘的皈依心,要点就是:为了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所以我以三宝作为自己的皈依处。

  

  六、授皈依的仪轨

  

   获得皈依的方式有两种,就是世俗得粗皈依和法性得细皈依。什么是世俗得呢?就是通过我们心中立下誓愿,口中随仪轨宣说誓言,以及传授皈依的师父念诵仪轨的声音、弹指等表示方法所获得的的皈依。什么是法性得呢?就是通过现量证悟法性而获得的不会再失坏的皈依,这是在证得一地的时候获得的。对于我们来说,是按照世俗得的方式来接受皈依戒。受皈依戒必须完全按照圣者所制定的仪轨,在《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摩》中,皈依的仪轨是这样的:

   求皈依者顶礼三拜,在本师前,蹲踞(或长跪)合掌,跟随师父说受归依戒语:

   大德一心念我,我某甲(各称法名或俗名)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就是从受皈依的当天开始一直到这一生的结束,这是指我们受皈依的时间,在这个期间乃至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能从心里舍弃皈依三宝。)

   皈依佛,两足尊;

   (我们皈依的导师佛陀,福德和智慧都圆满具足,是有情中最尊贵的,所以尊称为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

   (我们皈依的圣法具有远离贪欲的清净自性,在一切法当中最稀有最尊贵,所以尊称为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

   (我们皈依的僧伽都是按圣法如理修行,在一切团体当中是最殊胜的团体,所以尊称为众中尊。)

   请大德,始从今日,乃至命存,摄我为受三归戒居士。(重复三遍,在第三遍念到“摄我为受三归戒居士”的时候,授皈依师弹指。这个时候每个受归依的人一定要观想在听到弹指声的同时,自己获得了圆满的三归戒体。)此乃方便,(这是授皈依师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以圣教为方便,能趣入涅槃到达安稳之处。)善哉。(这是接受皈依的人说的。)

   另外需要知道的是,要获得圆满的皈依戒,需要具足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求皈依的愿望;二是知道以自己的皈依心愿,佛像、经书等三宝的所依,以及授戒师如理传授皈依等这些因缘的聚集,就可以获得圆满的皈依。

  

  七、皈依的学处

  

   受了皈依戒后,重要的不是去办个皈依证,而应该明了皈依的各种学处。佛陀在显密经典中也规定,从小乘直至顶乘无上大圆满,无论是传戒还是灌顶,之后都需要讲授相应的戒律学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皈依的学处。

   我们要知道,奉行皈依学处的目的,是在皈依后,防止失坏皈依戒,同时增长皈依心,使自己越来越与三宝相应。

   皈依的学处在应当制止和应当遵行的方面各有三条。

   (一)应当制止的三条学处

   1、皈依大师佛陀之后,不再皈依其余的诸天等,世间大自在天、遍入天、各种天仙、其它灵鬼、山神、河神、龙等,都不能再做为究竟的皈依处。假如是为了暂时成就世间如法的事业,请他们做为助伴,不会失坏皈依戒,关键是皈依佛陀后,不皈依外道的导师。

   2、皈依圣法之后,不应当损害有情,也就是一切损害有情的想法和行为都应当杜绝。因为佛陀宣说的圣法的自性(本质)是慈悲、是寂静,而损害有情与圣法的精神完全相违。

   3、皈依僧伽之后,不应和外道共住。凡是不以三宝为归宿,或诽谤三宝的人,都不应当作为一起修习的伴侣。这样规定的原因,是我们刚皈依的人,知见还没完全建立,信心还没有稳定,和他们接触,有可能会失坏我们的皈依。佛陀的这个规定,就象父母对子女关爱心切,在子女长大成人之前,告诫子女要远离社会上的坏人一样。

   (二)应当遵行的三条学处

   1、应当对佛像、佛塔象真正的佛陀一样恭敬,断除一切不恭敬、轻毁的想法和行为。佛像不论造型如何,我…

《《正法妙音》 正法明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